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袝葬”现象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伟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2期269-289,共21页
自唐末五代至明代晚期(9-16世纪),播州杨氏作为主导力量占据播州地区七百余年。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系指出任播州首领的杨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墓葬集中分布的地方。已经考古工作确认的4处墓地中,多数经历了宋元明时期的长时段经营,形成... 自唐末五代至明代晚期(9-16世纪),播州杨氏作为主导力量占据播州地区七百余年。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系指出任播州首领的杨氏家族成员及其配偶墓葬集中分布的地方。已经考古工作确认的4处墓地中,多数经历了宋元明时期的长时段经营,形成了基于墓地空间层次的多种尺度的“祔葬”现象,特别是可能始于明代早期第22世播州首领(播州宣慰使)杨升在位时的墓地“隔世祔葬”现象,其以“土司”一系传继位序为基础,展现出播州杨氏“土司”墓葬选址、墓地经营的独特性。宏观其历史背景,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隔世祔葬”——这一带有制度性特征现象的出现与明代武职土司制度的定型存在时间上的契合,或可视为明王朝土司制度体系演进过程中一个具体的地方内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杨氏 土司 家族墓地 袝葬
原文传递
拊葬墓与古代家庭 被引量:14
2
作者 齐东方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51,共26页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中,其成员死后的埋葬方式直接与家庭、家族和宗族相联系。“袝葬”现象揭示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拊葬墓是以一人为主,其他人从属,多人共用一墓的墓葬。考古学研究中墓室的多少常常与墓主人的...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中,其成员死后的埋葬方式直接与家庭、家族和宗族相联系。“袝葬”现象揭示了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拊葬墓是以一人为主,其他人从属,多人共用一墓的墓葬。考古学研究中墓室的多少常常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联系在一起。但袝葬现象直接表现在墓葬形制特征上,是墓葬类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袝葬需要出现的多室墓并非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不能作为判别墓葬等级的标准。汉代的袝葬墓一般不改变流行的墓葬形制,而是改变某些空间的功能,西晋以后袝葬墓影响到墓葬形制的改变。拊葬墓的流行,是因为社会组织中血缘关系密切的家庭的地位增强,土地所有制、生产经营和财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袝葬 袝葬 类型 家庭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