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比电容低压阳极铝箔的表面微观组织 被引量:9
1
作者 毛卫民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文对低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高比电容化的原理作了系统性阐述。多方位展示了铝箔表面的缺陷结构与腐蚀行为的密切关系 ,以及对比电容的重要影响。强调了铝箔金属学与腐蚀学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 ,及其对电解电容器铝箔产业发展的潜在推... 本文对低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高比电容化的原理作了系统性阐述。多方位展示了铝箔表面的缺陷结构与腐蚀行为的密切关系 ,以及对比电容的重要影响。强调了铝箔金属学与腐蚀学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 ,及其对电解电容器铝箔产业发展的潜在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器 低压阳极铝箔 表面微观组织 晶体缺陷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基于数值仿真的Al_2O_3陶瓷激光选区熔化表面微观组织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瑞芩 张凯 +2 位作者 韦辉亮 刘婷婷 廖文和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共8页
基于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Al_2O_3陶瓷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表面凝固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Al_2O_3陶瓷SLM成形具备发生贝纳德-马兰戈尼表面失稳的条件,随着激光能量减小,对流接近稳态;基板预热能够改变贝纳德-马兰戈尼对流状态;... 基于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Al_2O_3陶瓷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表面凝固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Al_2O_3陶瓷SLM成形具备发生贝纳德-马兰戈尼表面失稳的条件,随着激光能量减小,对流接近稳态;基板预热能够改变贝纳德-马兰戈尼对流状态;低激光功率、快扫描速度、低预热温度有助于形成稳态液体表面的层流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表面微观组织 激光选区熔化 陶瓷 贝纳德-马兰戈尼失稳 马兰戈尼数
原文传递
TC4钛合金电子束表面造型形貌及近表面组织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凯 付鹏飞 +2 位作者 唐代斌 吴冰 唐振云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4-331,共8页
对采用电子束表面微造型技术加工的TC4钛合金非光滑表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通过该技术加工的非光滑表面具有截面为波浪形的沟槽,而且通过调节加工参数,可制备不同尺寸特征的沟槽。加工的沟槽沟脊处存在连续分布的鱼鳞状形貌,而沟谷... 对采用电子束表面微造型技术加工的TC4钛合金非光滑表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通过该技术加工的非光滑表面具有截面为波浪形的沟槽,而且通过调节加工参数,可制备不同尺寸特征的沟槽。加工的沟槽沟脊处存在连续分布的鱼鳞状形貌,而沟谷处存在连续分布的倒V形条纹,鱼鳞形貌大小和V形条纹的间距均与加工参数有关。加工后的近表面从上至下由熔化区、热影响区和母材组成,熔化区由马氏体组成,热影响区位于熔化区和母材之间,其微观组织与母材也存在很大差异。熔化区和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均要高于母材,而且在熔化区和热影响区的界面处存在显微硬度的最大值。电子束表面微造型的减阻效果可以达到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表面微造型 钛合金 表面形貌 表面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紧耦合真空气雾化制备Fe-Cr合金粉末的特性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尹燕 董开基 +3 位作者 李治恒 薄尧 路超 张瑞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4,共5页
采用紧耦合真空气雾化法制备Fe-Cr合金粉末,通过不同目数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0~25μm、25~53μm、53~105μm、105~150μm四个粒度段的粉末.使用氧氮分析仪、碳硫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雾化前后粉末化学成分,测定全粒... 采用紧耦合真空气雾化法制备Fe-Cr合金粉末,通过不同目数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0~25μm、25~53μm、53~105μm、105~150μm四个粒度段的粉末.使用氧氮分析仪、碳硫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雾化前后粉末化学成分,测定全粒度段及各粒度段的氧含量变化情况;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观察粉末表面形貌及表面微观组织并测定粉末粒径.结果表明:紧耦合真空气雾化制备Fe-Cr金属粉末化学成分可精确控制,全粒度段氧含量为0.024wt.%;冷却速度随粉末粒径的减小呈现指数级增长,随着粉末粒度段的增大,表面组织主要由胞状晶、柱状晶向树枝晶发展;各粒度段氧含量随粒径增大逐渐减小;空心粉的形成主要与袋式破碎机制和晶粒凝固收缩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雾化 氧含量 表面微观组织 空心粉
下载PDF
Evolution of surface microstructure of Cu-50Cr alloy treated by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 被引量:7
5
作者 CHAI LinJiang ZHOU ZhiMing +3 位作者 XIAO ZhiPei TU Jian WANG YaPing HUANG WeiJi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62-469,共8页
A Cu-50Cr alloy was treated by the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at 20 and 30 ke V with pulse numbers ranging from 1 to 100.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 A Cu-50Cr alloy was treated by the 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at 20 and 30 ke V with pulse numbers ranging from 1 to 100.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 HCPEB technique is able to induce remarkable surface modifications for the Cu-50Cr alloy.Cracks in Cr phases appear even after one-pulse treatment and their density always increases with the pulse number.Formation reason for these cracks is attributed to quasi-static thermal stresses accumulated along the specimen surface.Craters with typical morphologies are formed due to the dynamic thermal field induced by the HCPEB and they are found to prefer the sites near cracks or boundaries between neighboring Cr phases.Another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produced by the HCPEB is the fine Cr spheroids,which are determined to be due to occurrence of liquid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Cu-50Cr alloy.Finally,a general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profile that incorporates various HCPEB-induced surface features is tentatively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 alloy MICROSTRUCTURE surface modification electron bea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