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坝表面变形监测及资料分析
1
作者 陈锴 金源希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坝在坝顶及坝后共布置3条表面变形测线,每条测线布置6~9个水平垂直位移测点,并在两岸布置倒垂线和水准基点,以此为测量基点分别采用前方交会法、几何水准法测量坝体表面水平、垂直位移。经系统分析,该工程表面水平位... 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坝在坝顶及坝后共布置3条表面变形测线,每条测线布置6~9个水平垂直位移测点,并在两岸布置倒垂线和水准基点,以此为测量基点分别采用前方交会法、几何水准法测量坝体表面水平、垂直位移。经系统分析,该工程表面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测量方法可行,监测精度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和工程安全监测需要。多年监测资料显示,上库坝表面水平、垂直位移变化已收敛,变化规律合理,符合土石坝的一般变形规律,为大坝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变形监测 交会法 水准测量 测量精度
下载PDF
重力墙式堆石坝表面变形监测方法和资料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智华 《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3期71-75,共5页
松阳县某水库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省材料,采用一种较少见的坝型——重力墙式堆石坝。该坝坝高53.7 m,浆砌石重力墙位于上游侧,厚2.0~22.0 m,迎水面设混凝土防渗面板,厚0.5~3.0 m。重力墙后下游面为堆石体,系抛填辅以人工摆砌而成,坡度为1... 松阳县某水库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省材料,采用一种较少见的坝型——重力墙式堆石坝。该坝坝高53.7 m,浆砌石重力墙位于上游侧,厚2.0~22.0 m,迎水面设混凝土防渗面板,厚0.5~3.0 m。重力墙后下游面为堆石体,系抛填辅以人工摆砌而成,坡度为1:1.5~1:1.2。投入运行后,由于下游面堆石体沉降大,上游面浆砌石重力墙沉降小,坝顶交界处出现了明显的纵向裂缝,如何对大坝表面、特别是坝顶表面的变形进行监测是运行管理中碰到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监测方法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供水库管理单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位移 表面变形监测 裂缝 监测布置
下载PDF
瑞丽江一级电站H1滑坡体表面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3
作者 矣俊泷 吴运波 +1 位作者 饶林森 姜红俊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3期79-83,共5页
对瑞丽江一级电站进厂公路K47-K48沉降段H1滑坡体多年的表面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持续开展多年的测值分析可看出:经过7a的持续监测,进厂公路K47-K48沉降段H1滑坡体3个监测断面共计12个表面变形监测点水平合位移及竖向位移均呈不同... 对瑞丽江一级电站进厂公路K47-K48沉降段H1滑坡体多年的表面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持续开展多年的测值分析可看出:经过7a的持续监测,进厂公路K47-K48沉降段H1滑坡体3个监测断面共计12个表面变形监测点水平合位移及竖向位移均呈不同幅度的同向增长趋势;滑坡体表面整体处于缓慢蠕变状态,测值整体未趋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体 表面变形监测 测值分析 蠕变
下载PDF
基于北斗/GNSS与InSAR的水库群坝体表面变形监测体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寻安 龚春龙 王明洲 《水利信息化》 2019年第3期45-49,61,共6页
面向城市水库群安全监测的需求,提出基于北斗/GNSS与InSAR技术构建城市水库群坝体表面变形监测体系的概念,利用InSAR技术大范围、高精度的优势,研究实现水库群坝体表面变形监测高效率的方法,同时提出基于北斗/GNSS基准网实现区域内测点... 面向城市水库群安全监测的需求,提出基于北斗/GNSS与InSAR技术构建城市水库群坝体表面变形监测体系的概念,利用InSAR技术大范围、高精度的优势,研究实现水库群坝体表面变形监测高效率的方法,同时提出基于北斗/GNSS基准网实现区域内测点实时和应急监测的策略。通过2种技术手段的结合,可形成自动、高效、经济、综合的水库坝体表面变形监测作业新模式,实现对城市水库群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普查性监测和重点在线监测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群 坝体 表面变形监测 北斗卫星 GNSS INSAR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表面变形监测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烁君 刘宝昕 +2 位作者 耿贵彪 王永辉 张晨亮 《西北水电》 2011年第B09期8-14,共7页
根据近年来监测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对抽水蓄能电站表面变形监测的方式、方法和采用仪器设备进行了说明和探讨,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和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论述。认为抽水蓄能电站由于在... 根据近年来监测技术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对抽水蓄能电站表面变形监测的方式、方法和采用仪器设备进行了说明和探讨,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和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论述。认为抽水蓄能电站由于在工程建筑物布置、成库方式、筑坝条件和运行特点等方面与常规水电站有所区别,要做好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的表面变形监测工作,必须要根据具体因素,综合利用现代监测和测绘技术及其理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表面变形监测 全站仪 GPS 自动化
下载PDF
基于双测量机器人的土石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明化 汪少青 高全 《水利水电快报》 2019年第12期46-49,共4页
为解决土石坝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难以同步测量,人工观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自动化观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测量机器人的表面变形监测技术。采用双测量机器人,构建校测控制网,基于三角高程和极坐标测量原理,双测站同时对向观测点... 为解决土石坝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难以同步测量,人工观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自动化观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测量机器人的表面变形监测技术。采用双测量机器人,构建校测控制网,基于三角高程和极坐标测量原理,双测站同时对向观测点高差和测角,实现了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同步观测,并有效消除了大气折光等影响因素,结果满足监测精度要求。应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土石坝表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同时自动化观测,垂直位移量中误差限不超过±1.5 mm,水平位移量中误差限值不超过±0.1mm,满足土石坝表面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变形监测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自动化监测 双测量机器人 土石坝
下载PDF
多测站测量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王华为 陈远瞩 黄海龙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利用测量机器人可实现水利工程建筑物表面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掌握大坝、边坡、隧洞等的变形规律、破环机制和影响范围。介绍了测量机器人的测量原理与发展应用,设计了多测站测量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测量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数据... 利用测量机器人可实现水利工程建筑物表面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掌握大坝、边坡、隧洞等的变形规律、破环机制和影响范围。介绍了测量机器人的测量原理与发展应用,设计了多测站测量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测量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数据处理、状态监控与报表输出,并可兼容极坐标法、交会法、边角网等多种观测方式。同时,系统采用领域驱动设计理念设计系统架构,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系统更新升级速度。将该系统应用于大坝、边坡、隧洞等建筑物的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中,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观测缺失率低,成果精度高,具有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机器人 多测站 表面变形监测 智能管理系统 领域驱动设计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安全监测设计分析
8
作者 张安平 王曙华 《四川水利》 2017年第4期57-61,共5页
通过四川省万源市寨子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备的布置,简述土石坝安全监测设备布置的依据、方法、监测设备选择、数据采集整理等工作内容,浅析了不同级别及材料分区的沥青混凝土堆石坝安全监测项目。
关键词 寨子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 渗流监测 表面变形监测 内部变形监测
下载PDF
天生桥一级砼矶板堆石坝表面位移监测设计
9
作者 谢秦兰 《云南水电技术》 1998年第2期25-30,共6页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坝体表面变形监测网的布置原则是:α.能全面掌握大坝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的变形规律和变形量的变动范围;b.与坝体内部变形观测和砼面板挠曲变形观测结合;c.兼顾坝体下游坡所有观测房自身动态坐标的观测。坝...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坝体表面变形监测网的布置原则是:α.能全面掌握大坝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的变形规律和变形量的变动范围;b.与坝体内部变形观测和砼面板挠曲变形观测结合;c.兼顾坝体下游坡所有观测房自身动态坐标的观测。坝面变形监测网由视准线8条、两端工作基点16个、增设工作基点8个、坝面测点76个和不同锈钢棒测点24个组成。竖向位移采用水准仪观测,水平位移用视准线法观测。观测资料应认真检查并及时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设计 水电站 混凝土 表面变形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