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培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5期178-180,共3页
目的 探究在踝关节术后康复中进行被动持续运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行踝关节骨折术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研究组术后给予被动持续运动,对照组术后进行主动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踝关节周径、矢状面... 目的 探究在踝关节术后康复中进行被动持续运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行踝关节骨折术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6例。研究组术后给予被动持续运动,对照组术后进行主动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踝关节周径、矢状面活动度、冠状面活动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量表(AOF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时,研究组踝关节周径(22.18±1.67)cm小于对照组的(23.45±1.03)cm,矢状面活动度(50.24±2.06)°、冠状面活动度(47.87±2.69)°均高于对照组的(32.56±3.58)、(38.32±2.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初次下地时VAS评分(2.17±0.93)分低于对照组的(3.24±1.07)分,术后半年的AOFAS评分(91.79±5.26)分高于对照组的(85.15±4.8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与对照组的3.85%(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 P>0.05)。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痊愈。结论 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用被动持续运动可以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减轻初次下地时的疼痛,同时不会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可以作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持续运动 踝关节骨折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冠华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12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及踝关节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实施手术,对照组...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及踝关节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实施手术,对照组术后第2天嘱咐患者主动持续活动踝关节,治疗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初始下地疼痛程度、出院时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半年AOFAS评分等。结果对照组有37例进行随访,治疗组有40例进行随访;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对照组VAS评分为0~6(3.2±1.1),治疗组为0~4(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出院时对照组踝关节周径30~51(40.4±1.8)cm,治疗组为30~43(35.3±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时对照组AOFAS评分为70~91(85.3±5.8)分,治疗组为86~96(92.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例出现浅表感染,治疗组术后2例出现浅表感染,均采用抗生素治疗,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具有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无切口并发症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持续运动 踝关节骨折 功能康复 手术
下载PDF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亚娣 辛敏 杨志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双腿周径小于对照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双下肢相关指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 预警分级管理模式 髋部骨折 髋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压力手套结合持续被动运动训练系统对手背部烧伤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焦爱丽 王伟阁 崔承铭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 观察压力手套结合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系统对手背部烧伤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5例手背部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康复治疗,将其分... 目的 观察压力手套结合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系统对手背部烧伤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5例手背部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康复治疗,将其分为联合组(7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实施手部功能锻炼,对照组佩戴压力手套配合干预,联合组应用CPM训练系统+压力手套配合干预,所有患者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手瘢痕恢复情况、上皮覆盖率。结果 在不同干预方案下,联合组的掌指关节(MC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分别为(60.45±10.27)°、(70.36±10.27)°、(42.33±10.41)°,均高于对照组(55.32±10.47)°、(65.25±10.18)°、(35.62±8.13)°;联合组随访第3个月、12个月时的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法(UEFT)评分分别为(65.23±10.43)分、(78.44±10.36)分,均高于对照组(60.19±10.27)分、(72.33±10.25)分;随访第3个月、12个月时的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分别为(35.22±5.46)分、(44.76±5.38)分,均高于对照组(32.49±5.13)分、(41.24±5.49)分;联合组随访第3个月、12个月时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分别为(7.66±1.23)分、(4.14±1.25)分,均低于对照组[(8.82±1.95)分、(5.72±1.88)分];随访第3个月、12个月时的上皮覆盖率分别为(80.33±10.45)%、(91.25±10.27)%,均高于对照组(75.62±10.11)%、(85.94±10.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手套结合CPM训练系统可进一步改善手背部烧伤患者的手关节、上肢功能恢复,对促进其手部瘢痕恢复、创面愈合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部烧伤 压力手套 持续被动运动 手功能 手部瘢痕
下载PDF
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仕友 齐国斌 +3 位作者 孙建华 颜华东 王建华 杜洪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1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究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1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持续被动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恢复效果、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1.43%,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上肢评分(45.86±4.19)分高于对照组的(33.60±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04±0.42)分低于对照组的(3.52±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综合评定问卷中的心理功能评分(81.54±3.34)分、躯体功能评分(77.83±3.51)分、社会功能评分(82.34±3.74)分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79.20±3.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34±3.37)分、(68.72±3.05)分、(70.52±3.84)分、(70.06±3.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予以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可加快腕关节愈合,促进其上肢功能康复,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 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许琳 王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4期406-407,共2页
目的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自2009-08—2012-09将88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被动持续运动,对照组术后主动活动踝... 目的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自2009-08—2012-09将88例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被动持续运动,对照组术后主动活动踝关节。对比2组出院时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半年AOFAS评分,患者初始下地时VAS评分,术后半年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术后切口并发症。结果患者出院时治疗组踝关节周径平均(35.2±1.2)cm,对照组平均(40.3±1.9)cm;术后半年时治疗组AOFAS评分平均(92.4±4.5)分,对照组平均(85.4±5.7)分;治疗组术后半年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治疗组VAS评分平均(2.3±0.9)分,对照组平均(3.1±1.2)分;2组以上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减轻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的疼痛,并不增加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被动持续运动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肌力及活动度的影响
7
作者 潘子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肌力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编入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试验组(早期康复治疗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各45例,比...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肌力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编入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和试验组(早期康复治疗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各45例,比较不同组别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等。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4 d、30 d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5 d、30 d伸直度低于对照组,屈曲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训练中,联合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与持续被动运动有助于减轻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降低患者的疼痛症状,使患者的膝关节更快恢复,方便患者膝关节自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治疗 持续被动运动 肌力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OptiFlex持续被动运动机故障维修三例
8
作者 黄卓 龚军辉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97-98,共2页
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机是一种可帮助关节手术后患者恢复健康的仪器。骨科患者关节手术后需长时间制动,关节周围组织会变得僵硬,形成疤痕组织,进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CPM机通过预定的弯曲程度和速率对关节进行... 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机是一种可帮助关节手术后患者恢复健康的仪器。骨科患者关节手术后需长时间制动,关节周围组织会变得僵硬,形成疤痕组织,进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CPM机通过预定的弯曲程度和速率对关节进行长时间的重复运动,可促进关节周围组织的愈合及再生,减轻术后固定和创伤对关节的损伤,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前交叉韧带手术后的修复治疗[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 故障 维修
下载PDF
基于护患共同参与的功能锻炼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对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术患者恢复效果观察
9
作者 梅利源 张成书 郑乐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7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护患共同参与的功能锻炼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对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术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手部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以2020年12月... 目的探究基于护患共同参与的功能锻炼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对手部烧伤瘢痕整形术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0例手部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入院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院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护患共同参与的功能锻炼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瘢痕形成情况、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瘢痕形成情况、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P>0.05);观察组干预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疼痛分级指数中疼痛感觉及情感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腕关节背伸、尺偏、掌屈、桡偏活动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手术烧伤瘢痕整形术患者中实施基于护患共同参与的功能锻炼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可提高腕关节活动度,改善瘢痕形成情况,减轻疼痛,加快手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瘢痕整形术 护患共同参与 功能锻炼 持续被动运动
下载PDF
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
10
作者 艾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1-0084,共4页
探讨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选取92例下肢创伤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列入两组,即康复组(n=46例,实施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和常规组(n=46例,实施常规护理)... 探讨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选取92例下肢创伤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列入两组,即康复组(n=46例,实施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和常规组(n=46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局。结果 康复组护理后的屈膝关节程度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常规组(89.13%vs76.09%,P<0.05)。康复组护理后的膝关节HSS(82.53±12.89)分、SF-36(88.01±7.56)分,明显大于常规组(67.92±12.46)分、(76.40±8.25)分(P<0.05)。康复组护理后的肿胀消退时间(3.46±0.83)d,较之常规组也更短(6.09±0.54)d(P<0.05)。结论 下肢创伤患者术后科学、有序采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增强膝关节功能。尽快使患肢肿胀消退,减轻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康复护理 持续被动运动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孟搏 王瑶 杨静怡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持续被... 目的探讨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肌肉能量技术,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以及步态指标(双足跨步平均时间、3m直行平均步速以及3m直行平均步长)。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FM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左右脚跨步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脚3m直行平均步速及3m直行平均步长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FMA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器干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增强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老年 肌肉能量技术 持续被动运动 肢体运动功能 关节疼痛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肌力及活动度的影响
12
作者 王梓涵 张岳彪 +2 位作者 王东勃 于苈嘉 徐紫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05-0108,共4页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肌力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n=28例,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和观察组(n=28例,用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持续被动运动干预)。结果 观察组临床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持续被动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肌力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n=28例,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和观察组(n=28例,用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持续被动运动干预)。结果 观察组临床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配合持续被动运动对肌力及活动度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早期康复治疗 持续被动运动 肌力 活动度
下载PDF
护理康复指导训练配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在肩袖损伤术后的应用
13
作者 邓丽君 江婷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182-184,共3页
探析护理康复指导训练配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在肩袖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9月~2023年0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康复指导训练联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分析... 探析护理康复指导训练配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在肩袖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9月~2023年0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康复指导训练联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观察指标、ADL评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损伤术中行护理康复指导联合持续性被动运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意度 肩袖损伤 持续被动运动锻炼 护理康复指导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国英 黄东 +2 位作者 余超群 蔡慧 兰万利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154-215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疗法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CPM疗法及常规康复训练对28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其中CPM组15例,常规组13例,治疗周期为2周,于治疗后7、14 d...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疗法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CPM疗法及常规康复训练对28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其中CPM组15例,常规组13例,治疗周期为2周,于治疗后7、14 d测量患者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并于治疗周期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7 d时,CPM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为(63.35±11.47)°,对照组为(49.73±9.37)°;治疗14 d后CPM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为(112.24±15.38)°,对照组为(82.14±16.31)°。治疗周期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时,CPM组MEPS评分为(83.00±11.77)分,对照组为(73.08±13.4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86.7%和53.8%(P=0.035)。结论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CPM疗法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 骨折 持续被动运动 康复 MEPS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31
15
作者 郑金文 刘显东 +2 位作者 陈星宇 唐承杰 刘颖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无痛、持续"的CPM功能训练。分别于术后2周、6周评价患者膝关节肿胀情况;术后2周、6周、6月、12月评价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月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按照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统计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并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价严重程度。结果在术后2周、6周,治疗组肿胀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和6周,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4.2±6.3)°和(101.3±6.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月和12月,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5.5±7.9)°和(133.7±6.0)°,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月,治疗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为(27.5±1.8)分、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为13.3%、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为(67.8±15.5)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无痛、持续"的CPM功能训练能快速减轻肢体的肿胀,早期恢复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 胫骨平台骨折 功能锻炼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甄希成 陈新 张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痉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训练能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状态,减小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也为缓解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 脑卒中 痉挛 骨骼肌
下载PDF
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4
17
作者 房晓军 丁勇 田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8期1189-1189,共1页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CPM)的护理作用。方法对80例术后使用CPM康复训练的下肢骨折及损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具体的功能训练指导。结果8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者70例(80%),良8例...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CPM)的护理作用。方法对80例术后使用CPM康复训练的下肢骨折及损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具体的功能训练指导。结果8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者70例(80%),良8例(10%),可1例(1.2%),差1例(1.2%)。结论早期运用CPM锻炼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对患肢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 下肢损伤 康复治疗 护理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波 史占军 +3 位作者 金大地 景宗森 陈祥匀 冯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达到94.62度,比对照组大23.37度。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治疗,可使膝关 节屈伸功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持续被动运动 CPM 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对兔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cl-2和Bax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吉利 罗明 +1 位作者 潘捷 赵鸿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067-6069,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对兔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C组兔子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CPM治疗,8 h/d,连续8 w...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对兔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C组兔子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CPM治疗,8 h/d,连续8 w。流式细胞术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软骨细胞凋亡率(8.08±1.23)%相比,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率(39.85±9.93)%显著升高(P<0.01);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ax表达出现显著上调,Bcl-2表达出现显著下调。给予CPM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ax表达出现显著下调,Bcl-2显著上调。结论 CPM可通过影响兔OA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从而改善OA病情,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cl-2、Bax表达相关,为临床上利用CPM治疗OA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脑瘫患儿腓肠肌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利红 袁俊英 +1 位作者 孙二亮 张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腓肠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11~36个月龄的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物理... 目的探讨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腓肠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11~36个月龄的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物理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踝关节CPM治疗。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定腓肠肌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价粗大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图(s EMG)评估腓肠肌肌张力,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踝关节角度R2-R1差值、肌肉反应特性评分、GMFM-88评分及s EMG被动状态数值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踝关节角度R2-R1差值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缩小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肌肉反应特性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s EMG被动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踝关节CPM治疗配合常规物理康复训练治疗,对于改善11~36个月龄脑瘫患儿下肢腓肠肌痉挛有显著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物理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 儿童 脑瘫 腓肠肌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