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酸体系的开发与应用
1
作者 王婉 万华 +3 位作者 叶智 胡鹏飞 葛兴彦 高峰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64-65,共2页
针对长庆油田非均质性储层,文章研究开发出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酸中能增粘,与10%~15%的盐酸及添加剂形成表面活性剂酸体系,具有较好地控制酸液滤失,降低酸岩反应速度、自动破胶等特点。至2013年,表面活性剂酸体系现场应用50余口井,其中直... 针对长庆油田非均质性储层,文章研究开发出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酸中能增粘,与10%~15%的盐酸及添加剂形成表面活性剂酸体系,具有较好地控制酸液滤失,降低酸岩反应速度、自动破胶等特点。至2013年,表面活性剂酸体系现场应用50余口井,其中直井28口,水平井7口,直井平均无阻流量25.5×104 m3/d,与2013年区块平均产量相比增产21.4%,水平井平均无阻流量47.8×104 m3/d,与同类产品比较,酸液性能相当,成本大幅度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酸 增粘 转向 破胶
下载PDF
松香酰甘氨酸表面活性剂的新合成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贤贤 王庆蓉 +1 位作者 刘江强 朱万仁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1-303,293,共4页
研究以松香为原料,经松香酰氯和甘氨酸反应合成松香酰甘氨酸表面活性剂。发现在使用最廉价和最环保的混合溶剂水和丙酮时,甘氨酸与松香酰氯的反应是一个两相反应,使用相转移催化剂以及有机碱能明显提高反应产率。探讨了相转移催化剂、... 研究以松香为原料,经松香酰氯和甘氨酸反应合成松香酰甘氨酸表面活性剂。发现在使用最廉价和最环保的混合溶剂水和丙酮时,甘氨酸与松香酰氯的反应是一个两相反应,使用相转移催化剂以及有机碱能明显提高反应产率。探讨了相转移催化剂、碱反应物的量及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原料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香 相转移催化 松香酰甘氨表面活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的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叶面喷施对芥蓝生长及菜薹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腊贵晓 孔海民 +1 位作者 方萍 杨铁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9-446,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脂肪族芥子油苷和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前体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单独及配合表面活性剂叶面喷施对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生长及菜薹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芥蓝生长指标及芥子油苷组分无...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脂肪族芥子油苷和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前体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单独及配合表面活性剂叶面喷施对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生长及菜薹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芥蓝生长指标及芥子油苷组分无显著影响,在芥蓝菜薹中均检测到7种脂肪族芥子油苷和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甲硫氨酸、色氨酸单独叶面喷施及表面活性剂辅助的色氨酸叶面喷施,对芥蓝菜薹总芥子油苷含量、总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和总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甲硫氨酸叶面喷施处理中菜薹总芥子油苷和总脂肪族芥子油苷含量比清水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8.5%和31.9%,其中在11种芥子油苷中脂肪族芥子油苷3-丁烯基芥子油苷含量提高幅度最大,达到44.3%,同时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甲硫氨酸叶面喷施显著提高了芥蓝菜薹全硫含量并降低了氮硫比(N/S)。本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供给甲硫氨酸能明显促进脂肪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和积累,而辅之以表面活性剂能增进叶面对甲硫氨酸的吸收效果,其影响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L )芥子油苷 甲硫氨色氨表面活性 氮硫比(N S)
下载PDF
棕榈酸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性能
4
作者 孟小华 杨建洲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实验以棕榈酸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原料,制备中间体单酯表面活性剂氯化3-棕榈酰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铵(CMESA),再与棕榈酰氯反应合成双酯表面活性剂氯化2,3-二(棕榈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CDESA)。讨论了反应溶剂、缚酸剂... 实验以棕榈酸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原料,制备中间体单酯表面活性剂氯化3-棕榈酰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铵(CMESA),再与棕榈酰氯反应合成双酯表面活性剂氯化2,3-二(棕榈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CDESA)。讨论了反应溶剂、缚酸剂种类对终产物CDESA收率的影响,经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1,4-二氧六环为反应介质,用量40 mL,n(CMESA):n(棕榈酰氯):n(吡啶)=1:1:1,加热回流5 h,CDESA收率为92%,纯度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棕榈 失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酯季铵盐 氯化2 3-二(棕榈酰氧基)丙基三甲基铵
下载PDF
酸可分解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溶液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龙云惠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5-42,共8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2 80 0、14 80 0、1680 0在酸性溶液中分解成的羰基化合物是甲醛。可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它们在 0 .1mol/LHCl溶液中的分解反应是准一级反应 .3小时以后 ,它们的分解率均大于 90 % .其中 ,12 80 0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2 80 0、14 80 0、1680 0在酸性溶液中分解成的羰基化合物是甲醛。可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它们在 0 .1mol/LHCl溶液中的分解反应是准一级反应 .3小时以后 ,它们的分解率均大于 90 % .其中 ,12 80 0几乎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分解型非离子表面活性 性溶液 分解反应动力学 乙酰丙酮比色法 甲醛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在油田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文杰 白义珍 张赟新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7期73-74,72,共3页
文章论述了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其独特和优越性能,重点地论述了影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因素;因此在油田上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要地阐述了各种类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上用于杀菌、压裂酸化、缓蚀和驱油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杀菌:压裂化液:缓蚀 驱油
下载PDF
新型表面活性剂疏水缔合聚合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仲笑君 成梦可 石晓星 《当代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1579-1581,共3页
介绍了渤海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驱油的设计与开发方案,以新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MES-14、TX-100)和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为主。二元复合驱驱油体系主要需要双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四酸乙二酯双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DMES-14)... 介绍了渤海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驱油的设计与开发方案,以新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MES-14、TX-100)和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为主。二元复合驱驱油体系主要需要双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四酸乙二酯双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DMES-14),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以及取自海上油田平台的回注水。该体系同时对粘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在不要求浓度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2.48×10^(-3) m N/m,在油藏中粘度可达到55 m Pa;随后的岩心驱替试验表明,在水驱含水75%的状况下进行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可提高至38.6%以上。总之,该实验研究提供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驱油体系的实用信息以及可以在渤海海上油田进行大规模应用HA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海上油田 脂肪脂磺盐型双子表面活性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表面活性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提高采收率 岩心实验
下载PDF
转向酸化技术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贾新峰 李建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2期79-82,共4页
钻井、生产或修井过程中,大多数井会发生伤害,即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影响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压裂或酸化等作业,以解除伤害,提高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次伤害形成的原因及转向酸化的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常规转向酸化技术——机械转... 钻井、生产或修井过程中,大多数井会发生伤害,即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影响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压裂或酸化等作业,以解除伤害,提高产能。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次伤害形成的原因及转向酸化的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常规转向酸化技术——机械转向和化学转向技术及国外转向酸化技术近几年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伤害 转向 常规转向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酸
下载PDF
稠油微生物多轮次吞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恩金 李牧 +5 位作者 张浩 赵贲 杨红 齐献宝 张玉增 田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以液蜡、原油为碳源、无机和有机氮为氮源、磷酸根为磷源生长.产表面活性剂和酸(由发酵液表面张力和pH判定),可降解稠油.使其黏度降低20%左右,好氧培养条件的降黏效果优于厌氧培养条件。优选菌种11、Lj1和21在培养液中菌数〉10^4个/mL时对稠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能力。在两区块13口高含水、低产量、低蒸汽效能、高轮次蒸汽吞吐井上.进行了首轮次微生物吞吐试验,处理半径3m。混合菌发酵液注入量2.0~9.8m^3.关井时间不少于7~9天。与末轮次蒸汽吞吐相比,6口井产油量增加,6口井产油量减少,但产出远大于投入,这12口井为有效井,其中又有6口井产出液中菌数降到10^4个/mL后实施了二轮次微生物吞吐。介绍了2口井微生物吞吐情况和效果,其中1口井已实施二轮次吞吐。以微生物和蒸汽单价比代替注蒸汽量计算油汽比,称之为拟油汽比。图4表7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微生物吞吐 菌种选育 采油菌 表面活性/产/解烃菌 注微生物工艺 辽河锦45块/千12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