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传质控制下检测铁蛋白 被引量:7
1
作者 崔小强 沙宇芳 +3 位作者 杨帆 于萍 黎拒难 杨秀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39-1642,共4页
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传质控制下对铁蛋白进行了检测.铁蛋白的分子量较高,传质较慢;通过增大抗体固定量和控制流速,使抗原-抗体间的反应在质量传输控制下进行.利用结合速率分析法对不同浓度的铁蛋白进行了灵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20... 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传质控制下对铁蛋白进行了检测.铁蛋白的分子量较高,传质较慢;通过增大抗体固定量和控制流速,使抗原-抗体间的反应在质量传输控制下进行.利用结合速率分析法对不同浓度的铁蛋白进行了灵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20~800 μg/L,显著宽于'三明治'分析法.本方法检出限为20 μg/L. 用pH 2.0 的甘氨酸-盐酸缓冲液再生,使同一传感片可重复使用50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铁蛋白 传质控制 免疫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 共振技术 检测 应用 方法检出限 可重复使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微微 陈宇春 +1 位作者 王菊英 马德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97,共3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目前在测定多氯联苯、酚类、农药、毒素和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质的方法的研究日益成熟。文章综述了SP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分析环境污染物...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目前在测定多氯联苯、酚类、农药、毒素和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质的方法的研究日益成熟。文章综述了SP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在分析环境污染物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了SPR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在环境领域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环境污染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重组户尘螨变应原rDer p2与抗体的结合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志刚 黄海珍 袁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对屋尘螨重组变应原(rDer p2)与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且运用该技术对尘螨过敏患者血清与变应原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变应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通常是通过免疫吸附技术或者酶免法来进...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对屋尘螨重组变应原(rDer p2)与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且运用该技术对尘螨过敏患者血清与变应原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变应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通常是通过免疫吸附技术或者酶免法来进行研究的,这些方法一般需要对分析物进行标记,由于背景的影响和低灵敏度,目前对抗原和抗体的反应检测所用的免疫吸附技术的准确性还远不如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用氨基偶联法将重组变应原rDer p2固定在CM5传感片表面上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检测的结果显示,rDer p2与尘螨过敏患者血清的结合作用比单克隆抗体要弱得多。而且,尘螨过敏不同患者血清与rDer p2的结合有很大的差异性。本研究为临床上对过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简单、快速和实时监控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rDer P2 抗体 结合作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研究生物膜的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于萍 崔小强 +2 位作者 杨帆 黎拒难 杨秀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5-579,共5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研究生物膜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文章综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的成膜方式、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 共振技术 生物膜 基本原理 发展趋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包宇 毛燕 +2 位作者 王伟 李正刚 牛利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8,共12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的一种新技术.本文介绍了SPR和EC-SPR的基本原理,并重点阐述了时间分辨SPR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应用.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反应动态过程研究、生物化学传感器、电极/溶液界面的表征、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以及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高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 电化学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鑫华 韩明川 +2 位作者 陈强 李冬光 姚康德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2-47,共6页
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的基本原理和SPR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 ,综述了SPR传感器在高分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高分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技术原理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与常规检测技术的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秀丽 韦天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3-199,共7页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是被入射电磁波所激发、存在于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上电荷密度振动的谐振波。SPR是一种消逝场光学成功应用的典范,它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无需标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SPR与电化学方法(循环伏...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SPR)是被入射电磁波所激发、存在于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上电荷密度振动的谐振波。SPR是一种消逝场光学成功应用的典范,它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无需标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SPR与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光学方法(荧光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等其它常规检测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与其它常规方法联用能进一步提高分析能力,可弥补彼此的不足。本文还特别详细说明了部分电化学方法、干涉测量法与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联用的优势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荧光光谱法 干涉测量法 质谱分析法 石英晶体微天平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研究肝素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亲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凌燕 王春友 杨智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84-3087,共4页
测定肝素与高迁移率族蛋1(HMGB1),及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亲和力,探讨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实时分析肝素与HMGB1,HMGB1与RAGE的亲和常数,利用其binding analysis分析肝素对HMGB1/RAGE配... 测定肝素与高迁移率族蛋1(HMGB1),及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亲和力,探讨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实时分析肝素与HMGB1,HMGB1与RAGE的亲和常数,利用其binding analysis分析肝素对HMGB1/RAGE配受体结合的影响。肝素与HMGB1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1.78×105L.(mol.s)-1,kd=8.02×10-4.s-1,亲和常数KA=2.22×108L·mol-1,KD=4.5×10-9mol·L-1;HMGB1与RAGE的动力学常数ka=1.85×103L.(mol.s)-1,kd=1.81×10-4.s-1,亲和常数KA=1.02×107L·mol-1,KD=9.77×10-8mol·L-1。肝素与RAGE的亲和力极低。当浓度分别为50,100,1000,10000U.L-1的肝素与HMGB1混合后,后者与RAGE的亲和力下降。上述不同浓度的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肝素可与HMGB1结合并影响后者与RAGE的亲和力,该作用并不与肝素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肝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水杨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韦天新 丁永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650,共4页
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染料和农药等方面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但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对其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交联剂,通过光接枝的方法制备了对水... 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染料和农药等方面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但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对其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交联剂,通过光接枝的方法制备了对水杨酸有特异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技术研究了此聚合物对不同浓度水杨酸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合物灵敏度高,对目标分子有较高的识别特性,在10(^-11)~10^(-6) mol/L浓度范围内对水杨酸的吸附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为水杨酸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分子印迹技术 光接枝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琼 唐浩 +1 位作者 谢青季 姚守拙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0-376,共7页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SPR)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阐明ESPR基本原理及其主要联用方法的基础上,对ESPR技术在金属离子定性/...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SPR)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阐明ESPR基本原理及其主要联用方法的基础上,对ESPR技术在金属离子定性/定量分析、纳米薄膜原位动力学研究、电化学聚合反应过程研究、ESPR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评述,并提出了提高ESPR检测灵敏度、ESPR与其他技术的联用以及测量装置的微型化、自动化是今后ESPR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实时监测 联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油水持率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牟海维 段玉波 +1 位作者 张坤 刘超 《光学仪器》 2012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研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油井产液剖面持率参数测试方面的潜在应用,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三棱镜底面沉积不同厚度的金膜,制作Kretschman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元件,对不同体积浓度的油水折射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折射率相同... 为研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油井产液剖面持率参数测试方面的潜在应用,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三棱镜底面沉积不同厚度的金膜,制作Kretschman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元件,对不同体积浓度的油水折射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折射率相同的三棱镜,沉积的金膜厚度越大,共振吸收峰越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对不同体积浓度的油水介质很敏感,介质体积浓度由低到高变大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向右平移,共振角逐渐增大。实验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测试技术对不同浓度油水介质的折射率变化非常敏感,能够用其进行流体持率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反射率曲线 Krestchmann 持率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进展—BIACORE J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Rebecca L.Rich 章宗穰 《化学传感器》 CAS 2001年第2期14-23,共10页
SPR生物传感器技术正在持续发展着.瑞典BIACORE公司新近推出了用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日常分析的新型号仪器,BIACORE J.应用抗体/蛋白质A及配位基/受体等体系进行了BIACORE J用于活性浓度和键合亲和力测定的考核.结果表明了仪器的高灵... SPR生物传感器技术正在持续发展着.瑞典BIACORE公司新近推出了用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日常分析的新型号仪器,BIACORE J.应用抗体/蛋白质A及配位基/受体等体系进行了BIACORE J用于活性浓度和键合亲和力测定的考核.结果表明了仪器的高灵敏度和键合响应的重现性.该型号仪器易于操作,并可用于多种领域,SPR技术也因而成为被广泛采用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 生物分子 相互作用分析 生物传感器 BIACORE技术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应用于气体检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文婷 李秀丽 韦天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5-162,共8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研究中的应用。被检测的气体包括:常见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有机气体及蒸气等。通过敏感膜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检测装置的改进、制膜方式和工艺条件、薄膜... 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研究中的应用。被检测的气体包括:常见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有机气体及蒸气等。通过敏感膜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检测装置的改进、制膜方式和工艺条件、薄膜厚度的调整,来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选择性、可逆性、响应时间、脱附时间和重现性等重要参数。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和其它技术联用可以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实现对气体的远程监测。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和光纤技术的联用,此外还讨论了环境特别是湿度和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气体检测 光纤技术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应用于小分子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雪梅 王晓琳 +4 位作者 仇增凤 王亚东 张斌 徐超 尹洪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1-516,共6页
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对维持生命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此类分子参与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及免疫系统,因此检测生命体中生物小分子对研究小分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urier transform-surface pla... 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对维持生命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此类分子参与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及免疫系统,因此检测生命体中生物小分子对研究小分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urier transform-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FT-SPR)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所需样品少、可实时检测等优点,近年越来越多应用于分子的检测。对于部分分子尤其是分子量非常小的生物小分子,FT-SPR直接检测法存在信号稳定性差、灵敏度不高等缺点,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目标构建系列SPR小分子生物传感器通过信号扩增弥补以上缺点。该研究分类并列举了用于小分子检测的SPR免疫传感器(直接检测法、“三明治”法、竞争检测法以及抑制检测法)、SPR分子印迹传感器以及其他基于SPR传感器,系统综述了SPR技术检测小分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小分子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小分子与靶点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志玲 左利民 +1 位作者 冯梦雪 山广志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3年第6期439-442,共4页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观分子水平上的基于靶点的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信号转导的调节剂,它能够特异性地调节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 金属表面 新药 靶点 表面等离子体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分子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曦妍 刘宇 +2 位作者 贾锡荣 董萌 李旭蕊 《药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196-198,205,共4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研究和探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原理,综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生物医药研究方面的主要作用,在各种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药物研究 应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Ⅱ:实验装置与仪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大千 赵晓君 +3 位作者 陈焕文 牟颖 张寒琦 金钦汉 《分析仪器》 CAS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讨论了棱镜、光纤和光栅三种类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SPR)传感器实验装置 ,着重讨论了棱镜型SPR实验装置 ,包括构成SPR实验装置的部件及影响因素等。简单介绍了目前市售的几种SPR商品仪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棱镜 光纤 光栅 实验装置 spr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莹 钟金钢 +2 位作者 张永林 顾大勇 张雅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90-2293,共4页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原理,提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的生物芯片检测系统构建方法.介绍了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的原理、自行组建的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原理,提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的生物芯片检测系统构建方法.介绍了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的原理、自行组建的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的结构.采用Kretschmann型棱镜耦合结构激励SPR,偏振的平行光经棱镜投射到生物芯片上,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由CCD摄像机采集反射光芯片图像.以巯基修饰淋病奈瑟氏菌探针为例验证该系统,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固定探针.应用该检测系统采集了探针共振、非探针处共振、探针和非探针处都不共振时的生物芯片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检测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生物芯片 高通量微量分析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新药筛选及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勇 徐成惠 王玲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0期I0295-I0296,共2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现象的生化检测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先进手段,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其实时检测、无需标记、抗干扰强的独特优势,使得药物筛选的速度大大提高,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现象的生化检测技术,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先进手段,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其实时检测、无需标记、抗干扰强的独特优势,使得药物筛选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在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展示着无穷魅力。现针对近年SPR技术在药物初筛及先导化合物优化、早期ADME研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药物筛选 先导化合物 ADME研究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下载PDF
对称型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系统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强 王敏 +2 位作者 李昂 韩西达 何永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9,共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中的长程SPR技术的实际应用受其特殊的膜层匹配条件(待测物和第一层缓冲层折射率需相近)限制而很难扩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对称型长程SPR(LRSPR)技术来提高传统LRSPR技术的适用性。设计了一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中的长程SPR技术的实际应用受其特殊的膜层匹配条件(待测物和第一层缓冲层折射率需相近)限制而很难扩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对称型长程SPR(LRSPR)技术来提高传统LRSPR技术的适用性。设计了一种"缓冲介质层+金属膜+缓冲介质层"的对称型膜层结构,用于打破传统LRSPR折射率匹配条件的制约,并进一步提高电磁场穿透深度和共振峰深度。理论模拟分析了对称型膜层结构,并且自行搭建了基于LED光源的角度谱SPR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不同糖浓度溶液下的折射率分辨率实验,并对数据处理的算法进行了优化。实验测得系统的折射率分辨率达到6.1×10-7 RIU,灵敏度可达1.22×105 pixel/RIU,并且在一定折射率测量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折射率 对称型长程spr 膜层匹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