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的结合部切向刚度模型
被引量:
19
1
作者
田红亮
陈从平
+6 位作者
方子帆
赵春华
朱大林
刘加伟
林卫共
郭江洪
晏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52,共7页
针对现有分形接触理论对2个机械部件粗糙表面相互接触形成的结合部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存在违反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缺陷,以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在严格应用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基础上,推导出结合部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
针对现有分形接触理论对2个机械部件粗糙表面相互接触形成的结合部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存在违反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缺陷,以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在严格应用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基础上,推导出结合部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分析解。数值仿真表明:结合部的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随着总法向载荷的增加基本上呈线性增加的态势,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在恒定法向载荷作用下,最初作用于结合部的切向载荷使得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最大,该刚度随着切向载荷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静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的增量加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分形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部
分形
理论
切向接触刚度
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动结合部的一次加载过程
被引量:
7
2
作者
田红亮
赵春华
+2 位作者
方子帆
刘芙蓉
朱大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40-52,共13页
根据赫兹弹性理论和分形几何理论,按照表面微凸体变形特点、表面微凸体承担法向接触载荷的光滑性与连续性条件,以及严格区分弹性变形与完全塑性变形,构建微动结合部的一种法向接触修正加载分形模型。给出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
根据赫兹弹性理论和分形几何理论,按照表面微凸体变形特点、表面微凸体承担法向接触载荷的光滑性与连续性条件,以及严格区分弹性变形与完全塑性变形,构建微动结合部的一种法向接触修正加载分形模型。给出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不可微的条件。采取带随机相位Ausloos-Berman分形函数仿真各向异性非稳态三维随机表面形貌。提出表面微凸体法向弹性接触载荷与表面微凸体法向变形量之间的加载幂律关系形式,建立微动结合部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影响的法向接触刚度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计算方法。数字模拟结果显示:对于恒定的载荷,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大,实际接触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实际接触面积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实际接触面积、法向接触载荷、相关因子和材料性能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表面轮廓分形维数较小时,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从1变大而增加;当表面轮廓分形维数较大时,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有时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逼近到2而减小。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修正加载分形模型的建立,可进一步分析微动两接触表面之间的卸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结合部
随机相位
法向变形量
加载
法向接触载荷
法向接触刚度
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的结合部切向刚度模型
被引量:
19
1
作者
田红亮
陈从平
方子帆
赵春华
朱大林
刘加伟
林卫共
郭江洪
晏红
机构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5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273)
三峡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KJ2012B013)
文摘
针对现有分形接触理论对2个机械部件粗糙表面相互接触形成的结合部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存在违反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缺陷,以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在严格应用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基础上,推导出结合部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分析解。数值仿真表明:结合部的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随着总法向载荷的增加基本上呈线性增加的态势,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在恒定法向载荷作用下,最初作用于结合部的切向载荷使得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最大,该刚度随着切向载荷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静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的增量加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分形特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合部
分形
理论
切向接触刚度
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Keywords
joint interface
fractal theory
shear contact stiffness
fractal dimension of a surface profile
分类号
TH113.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动结合部的一次加载过程
被引量:
7
2
作者
田红亮
赵春华
方子帆
刘芙蓉
朱大林
机构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40-52,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273)
三峡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KJ2012B013)
文摘
根据赫兹弹性理论和分形几何理论,按照表面微凸体变形特点、表面微凸体承担法向接触载荷的光滑性与连续性条件,以及严格区分弹性变形与完全塑性变形,构建微动结合部的一种法向接触修正加载分形模型。给出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不可微的条件。采取带随机相位Ausloos-Berman分形函数仿真各向异性非稳态三维随机表面形貌。提出表面微凸体法向弹性接触载荷与表面微凸体法向变形量之间的加载幂律关系形式,建立微动结合部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影响的法向接触刚度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计算方法。数字模拟结果显示:对于恒定的载荷,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大,实际接触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实际接触面积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实际接触面积、法向接触载荷、相关因子和材料性能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表面轮廓分形维数较小时,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从1变大而增加;当表面轮廓分形维数较大时,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有时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逼近到2而减小。微动结合部法向接触修正加载分形模型的建立,可进一步分析微动两接触表面之间的卸载模型。
关键词
微动结合部
随机相位
法向变形量
加载
法向接触载荷
法向接触刚度
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Keywords
fretting joint interface
random phase
normal deflection
loading
normal contact load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fractal dimension of surface profile
分类号
TH113.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的结合部切向刚度模型
田红亮
陈从平
方子帆
赵春华
朱大林
刘加伟
林卫共
郭江洪
晏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动结合部的一次加载过程
田红亮
赵春华
方子帆
刘芙蓉
朱大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