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教育失衡、被动城镇化与农村家庭养育困境——基于河南省G县的案例研究
1
作者 王旭清 《少年儿童研究》 2023年第3期88-96,112,共10页
中西部普通农村家庭的养育困境与教育城镇化有关,县域教育失衡与被动城镇化是造成这一养育困境的关键。在县管校聘的政策背景下,师资流动带动了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造成了县域教育失衡。县城的虹吸效应加剧了资源集中,城乡教育差距不断... 中西部普通农村家庭的养育困境与教育城镇化有关,县域教育失衡与被动城镇化是造成这一养育困境的关键。在县管校聘的政策背景下,师资流动带动了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造成了县域教育失衡。县城的虹吸效应加剧了资源集中,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为了摆脱劣势环境,获得优质教育,农村家庭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被动城镇化。失去乡村社会性育儿与公共资源支持的农村家庭因此陷入了高成本高风险的养育困境。为破解这一养育困境,应控制教育城镇化,以乡村为基础建设育儿空间,为农村家庭提供社会性支持与公共资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教育失衡 被动城镇化 教育资源 养育困境
下载PDF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被引量:52
2
作者 李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重视人的需求在城镇化中的重大作用,必须区分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有多种途径、多种模式,而被动城镇化往往与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土地财政、追求短期政绩... 当前,我国城镇化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重视人的需求在城镇化中的重大作用,必须区分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主动城镇化有多种途径、多种模式,而被动城镇化往往与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土地财政、追求短期政绩、伤害群众利益、引发社会矛盾等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入手,切切实实解决城镇化中就业、住房、农村土地宅基地等一系列难题,才能变被动城镇化为主动城镇化。在多种模式的城镇化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县域经济,重视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建设,这样才更容易实现主动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城镇 被动城镇化 县域经济 就近城镇 就地城镇
下载PDF
实现由“被动城镇化”向“主动城镇化”转型——湖北整体推进城镇化的典型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彭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城镇化具有集聚和扩散效应,是扩大有效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缺乏长远规划,不惜侵害群众利益,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死城鬼城、强制征地、强拆房屋等乱象频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快推进新型城... 城镇化具有集聚和扩散效应,是扩大有效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缺乏长远规划,不惜侵害群众利益,人为造城、土地城镇化、死城鬼城、强制征地、强拆房屋等乱象频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湖北统筹城乡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城镇化 主动城镇 湖北
下载PDF
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韩璐 鲍海君 张荣荣 《价值工程》 2017年第16期175-176,共2页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创业促进就业是提高该群体就业的有效方法,而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创业机会识别。本文分析创业机会理论基础上,构建了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 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创业促进就业是提高该群体就业的有效方法,而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创业机会识别。本文分析创业机会理论基础上,构建了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机会影响因素框架,并分析了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主要受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两个方面影响,因此,引导更多的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创业,要从这两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城镇化的底层群体 创业机会 创业者特质 创业环境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城镇化发展升级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颂吉 白永秀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9,共9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横贯亚欧大陆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三个层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部城镇化发展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西部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现代产业发展乏力、空间结...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横贯亚欧大陆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从空间范围上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三个层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部城镇化发展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西部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现代产业发展乏力、空间结构不够协调、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西部地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空间结构协调、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保持生态环境美好创造有利条件,西部大中城市的自生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由此推动西部地区由"被动城镇化"向"主动城镇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部城镇 被动城镇化 主动城镇
下载PDF
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与人口城镇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广辉 魏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5,共9页
人口城镇化可以细分为"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水平。包含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土地财产权利能... 人口城镇化可以细分为"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主动城镇化"和"被动城镇化"水平。包含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土地财产权利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具体而言:(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抵押、集体资产的分配都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主动城镇化"水平;(2)集体资产的分配、土地征收补偿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等方式的集体收益分配权也能从不同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被动城镇化"水平,但要考虑是采取短期一次性补偿还是长期多元化补偿;(3)不论是"主动城镇化"还是"被动城镇化",村委会、地方政府和用地企业都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产权利 主动城镇 被动城镇化 村委会 政府
原文传递
新型农村社区迁入农户的社会适应性研究——以山西省孝义市梧桐镇为例
7
作者 薛瑞 张昱 张侃侃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52期46-55,共10页
以迁村并点为方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和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梧桐镇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的经济、生活和人际关系适应性的调查和分析后认为,类似梧桐镇这种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该模式以农民的... 以迁村并点为方式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和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梧桐镇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的经济、生活和人际关系适应性的调查和分析后认为,类似梧桐镇这种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该模式以农民的就地就近转移为特征,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理念,不失为适合新时期农村发展实际的一种实践模式。同时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现实需求相适应;应放在区域城乡空间体系中做好选址布局和适应乡村发展的空间规划;建设的关键是宜居的环境和优良的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性 新型农村社区 被动城镇化 梧桐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