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加权成像及表面弥散系数在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军红 周智鹏 +2 位作者 邓燕贤 邱维加 廖国宇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面弥散系数(ADC)在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只广西猕猴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颈总动脉,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后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栓塞后1、2、24 h及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面弥散系数(ADC)在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只广西猕猴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颈总动脉,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后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栓塞后1、2、24 h及7、14、21、28 d行磁共振检查并测量ADC值。结果栓塞后1 h 6只实验猴DWI显示高信号,术后2 h 8只实验猴DWI均显示高信号,而T1WI及T2WI均无显示;24 h DWI呈明显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7 d时DWI呈高信号,14 d时DWI呈稍高信号,21 d时DWI呈等或低信号,28 d时DWI呈低信号,而T2WI均呈高信号。24 h内ADC值逐渐降低,7 d时升高至接近正常,14、21、28 d时高于正常值并呈逐步升高。结论 DWI比常规T2WI更早发现脑梗死信号;在脑梗死急性期,DWI呈高信号而ADC下降,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ADC逐渐上升,DWI信号逐渐降低,但两者并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表面弥散系数在脑梗死演变进程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丽红 冯景丽 +1 位作者 陈清威 郝玉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6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弥散系数在脑梗死演变进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脑梗死患者125次DWI,观察病变D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和ADC值变化规律。结果脑梗死进程中DWI信号强度变化和ADC值变化具有两个时相。结论表面弥散系数的变化... 目的探讨表面弥散系数在脑梗死演变进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脑梗死患者125次DWI,观察病变D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和ADC值变化规律。结果脑梗死进程中DWI信号强度变化和ADC值变化具有两个时相。结论表面弥散系数的变化是判定脑梗死发生后脑细胞坏死情况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弥散系数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I表面弥散系数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袁丽华 张冰 +1 位作者 朱斌 陈君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结果:20例乳腺癌及16例良性乳腺病变完成弥散成像...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结果:20例乳腺癌及16例良性乳腺病变完成弥散成像。恶性肿瘤组ADC值(0.784±0.178)×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病变ADC值(1.734±0.345)×10-3mm2/s(P<0.05,b=800s/mm2)。结论:ADC值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磁共振表面弥散系数对早产儿颅内出血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韶铭 郁万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82-208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面弥散系数在早产儿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患儿,行T1WI、T2WI、FLAIR、DWI轴位扫描,记录不同序列出血个数及兴趣区ADC值。结果共60例早产儿,分成A组(≤7天)和B组(8~28天),对比研究下列内...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面弥散系数在早产儿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患儿,行T1WI、T2WI、FLAIR、DWI轴位扫描,记录不同序列出血个数及兴趣区ADC值。结果共60例早产儿,分成A组(≤7天)和B组(8~28天),对比研究下列内容:1)在T1WI、T2WI、FLAIR和DWI序列中,两组中显示出血灶的数目分别为:A组:267、147、279、285个; B组:228、166、198、145; 2)在出血ADC值上,A组明显低于B组,P <0. 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在胼胝体压部ADC值上,A组明显低于B组,P <0. 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4)在丘脑腹侧核ADC值上,A组明显低于B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胼胝体压部较丘脑腹侧核更敏感。结论 ADC值改变为早期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提供了客观有利的依据,胼胝体压部、丘脑腹侧核为早期脑损伤的敏感部位,胼胝体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颅内出血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肿瘤最小弥散系数值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岳金娟 王新明 +1 位作者 冯秀栓 隋庆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0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脑胶质瘤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43例,高级别胶质瘤75例。测量肿瘤组织最小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脑胶质瘤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43例,高级别胶质瘤75例。测量肿瘤组织最小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胶质瘤的最小ADC值与肿瘤组织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707,P<0.001)。结论:MRI中的最小ADC值与脑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对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脊髓MRI弥散加权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宗会迁 付凯亮 +4 位作者 柳青 张鑫 宋鹏 马利 刘怀军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2986-2988,共3页
由于各种原因如转移灶、感染、外伤或脊椎病等所引起的脊髓压迫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又以颈髓病居多。据统计,在65岁以上人群中颈椎病的发生率超过75%…。目前治疗脊髓压迫的方法主要有手... 由于各种原因如转移灶、感染、外伤或脊椎病等所引起的脊髓压迫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又以颈髓病居多。据统计,在65岁以上人群中颈椎病的发生率超过75%…。目前治疗脊髓压迫的方法主要有手术解压或局部放射治疗,临床疗效往往与早期治疗干预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对脊髓压迫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做出快速诊断。常规MRI是目前评价脊髓实质损伤的首选临床成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颈椎病 各向异性 功能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彩桥 陈瑶 +2 位作者 闻建民 张志田 苏进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钼靶发现可疑的7例患者进行乳腺磁共振弥散成像,取两组不同b值分别计算表面弥散系数值(ADC),以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诊断结果与常规MRI比较并经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钼靶发现可疑的7例患者进行乳腺磁共振弥散成像,取两组不同b值分别计算表面弥散系数值(ADC),以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诊断结果与常规MRI比较并经病理证实。[结果]3例为恶性,2例为良性,2例为未见异常。DWI与常规MRI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较高,ADC值在良恶性鉴别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岗 陈春艳 +1 位作者 苏振宏 王松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5-57,共3页
为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肝脏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分析49例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的DWI及MR常规扫描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并比较不同性质肿瘤性病变的ADC值。结果为:肝脏正常对比区域组织平均ADC值为(1.35±0.07)... 为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肝脏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分析49例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的DWI及MR常规扫描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并比较不同性质肿瘤性病变的ADC值。结果为:肝脏正常对比区域组织平均ADC值为(1.35±0.07)×10^(-3)mm^2/s;原发性肝癌组织平均ADC值为(0.95±0.05)×10^(-3)mm^2/s、肝转移瘤平均ADC值为(1.18±0.20)×10^(-3)mm^2/s;肝血管瘤平均ADC值为(1.87±0.27)×10^(-3)mm^2/s、肝囊肿平均ADC值为(2.75±0.15)×10^(-3)mm^2/s。其中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平均ADC值均明显高于肝脏正常对比区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平均ADC值均虽低于肝脏正常对比区域组织,但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DWI序列的ADC测量值在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表面弥散系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ADC值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小华 吕衍春 +6 位作者 梁康福 苏镇培 殷梅 罗柏宁 孟悛悱 黄如训 李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0,T001,共4页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分别在闭塞 1 2h内的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 48h后行T2加权成像 (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完成检查后将大鼠处死行TTC染色 ,比较在闭塞不同的时间点上在两次T2WI和DWI上病灶的演变和ADC值的改变。结果 缺血中心区的ADC值为 ( 0 45± 0 0 1 )× 1 0 - 5cm2 /s,半暗带为 ( 0 5 6± 0 0 2 )× 1 0 - 5cm2 /s,对侧平均值为 ( 0 66± 0 0 2 )× 1 0 - 5cm2 /s,相邻正常信号组织平均值为 ( 0 65± 0 0 3)× 1 0 - 5cm2 /s,经方差分析表明 ,前三者相互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 48h后 ,在 3h内复流各组梗死灶的平均ADC值为 ( 0 65± 0 0 2 )× 1 0 - 5cm2 /s ,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在 6h后复流各组的平均ADC值为 ( 0 70± 0 0 3)× 1 0 - 5cm2 /s,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实验性MCAO 1 2h内缺血或梗死灶的ADC值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值 弥散磁共振成像 实验性脑梗死 表面弥散系数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卟啉病性脑病MR弥散加权成像的病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佩荣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7期319-320,共2页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具有大脑表现的一种少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本文首次报道卟啉病性脑病急性期的MR弥散加权成像(DWI)。 病例 女,25岁,因急性视力丧失和严重头痛1天于1998年2月入院。入院前数周有慢性腹痛和双腿痛...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具有大脑表现的一种少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本文首次报道卟啉病性脑病急性期的MR弥散加权成像(DWI)。 病例 女,25岁,因急性视力丧失和严重头痛1天于1998年2月入院。入院前数周有慢性腹痛和双腿痛史,入院时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神经学检查示轻度认知机能障碍的双目失明,脑CT扫描示双侧枕叶有低密度灶。磁共振成像(MRI)T_2加权像(T_2-W)示双侧枕叶高信号,血液生化检查见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病性脑病 MR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性水肿 表面弥散系数图谱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预测肺癌放疗疗效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雪姣 王澜 +2 位作者 韩春 田华 刘丽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反映放疗前后肿瘤内部的功能变化及肿瘤细胞的存活情况,从而为肺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研究通过测量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目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反映放疗前后肿瘤内部的功能变化及肿瘤细胞的存活情况,从而为肺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研究通过测量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探讨该技术在预测肺癌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01—01—2013-10—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Ⅲ期肺癌患者34例。处方剂量50-66Gy,单次2~2.2Gy。放疗前后1周内行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应用CT、DWIAI)C表观弥散系数评价放疗疗效,并与生存相结合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前后可测量原发灶ADC值分别为(1.03±0.12)×10-3和(1.41±0.10)×10-3mm2/s,治疗后AIX;值明显高于治疗前,z=-4.541,P〈0.001。非小细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肿瘤退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8,P=0.002。非小细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治疗前(z-0.527,P=0.598)及治疗后(z=-1.353,P=0.176)原发灶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细胞癌组治疗前后AID(]值变化更显著,z=-3.337,P=0.001。非小细胞癌组治疗前ADC值、AADC与肿瘤退缩率之间存在关联性,r值分别为-0.432和0.604,P值分别为0.016和0.001。治疗前低ADC值组(≤1.03×10-3mm2/s)和高AI)C值组(〉1.03×10-3mm2/s)1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17.7%,2年为23.1%和0,3年为23.1%和0,x2=5.577,P=0.018。低△ADC值组(≤0.41×10-3mW/s)和高△ADC值组(〉0.41×10-3mm2/s)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62.5%,2年为0和37.5%,3年为0和37.5%,x2=6.989,P=0.008。治疗后低AITX2值和高ADC值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57.1%,2年为0和21.4%,3年为0和21.4%,x2=7.626,P=0.006。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小细胞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ADC值大小、治疗前后ADC值变化为预后影响因素。小细胞癌组仅△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存在负相关,r=-0.840,P=0.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后ADc值变化、治疗后AIX2值大小为预后影响因素,Wald:3.935和4.495,P=0.047和0.034。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前后ADC值变化、治疗末ADC值大小为预后影响因素,经治疗后ADC值变化显著者及治疗末高ADC值表达者提示预后良好,对于非小细胞癌患者治疗前高ADC值表达者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疗法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疗效
原文传递
肿瘤最小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莉 任广 +2 位作者 汤伟军 李克 耿道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评价肿瘤最小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常规MRI及DWI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31例(Ⅰ级3例、Ⅱ级28例),高级别胶质瘤50例(Ⅲ级21例、Ⅳ级29例)。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组织最小ADC值。... 目的:评价肿瘤最小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常规MRI及DWI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31例(Ⅰ级3例、Ⅱ级28例),高级别胶质瘤50例(Ⅲ级21例、Ⅳ级29例)。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组织最小ADC值。统计学方法应用成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低级别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1.279±0.270)×10-3mm2/s]高于高级别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0.849±0.185)×10-3mm2/s](P<0.001),高于Ⅲ级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0.92±0.201)×10-3mm2/s](P<0.001),也高于Ⅳ级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0.797±0.156)×10-3mm2/s](P<0.001),但Ⅲ级与Ⅳ级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69)。肿瘤最小ADC值与胶质瘤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0.699,P<0.001)。结论:肿瘤最小ADC值有助于胶质瘤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胶质瘤
下载PDF
正常成年兔膝关节软骨ADC值和FA值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俊江 肖国强 +5 位作者 闫军 陶开亮 秦旭栋 顾庆陟 高兴 田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方法选用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进行矢状位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3D-WATS)序列和矢状位弥散... 目的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方法选用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进行矢状位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3D-WATS)序列和矢状位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扫描后图像在工作站测量关节软骨的ADC值和FA值。将胫骨表面软骨参照Tukey HSDa均一子集由前到后分为A、B、C、D、E 5组,分析各组间ADC值和FA值有无差异。结果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胫骨由前到后各组ADC值分别是(0.581±0.373)、(0.863±0.616)、(1.791±0.732)、(1.395±0.654)、(1.463±0.787)×10^(-3) mm^2/s,FA值分别为(0.587±0.212)、(0.462±0.195)、(0.333±0.169)、(0.270±0.169)、(0.347±0.191)。各组间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两两比较,除C组与E组ADC值和F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P=0.563),其余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软骨不同区其ADC值和FA值不同,由前至后ADC值先升高后降低,FA值则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软骨 弥散张量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下载PDF
DW、T_2WEPI序列在诊断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运军 刘斯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1-66,共6页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EPI、T2WFSE和常规T1W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EPI、T2WFSE和常规T1W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梗死的病人。测量感兴趣区(ROI)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及T2W信号强度值,由此计算相对ADC(rADC)、T2WEPI和FSET2W相对信号强度比(rSIR)。结果:(1)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病灶都表现出ADC的降低;(2)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T2WEPI上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而急性非出血性脑梗死在T2WEPI和FSET2W上表现正常或稍高信号;(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脑梗死都表现出DWI的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发病4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表现为DWI的高信号,而发病6~48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D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4)出血性脑梗死中病灶处ADC的降低会比非出血性脑梗死持续得更久。结论:结合三向同性DWI和T2WEPIMR成像能够比常规MRI更准确地检测和鉴别出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DWI在食管癌病灶范围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壮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8期95-97,共3页
目的探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显示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平扫且分别于300s/mm^2、500s/mm^2、800s/mm^2、1000... 目的探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显示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平扫且分别于3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的b值范围下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对比表面弥散系数变化情况。结果同一b值下,中高分化病灶的表面弥散系数明显高于低分化病灶;不同b值下,食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获得图像均为高信号。随着b值的升高,食管癌病灶的噪声比、信噪比下降,差异显著。当b值为500s/mm^2时,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在食管癌的诊断上,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病灶以及病灶的恶性程度,且当b值为500s/mm^2时,检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食管癌 表面弥散系数 诊断结果 恶性程度 评估价值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患儿脑白质的MRI表现和ADC值研究
16
作者 叶巽 孙建军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4期2085-2087,共3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儿脑白质的MRI表现及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测量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MRI诊断资料及脑白质ADC值,对...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儿脑白质的MRI表现及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测量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MRI诊断资料及脑白质ADC值,对患儿的ADC值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同时纳入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除1~3岁TCS患儿的小脑与颞叶及13~18岁TCS患儿的小脑外,其余年龄TCS患儿的颞叶、额区、枕区、顶区及小脑的AD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CS患儿的各部位脑白质ADC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脑白质ADC值上升,可能与发育障碍、脑白质髓鞘受损有关,密切观察患儿ADC值的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白质 结节性硬化症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DTI对手术前后腰神经损伤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裘陆平 朱卫平 +1 位作者 倪文彬 朱博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4期847-848,共2页
目的探讨DT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腰神经损伤状况评估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3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观察组手术前后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DT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腰神经损伤状况评估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3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观察组手术前后及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及表面弥散系数值(ADC),于术前对观察组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评分),分析FA值、ADC值同VAS评分、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前FA值低于对照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FA值高于术前,ADC值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的FA值、ADC值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FA值、ADC值同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R DTI技术能够定量评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前后腰神经损伤状况,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DWI在早产儿脑微小出血灶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巍岚 郭作梁 陈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DWI在早产儿脑微小出血灶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早产儿脑微小出血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以改善该类患儿的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早产合并脑出血患儿,分别行T1WI、T2WI、FLAIR、DWI周围扫... 目的:探讨DWI在早产儿脑微小出血灶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早产儿脑微小出血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以改善该类患儿的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早产合并脑出血患儿,分别行T1WI、T2WI、FLAIR、DWI周围扫描,记录不同序列下患儿的脑出血灶个数以及兴趣区的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1WI序列发现出血灶424个,T2WI序列发现出血灶274个,FLAIR序列发现出血灶441个,DWI序列发现出血灶459个。微小出血灶的ADC图中测量SD值显著低于正常。78例患儿中,有21例出现胼胝体压部DWI明显受限,ADC值降低,但常规MRI序列并未发现异常者。为进一步探寻诊断的最佳时机,根据患儿出生后纳入研究时间将其分为A组(≤7天)和B组(8~28天)。A组患儿的出血ADC值、胼胝体压部ADC值和丘脑ADC值均低于B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为早产儿脑微小出血灶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结合表面弥散系数(ADC)能够对丘脑腹核、胼胝体压部等特殊敏感部位的早期脑组织损伤进行评估,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出血 表面弥散系数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澜 韩春 +6 位作者 祝淑钗 时高峰 王琦 党荣广 田华 孔洁 张安度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6 ~ 61.2 Gy,单次1.8 ~2 Gy.放疗前、放疗末及放疗后1~3个月行DWI检查,用食管钡餐造影、DWI高信...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6 ~ 61.2 Gy,单次1.8 ~2 Gy.放疗前、放疗末及放疗后1~3个月行DWI检查,用食管钡餐造影、DWI高信号消失情况、表面弥散系数(ADC)对放疗疗效进行评价,并与预后相结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率98.7%.放疗末DWI高信号消失组23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6%、68.5%;放疗后1~3个月消失组40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9.2%;始终未消失组11例,1年生存率9.1%,生存期最长17个月(x2=39.78,P<0.05).造影评价完全缓解47例中,20例放疗末DWI高信号消失;23例放疗后1~3个月消失,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4.3%和86.7%、66.1%;高信号始终未消失4例,生存期4~7个月(x2=37.80,P<0.05).造影评价为部分缓解的26例中,3例放疗末高信号消失;17例放疗后1~3个月高信号消失,1、2年生存率为58.8%、19.3%、高信号始终未消失6例,生存期4 ~17个月(x2=11.72,P<0.05).患者正常食管组织的ADC0、食管肿瘤放疗前的ADC1及放疗末的ADC2值分别为(3.12±0.53)、(1.64±0.48)、(2.65±0.58) s/mm2,疗末ADC2/ADC0≤90%组(40例)与>90%组(34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8.2%和83.1%、75.7%(x2=10.35,P<0.05).放疗末肿瘤区域ADC值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OR=0.060,P<0.05).结论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食管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价可以较好地提示预后,弥补食管钡餐造影在疗效评价中的不足,疗后肿瘤区域ADC值大小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疗效
原文传递
弥散张量成像量化指标与脑弥散加权成像的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玉茹 王宏 +4 位作者 钟心 穆学涛 马毅 刘腾 刘勉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2-14,18,F00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不同弥散数量的弥散张量成像的量化指标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其可比较性。【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头颅MRI扫描,采用DWI、20、3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不同弥散数量的弥散张量成像的量化指标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其可比较性。【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头颅MRI扫描,采用DWI、20、30、64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对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固定位置ROI,分别为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体部,对各组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对DTI组及各DWI组所获得的扩散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而DWI组采用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不同b值间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同一解剖位置的DWI和DTI所得到的ADC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梯度数量所得ADC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b值所测得ADC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DTI扩散方向越多,图像质量越好,而DWI扫描b值1000图像质量较500更好。【结论】DWI及DTI扫描所得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两种扫描方法所得量化指标可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