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速度法在变速箱噪声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吉 王珍 赵凤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结构表面振动速度与结构辐射声能的关系 ,针对以结构声为主的变速箱现场噪声评价问题 ,提出根据结构表面单点振动速度和工作振型来计算结构辐射声能的方法 ,此法大大简化了变速箱现场噪声检测的过程 ,提高了检测效率。通过实验证明... 基于结构表面振动速度与结构辐射声能的关系 ,针对以结构声为主的变速箱现场噪声评价问题 ,提出根据结构表面单点振动速度和工作振型来计算结构辐射声能的方法 ,此法大大简化了变速箱现场噪声检测的过程 ,提高了检测效率。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速度 变速箱 结构噪声 检测 结构辐射声能
下载PDF
固体表面速度软测量系统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郑莹娜 刘强 +1 位作者 陈长缨 李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4-577,共4页
贵重工业产品表面速度及长度的非接触精确测量是高质量高效率工业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介绍基于互相关分析的软测量技术应用 ,在构成固体表面速度软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就该系统的结构、数学模型和关键技术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固体表面速度 软测量 互相关分析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靶背面自由表面速度的全光纤光子多普勒测速法测量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健 吴重庆 +2 位作者 宋宏伟 于涛 许静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2-1216,共5页
用现有的光纤通信器件,搭建了全光纤光子多普勒速度测量(Photonic Doppler Velocimetry,PDV)系统;用PDV系统测量了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ing Peening,LSP)靶背面自由表面速度。提出了一种称为微分法的新的PDV数据处理方法,并证明了... 用现有的光纤通信器件,搭建了全光纤光子多普勒速度测量(Photonic Doppler Velocimetry,PDV)系统;用PDV系统测量了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ing Peening,LSP)靶背面自由表面速度。提出了一种称为微分法的新的PDV数据处理方法,并证明了与传统条纹法相比,在相同的硬件条件下,不但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扩大了测量范围。用微分法对LSP实验中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实现了运动初始阶段自由表面瞬时速度的精确测量,因此微分法对冲击波与轰爆波中瞬态加速过程的数据处理特别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背面自由表面速度 激光冲击强化 全光纤光子多普勒测速 微分法 条纹法
下载PDF
冲击压缩下玻璃样品后自由表面速度的过冲现象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剑衡 孙承纬 +3 位作者 赵峰 文尚刚 刘仓理 段祝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8,共7页
实验发现当飞片碰撞玻璃样品产生的冲击载荷超过一定值后 ,玻璃样品后自由表面速度时程曲线上有“过冲现象” ,即速度上升到最大值后 ,立即开始下降 ,其时间的开始部分类似于三角波。通过高速摄影和VISAR等测试手段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 实验发现当飞片碰撞玻璃样品产生的冲击载荷超过一定值后 ,玻璃样品后自由表面速度时程曲线上有“过冲现象” ,即速度上升到最大值后 ,立即开始下降 ,其时间的开始部分类似于三角波。通过高速摄影和VISAR等测试手段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发现其与玻璃样品后自由表面附近的破碎有关 ,建立了描述这一破坏现象的损伤演化方程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 ,表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冲现象 冲击波 破坏波 冲击压缩 玻璃样品 后自由表面速度 高速摄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熔池表面Marangoni力诱导的表面速度奇异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雷永平 史耀武 村川英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74,共5页
通过对焊接熔池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控制方程组、合金元素气化方程、Marangoni力方程以及其他辅助方程的耦合求解,定量计算了FeCrNiS合金系中具有不同S含量时焊接熔池的表面温度分布和浮力、电磁力、Maran... 通过对焊接熔池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控制方程组、合金元素气化方程、Marangoni力方程以及其他辅助方程的耦合求解,定量计算了FeCrNiS合金系中具有不同S含量时焊接熔池的表面温度分布和浮力、电磁力、Marangoni力共同作用下的表面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微量的S含量条件下,熔池表面上的Marangoni力会出现一个最大值.随S含量增大,Marangoni力减小,Marangoni力的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增大.在Marangoni力诱导下,熔池内会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涡流环路,它们具有不同的温度,并在熔池表面上逆向而流,相遇处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在该部位引发表面速度奇异峰值.当S含量较小时,表面速度奇异峰值发生在液相线前沿,当w(S)大于0.03%时,速度奇异性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熔池 Marangoni力 表面速度分布 表面温度
下载PDF
基于实验铝合金激光小孔焊熔池表面速度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志国 黄坚 +1 位作者 李铸国 吴毅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2-154,共3页
为了解决激光焊接铝合金熔池表面液态金属流动速度量值化问题,结合高速摄影装置与波动理论,提出了计算激光焊焊接过程中铝合金熔池表面液体流速的计算方法.根据有限深度液体流动模型,波速取决于液体波传播的波长以及液体深度这两个物理... 为了解决激光焊接铝合金熔池表面液态金属流动速度量值化问题,结合高速摄影装置与波动理论,提出了计算激光焊焊接过程中铝合金熔池表面液体流速的计算方法.根据有限深度液体流动模型,波速取决于液体波传播的波长以及液体深度这两个物理量,采用高速摄影对焊接过程中熔池的流动形态进行拍摄,得到进行波的波长;对焊缝截面的熔深进行测量得到液体的深度,可以计算熔池表面液体的流动速度.研究表明,在激光束功率为6 kW,焊接速度分别为0.066 7,0.075,0.083 5 m/s的高速焊情况下,熔池表面的流动速度可达0.065 8,0.064,0.07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影 激光焊 铝合金 表面速度
下载PDF
两表面速度均为任意方向的非牛顿椭圆接触等温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明 刘晓玲 杨沛然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用于进行两表面速度均为任意方向的等温点接触弹流润滑分析;建立了等温非牛顿椭圆接触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两表面速度同向、反向及不共线且与椭圆短轴成一定角度的工况,并得到了两表面速度均为任意...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用于进行两表面速度均为任意方向的等温点接触弹流润滑分析;建立了等温非牛顿椭圆接触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两表面速度同向、反向及不共线且与椭圆短轴成一定角度的工况,并得到了两表面速度均为任意方向的等温数值解.结果表明:随着两表面速度方向的改变,合卷吸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接触椭圆在计算域内的倾斜角度也随之改变;由于接触椭圆与坐标轴成一定角度,油膜的压力和膜厚不再与Y=0平面对称,Y=0平面内第二压力峰和油膜颈缩出现在出口区,而在X=0平面内第二压力峰和油膜颈缩出现在入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方向表面速度 非牛顿 椭圆接触 等温弹流润滑
下载PDF
结构噪声源识别的改进表面速度法
8
作者 李吉 丁子佳 +1 位作者 王珍 胡萍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5年第2期149-151,158,共4页
引进了局部辐射噪声比例系数的概念,用表面局部振动速度代替平均表面速度进行辐射噪声比例系数计算,以此来对该局部声辐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使结构声源的识别过程得到很大简化,更适合工程实际需要。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证明,该方... 引进了局部辐射噪声比例系数的概念,用表面局部振动速度代替平均表面速度进行辐射噪声比例系数计算,以此来对该局部声辐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使结构声源的识别过程得到很大简化,更适合工程实际需要。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结构声在总噪声中的地位和结构的具体发声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噪声 声源识别 表面速度 辐射效率
下载PDF
固体表面速度相关测量激光传感器光学系统
9
作者 郑莹娜 刘强 +1 位作者 陈长缨 李扬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7,共4页
介绍一种测量固体表面速度的新方法。在阐述激光相关测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激光传感器光学系统的构成、各部分的特点和激光相关测速的特殊要求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 表面速度测量 激光传感器 光学系统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象舰船航迹表面速度场的计算机仿真
10
作者 李相迎 周红建 王正志 《计算机仿真》 CSCD 1999年第4期65-67,共3页
描述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SAR)Kelvin 航迹(舰船航迹) 成象的数字模型,跟据模型对不同条件下Kelvin航迹的表面速度场进行了数字仿真计算。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成象 舰船航迹 表面速度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舰船航迹表面速度场的分布与计算
11
作者 李相迎 周红建 王正志 《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描述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SAR)Kelvin航迹(舰船航迹)图像的数字仿真模型,根据模型对不同条件下 Kelvin航迹的表面速度场进行了数字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航迹速度场的表面分布情况。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舰船航迹 表面速度 SAR 航迹
下载PDF
表面速度效应对弹流润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琪博 张建军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39,66,共4页
实验研究全膜条件下不同接触固体表面速度效应对弹流润滑的影响。实验在改进的经典的球-盘接触实验装置上进行,通过圆弧导轨改变玻璃盘和钢球转动方向夹角,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伺服放大器控制电机的速率和转向。使用光干涉技术... 实验研究全膜条件下不同接触固体表面速度效应对弹流润滑的影响。实验在改进的经典的球-盘接触实验装置上进行,通过圆弧导轨改变玻璃盘和钢球转动方向夹角,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伺服放大器控制电机的速率和转向。使用光干涉技术观测轻载下钢球和玻璃盘表面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方向时接触区油膜的形状,通过MBI软件测量油膜中截面曲线。结果表明,随着两接触表面速度方向夹角增加,油膜厚度减小,当角度达到一定数值最小膜厚会有上升;随着两接触表面速度方向夹角的增大,沿着滑动速度方向上油膜形状的不对称性增加,该现象可用温度-黏度楔的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表面速度效应 热效应 膜厚测量
下载PDF
表面速度异向条件下定量脂润滑特性试验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广运 栗心明 +2 位作者 郭峰 张建军 王晓波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5-642,共8页
采用球-盘点接触光干涉油膜测量仪观察了不同钢球和盘表面速度夹角下脂润滑的油膜特性.试验发现,在表面速度异向条件下呈现出与已有定量脂润滑明显不同的两个特征:接触区入口油池的出现和油膜外形非对称性.其中入口油池的出现使油膜厚... 采用球-盘点接触光干涉油膜测量仪观察了不同钢球和盘表面速度夹角下脂润滑的油膜特性.试验发现,在表面速度异向条件下呈现出与已有定量脂润滑明显不同的两个特征:接触区入口油池的出现和油膜外形非对称性.其中入口油池的出现使油膜厚度和润滑持续时间得到显著提升,这一发现也证明将经典的乏油边界条件应用于速度异向工况具有局限性;油膜外形的非对称性主要由滑动分量诱发的接触区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而且非对称性随着速度和角度的增加而变得明显.表面速度异向条件下两表面上滚道交叉促进润滑剂回填,是入口油池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速度异向 定量脂润滑 入口油池 油膜非对称性 光干涉
下载PDF
表面速度异向下的点接触润滑油膜试验机研制及膜厚测量
14
作者 鹿贺伟 张建军 +1 位作者 刘成龙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弹流润滑领域中,润滑油膜的形态、厚度、摩擦力是研究接触区润滑状态,探究润滑机制极为重要的信息。研制表面速度异向下的点接触润滑油膜试验机,该试验机以多光束干涉法作为测量手段,结合弧形轨道实现接触副表面速度夹角的变化;使用旋... 弹流润滑领域中,润滑油膜的形态、厚度、摩擦力是研究接触区润滑状态,探究润滑机制极为重要的信息。研制表面速度异向下的点接触润滑油膜试验机,该试验机以多光束干涉法作为测量手段,结合弧形轨道实现接触副表面速度夹角的变化;使用旋转系统将接触副系统摩擦力转变为压力,利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及摩擦力合力公式,实现表面速度异向下的点接触摩擦力测量和计算。在限量供油条件下对表面速度异向的点接触润滑油膜形态与膜厚进行了观测,探究速度夹角对乏油状态改善及油膜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接触副表面速度方向,入口油池得到改善,中心膜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表面速度异向 摩擦力 光干涉
下载PDF
铸造充型水模拟过程表面及内部速度场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赵忠兴 耿德军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2-45,共4页
采用可视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水模拟充型过程的二维流动状态,以DPIV技术为基础,运用数字视频处理中的运动补偿技术,选用NCCF准则和三步搜索法建立水模拟充型过程的内部二维流场;运用边缘检测及提取技术,选用Roberts边缘检测算子建立水模拟... 采用可视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水模拟充型过程的二维流动状态,以DPIV技术为基础,运用数字视频处理中的运动补偿技术,选用NCCF准则和三步搜索法建立水模拟充型过程的内部二维流场;运用边缘检测及提取技术,选用Roberts边缘检测算子建立水模拟充型过程的二维表面流场,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具有较好的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模拟 DPIV技术 表面速度 内部速度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宁缠河1号冰川和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泊 王杰 +2 位作者 潘保田 张兴余 崔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8-1435,共8页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然而却少有现代冰川运动观测资料.通过在该区域宁缠河1号和水管河4号冰川布设花杆,观测了冰川表面的运动速度.结果表明:2010-2012年,面积较大的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年平均运动速度(...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然而却少有现代冰川运动观测资料.通过在该区域宁缠河1号和水管河4号冰川布设花杆,观测了冰川表面的运动速度.结果表明:2010-2012年,面积较大的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年平均运动速度(5.2m·a-1)要高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宁缠河1号冰川(2.8m·a-1).水管河4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花杆观测区域的最上部(接近物质平衡线),宁缠河1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坡度较大的区域,说明冰川最大运动速度通常出现在平衡线附近,但还要考虑坡度等地形因素的影响.较之早期的观测资料,水管河4号和其他中国西部地区冰川的运动速度呈现出减缓趋势,可能是物质平衡持续亏损导致冰川厚度变薄的直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 宁缠河1号冰川 水管河4号冰川 冰川表面运动速度
下载PDF
CdTe钝化的HgCdTe非平衡载流子表面复合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咏东 赵军 +2 位作者 龚海梅 李言谨 方家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4,共4页
利用Ar+束溅射沉积技术在HgCdTe表面实现了低温CdTe介质薄膜的低温生长.在同一HgCdTe晶片表面分别用CdTe介质膜、HgCdTe自身阳极氧化膜进行表面钝化.利用光电导衰退测量技术测量了两种不同表面钝化的薄HgCdTe晶片的非平衡载流子(少数载... 利用Ar+束溅射沉积技术在HgCdTe表面实现了低温CdTe介质薄膜的低温生长.在同一HgCdTe晶片表面分别用CdTe介质膜、HgCdTe自身阳极氧化膜进行表面钝化.利用光电导衰退测量技术测量了两种不同表面钝化的薄HgCdTe晶片的非平衡载流子(少数载流子)寿命,并通过光电导衰减信号波形的拟合,得到两种不同表面钝化的HgCdTe表面复合速度.实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CdTe 表面复合速度 碲化镉 非平衡载流子
下载PDF
天山托木尔峰地区青冰滩72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曹敏 李忠勤 李慧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9,共9页
托木尔峰地区是天山最大的冰川分布区,是阿克苏地区主要水资源补给地.一直以来,该区冰川运动资料空白,严重阻碍了对冰川水资源现状及未来变化评估工作的开展.鉴于以上情况,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在2008年8月到2009年8月3次开展了对天山... 托木尔峰地区是天山最大的冰川分布区,是阿克苏地区主要水资源补给地.一直以来,该区冰川运动资料空白,严重阻碍了对冰川水资源现状及未来变化评估工作的开展.鉴于以上情况,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在2008年8月到2009年8月3次开展了对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观测,获得了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特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青冰滩72号冰川冰舌区域运动速度存在明显的消融季和非消融季的差异,消融季速度偏大.年均水平运动速度47.1m.a-1速度分布受局地地形因素影响明显.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相比,该冰川运动速度明显偏大,消融季底部滑动显著,其运动特征更偏向海洋性冰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冰滩72号冰川 全球定位系统(GPS) 表面运动速度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利用内光谱响应测量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速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逊 刘祖明 +1 位作者 廖华 李景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1-956,共6页
根据发射区电流密度的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发射区杂质服从高斯函数和余误差函数分布情况下短波内光谱响应与前表面复合速度的模型,该模型短波波长的选择与扩散结深有关。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扩散条件下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速度进... 根据发射区电流密度的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发射区杂质服从高斯函数和余误差函数分布情况下短波内光谱响应与前表面复合速度的模型,该模型短波波长的选择与扩散结深有关。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扩散条件下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复合速度进行计算,结果与PC1D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电池 内光谱响应 表面复合速度 连续性方程 高斯函数 余误差函数
下载PDF
七轴五联动车铣机床的恒表面进给速度控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芳瑜 彭程 +2 位作者 周云飞 周济 瞿坦 《机械与电子》 2002年第5期23-25,共3页
针对1种七轴五联动车铣机床,在分析机床运动模型及其求解的基础上,提出了2种恒表面进给速度的控制方案,并就进给速度的几个限制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实践表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七轴五联动车铣机床 表面进给速度控制 CAM 数控机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