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短支链表面配体修饰提升Cs_(2)AgInCl_(6)量子点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1
作者 邵山 徐帆 曹丙强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目的】分析不同表面配体修饰对无铅双钙钛矿Cs_(2)AgInCl_(6)量子点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现量子点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的提升。【方法】通过热注射方法合成Cs_(2)AgInCl_(6)量子点,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引入长碳链的油酸(OA)和有2条短... 【目的】分析不同表面配体修饰对无铅双钙钛矿Cs_(2)AgInCl_(6)量子点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现量子点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的提升。【方法】通过热注射方法合成Cs_(2)AgInCl_(6)量子点,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引入长碳链的油酸(OA)和有2条短支链的2-己基癸酸(DA),研究不同表面配体修饰对Cs_(2)AgInCl_(6)量子点的纯度、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对量子点进行荧光性、稳定性分析以及发光机制的讨论。【结果】OA配体和DA配体均匀覆盖Cs_(2)AgInCl_(6)量子点表面,2种量子点均呈现钙钛矿的立方结构,具有良好分散性和高结晶度,在常温环境中连续储存80 d后,DA修饰的Cs_(2)AgInCl_(6)量子点仍能保持初始发光的95.43%,荧光量子产率为4.67%。【结论】DA配体可以保持Cs_(2)AgInCl_(6)量子点的稳定性,并有助于有效的辐射复合,利于新兴的无铅双钙钛矿Cs_(2)AgInCl_(6)量子点的光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无铅双钙钛矿 表面配体 稳定性
下载PDF
阐释纳米晶溶解度的机理——固体核磁揭示表面配体的排布和相互作用
2
作者 赵宇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共2页
纳米颗粒的表面配体是决定纳米体系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纳米体系的稳定性1、生物相容性2、发光性质3和溶液性质等。例如在新型的发光材料—纳米晶量子点中,配体对量子点的溶解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4。近年,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提... 纳米颗粒的表面配体是决定纳米体系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纳米体系的稳定性1、生物相容性2、发光性质3和溶液性质等。例如在新型的发光材料—纳米晶量子点中,配体对量子点的溶解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4。近年,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提出的“熵配体”概念4a,可通过混合长短链配体将量子点在有机相的溶解度提升5–6个数量级。这些熵配体已被广泛应用在纳米晶的合成和加工过程5。但其分子图像—配体的排列方式,配体间相互作用的定量改变—尚未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间相互作用 量子点 纳米体系 表面配体 溶液性质 溶解度 发光材料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表面配体辅助CsPbBr3无机钙钛矿纳米片尺寸与光学性能调控研究
3
作者 穆国鑫 柳维端 +4 位作者 陈思琦 王成 李根 胡永明 李岳彬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81-586,共6页
采用高温热注射法,通过改变辛酸和辛胺等短链配体与油酸和油胺等长链配体的摩尔比X,制备CsPbBr3无机钙钛矿纳米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荧光光度计(PL)对CsPbBr3纳米片形貌、晶相和光学性... 采用高温热注射法,通过改变辛酸和辛胺等短链配体与油酸和油胺等长链配体的摩尔比X,制备CsPbBr3无机钙钛矿纳米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荧光光度计(PL)对CsPbBr3纳米片形貌、晶相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发现改变X从0.33~0.65变化时,可以有效调控CsPbBr3纳米片的横向尺寸在290~2840 nm之间变化.CsPbBr3纳米片对小于510 nm的光具有较强的吸收,并且横向尺寸越大,对应的吸收峰越高,同时在520 nm处表现出较窄的荧光发射峰,半高宽为17 nm.上述结果分析表明,通过改变短链配体与长链配体的摩尔比X能有效调控纳米片的尺寸,且大尺寸的CsPbBr3无机钙钛矿纳米片在未来的光电探测器等器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Br3 微纳米片 表面配体分子 尺寸 性能调控
下载PDF
表面配体对CdSe量子点发光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侯元晖 朱东亮 +5 位作者 彭颖 陈志良 翟彩华 杨梦丽 张志凌 林毅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449,共5页
本文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以油胺/油酸为表面配体的、粒径均一的CdSe量子点(CdSe QDs)。调节表面配体交换中辛硫醇与CdSe QDs的比例,研究了表面配体对CdSe QDs光致发光及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CdSe QDs的发光模型。结果表明,辛... 本文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以油胺/油酸为表面配体的、粒径均一的CdSe量子点(CdSe QDs)。调节表面配体交换中辛硫醇与CdSe QDs的比例,研究了表面配体对CdSe QDs光致发光及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CdSe QDs的发光模型。结果表明,辛硫醇表面配体显著影响CdSe QDs的带边发射和深能级陷阱发射,因而导致CdSe QDs光致发光强度的显著降低,以及电致化学发光强度的增加。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量子点的发光性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表面配体 光致发光 电致化学发光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5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硫化铅胶体量子点表面配体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欢 张宝晖 +3 位作者 胡志响 严棋 刘竞尧 唐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4664-4676,共13页
胶体量子点是一种具备可溶液加工特性的零维半导体材料,在新型光电探测器、光伏电池、发光二极管以及化学传感器研究和开发中备受关注.硫化铅材料具有较大的激子波尔半径和德拜长度,量子尺寸效应显著,是胶体量子点研究领域的热点.量子... 胶体量子点是一种具备可溶液加工特性的零维半导体材料,在新型光电探测器、光伏电池、发光二极管以及化学传感器研究和开发中备受关注.硫化铅材料具有较大的激子波尔半径和德拜长度,量子尺寸效应显著,是胶体量子点研究领域的热点.量子点比表面积大、表面悬挂键多,胶体量子点表面配体对其物化特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可通过表面配体工程实现量子点半导体器件的功能设计与性能提升.本文对硫化铅胶体量子点表面配体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表面配体对其导电特性与化学活性的影响,同时对高性能硫化铅胶体量子点材料和功能器件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量子点 硫化铅 表面配体 半导体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对艾滋病病人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世奎 王昆华 +5 位作者 陈嘉勇 龚昆梅 包维民 刘为军 雷毅 龚方友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应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研究EN对艾滋病(AIDS)病人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FAS/FASL)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AIDS病人服用EN液前和服用4周后FAS/FASL的指标变化,分析AIDS病人肠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A... 目的:应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研究EN对艾滋病(AIDS)病人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FAS/FASL)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AIDS病人服用EN液前和服用4周后FAS/FASL的指标变化,分析AIDS病人肠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AIDS病人应用EN治疗4周后FAS/FASL明显降低,与EN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治疗对AIDS病人的FAS/FASL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其配体 肠内营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急性脑缺血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雪梅 程立山 +2 位作者 李艳 张晶 付锦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8期672-674,共3页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83例急性脑血栓形成(ACT)、40例短暂性脑...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83例急性脑血栓形成(ACT)、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s、CD40L及MMP-9水平。结果ACT组和TIA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和MMP-9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hsCRP(458.2±13.4)μg/L(、433.5±21.1)μg/L vs(224.1±29.9)μg/L(P<0.01),sCD40L(7.8±1.3)kU/L、(7.0±1.2)kU/Lvs(4.2±1.1)kU/L(P<0.01),MMP-9(81.2±10.3)μg/L、(72.4±7.9)μg/L vs(33.9±6.7)μg/L(P<0.01);ACT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9均较TIA组患者显著增加(P<0.01)。结论sCD40L、MMP-9及hsCRP水平增高与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的发生有关,表明其可预测近期发生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抑制炎症反应可减轻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C反应蛋白质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α-胰凝乳蛋白酶在相转移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的固定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侠 韩玉顺 +3 位作者 曹敏花 胡长文 任玲 葛广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高温热分解前驱体乙酰丙酮铁法合成了尺寸均一且分散性好的油溶性Fe3O4纳米粒子,通过表面配体置换直接将其表面换为水溶性分子聚乙二醇二酸(PEG diacid),形成了具有表面功能基的稳定无毒的水溶性磁性复合体系.TEM,M-H曲线,FTIR和TG... 采用高温热分解前驱体乙酰丙酮铁法合成了尺寸均一且分散性好的油溶性Fe3O4纳米粒子,通过表面配体置换直接将其表面换为水溶性分子聚乙二醇二酸(PEG diacid),形成了具有表面功能基的稳定无毒的水溶性磁性复合体系.TEM,M-H曲线,FTIR和TGA等表征结果表明,油溶性Fe3O4纳米粒子已成功转移至水相,且具有很好的顺磁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α-胰凝乳蛋白酶(α-ChT)被成功地固载到水溶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与自由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并体现出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FE3O4纳米粒子 表面配体置换 固定化酶
下载PDF
新型表面活性膦在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海燕 郭妤 +2 位作者 林棋 陈华 李贤均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53-1058,共6页
考察了新型表面活性膦配体DPPTS(对-十二烷基苯基二苯基膦的磺酸钠盐)和OPPTS(对-辛基苯基二苯基膦的磺酸钠盐)在铑络合物催化的水/有机两相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在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时,观察到烯烃与膦配体之间有一... 考察了新型表面活性膦配体DPPTS(对-十二烷基苯基二苯基膦的磺酸钠盐)和OPPTS(对-辛基苯基二苯基膦的磺酸钠盐)在铑络合物催化的水/有机两相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在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时,观察到烯烃与膦配体之间有一定的链长匹配效应;含DPPTS的催化剂体系在低膦/铑比条件下表现出比含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水溶性配体三苯基膦三磺酸钠的催化剂体系高得多的催化活性,而且铑流失到有机相极少,仅为加入总铑量的0.8%.这种亲水基团和磷原子处于碳链同一端的表面活性膦配体比文献报道的亲水基团和磷原子分别处于碳链两端的表面活性膦配体具有更好的助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膦配体 助催化剂 水/有机两相体系 长链烯烃 氢甲酰化
下载PDF
配体修饰的金纳米颗粒的二次谐波散射多极子分析
11
作者 张雨佳 卢敏健 +1 位作者 李岩 尉昊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18-126,共9页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配体修饰在生化传感、催化、纳米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深入了解其配体作用过程机制有着深刻的意义.二次谐波散射技术(SHS)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敏感性和无标记检测的优势特征,成为研究金属纳米颗粒配体修饰过程...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配体修饰在生化传感、催化、纳米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深入了解其配体作用过程机制有着深刻的意义.二次谐波散射技术(SHS)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敏感性和无标记检测的优势特征,成为研究金属纳米颗粒配体修饰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在两种配体修饰分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L-半胱氨酸)吸附同样尺寸金纳米球前后的二次谐波(SH)散射图样,观察了散射图样的强度和形状的变化并进行了分析.基于Dadap的多极子理论,本文推导了较大尺寸纳米球的SH散射场的多极子展开式,以及多极子(到八极子)贡献和纳米球半径的关系,并由此提出等效尺寸效应来描述不同配体吸附情况对散射图样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图样的变化趋势.本文提供了一种分析不同配体修饰的二次谐波散射过程的方法,同时也为纳米粒子表面配体的界面物理化学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谐波散射 金纳米颗粒 表面配体修饰 多极子分解
下载PDF
两种切除术对胃癌病人术后康复及外周血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翔 齐涵 +5 位作者 李玉文 王刚 陆峰 邱磊 杨修伟 苗永昌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754-756,共3页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TG)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对胃癌病人术后康复、外周血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人108例,随机分为TLTG组和LATG组,每组各54例。比较...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TG)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LATG)对胃癌病人术后康复、外周血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人108例,随机分为TLTG组和LATG组,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康复,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不同分化病人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PD-L1。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食管空肠吻合、总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CD8+、细胞表面PD-1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LATG组比较,TLTG组切口长度、镇痛时间、排气时间、进流(软)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的、高、中低分化细胞表面PD-L1表达,并发症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LATG比较比,TLTG治疗胃癌疼痛小、康复快,T淋巴细胞亚群及PD-L1表达低,应激反应或免疫抑制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 腹腔镜 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下载PDF
血清miR-205联合sCD40L检测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术后DVT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智慧 张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5期89-91,1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205联合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检测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阳文和骨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205联合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检测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阳文和骨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45)和非DVT组(n=75),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miR-205、sCD40L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5、sCD40L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生DV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DVT组血清miR-205、sCD40L水平高于非DVT组和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05、sCD40L单独检测诊断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855,灵敏度分别为82.2%、75.6%,特异度均为85.3%;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为0.961,灵敏度为90.1%,特异度为94.7%,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结论:血清miR-205、sCD40L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DVT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 miR-205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下载PDF
LaF_3∶Yb^(3+),Er^(3+)纳米晶:溶剂热法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玉秋 李美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15-1819,共5页
利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分别以油酸和油胺为表面有机配体,合成了具有六角结构,颗粒尺寸分别为19和23nm单分散的LaF3:Yb3+,Er3+纳米晶。在980nm红外激光照射下,LaF3:Yb3+,Er3+纳米晶发射出肉眼可观察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而且其发光过程... 利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分别以油酸和油胺为表面有机配体,合成了具有六角结构,颗粒尺寸分别为19和23nm单分散的LaF3:Yb3+,Er3+纳米晶。在980nm红外激光照射下,LaF3:Yb3+,Er3+纳米晶发射出肉眼可观察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而且其发光过程均符合双光子过程。结合红外光谱与上转换光谱分析了表面有机配体对LaF3:Yb3+,Er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油酸分子为表面配体的纳米晶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射强度,但以油胺为表面配体的纳米晶的红光发射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上转换 LAF3 表面配体
下载PDF
温控相分离催化三聚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小伟 王艳华 +1 位作者 赵玉亮 金子林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8-390,共3页
首次将温控相分离催化概念应用于三聚丙烯氢甲酰化反应中 .系统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三聚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效果 .以RhCl3 ·3H2 O为催化剂前体 ,以P[p C6H4 O(CH2 CH2 O) nH]3 为配体 ,在V(H2 ) /V(C... 首次将温控相分离催化概念应用于三聚丙烯氢甲酰化反应中 .系统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三聚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效果 .以RhCl3 ·3H2 O为催化剂前体 ,以P[p C6H4 O(CH2 CH2 O) nH]3 为配体 ,在V(H2 ) /V(CO) =1,p =6MPa,θ=130℃的反应条件下 ,三聚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醛收率可分别达到 76 3%和 72 1%.催化剂循环使用三次 ,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控相分离催化 非离子表面活性膦配体 三聚丙烯 氢甲酰化反应
下载PDF
温控相分离催化的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小伟 王艳华 +1 位作者 程昉 金子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39-1943,共5页
考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膦配体 P[p-C6 H4 O(CH2 CH2 O) n H]3(PETPP,n=6~ 1 2 ,N=3 n)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温度关系 ,发现其在甲苯中具有临界溶解温度 (CST)现象 .基于 PETPP在甲苯中低温分相、高温互溶的 CST特性 ,提出了温控相分... 考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膦配体 P[p-C6 H4 O(CH2 CH2 O) n H]3(PETPP,n=6~ 1 2 ,N=3 n)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温度关系 ,发现其在甲苯中具有临界溶解温度 (CST)现象 .基于 PETPP在甲苯中低温分相、高温互溶的 CST特性 ,提出了温控相分离催化的新概念 .并将其应用于癸烯氢甲酰化反应 ,转化率及醛收率分别达到 98.7%和 96.0 % .催化剂循环使用 1 0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控相分离催化 氢甲酰化反应 临界溶解温度 非离子表面活性膦配体 高碳烯烃
下载PDF
磷化铟量子点合成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沈炜 唐海燕 邓正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102,共8页
综述了磷化铟量子点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由于磷化铟量子点材料具有低毒性(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有毒性元素),且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如荧光发光峰在可见至近红外发光范围内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在新型发光器件、显示器件、光检测... 综述了磷化铟量子点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由于磷化铟量子点材料具有低毒性(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有毒性元素),且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如荧光发光峰在可见至近红外发光范围内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在新型发光器件、显示器件、光检测器件和生物荧光成像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磷化铟量子点的合成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光学性质已经可以和Ⅱ-Ⅵ和Ⅳ-Ⅵ族量子点材料的性能参数相媲美。围绕如何开发和优化磷化铟量子点的合成策略,提高材料的光学性能这一主题进行介绍,分别从磷化铟量子点的体相成分、表面配体、核壳结构的调控及优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磷化铟量子点材料的目前合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铟 量子点 合成 成份调控 表面配体 核壳结构
下载PDF
晶种法可控制备硫普罗宁包覆的大尺寸金纳米颗粒
18
作者 霍帅东 马会利 +1 位作者 何声太 梁兴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20-323,共4页
该实验采用15 nm的金纳米颗粒作为晶种,使用晶种生长法合成尺寸为50 nm和100 nm的金纳米颗粒,通过表面配体交换法得到表面包覆硫普罗宁的大尺寸金纳米颗粒。该法制备过程简单可控,得到的金纳米颗粒尺寸分布较窄,单分散性良好,为金纳米... 该实验采用15 nm的金纳米颗粒作为晶种,使用晶种生长法合成尺寸为50 nm和100 nm的金纳米颗粒,通过表面配体交换法得到表面包覆硫普罗宁的大尺寸金纳米颗粒。该法制备过程简单可控,得到的金纳米颗粒尺寸分布较窄,单分散性良好,为金纳米颗粒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晶种法 硫普罗宁 表面配体交换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hs-CRP水平和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军艳 谭军 +1 位作者 栗延伟 朱红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401-4402,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136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52例),另选取在我院体...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将136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52例),另选取在我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40L、IL-6、hs-CR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980.50±142.45)ng/L、(213.27±34.58)ng/L和(8.82±0.76)mg/L,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分别为(643.58±106.72)ng/L、(160.25±32.80)ng/L和(6.51±0.95)mg/L,对照组分别为(163.45±24.65)ng/L、(103.65±12.26)ng/L和(3.50±0.84)mg/L,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和hs-CRP与脑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变化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白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侃 王芳 周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
探讨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采用ELISA检测31例健康人(NC组)、47例T2DM患者(DM组)和51例T2DM并大血管病变患者(DM+MAP组)血浆CD40L、ICAM-1。三组CD40L和ICAM-1均依次增高,... 探讨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采用ELISA检测31例健康人(NC组)、47例T2DM患者(DM组)和51例T2DM并大血管病变患者(DM+MAP组)血浆CD40L、ICAM-1。三组CD40L和ICAM-1均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血浆CD40L与ICAM-1呈正相关。提示血浆CD40L、ICAM-1表达的增加与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