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轧制钨板在氦源高热流作用下的形貌演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纯 Henri Greuner +2 位作者 周鑫 罗广南 刘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80,共6页
为研究轧制钨在氦粒子流与高热流协同作用下的表面形貌演化过程,利用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GLADIS设备对轧制钨板进行了氦源高热流加载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温度对损伤形貌影响显著:低温加载时逐渐发生表面起泡及气泡破裂,且较大... 为研究轧制钨在氦粒子流与高热流协同作用下的表面形貌演化过程,利用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GLADIS设备对轧制钨板进行了氦源高热流加载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温度对损伤形貌影响显著:低温加载时逐渐发生表面起泡及气泡破裂,且较大尺寸气泡集中分布在近<001>取向区域;高温加载时观察到多孔/珊瑚状结构;中温加载时则呈现出两种损伤形貌的混合。研究认为,表面损伤形貌的形成由表面起泡和珊瑚状结构演化两个过程共同控制。样品温度影响氦在钨中的扩散,从而影响两者的相对强弱,得到不同的损伤形貌。研究发现,辐照剂量的增加也会使得损伤形貌最终向多孔/珊瑚状结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 表面形貌演化
下载PDF
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形貌演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智 吕胜利 +1 位作者 刘转娥 马君峰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8期80-85,共6页
目的探索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规律。方法开展实验室内2A12铝合金的加速腐蚀实验。为实现表面粗糙度与腐蚀损伤相关性的定量研究,首先采用3D扫描成像仪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取得样品微观几何特征,实现表面粗糙度值... 目的探索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规律。方法开展实验室内2A12铝合金的加速腐蚀实验。为实现表面粗糙度与腐蚀损伤相关性的定量研究,首先采用3D扫描成像仪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取得样品微观几何特征,实现表面粗糙度值的数字化定量表征。观察样品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腐蚀形貌的演化过程,测量腐蚀样品蚀坑深度,并分析表面粗糙度对样品腐蚀损伤的影响。结果当腐蚀时间不超过6h时,2A12铝合金样品在EXCO溶液中的腐蚀类型主要为点蚀,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向全面腐蚀发展。粗糙度值高的试件表面有打磨时形成的较深表面纹理,这些纹理制约了点蚀坑的扩展,使蚀坑沿纹理的方向发展,有演化为微裂纹的可能性,蚀坑边界的不规则处也会萌生微裂纹。粗糙度值较小的样品,腐蚀损伤也较小,但粗糙度对腐蚀损伤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结论常温下,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首先发生点蚀,由于蚀坑向四周扩展的速度快于深度方向,使腐蚀类型从点蚀向全面腐蚀演变。表面粗糙度对2A12铝合金样品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有重要影响,表面微观几何特征通过制约蚀坑扩展方向的方式来改变样品的腐蚀行为,并造成腐蚀损伤的明显差异。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材料逐渐失去其原有表面微观几何特征,表面粗糙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2铝合金 腐蚀损伤 表面粗糙度 形貌演化
下载PDF
表面三维纳米结构在衰变过程中的层间质量传输机制
3
作者 李茂枝 刘邦贵 王恩哥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4-138,共5页
文章研究了三维纳米结构的稳定性和退化机制 ,提出了两种层间传输机制 :any sitedescent(ASD)机制和selective-sitedescent(SSD)机制 ,并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两个理论模型 .结果表明 ,ASD和SSD机制为目前关于fcc(111)和fcc... 文章研究了三维纳米结构的稳定性和退化机制 ,提出了两种层间传输机制 :any sitedescent(ASD)机制和selective-sitedescent(SSD)机制 ,并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两个理论模型 .结果表明 ,ASD和SSD机制为目前关于fcc(111)和fcc(10 0 )表面上的三维纳米结构的形成、表面形貌演化和稳定性提供了一个微观尺度上的深入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纳米结构 稳定性 衰变过程 退化机制 层间质量传输机制 表面形貌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