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饱和度和衰竭速度对凝析气藏油气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海勇 高景滨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建立不同的衰竭速度和初始含水饱和度,设计了7组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的衰竭实验、相态分析实验和超声波露点检测实验,研究了油气采收率、气油比、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和临界流动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衰竭速度增大,油气采... 通过建立不同的衰竭速度和初始含水饱和度,设计了7组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的衰竭实验、相态分析实验和超声波露点检测实验,研究了油气采收率、气油比、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和临界流动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衰竭速度增大,油气采收率下降但幅度不大,而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增加,临界流动压力降低。当初始含水饱和度低于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时,随着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加,凝析油采收率明显增大,天然气采收率基本不变;反之,随着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加,天然气采收率增加,凝析油采收率下降但幅度不大。对于底水能量较大的凝析气藏,采气速度不宜过高,可在有效保持地层压力的前提下,在水区及时采取堵水排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采收率 含水饱和度 衰竭速度
下载PDF
元坝隔层型底水气藏水侵动态实验模拟研究
2
作者 祝浪涛 黄仕林 +2 位作者 吴亚军 张明迪 史晨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发育多期生物礁,不同期次礁体之间均发育不同程度的不渗透隔层、低渗透隔层,纵横向展布连续性差,隔层如何影响底水水侵动态是气藏开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次设计了7组无隔层、低渗透隔层、不渗透隔层型底...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发育多期生物礁,不同期次礁体之间均发育不同程度的不渗透隔层、低渗透隔层,纵横向展布连续性差,隔层如何影响底水水侵动态是气藏开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次设计了7组无隔层、低渗透隔层、不渗透隔层型底水水侵全直径岩心物理模拟实验:主要包括无隔层型、不渗透隔层型和低渗透隔型底水水侵模拟对比实验,不渗透隔层型底水在不同衰竭速度下的水侵动态模拟实验,不同厚度低渗透隔层水侵动态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隔层型底水气藏水侵可划分为以天然气弹性能为主要驱动能的弹性气驱、受天然气弹性能与底水水体补能共同作用的水体补能及受水侵储层伤害控制的气水同产三类渗流阶段,隔层、低采速、高厚度隔层能够抑制底水过快水侵到井底,提高气藏开发效果.基于无隔层、有隔层型底水水侵渗流阶段的差异性建立了水侵模式诊断曲线,为明确底水气藏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 不渗透隔层 低渗透隔层 隔层厚度 衰竭速度
下载PDF
泡沫油PVT性质实验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伯军 吴永彬 +3 位作者 蒋有伟 梁金中 张霞林 李松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泡沫油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存在气泡不断产生与破灭的过程,因此,其压力-体积-温度(PVT)测试方法与常规原油的PVT测试方法不同,属于非稳态测试。在不同的压力衰竭速度条件下,测试得到的泡沫油PVT物性差别较大,为了准确表征泡沫油在不同操... 泡沫油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存在气泡不断产生与破灭的过程,因此,其压力-体积-温度(PVT)测试方法与常规原油的PVT测试方法不同,属于非稳态测试。在不同的压力衰竭速度条件下,测试得到的泡沫油PVT物性差别较大,为了准确表征泡沫油在不同操作参数条件下的PVT性质、准确表征在实际油藏生产过程中的PVT特征,需要对泡沫油的PVT关键参数进行实验分析。笔者开展了委内瑞拉超重泡沫油PVT特性系列实验,揭示了泡沫油开采"拟泡点"特性,总结出了一套泡沫油PVT参数的非常规测试方法,实现了泡沫油在非稳态条件下的PVT物性参数的精确测量,并描述了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油 非常规测试 衰竭速度 PVT 拟泡点
下载PDF
稠油溶解气驱泡沫油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国亮 张艳玉 +1 位作者 孙晓飞 段学苇 《复杂油气藏》 2013年第4期55-58,共4页
压力衰竭速度是影响稠油溶解气驱泡沫油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为定量描述压力衰竭速度对泡沫油现象的影响,实验选取了4组不同压力衰竭速度进行实验。研究不同压力衰竭速度下稠油衰竭开采中的采收率、产油量、生产气油比以及实验压力的变... 压力衰竭速度是影响稠油溶解气驱泡沫油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为定量描述压力衰竭速度对泡沫油现象的影响,实验选取了4组不同压力衰竭速度进行实验。研究不同压力衰竭速度下稠油衰竭开采中的采收率、产油量、生产气油比以及实验压力的变化。通过实验发现稠油溶解气驱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泡沫油阶段,且压力衰竭速度越大,泡沫油拟泡点压力越小,泡沫油阶段越长。随着压力衰竭速度增加,采收率增加,生产气油比减小,油藏压力递减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冷采 泡沫油 压力衰竭速度 拟泡点压力
下载PDF
Mitral peak early diastolic filling velocity to deceleration time ratio as a predictor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or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Flora Pirozzi AntoneUa Paglia Laura Sasso Pasquale Abete Angelo Carlomagno Carlo G Tocchetti Domenico Bonaduce Mario Petretta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46-352,共7页
Objective Doppler derived mitral peak early diastolic filling velocity to deceleration time ratio (E/DT) has been proposed as parameter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general population. This study prospectively invest... Objective Doppler derived mitral peak early diastolic filling velocity to deceleration time ratio (E/DT) has been proposed as parameter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general population. This study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s the incremental prognostic value of E/DT over clinical, conven- tional eehocardiographic and mitral-Doppler variabl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HF). Methods We analyzed 95 HF patients (mean age 64.8 ± 12.2 years) hospitalized at our institution from January 2010 to March 2012.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cardiac death or hospitalization, whichever occurred first.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outcomes. Results During follow-up (median 37.7 months) 13 patients died and 44 were hospitalized for a cardiac event. At univariable analysis,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functional class, furosemide dosage, lateral tricuspidal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deceleration lime and E/DT were predictive of outcome. At multivariable analysis, E/DT was the only predictor of prognosis (hazard ratio = 1.02, P = 0.018), giving incremental prognostic information to clinical and other echocardio-graphic measures (global chi-square from 15.4 to 25.2; P = 0.032). Conclusions FJDT gives independent and incremental prognostic information in H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ocardiographic evaluation Left venlricular function Risk stratification
下载PDF
缓解凝析气井反凝析污染的非平衡压降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武超 吴克柳 +5 位作者 陈掌星 李宗宇 陈叔阳 何云峰 袁锦亮 刘慧卿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9-726,共8页
凝析气藏衰竭开采出现反凝析污染,如果衰竭速度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气井生产。采用非平衡压降“雾状”反凝析控制技术可以缓解这种影响。该技术利用凝析油析出之初、其呈雾状的非稳态状态时,通过提高天然气流速使反凝析油即时形成即时采... 凝析气藏衰竭开采出现反凝析污染,如果衰竭速度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气井生产。采用非平衡压降“雾状”反凝析控制技术可以缓解这种影响。该技术利用凝析油析出之初、其呈雾状的非稳态状态时,通过提高天然气流速使反凝析油即时形成即时采出,实现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反凝析油始终无法形成连续相,保持高的凝析油传输能力,并通过延长雾状流压力窗口实现反凝析污染的有效控制。首先通过Мирзажанзаде的非平衡压降理论结合非平衡定容衰竭相态实验,揭示了衰竭速度与“雾状”反凝析的内在规律;然后开展不同压降速度(1 MPa/h、2 MPa/h、3 MPa/h和4 MPa/h)下的长岩心反凝析伤害实验及衰竭开采实验,综合分析不同衰竭速度下的雾状流压力窗口和反凝析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压降速度越大,反凝析出的“雾状”凝析油颜色越深,在凝析气中悬浮时间越长,随高速气流产出量越多;当压降速度为4 MPa/h时,雾状流压力窗口为10.5 MPa(46.5~36.0 MPa),储层反凝析污染改善效果最好,凝析油采收率最高,但对天然气采收率影响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气井出砂和气窜情况,适当增大衰竭速度,有利于缓解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衰竭速度 雾状 凝析油 临界流动饱和度 反凝析污染 凝析油采收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