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与重复:《被偷换的孩子》的叙事研究
1
作者 陈世华 徐诗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3,F0003,共7页
《被偷换的孩子》以著名导演伊丹十三自杀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长江古义人通过与妻兄吾良自杀后留存的“田龟”装置的对话,探寻吾良自杀原因,直面日本暴力事件对民众生活构成威胁的故事。作品通过长江古义人与“田龟”的对话,使作品... 《被偷换的孩子》以著名导演伊丹十三自杀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长江古义人通过与妻兄吾良自杀后留存的“田龟”装置的对话,探寻吾良自杀原因,直面日本暴力事件对民众生活构成威胁的故事。作品通过长江古义人与“田龟”的对话,使作品中的暴力事件与其他文学作品构成互文,折射出日本民众面临的民主危机;借用西方民间传说框架,以隐喻呈现社会现实,反映日本民族意识,体现了大江健三郎晚年对神话、国家与历史关系的深刻感悟;借千槿对长江古义人记忆的重述与解构,使后者重塑自我认知并反思历史。大江健三郎借对人物的记忆重构与重生期望,为战后日本民众提供了救赎灵魂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偷换的孩子 互文 重复 叙事
下载PDF
“只将你的心扉,向那些尚未出生的孩子敞开!”——读大江健三郎新作《被偷换的孩子》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金龙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2000年9月27日,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向北大、清华两校学子发表题为《致北京的年轻人》的演讲时,曾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正在创作的作品,亦即此后不久发表的长篇小说《被偷换的孩子》。原著封面题目旁的片假名... 2000年9月27日,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向北大、清华两校学子发表题为《致北京的年轻人》的演讲时,曾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正在创作的作品,亦即此后不久发表的长篇小说《被偷换的孩子》。原著封面题目旁的片假名表明,此书名缘自英语词汇chang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偷换的孩子 长篇小说 大江健三郎 情节结构 人文主义精神
原文传递
作为叙事文本构成方法的“引用”——以大江健三郎《被偷换的孩子》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嵘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13,共9页
在作品中"引用"外国文学作品并使之融入自己的文学语境,是大江健三郎创作的一贯手法。他在写作中对外国作品有意识地进行了"引用",这些"引用"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他的小说《被偷换的孩子》中就体现了&... 在作品中"引用"外国文学作品并使之融入自己的文学语境,是大江健三郎创作的一贯手法。他在写作中对外国作品有意识地进行了"引用",这些"引用"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他的小说《被偷换的孩子》中就体现了"全篇作品层级"这一引用手法,莫里斯.森达克的"Outside Over There"在《被偷换的孩子》的叙事构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引用 “全篇作品层级”的引用 被偷换的孩子 “Outside OVER There”
原文传递
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
4
作者 莫言 《北方人》 2022年第1期60-60,共1页
大江先生在《被偷换的孩子》中,引用了欧洲民间故事中的“戈布尔的婴儿”。戈布尔是地下的妖精,它们经常趁人们不注意时,用满脸皱纹的妖精孩子或者是冰块做成的孩子,偷换人间的美丽婴儿。我们这些人,哪一个没被偷换过呢?我们哪一个人还... 大江先生在《被偷换的孩子》中,引用了欧洲民间故事中的“戈布尔的婴儿”。戈布尔是地下的妖精,它们经常趁人们不注意时,用满脸皱纹的妖精孩子或者是冰块做成的孩子,偷换人间的美丽婴儿。我们这些人,哪一个没被偷换过呢?我们哪一个人还保持着一颗未被污染过的赤子之心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之心 民间故事 戈布尔 被偷换的孩子 婴儿 孩子
原文传递
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
5
作者 莫言 《青年博览》 2022年第2期15-15,共1页
大江先生在《被偷换的孩子》中,引用了欧洲民间故事中的“戈布林的婴儿”。戈布林是地下的妖精,它们经常趁人们不注意时,用满脸皱纹的妖精孩子或者是冰块做成的孩子,偷换人间的美丽婴儿。
关键词 布林 民间故事 被偷换的孩子 婴儿 孩子
原文传递
解构与重写:大江健三郎晚期创作的新动向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秀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忧容童子》具有“后结构主义”意味,其解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它与《被偷换的孩子》的互文性联系中。作品在解构后者的同时,也解构了大江自身。通过主人公古义人对自己的“重新阅读”,大江也实现了对自身的“重新书写...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忧容童子》具有“后结构主义”意味,其解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它与《被偷换的孩子》的互文性联系中。作品在解构后者的同时,也解构了大江自身。通过主人公古义人对自己的“重新阅读”,大江也实现了对自身的“重新书写”。作品意在探索处于困境中的日本文化的新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忧容童子》 被偷换的孩子 日本 小说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循环时间和线性时间——大江健三郎和折口信夫 被引量:3
7
作者 安藤礼二 史姬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81,共3页
大江健三郎的最新长篇小说《水死》出版于2009年12月,也即被称为零世纪的21世纪最初10年的末期。这部小说给予了自9年前《被偷换的孩子》以来的、被称为大江“晚年的工作”的长江古义人五部曲一个总结。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线性时间 循环时间 被偷换的孩子 长篇小说 2009年 21世纪
原文传递
大江健三郎晚年作品中对绘本的重写
8
作者 叶高楠 《作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一、大江健三郎与桑达克的邂逅《被偷换的孩子》是大江第一部引用绘本《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小说,小说中的古义人(对应着现实中的大江)由于既是妻兄更是从少年时代就相识相知、互相理解信任的亲密友人塙吾良(对应着现实中的伊丹十三)的... 一、大江健三郎与桑达克的邂逅《被偷换的孩子》是大江第一部引用绘本《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小说,小说中的古义人(对应着现实中的大江)由于既是妻兄更是从少年时代就相识相知、互相理解信任的亲密友人塙吾良(对应着现实中的伊丹十三)的突然离世而陷入了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少年时代 伊丹十三 《在那遥远的地方》 互相理解 被偷换的孩子 晚年作品
原文传递
大江之光
9
作者 陆梅 《野草》 2012年第3期97-105,共9页
我无法从头再活一遍,可是我们却能够从头再活一遍。——大江健三郎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苏珊.桑塔格说:最有价值的阅读是重读。苏珊.桑塔格是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怀着这样一种心愿,我重读日本... 我无法从头再活一遍,可是我们却能够从头再活一遍。——大江健三郎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苏珊.桑塔格说:最有价值的阅读是重读。苏珊.桑塔格是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怀着这样一种心愿,我重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温暖人文"系列:《在自己的树下》、《康复的家庭》和《宽松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桑塔格 宽松的纽带 日本作家 康复的家庭 被偷换的孩子 美国公众 告诉我 桂树 孩提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