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表面黏附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左庭婷 端青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6年第3期45-47,共3页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非典型肺炎和多种上呼吸道疾病。其致病过程主要由表面黏附蛋白介导完成。本文综述了肺炎支原体表面黏附蛋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表面黏附蛋白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表面黏附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展磊(综述) 王晓红(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76-81,共6页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MP通过细胞黏附、直接细胞毒性、炎症损伤以及免疫逃逸等途径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MP的致病性与细胞黏附密切相关,细胞...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MP通过细胞黏附、直接细胞毒性、炎症损伤以及免疫逃逸等途径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MP的致病性与细胞黏附密切相关,细胞黏附需要一组表面黏附蛋白(surface adhesion protein)共同完成,如P1、P30、P40、P90、P116、P65蛋白,高分子量蛋白(high molecular weight,HMW)1、HMW2、HMW3,延伸因子Tu(elongation factor Tu,EF-Tu)以及J-结构域蛋白(J-domain protein,TopJ)。现就MP主要表面黏附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发病机制 细胞结构 表面黏附蛋白 P1蛋白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乳酸杆菌黏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朱珊珊 崔雯 任晓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9-220,共2页
乳酸杆菌的生物屏障、免疫力增强、抗衰老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乳酸杆菌黏附在肠上皮,定植发挥的。作者通过对乳酸杆菌黏附特性、黏附成分、黏附性相关表面蛋白等介绍乳酸杆菌的黏附作用。
关键词 乳酸杆菌 黏附特性 黏附成分 黏附性相关表面蛋白
下载PDF
防龋用转基因番茄外源蛋白表达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邹怡然 韩琪 +6 位作者 白朋元 管晓燕 白国辉 田源 陈筑 程磊 刘建国 《临床医学进展》 2018年第6期529-539,共11页
目的:追踪检测转基因防龋可食番茄中外源蛋白的表达稳定性。方法:田间种植含有编码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粘附功能A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A, PAcA)、表面蛋白免疫活性P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P, PAcP)的外源基因pacA... 目的:追踪检测转基因防龋可食番茄中外源蛋白的表达稳定性。方法:田间种植含有编码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粘附功能A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A, PAcA)、表面蛋白免疫活性P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P, PAcP)的外源基因pacA-ctxB、pacP-ctxB的转基因番茄种子,获得连续的四代番茄植株F0,F1,F2,F3。在植株的开花坐果期,每七天提取样本,通过生物分子技术检测外源蛋白的表达。结果:1) 四代转基因番茄中含嵌合基因pacA-ctxB的植株中有31株表达外源蛋白;含pacP-ctxB的植株中有28株表达。2) 果实中外源蛋白PAcA/CTB占总蛋白的含量是:F0代0.248%,F1代0.088%,F2代0.103%,F3代0.078%;PAcP/CTB的含量是:F0代0.308%,F1代0.300%,F2代0.278%,F3代0.176%。3) 在开花坐果期的第6~8周,果实中外源蛋白PAcA/CTB含量分别为0.236%,0.276%,0.257%;PAcP/CTB为0.568%,0.600%,0.554%。结论:防龋疫苗中外源蛋白能够较稳定地表达,表达含量较高;PAcP/CTB的表达阳性率及含量均较PAcA/CTB高;外源蛋白在果实中的表达较叶片高;外源蛋白在坐果期的6~8周的表达最高;同株的不同果实同期表达含量及比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表面蛋白唾液黏附 转基因番茄 表达稳定性 防龋疫苗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调节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长亮 黄前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8-230,235,共4页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能在潮湿和干燥的表面生存,也可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和上呼吸道,为条件致病菌。但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非发酵菌中,其临床标本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由于高...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能在潮湿和干燥的表面生存,也可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和上呼吸道,为条件致病菌。但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非发酵菌中,其临床标本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由于高度的多重耐药性或泛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群体感应信号 表面黏附蛋白 二价阳离子 细菌Ⅳ型分泌系统 BfmRS系统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宝林 王东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507-5510,共4页
背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要接触人体内环境,甚至必须植入生物体内,因此要求具有无毒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易加工成型性。目的:从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表面和白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凝血上的应用几... 背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要接触人体内环境,甚至必须植入生物体内,因此要求具有无毒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易加工成型性。目的:从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表面和白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凝血上的应用几个方面分析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9/2010 PubMed 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基本上只是采用单独的生物惰性表面或生物活性表面,虽然都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不能长期保持其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血液相容性,如果能将惰性表面与活性表面结合起来,使材料同时具备两者的长处,并能充分利用人体血液中的天然组分白蛋白或许会是抗凝血材料的一个发展趋势。今后希望通过采用高生物惰性的PEU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蛋白识别因子cibacron blue复合,合成具有优良性质的活性改性物,并以此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血液相容性材料 生物惰性材料 生物表面活性材料 黏附蛋白表面 表面接枝白蛋白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