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至丸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益敏辉 王永峰 +2 位作者 郝小白 唐虹 李林霞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研究二至丸对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改善的效应与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周龄青年对照组、20周龄老年对照组、20周龄二至丸用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30 d后,进行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 IU/只),... 目的:研究二至丸对自然衰老大鼠卵母细胞线粒体改善的效应与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周龄青年对照组、20周龄老年对照组、20周龄二至丸用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药30 d后,进行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 IU/只),2 d后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 IU/只),干预12 h后观察卵母细胞腺苷三磷酸(ATP)、活性氧(ROS)含量及线粒体的数目、形态,检测线粒体动态调控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PTEN诱导蛋白激酶1(PIN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卵巢卵母细胞ATP的含量减少(P<0.05),细胞内线粒体数量下降,结构紊乱,部分呈空泡化,PGC-1α、OPA1及PINK1蛋白水平下降(P<0.05);二至丸低、高剂量组可提高老年大鼠卵母细胞ATP的浓度(P<0.05),增加细胞内线粒体含量、改善结构及减少ROS的生成(P<0.05),促进PGC-1α、OPA1和PINK1的表达(P<0.05)。结论:二至丸可以改善衰老卵巢内的卵母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线粒体自我更新以达到修复自然衰老卵母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衰老卵母细胞 线粒体 能量代谢
下载PDF
基于卵泡液代谢组学探讨“五七”“六七”女性卵母细胞衰老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景艳 孙振高 +1 位作者 王爱娟 张兴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5-1157,共3页
伴随年龄增长,卵母细胞衰老进程逐渐加速,但其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到基因、转录、蛋白以及代谢物等各个层面,机制尚未清晰。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研究策略,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动态观"等学术... 伴随年龄增长,卵母细胞衰老进程逐渐加速,但其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到基因、转录、蛋白以及代谢物等各个层面,机制尚未清晰。代谢组学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研究策略,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动态观"等学术思想有较高的趋同性,故文章将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中医"七七"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深刻价值,为临床中医药改善高龄辅助生殖助孕结局提供新的思路,为解决高龄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理论 卵母细胞衰老 高龄 不孕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卵母细胞衰老的分子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岩 刘珏 刘民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55-559,共5页
卵母细胞衰老是女性自然衰老的开始,在分子层面了解导致卵母细胞衰老的原因和机制,对于抑制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促进女性健康长寿至关重要。本文对卵母细胞衰老的分子病因机制,从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DNA... 卵母细胞衰老是女性自然衰老的开始,在分子层面了解导致卵母细胞衰老的原因和机制,对于抑制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促进女性健康长寿至关重要。本文对卵母细胞衰老的分子病因机制,从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端粒缩短、DNA损伤修复、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级联反应等几个方面展开详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衰老 表观遗传学 分子病因学
下载PDF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和卵巢储备下降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喻意 雷小云 +1 位作者 王嘉宁 徐营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表达产物BRCA1和BRCA2蛋白是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介导的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成员,对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至关重要。BRCA突变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女性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但对...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表达产物BRCA1和BRCA2蛋白是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介导的DNA损伤修复信号通路成员,对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至关重要。BRCA突变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女性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但对于BRCA突变产生的非癌症影响仍旧知之甚少。近年来有研究表明BRCA突变携带的女性可能出现卵巢储备下降。若BRCA突变与卵巢储备下降存在因果关系,则不仅有助于揭示遗传参与的卵巢衰老机制,甚至提示BRCA有望作为卵巢早衰的易感因素之一,有助于卵巢早衰的早期诊断。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BRCA突变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卵巢储备下降(DOR) 卵母细胞衰老 DNA损伤修复 抗苗勒管激素(AMH) 卵巢早衰
原文传递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ovarian aging 被引量:15
5
作者 LI Qian GENG XiaoDan +3 位作者 ZHENG Wei TANG Jie XU Bo SHI QingHu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8期659-669,共11页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human female exhibits a much faster rate of aging than other body systems.Ovarian aging is thought to be dominated by a gradual decreasing numbers of follicles,coinciding with diminished qua...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human female exhibits a much faster rate of aging than other body systems.Ovarian aging is thought to be dominated by a gradual decreasing numbers of follicles,coinciding with diminished quality of oocytes.Menopause is the final step in the process of ovarian aging.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ovarian aging involving a poor complement of follicles at birth and a high rate of attrition each month,as well as the alternated endocrine factors.We also discuss the possible causativ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ovarian aging,e.g.,genetic factors,accumulation of irreparable damage of microenvironment,pathological effect and other factors.The appropriate and reliable methods to assess ovarian aging,such as quantification of follicles,endocrine measurement and genetic testing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Increased knowledge of the ovarian aging mechanisms may improve the prevention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rian aging MENOPAUSE genetic factors MICROENVIRONMENT PATHOLOGY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