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棒组装体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的FDTD模拟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玉玲 阚彩侠 +6 位作者 王长顺 刘津升 徐海英 倪媛 徐伟 柯军华 施大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27-1836,共10页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与其尺寸、形貌、介质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不同构型二聚体和多聚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研究了金纳米棒结构和组装方式对SPR耦合效应...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与其尺寸、形貌、介质环境等因素的相关性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不同构型二聚体和多聚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特性.研究了金纳米棒结构和组装方式对SPR耦合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规律比较吻合.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光吸收结果表明:对于肩并肩(S-S)的组装体,随着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横向SPR(SPRT)峰有较小的红移,而纵向SPR(SPRL)峰显著蓝移.对于端对端(E-E)的组装体,随着组装体间隙的减小,金纳米棒的SPRT峰无明显移动,而SPRL峰显著红移,并在近红外较长波段范围内出现新的共振峰,其强度随着间隙的减小而增强;结合弹簧振子模型和纳米颗粒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极化,对组装体共振吸收峰的移动和新的耦合共振峰的出现提出了初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组装体 时域有限差分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耦合效应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与TPBG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研究
2
作者 江秀玲 王晓丽 +2 位作者 胡有根 彭建明 严慧深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349-2352,共4页
目的探讨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中快速筛选出与滋养层糖蛋白(TPBG)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将不同种属的TPBG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固定在GLC传感器芯片上,梯度稀释的抗体作为流通相,筛选... 目的探讨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中快速筛选出与滋养层糖蛋白(TPBG)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将不同种属的TPBG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固定在GLC传感器芯片上,梯度稀释的抗体作为流通相,筛选能高度亲和TPBG的单克隆抗体,并测定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常数。抗体1结合人和食蟹猴TPBG,亲和力分别为65.0、31.6 nmol/L;抗体6结合人、小鼠、食蟹猴TPBG,亲和力分别为77.6、92.1、87.7 nmol/L。结果该研究成功筛选出2种能与TPBG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动力学图谱显示,这2种抗体与TPBG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稳定。结论采用SPR可筛选出与TPBG蛋白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为开发出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T4蛋白 高通量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亲和力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D型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3
作者 刘旭安 杨克成 +3 位作者 胡新广 姜小刚 罗伟漩 陈达如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折射率传感,并具有高传感灵敏度特性。分析物的折射率可检测范围为1.20~1.38,平均波长灵敏度和最大波长灵敏度可分别达到13717 nm/RIU和21150 nm/RIU,分辨率可达到1.94×10^(-5) RIU。该传感器可在化学、生物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波长灵敏度
下载PDF
数值模拟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 被引量:9
4
作者 洪小刚 徐文东 +2 位作者 李小刚 赵成强 唐晓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43-6648,共6页
采用有损耗介质和色散介质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以光波长514.5 nm的p偏振基模高斯光束为入射光源,激发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通过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实现纳米光刻的新方法——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 采用有损耗介质和色散介质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以光波长514.5 nm的p偏振基模高斯光束为入射光源,激发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通过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实现纳米光刻的新方法——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分别就探针与记录层的间距以及探针针尖大小,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和记录层表面的相对电场强度振幅分布.结果表明,探针工作在接触模式时,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最明显,记录层表面的相对电场强度振幅的对比度最大;当探针针尖距记录层5 nm时,针尖下方记录层表面的相对电场强度振幅大于光刻临界值的分布宽度与针尖尺寸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光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定向耦合的D形光子晶体光纤折射率和温度传感器 被引量:19
5
作者 施伟华 尤承杰 吴静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78-283,共6页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的灵活性和性能的优越性,设计了一种基于D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折射率和温度传感器.在D形光子晶体光纤表面抛磨并镀上金纳米薄膜,作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通道用来测量液体折射率;在包层的一个空气孔中填充温敏液体甲... 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的灵活性和性能的优越性,设计了一种基于D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折射率和温度传感器.在D形光子晶体光纤表面抛磨并镀上金纳米薄膜,作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通道用来测量液体折射率;在包层的一个空气孔中填充温敏液体甲苯,作为定向耦合通道实现对温度的测量.进一步的数值计算发现,基于定向耦合效应的温度传感和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折射率传感相互独立,D形光子晶体光纤同时进行折射率和温度传感检测.在各向异性的完美匹配层边界条件下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该传感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发现D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空气孔直径决定了定向耦合吸收峰的中心波长和温度传感的灵敏度,金薄膜的厚度和D形结构的抛磨深度仅影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相对强度.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10—8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11.6 nm/℃的温度灵敏度,在1.34—1.44折射率范围内折射率灵敏度最高可达26000 nm/R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定向耦合 双参量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研究
6
作者 马韬 漆琦 乌日娜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7期126-128,132,共4页
为了实现对待测介质折射率的高灵敏度检测,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光子晶体光纤折射率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内外空气孔呈正六边形排列,在包层外壁上涂覆银-石墨烯纳米薄膜,通过纤芯基模和表面等离子体模的耦合程度来... 为了实现对待测介质折射率的高灵敏度检测,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光子晶体光纤折射率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内外空气孔呈正六边形排列,在包层外壁上涂覆银-石墨烯纳米薄膜,通过纤芯基模和表面等离子体模的耦合程度来检测周围环境的折射率变化。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实现折射率在1.37~1.38范围内的检测,最高灵敏度可达40000nm/RIU,分辨率可达4.17×10-5R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折射率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D型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7
作者 岳俊彤 王茜 梁英爽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7-292,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型高灵敏度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低折射率传感器。D型光子晶体光纤结构更容易镀膜,且便于填充分析物,利用开口镀金结构能够更多激发等离激元。采用有限元法对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选择分析物折射率范围为1.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D型高灵敏度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低折射率传感器。D型光子晶体光纤结构更容易镀膜,且便于填充分析物,利用开口镀金结构能够更多激发等离激元。采用有限元法对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选择分析物折射率范围为1.2~1.29,研究空气孔、开口直径、镀膜厚度等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当分析物折射率为1.29时,传感器最大灵敏度达到17000 nm/RIU,分辨率达到6.0×10^(-6) R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子晶体光纤 折射率传感器
下载PDF
金属双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海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2,共4页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研究了金纳米棒双体结构之间的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结果表明,当纳米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间距改变时,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消光峰发生红移或者蓝移,适当间距的金纳米棒双体结构可以产生更强的局域表面增强电场....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研究了金纳米棒双体结构之间的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结果表明,当纳米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间距改变时,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消光峰发生红移或者蓝移,适当间距的金纳米棒双体结构可以产生更强的局域表面增强电场.计算结果对于金纳米棒在纳米探测、纳米催化和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双纳米棒 消光光谱 场分布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耦合
下载PDF
太赫兹连续波成像及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探究
9
作者 覃爱民 郭英 +2 位作者 王震 卢伟 骆冰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0135-0138,共4页
太赫兹连续波成像和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是两个非常有前途和潜力的领域,它们可以为科学和工程社区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技术,以推动创新和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太赫兹(THz)连续波成像及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展... 太赫兹连续波成像和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是两个非常有前途和潜力的领域,它们可以为科学和工程社区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技术,以推动创新和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太赫兹(THz)连续波成像及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展开论述,先后分析了THz连续波成像系统、大孔径微流体通道PCF-SPR传感、基于液芯PCF-SPR温度传感,最后还进行了实验分析,希望可以对提高相关领域的技术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连续波成像 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传感
下载PDF
基于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电磁波单向吸收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荣坤 汤月明 +2 位作者 王纪俊 郑召文 方云团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1-256,共6页
为了实现电磁波单向吸收,设计含磁性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一维光子晶体。用修正的特征矩阵法研究它的传输特性。在磁光材料与金属界面激发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产生耦合的条件下,该结构出现近似完美的非互易吸收。对于特定波长409.725 nm,... 为了实现电磁波单向吸收,设计含磁性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一维光子晶体。用修正的特征矩阵法研究它的传输特性。在磁光材料与金属界面激发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产生耦合的条件下,该结构出现近似完美的非互易吸收。对于特定波长409.725 nm,从左边以+45°入射的电磁波被完全吸收,而从右侧反方向以-45°入射时,电磁波被完全反射,没有任何传输和吸收。计算结果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一维光子晶体 磁光效应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单向吸收
原文传递
光波导耦合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传感器实时监测表面生化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方 祁志美 夏善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8-572,共5页
利用厚度为100μm且局部表面覆盖有45nm金膜的玻璃片作为消逝波表面敏感元件,自主设计并组装了光波导耦合的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化传感器。本仪器使用一对玻璃棱镜作为输入-输出耦合器,卤钨灯作为白光光源,利用时间分辨的CCD光... 利用厚度为100μm且局部表面覆盖有45nm金膜的玻璃片作为消逝波表面敏感元件,自主设计并组装了光波导耦合的光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化传感器。本仪器使用一对玻璃棱镜作为输入-输出耦合器,卤钨灯作为白光光源,利用时间分辨的CCD光谱分析仪对光波导输出光谱进行快速测定。这种光波导耦合的光谱SPR传感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时间分辨率高,光谱窗口和动态探测范围宽,非常适合于表面生化反应的动力学测试。利用这种光波导耦合的光谱SPR传感器对金纳米粒子在半胱胺修饰的金膜表面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原位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 光波导 传感器 金纳米粒子
下载PDF
使用电子回旋波共振等离子体源辅助中频磁控溅射沉积氧化铌薄膜
12
作者 殷冀平 吕少波 +1 位作者 蔺增 巴德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79,共7页
中频磁控溅射虽相较于电子束蒸发成膜质量更好,但不可避免仍然存在一部分颗粒物,将严重影响光学薄膜的质量和光学特性。研究了使用电子回旋波共振(ECWR)等离子体源作为辅助设备与中频磁控溅射相配合沉积的氧化铌薄膜,进行了等离子体诊... 中频磁控溅射虽相较于电子束蒸发成膜质量更好,但不可避免仍然存在一部分颗粒物,将严重影响光学薄膜的质量和光学特性。研究了使用电子回旋波共振(ECWR)等离子体源作为辅助设备与中频磁控溅射相配合沉积的氧化铌薄膜,进行了等离子体诊断和薄膜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ECWR等离子体放电的氧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放电。ECWR等离子体源能够在较低压强的纯氧环境下稳定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无须通过氩气作“引子”来激发维持氧气的稳定放电,展示了电子回旋波共振放电结构的优越性。沉积得到的非晶氧化铌薄膜光滑均匀且透射率达91%,能有效消除中频磁控溅射产生的颗粒物问题。通过透射率波峰位置对比发现纯氧ECWR放电样片出现红移,原因是其放电得到的薄膜均匀而致密,使光学禁带宽度向低能方向漂移出现带隙窄化。研究结果还揭示了离子源高密度、低能量特性与薄膜表面和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为精密光学薄膜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回旋波共振等离子体 中频磁控溅射 等离子体诊断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 氧化铌薄膜
下载PDF
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传质控制下检测铁蛋白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小强 沙宇芳 +3 位作者 杨帆 于萍 黎拒难 杨秀荣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39-1642,共4页
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传质控制下对铁蛋白进行了检测.铁蛋白的分子量较高,传质较慢;通过增大抗体固定量和控制流速,使抗原-抗体间的反应在质量传输控制下进行.利用结合速率分析法对不同浓度的铁蛋白进行了灵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20... 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传质控制下对铁蛋白进行了检测.铁蛋白的分子量较高,传质较慢;通过增大抗体固定量和控制流速,使抗原-抗体间的反应在质量传输控制下进行.利用结合速率分析法对不同浓度的铁蛋白进行了灵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20~800 μg/L,显著宽于'三明治'分析法.本方法检出限为20 μg/L. 用pH 2.0 的甘氨酸-盐酸缓冲液再生,使同一传感片可重复使用50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铁蛋白 传质控制 免疫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 共振技术 检测 应用 方法检出限 可重复使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泽忠 王柯敏 +4 位作者 羊小海 黄杉生 黄红梅 李杜 王青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 运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并以戊二醛作偶联剂,在传感片表面修饰HBsAg单克隆抗体,将其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的检出限为 0.0 6ng/mL.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比,SPR生物传感器的检出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用该SPR生物传感器对HBsAg质控血清与纯化的HBsAg溶液进行比较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表面抗原 自组装膜 乙型肝炎 诊断 HBSAG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荣升 鲁拥华 +4 位作者 林开群 谢志国 王沛 罗昭锋 明海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664,共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免标记及检测快速等优点,在生命科学、药物开发、公共安全、环境污染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灵敏度、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高可靠性是未来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免标记及检测快速等优点,在生命科学、药物开发、公共安全、环境污染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灵敏度、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高可靠性是未来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介绍了棱镜耦合复合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在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的研究新进展,重点论述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高通量、多组分识别表面等离子体成像技术以及金属微纳结构(颗粒)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纤 传感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连续检测莱克多巴胺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辉 蔡浩原 +3 位作者 陈兴 孙建海 张璐璐 崔大付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抗体与固定在芯片表面的莱克多巴胺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解离常数为2.56×10-6s-1。根据一定范围内相对响应值和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连续检测的方法,从而简化...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抗体与固定在芯片表面的莱克多巴胺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解离常数为2.56×10-6s-1。根据一定范围内相对响应值和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连续检测的方法,从而简化了实验步骤,有利于提高芯片的使用寿命。检测莱克多巴胺采用抑制法,将莱克多巴胺衍生物固定在芯片的表面,莱克多巴胺抗体与样品混合后流过芯片的表面,所得相对响应值与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浓度成反比。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设定为15min,对应的检出限小于4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动力学 连续检测 莱克多巴胺
下载PDF
CF4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对硅橡胶表面双疏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松华 闻立时 +2 位作者 周克省 刘洋 雷明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1,共3页
利用CF4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对硅橡胶进行表面双疏改性,用XPS技术分析了处理后硅橡胶表面成分变化,并利用接触角测量研究了表面疏水疏油改性效果。结果表明,CF4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体表面氟化和剥离或刻蚀的相互竞争作用在... 利用CF4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对硅橡胶进行表面双疏改性,用XPS技术分析了处理后硅橡胶表面成分变化,并利用接触角测量研究了表面疏水疏油改性效果。结果表明,CF4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体表面氟化和剥离或刻蚀的相互竞争作用在硅橡胶表面引入大量硅氟基团和少量碳氟基团,两者协同作用使硅橡胶的疏水疏油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容性耦合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XPS
下载PDF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材料表面微区分析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勇 贾云海 +8 位作者 陈吉文 沈学静 刘英 赵雷 李冬玲 韩鹏程 赵振 樊万伦 王海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38-2243,共6页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不仅可以对导体及非导体进行元素的成分含量分析,而且还可进行元素分布及涂层深度表面微区分析,故在元素分析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LA-ICP-MS的仪器装置及其表面微区分析理论,同...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不仅可以对导体及非导体进行元素的成分含量分析,而且还可进行元素分布及涂层深度表面微区分析,故在元素分析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介绍了LA-ICP-MS的仪器装置及其表面微区分析理论,同时对LA-ICP-MS在钢铁、有色金属及半导体等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元素分布及涂层深度表面微区分析应用进展情况进行回顾,与SEM/EDS(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EPMA(电子探针微区分析)、AES(俄歇电子能谱)等传统经典的表面分析方法的比较,LA-ICP-MS具有无需或很少样品制备、空间分辨率可调、多元素同时分析及灵敏度高等优点,目前LA-ICP-MS已成为这些经典表面微区分析工具强有力的补充。随着LA-ICP-MS分析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与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元素分析工作者会使用这一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像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一样,将会成为元素分析领域非常耀眼的一颗新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材料科学 表面微区分析
下载PDF
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齐攀 李莹 +1 位作者 冯明创 钟金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65-2372,共8页
针对阵列样品的定量检测,构建了一种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首先,基于平面棱镜耦合下的最佳旋转轴位置和双棱镜探测光路搭建了阵列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然后,计算了可探测阵列样品的点密... 针对阵列样品的定量检测,构建了一种用于阵列样品检测的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首先,基于平面棱镜耦合下的最佳旋转轴位置和双棱镜探测光路搭建了阵列扫描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然后,计算了可探测阵列样品的点密度。最后,以蒸馏水和浓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mg/mL的葡萄糖溶液作为待测阵列样品进行了多样品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实验测得阵列样品的共振角分别为73.745,73.919,74.052,74.185,74.306,74.408,74.549,74.660°,显示葡萄糖溶液浓度与共振角线性关系良好,证明了该方法和装置的可行性。该装置对提高阵列样品点密度,实现高精度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阵列扫描 样品密度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霞 叶尊忠 +1 位作者 吴坚 应义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2-1059,共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应用SPR原理可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在生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SPR技术可与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应用SPR原理可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在生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SPR技术可与免疫传感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可用于各种蛋白质抗原的检测。本文重点总结了SPR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及医疗领域蛋白质检测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SPR免疫传感技术在这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传感器 光学生物传感器 蛋白质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