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复合表面改性法降低车轮钢的磨耗
1
作者 彭惠民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2010年第4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表面改性法 轮缘磨耗 车轮钢 复合 利用 喷丸处理 固体润滑材料 车轮轮缘
下载PDF
表面湿法改性CaSO_4晶须在RTV硅酮密封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亮 彭小琴 +2 位作者 陈炳耀 凌辉 陈炳强 《粘接》 CAS 2012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改善单组分室温硫化(RTV)硅酮密封胶强度较低的缺点,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硫酸钙晶须进行表面湿法改性。将改性CaSO4晶须加入RTV硅酮密封胶中,制备了高性能的RTV硅酮密封胶。阐述了KH-550改性CaSO4晶须的机理,考查了KH... 为改善单组分室温硫化(RTV)硅酮密封胶强度较低的缺点,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硫酸钙晶须进行表面湿法改性。将改性CaSO4晶须加入RTV硅酮密封胶中,制备了高性能的RTV硅酮密封胶。阐述了KH-550改性CaSO4晶须的机理,考查了KH-550用量、改性温度以及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改性CaSO4晶须对RTV硅酮密封胶工艺性、硬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KH-550)=3%、改性温度90℃、改性时间30min时改性效果最佳。改性CaSO4晶须的活化指数可达到80%以上。CaSO4晶须的添加量越多,RTV硅酮密封胶的挤出性越差;当改性CaSO4晶须质量分数8%时,对密封胶硬度的改性效果最佳。当改性CaSO4晶须质量分数为4%~5%时,制备的胶粘剂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V硅酮密封胶 CASO4晶须 表面湿改性 挤出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春瑶 矫庆泽 +2 位作者 李蕾 张春英 段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 was treated with stearic acid by a wet method. The modified double hydroxide showed good dispersion and floatation property with their layer structure being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关键词 水滑石 硬脂酸 湿表面改性 无机粉体材料 双金属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混合单体对等离子体法改性PTFE膜微生物亲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荣昌 赵悦 +1 位作者 马翠香 王小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470,共6页
膜材料氧传质性能和微生物亲和性对MABR(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及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混合单体对等离子体法改性PTFE(聚四氟乙烯)膜微生物亲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等离子体法分别在PTFE膜表面接枝聚合DOPA(左旋多巴)/GMA... 膜材料氧传质性能和微生物亲和性对MABR(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及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为探究混合单体对等离子体法改性PTFE(聚四氟乙烯)膜微生物亲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等离子体法分别在PTFE膜表面接枝聚合DOPA(左旋多巴)/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Lys(赖氨酸)/GMA、BA(苯胺)/GMA和DEA(乙二胺)/GMA四种混合单体,测定改性前、后PTFE膜的微生物亲和性,并进一步确定最佳混合单体改性PTFE膜的氧传质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PTFE膜和仅接枝聚合GMA单体改性复合膜相比,DOPA/GMA、Lys/GMA、BA/GMA和DEA/GMA混合单体改性复合膜表面的微生物亲和性均有提高;Lys/GMA混合单体改性复合膜表面的微生物亲和性最佳,显著高于未改性PTFE膜,膜表面的生物量用ρ(DNA)和ρ(TOC)表示,分别为9.67 ng/μL和103.44 mg/L,比未改性PTFE膜高出34.7%和286.0%,同时其膜表面的生物量增加速度最快;DOPA/GMA和DEA/GMA混合单体改性膜表面的微生物亲和性相近,且高于BA/GMA混合单体改性膜;Lys/GMA混合单体改性复合膜的最大氧传质系数为1.17 m/d(操作压力为35 kPa),显著高于未改性PTFE膜的0.48 m/d(操作压力为11 kPa).研究显示,两步等离子体法接枝聚合的混合单体改性能够同时改善PTFE膜的微生物亲和性和氧传质性能,更适合于制备MABR复合膜,可为开发MABR专用膜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聚四氟乙烯膜 微生物亲和性
下载PDF
透明薄膜填充用纳米改性硫酸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清若 高剑飚 +6 位作者 宁红 刘胜梅 莫江 黄婷 韦佳德 孙励耘 黄宁 《大众科技》 2023年第8期78-81,共4页
为了满足塑料薄膜填充的需求,如何制得颗粒粒度小、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纳米硫酸钡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纳米硫酸钡的分散性,采用碳酸钡为原料,利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硫酸钡粉体,考察了改性温度、改性/搅拌时间、搅拌转速、改... 为了满足塑料薄膜填充的需求,如何制得颗粒粒度小、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纳米硫酸钡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纳米硫酸钡的分散性,采用碳酸钡为原料,利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硫酸钡粉体,考察了改性温度、改性/搅拌时间、搅拌转速、改性剂种类、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硫酸钡制备的影响,对影响粒径大小的因素进行研究。同时,为了解决纳米硫酸钡制备出现的团聚、结块现象,将小颗粒硫酸钡进行湿法改性研究,获得的优化工艺为:改性温度为60℃,改性/搅拌时间为25min,改性转速为3000rpm,改性剂用量为4%,可以制得活化度为98.81%、吸油值为20.28%的透明、稳定、分散性好的纳米硫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薄膜 硫酸钡 湿表面改性
下载PDF
氢氧化镁的铝酸酯偶联剂表面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晨 李芮地 +1 位作者 南婷婷 林润雄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54-61,共8页
用(3-氧代丁酸乙酯根-O1′,O3)二(丙醇-2-根)合铝铝酸酯偶联剂(ACA)对氢氧化镁进行湿法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水接触角等对其改性表现进行研究,表明铝酸酯偶联剂... 用(3-氧代丁酸乙酯根-O1′,O3)二(丙醇-2-根)合铝铝酸酯偶联剂(ACA)对氢氧化镁进行湿法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水接触角等对其改性表现进行研究,表明铝酸酯偶联剂只是作用于氢氧化镁表面,并未改变其晶体结构,氢氧化镁表面由亲水疏油性变为亲油疏水性。相比于未改性氢氧化镁,改性后氢氧化镁粉体的热稳定性与分散性得到提高。沉降速度、吸油率、悬浊液黏度结果表明,当铝酸酯偶联剂用量为4%(质量分数)时,氢氧化镁粉体的湿法表面改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铝酸酯偶联剂 湿表面改性
下载PDF
湿法改性白云石粉体的研究
7
作者 刘剑飞 江峰 +2 位作者 刘杰 吕艳蕾 朱丽佳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6期181-183,199,共4页
白云鄂博尾矿CaO、MgO含量分别为28.95%和13.46%,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存在,白云石也是其中可利用矿物之一。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将其中的白云石提取并加工为高附加值产品,进行了浮选白云石精矿湿法改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白云鄂博尾矿CaO、MgO含量分别为28.95%和13.46%,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存在,白云石也是其中可利用矿物之一。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将其中的白云石提取并加工为高附加值产品,进行了浮选白云石精矿湿法改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白云石浮选精矿在磨矿细度为d90=10μm,硬脂酸与试样的质量比为1.5%,温度为80℃、搅拌器转速为900 r/min、改性时间为30 min情况下进行改性,可获得活化指数为97.10%、接触角为116.78°的改性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尾矿 白云石 湿表面改性 硬脂酸 活化指数 接触角
下载PDF
负载型复合半导体V_2O_5-TiO_2/SiO_2表面V_2_O5和TiO_2的相互修饰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蓉蓉 钟顺和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V2 O5 TiO2 /SiO2 ,并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和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V2 O5和TiO2 在负载型复合半导体V...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V2 O5 TiO2 /SiO2 ,并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和紫外 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V2 O5和TiO2 在负载型复合半导体V2 O5 TiO2 /SiO2 表面有相互修饰的作用 .一方面 ,V2 O5能扩展TiO2 的光响应范围 ,使TiO2 的吸光区域由紫外光区拓宽至可见光区 ,从而提高了复合半导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 ,TiO2 则有助于提高V2 O5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 ,抑制VOx的聚合 ,减小V2 O5的微晶尺寸 ,提高固体材料的能隙值和氧化还原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法 复合半导体 五氧化二钒 二氧化钛 负载型催化剂 光催化 吸光性 分散度 能隙值
下载PDF
V2O5和TiO2在负载型复合半导体V2O5-TiO2/SiO2表面的相互修饰作用
9
作者 胡蓉蓉 钟顺和 王希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85-1187,共3页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V2O5-TiO2/SiO2,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定、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2O5-TiO2/SiO2表面存在着高度分散的V2O5和TiO2...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V2O5-TiO2/SiO2,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定、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2O5-TiO2/SiO2表面存在着高度分散的V2O5和TiO2微晶,它们之间有一定相互修饰的作用.TiO2则有助于提高V2O5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抑制VOx聚合,减少V2O5微晶的尺度,而V2O5能扩展TiO2的光响应范围,使TiO2的吸光区域由原来的紫外光区拓宽至可见光区域,提高了复合半导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法 复合半导体 光催化 吸光性 分散度 能隙值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技术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阳铁建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34期174-175,共2页
主要用硬酯酸钠-铝酸酯-硬酯酸三元复合配方、硬酯酸钠-铝酸酯-硅烷等两个复合配方,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湿法表面改性研究,活性剂的总用量只有2.5%时产品的活性度都达到了99%,大大提高了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性能。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湿表面改性 三元复合 复合表面改性
下载PDF
高耐候性纳米复合外墙涂料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曾玉燕 方军 +1 位作者 陈剑华 沈培康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表面改性法研制了纳米复合浆料 ,并配制高耐候性纳米复合外墙涂料。介绍了该涂料的配方及其性能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传统外墙涂料中加入纳米TiO2 和纳米SiO2 复合浆料 ,可提高涂料的综合性能。讨论了纳米复合浆料用量及其协... 采用表面改性法研制了纳米复合浆料 ,并配制高耐候性纳米复合外墙涂料。介绍了该涂料的配方及其性能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在传统外墙涂料中加入纳米TiO2 和纳米SiO2 复合浆料 ,可提高涂料的综合性能。讨论了纳米复合浆料用量及其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耐候性 纳米复合外墙涂料 表面改性法 配方 性能 检测
下载PDF
负载型复合半导体MoO_3-TiO_2/SiO_2的结构与吸光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蓉蓉 钟顺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9-394,共6页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MoO3TiO2/SiO2,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从固体材料的光响应性能和化学吸附性能方面进行了评价....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MoO3TiO2/SiO2,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从固体材料的光响应性能和化学吸附性能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oO3TiO2/SiO2表面存在着高度分散的MoO3和TiO2微晶,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复合和键联作用,形成了Mo-O-Ti键;MoO3TiO2/SiO2复合材料表面对丙烷分子有化学吸附性能,Mo=O键上的端氧是C3H8的活性吸附位;与本体MoO3和TiO2相比,复合后MoO3TiO2/SiO2的能隙值有所增加,在紫外光区的吸光强度也明显加强,使得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效率得到抑制,并产生了一定的量子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半导体 表面改性法 光催化 能隙值 吸光强度
下载PDF
NiO-MoO_3/SiO_2光催化剂的结构与光吸收性能
13
作者 孔令丽 钟顺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6-1339,共4页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N iO-MoO3/S iO2,用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透射电镜、比表面积测定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 iO-MoO3/S iO2的平均粒径约...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N iO-MoO3/S iO2,用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透射电镜、比表面积测定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 iO-MoO3/S iO2的平均粒径约为10 nm,在载体表面存在xN iO.MoO3复合氧化物的微晶,N iO和MoO3在固体材料表面产生相互修饰作用.N iO的加入有助于提高MoO3在载体S iO2表面的分散程度,抑制MoOx的聚合,减小微晶尺寸,而且可以增强固体材料的光吸收性能,提高复合半导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法 复合半导体 三氧化钼 氧化镍 光吸收性能
下载PDF
疏水SiO_2气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旋宇 徐丽慧 +2 位作者 沈勇 王黎明 盛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18-3324,3341,共8页
介绍了SiO_2气凝胶的特性,阐述了疏水性SiO_2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气相氧化法、表面后处理法、原位法等制备疏水性SiO_2气凝胶的原理和方法,简述了疏水SiO_2气凝胶在热学、光学、化学(吸附和催化)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 介绍了SiO_2气凝胶的特性,阐述了疏水性SiO_2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气相氧化法、表面后处理法、原位法等制备疏水性SiO_2气凝胶的原理和方法,简述了疏水SiO_2气凝胶在热学、光学、化学(吸附和催化)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疏水性SiO_2气凝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其在隔热、超疏水功能纺织材料上的应用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SiO2气凝胶 气相氧化 表面改性法 原位
下载PDF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引弓 李福勤 +1 位作者 朱敏 李佳宾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吡咯为改性材料,采用浸渍表面改性法,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电渗析试验,研究不同制备因素对改性膜选择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膜条件;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对改性膜进行膜面表征与... 以吡咯为改性材料,采用浸渍表面改性法,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电渗析试验,研究不同制备因素对改性膜选择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膜条件;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对改性膜进行膜面表征与基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制膜条件为浸渍温度40℃,浸渍时间6h,吡咯浓度0.2mol/L,氧化剂浓度与种类为0.8mol/L的FeCl3;膜改性后表面更为平整,离子交换容量、含水率与溶胀度分别为0.78 mmol/g、17.3%与8.5%;Ca2+的泄漏率仅为7.7%,Na+的透过率为60.3%,选择透过性系数可达7.8,有优良的离子选择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浸渍表面改性法 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 选择分离性能
下载PDF
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发展概况 被引量:42
16
作者 贾晓林 谭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21,共4页
就纳米粉体团聚体形成的原因 ,纳米粉体的物理、化学分散技术进行了阐述 ,指出合成性能优异的分散剂、设计高效分散机械、提高分散粒子的稳定性及有效分散体积和能量利用率 ,最终提高分散效果 ,乃是纳米粒子分散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米粉体 分散技术 发展 团聚体 机械搅拌分散 超声波分散 高能处理 偶联剂 酯化反应 表面接枝改性 静电稳定机制 空间位障稳定机制 电空间位障分散机制
下载PDF
纳米TiO_2/低密度聚乙烯复合体系的流变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丽丽 周春华 刘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湿法球磨条件下对TiO2粒子表面处理,经HAAKE流变仪测试纳米粒子TiO2/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流变性,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通过球磨法可以获得纳米TiO2粉体,且铝酸酯偶联剂被成功引入到纳米粒子表面。当表面未经... 湿法球磨条件下对TiO2粒子表面处理,经HAAKE流变仪测试纳米粒子TiO2/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流变性,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通过球磨法可以获得纳米TiO2粉体,且铝酸酯偶联剂被成功引入到纳米粒子表面。当表面未经处理的纳米TiO2质量分数w=3%时,复合体系流动性变差,而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TiO2明显改善纳米TiO2/LDPE复合材料体系的加工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球磨表面改性 LDPE 聚合物流变性
下载PD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piperazine-amide membrane by self-assembled method for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18
作者 周勇 戴喆男 +1 位作者 翟丁 高从堦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12-918,共7页
Polypiperazine-amide membranes were modifi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PEI) by self-assembled method,through which PEI molecules were fixed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by ionic interaction. In the experiments,the PEI conce... Polypiperazine-amide membranes were modifi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PEI) by self-assembled method,through which PEI molecules were fixed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by ionic interaction. In the experiments,the PEI concentration ranged from 50 to 2000 mg·L-1while the depositing time was fixed at 20 m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PEI concentration resulted in a slight increase of pure water flux,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membrane surface hydrophilicity. The PEI adsorption on membrane surface had less effect on the rejections to neutral PEG and sucrose, but improved the rejections to divalent cationic ions and methylene blue as the result of reversion of the membrane surface charge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according to the XPS analysis and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s. The membrane modified at PEI = 1500 mg·L-1exhibited high rejection to methylene blue(MB) and is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effluents containing positively charged dy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modification Polypiperazine-amide SELF-ASSEMBLE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下载PDF
上海开发出新型抗菌PVC塑料
19
《新材料产业》 2004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上海 抗菌PVC塑料 聚氯乙烯塑料 湿复合表面改性技术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Ru-Decorated Carbon Nanotubes-Supported Catalyst for a Microchannel Methanation Reactor
20
作者 Jane H. Fujiyama-Novak Chung-Hsuan Huang +1 位作者 Randy L. Vander Wal Susana Carranz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年第1期49-60,共12页
In this study, MWNT and alumina nanopowder were used as a ruthenium catalyst support for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monoxide to methane. Metal foam structures were employed to support such catalytic systems, offering in... In this study, MWNT and alumina nanopowder were used as a ruthenium catalyst support for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monoxide to methane. Metal foam structures were employed to support such catalytic systems, offering interesting possibilities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due to low-pressure drop; excellent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Prior to the ruthenium impregnation, the MWNT surface was initially modified by means of metal cation activation and surface adsorpt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 The decoration processes using both surface modifications promoted the deposition of ruthenium with a mean 2 nm diameter. The use of nickel as a nucleating center enhanced the Ru nanoparticle density on the CNT surface compared to the Ru/CNT catalyst prepared by excess solution impregnation. As a reducing agent, ethylene glycol completely converted Ru2+ to Ru0as confirmed by an EDS/TEM analysis. Among the prepared catalysts, Ru/AI203-CNTs prepared by Ni2+ activation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the hydrogenation reaction. This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higher ruthenium nanoparticle exposure on the nanostructured catalyst, as a result of the better MWNT dispersion in the MWNT/Al2O3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nanoparticle MWNT Al2O3 CO reduction Methan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