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甲酚紫—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作者 陆树立 徐建芬 +1 位作者 刘奕梅 韩伟明 《干旱环境监测》 200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建立了溴甲酚紫 ( BCP)—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SDMBA- Cl)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实验表明 ,最适合的 p H值为 8左右 ,λmax=588nm,在 1 .0 ml1 .6× 1 0 -4 mol/L SDMBA- Cl存在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建立了溴甲酚紫 ( BCP)—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SDMBA- Cl)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实验表明 ,最适合的 p H值为 8左右 ,λmax=588nm,在 1 .0 ml1 .6× 1 0 -4 mol/L SDMBA- Cl存在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LAS)在 0~ 5.0 mg/L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4× 1 0 4L· mol-1· cm-1。用此法测定河水和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对标准偏差 <3.8% ,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 1 0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 溴甲酚紫 十八烷基甲基苄基氯化铵 分光光度法 水质监测
下载PDF
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氯化2,3-二(硬脂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的合成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建洲 苗宗成 林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84-886,890,共4页
以自制的阳离子单酯表面活性剂氯化2-羟基-3-硬脂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CMESA)和硬脂酰氯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氯化2,3-二(硬脂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CDESA)。研究了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和缚酸剂吡啶的用量对生成物C... 以自制的阳离子单酯表面活性剂氯化2-羟基-3-硬脂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CMESA)和硬脂酰氯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氯化2,3-二(硬脂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CDESA)。研究了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和缚酸剂吡啶的用量对生成物CDESA收率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官能团分析和红外光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最佳合成条件为:n(CMESA)∶n(硬脂酰氯)∶n(吡啶)=1∶1∶1,1,4-二氧六环为反应介质,回流加热反应3h,CDESA收率为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酯表面活性 失水甘油基甲基氯化铵 柔软 酯季铵盐 氯化2 3-二(硬脂酰氧基)丙基甲基
下载PDF
石蜡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被引量:6
3
作者 万益群 郭岚 戴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 溴化十六烷基甲铵 石蜡 固相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冯泳兰 许金生 +1 位作者 邝代治 陈志敏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在氢氧化钠 氯化钠 甘氨酸 (NaOH NaCl CH2 (NH2 )COOH)缓冲溶液中 ,1 吡啶 3 [4 (苯基偶氮 )苯基 ] 三氮烯 (PYPAPT)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S)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CP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三元紫蓝色配合物 ,配... 在氢氧化钠 氯化钠 甘氨酸 (NaOH NaCl CH2 (NH2 )COOH)缓冲溶液中 ,1 吡啶 3 [4 (苯基偶氮 )苯基 ] 三氮烯 (PYPAPT)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S)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CP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三元紫蓝色配合物 ,配合物在 6 3 0nm处有最大吸收。利用此显色反应分别测得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S)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30 分别为 1 6 1× 1 0 4 、1 .44× 1 0 4 和 1 .76× 1 0 4 L·mol- 1 ·cm- 1 。方法已应用于合成水样及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氮烯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阴离子表面活性 测定 环境水样 显色反应
下载PDF
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冯泳兰 陈志敏 +1 位作者 邝代治 许金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8-90,共3页
合成了新试剂1 (5 萘酚 7 磺酸) 3 [4 (苯基偶氮)苯基] 三氮烯(NASA PAPT)。研究了在三乙醇铵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NASAPAPT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的显色反应。NASAPAPT与AS形成1∶3的紫红色络合物,络... 合成了新试剂1 (5 萘酚 7 磺酸) 3 [4 (苯基偶氮)苯基] 三氮烯(NASA PAPT)。研究了在三乙醇铵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NASAPAPT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的显色反应。NASAPAPT与AS形成1∶3的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8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4~1.14×104L·mol-1·cm-1。研究检测AS的新方法应用于废水分析,测定结果与经典分析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氮烯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阴离子表面活性 显色反应
下载PDF
二甲苯蓝FF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上的Langmuir吸附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郜洪文 顾家山 +1 位作者 石树人 李玉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利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技术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与二甲苯蓝FF(XCFF)的结合反应 ,分析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析中的增效机理。结果表明 :XCFF CTMAB间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产物结合比 1∶1 ,胶束产物聚集形... 利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技术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与二甲苯蓝FF(XCFF)的结合反应 ,分析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析中的增效机理。结果表明 :XCFF CTMAB间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产物结合比 1∶1 ,胶束产物聚集形式 :(XCFF·CTMAB) 78;结合常数等于 1 .0 2× 1 0 5;摩尔吸收系数 (λ=43 0nm)ε=9.0 5× 1 0 5L·mol- 1 ·cm- 1 。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聚集产物中XCFF灵敏脱附 ,籍此定量分析了实际样品中阴离子洗涤剂。回收率 93 .0 %~ 1 1 1 % ;RSD小于 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蓝FF 阳离子表面活性 溴化十六烷基甲胺 LANGMUIR吸附 污水 光度法 测定 阴离子洗涤
下载PDF
可逆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牛艳华 田森林 杨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5-759,共5页
以傅克反应与氨基化反应为主要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简称FTMA)。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分析结果表明,FTMA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吻合,色谱纯度为97%;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30℃下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F... 以傅克反应与氨基化反应为主要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简称FTMA)。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分析结果表明,FTMA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吻合,色谱纯度为97%;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30℃下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FTMA+)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0.6 mmol/L与1.0mmol/L,两种状态表面活性发生了大幅度变化;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FTMA在0.2 mol/L L i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FTMA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457 0 V和0.416 8 V(vsSCE),峰电位之差ΔEp=40.2 mV,峰电流之比Ipa/Ipc=1.26,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可逆变化特性,并用电化学方法完成了FTMA在还原态与氧化态之间的转换。结果表明,FTMA可通过电化学"开关"控制其表面活性态和非表面活性态之间的可逆变换,是一种新型的可用于可逆增溶修复过程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表面活性 十一烷基二茂铁甲基溴化铵(FTMA)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泳兰 陈志敏 +1 位作者 邝代治 许金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NSPAPT),在三乙醇铵介质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存在下,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OSO3Na)、十二烷基磺酸钠(DOSO3Na)、十二烷基硫酸钠(DSO4Na)分别形成1∶2紫红... 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NSPAPT),在三乙醇铵介质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存在下,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OSO3Na)、十二烷基磺酸钠(DOSO3Na)、十二烷基硫酸钠(DSO4Na)分别形成1∶2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98 nm,此方法应用于水样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所得结果的RSD均小于2%,且与亚甲基蓝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1-(5-萘酚-7-磺酸)-3-[4-(苯基偶氮)苯基]-氮烯 溴化十六烷基甲胺 阴离子表面活性
下载PDF
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壬基苯酚聚氧乙烯_((10))醚硫酸钠的表面活性及其增溶能力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时洪 胡必琴 李学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0-783,共4页
C9ΦE10SC16NMe3混合液的表面活性比C9ΦE10和C16NMe3的高得多,对辛醇的增溶曲线呈"V"字形,混合比接近1∶1时,增溶量最小;对苯、邻二甲苯的增溶曲线呈"M"字形,在混合比接近1∶5和5∶1时出现两个极大值,1∶1时出现... C9ΦE10SC16NMe3混合液的表面活性比C9ΦE10和C16NMe3的高得多,对辛醇的增溶曲线呈"V"字形,混合比接近1∶1时,增溶量最小;对苯、邻二甲苯的增溶曲线呈"M"字形,在混合比接近1∶5和5∶1时出现两个极大值,1∶1时出现一个极小值.在C9ΦE10SC16NMe3的溶液中,辛烷的加入对辛醇的增溶几乎无影响;邻二甲苯的加入使辛醇的增溶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表面活性 氯化十六烷基甲铵 壬基苯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钠 表面活性 增溶能力
下载PDF
溴甲酚紫-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法测定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来丙 彭代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溴甲酚紫-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法测定洗涤剂工业的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实验表明:适合的溶液pH为8,测定波长λmax为588nm,在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溴离子质量浓度为15.0mg/mL的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采用溴甲酚紫-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法测定洗涤剂工业的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实验表明:适合的溶液pH为8,测定波长λmax为588nm,在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溴离子质量浓度为15.0mg/mL的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在0—5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摩尔吸光系数为3.48×104L/(mol·cm),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试样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6%-102%。该法可用于测定工业废水、河流等环境水样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 十六烷基甲基苄基溴化铵 分光光度法 溴甲酚紫
下载PDF
温度和无机盐对N-〔3-烷氧-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桑青 尹宝霖 +2 位作者 魏锡莲 石成法 张广友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测定了N-〔3-烷氧-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TAC)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表面张力,得出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无机盐的加入均使R-TAC的表面活性增强。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甲基氯化铵 表面活性 温度 无机盐
下载PDF
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泳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9-13,共5页
在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 ,1 -吡啶 -3-[4 -(苯基偶氮 )苯基 ] -三氮烯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 CTM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AS)形成紫红色配合物 ,配合物在 60 0 nm处有最大吸收。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 在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 ,1 -吡啶 -3-[4 -(苯基偶氮 )苯基 ] -三氮烯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 CTM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AS)形成紫红色配合物 ,配合物在 60 0 nm处有最大吸收。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60 0 分别为 1 .64× 1 0 4 ,1 .2 2×1 0 4 ,1 .1 5× 1 0 4 L·mol- 1·cm- 1。研究的新方法已应用于合成水样及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吡啶-3-[4-(苯基偶氮)苯基]-氮烯 溴化十六烷基甲铵 阴离子表面活性 黑色反应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在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键吉 杨震宇 +2 位作者 岳永魁 赵扬 卓克垒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261-1265,共5页
通过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CTAC) +H2 O和CTAC + β 环糊精 (β CD) +H2 O体系在 2 98.15K时的电导和密度 ,计算了一系列重要的热力学参数 ,如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离解度、CTAC分子碳链从 β 环糊精水溶液到胶束的转移自由能、CTAC... 通过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CTAC) +H2 O和CTAC + β 环糊精 (β CD) +H2 O体系在 2 98.15K时的电导和密度 ,计算了一系列重要的热力学参数 ,如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离解度、CTAC分子碳链从 β 环糊精水溶液到胶束的转移自由能、CTAC的标准偏摩尔体积以及CTAC和 β CD形成的包络物的计量比和包络常数等 .结果表明 ,β CD对CTAC的胶束化有较显著的影响 .由于CTAC的疏水碳链被 β CD空腔包络 ,CTAC的热力学活度降低 ,削弱了其胶束的生成 .但是 ,β CD及其包络物基本上不参与CTAC胶束的生成 ,而且一旦胶束形成 ,包络物对CTAC的胶束性质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了CTAC分子碳链进入 β CD疏水空腔的CH2 基团的数目 ,从另一方面证明 β CD与CTAC分子形成了包络物 ,当β CD的浓度较高时 ,包络物的计量比为 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Β-环糊精 水溶液 胶束化行为 电导 偏摩尔体积 包络作用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荧蒽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良 葛飞 +4 位作者 喻方琴 许银 朱润良 朱门君 王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CTAC初始浓度固定为100μg/L时,随Flu浓度的升高(0~100.84μg...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多环芳烃荧蒽(Flu)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CTAC初始浓度固定为100μg/L时,随Flu浓度的升高(0~100.84μg/L),CTAC与Flu的联合毒性由协同效应(0~22.50μg/L)转为拮抗效应(22.50~100.84μg/L).当Flu浓度为1.13μg/L时,协同效应达到最大(RI=2.01),与对照组相比,生物量抑制率从37.5%增加至80.9%;对氮和铁单位吸收量分别从0.27mg和9.18μg降至0.09mg和2.14μg;藻细胞Zeta电位从-10.0mV提高至-8.3mV;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从5.00mg/L和80.65μg/mg降为2.57mg/L和50.36μg/mg.根据实验结果分析,CTAC与Flu复合污染体系提高了藻细胞Zeta电位,抑制了小球藻对氮和铁的吸收,降低了藻细胞体内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荧蒽 小球藻 联合毒性
下载PDF
氯化钠存在下溴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金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云涛 华一新 +3 位作者 李艳 项朋志 施润菊 黄伟清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溴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金的方法及条件,在0.24 mol.L-1盐酸介质中,铂、钯、金浮选率为93.2%-98.0%,94.3%-97.6%,93.4%-99.0%,方法可用于从大量基体金属中分离铂、钯、金,对实际样品的分离...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溴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金的方法及条件,在0.24 mol.L-1盐酸介质中,铂、钯、金浮选率为93.2%-98.0%,94.3%-97.6%,93.4%-99.0%,方法可用于从大量基体金属中分离铂、钯、金,对实际样品的分离分析结果与其他方法相符。提出了浮选是基于铂、钯、金溴络阴离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 溴化钠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浮选
下载PDF
NaCl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Pt(Ⅱ)、Pd(Ⅱ)、Rh(Ⅲ)、Au(Ⅲ)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云涛 项朋志 +1 位作者 施润菊 黄伟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2-1094,共3页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选前60℃水浴加热10min,对不同含量的贵金属10.0~100.0μg,铂、钯、铑、金的浮选率分别为95.2%~98.0%、97.3%~97.6%、93.4%~97.1%和96.6%~99.1%,在HCl介质中体系可同时浮选铂、钯、铑、金,而常见基体元素如Zn2+、Cd2+、Co2+、Al3+、Cu2+、Fe3+、Ni2+的浮选率低于2.5%,和对阳极泥、砂铂矿、废催化剂样品的分离分析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此方法可用于从量基体金属中分离铂、钯、铑、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Ⅱ) Pd(Ⅱ) Rh(Ⅲ) Au(Ⅲ) 氯化亚锡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液-固浮选分离
下载PDF
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复杂金属基体中锇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云涛 杨宏 +1 位作者 施润菊 项朋志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对Os(Ⅳ)-三氯锡酸络阴离子的浮选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介质中,体系可以浮选分离Os(Ⅳ),其浮选率为95.2%。98.0%。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0%-98.5%,精密度为2.1%-7...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对Os(Ⅳ)-三氯锡酸络阴离子的浮选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介质中,体系可以浮选分离Os(Ⅳ),其浮选率为95.2%。98.0%。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0%-98.5%,精密度为2.1%-7.7%(RSD,n=5)。方法可用于从大量基体金属中分离Os(Ⅳ),对实际样品分离的分析结果与其他方法推荐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浮选分离 氯化亚锡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氯化钠存在下溴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金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盛春 黄荣 高云涛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溴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金的方法及条件。在盐酸介质中,金(Ⅲ)浮选率为98.0%,与常见贱金属分离,并对浮选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氯化 溴化钠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浮选分离
下载PDF
硝酸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铅(Ⅱ) 被引量:8
19
作者 温欣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研究了硝酸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pH =6 0 ,在 1 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硫氰酸铵和 1 0× 1 0 -2 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用... 研究了硝酸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pH =6 0 ,在 1 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硫氰酸铵和 1 0× 1 0 -2 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的用量分别为 0 5和 1 0mL时 ,Pb2 +可被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体系浮选 ,而Zn2 +、Cu2 +、Cd2 +、Mn2 +、Fe2 +、Co2 +、Ni2 +、Al3+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 ,据此实现了Pb2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铅(Ⅱ) 浮选分离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黏土矿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用机理及其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宏飞 贾晓辉 +2 位作者 豪日娃 刘庆贺 刘文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47-2554,共8页
黏土矿物有机插层复合物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化工和环保等众多领域。采用插层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插入到黏土矿物高岭石、钠基蒙脱石和蛭石层间,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 黏土矿物有机插层复合物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化工和环保等众多领域。采用插层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插入到黏土矿物高岭石、钠基蒙脱石和蛭石层间,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及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对插层复合物的作用机理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在经过多次"替代"插层后,层间氢键被破坏,层间作用力减弱,CTAC分子进入其层间,这引起高岭石片层由于层间的束缚力释放形成卷曲形貌。蒙脱石与蛭石以离子交换的形式与CTAC分子发生反应,该过程尚未对它们的形貌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进一步建立了黏土矿物-CTAC插层复合物的结构模型,提出CTAC分子在高岭石和蒙脱石层间分别以35°和32°的夹角双层斜立,在蛭石层间以44°的夹角单层斜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蒙脱石 蛭石 十六烷基甲基氯化铵 插层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