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iC材料主被动氧化烧蚀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红军 康宏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基于热化学平衡方法建立了任意比例C/SiC材料的主被动氧化烧蚀模型,开展了C/SiC材料氧化烧蚀机理的计算研究,并基于典型材料烧蚀试验结果进行了充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C/SiC材料的氧化烧蚀特性取决于表面温度、氧分压以及组分等因素,... 基于热化学平衡方法建立了任意比例C/SiC材料的主被动氧化烧蚀模型,开展了C/SiC材料氧化烧蚀机理的计算研究,并基于典型材料烧蚀试验结果进行了充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C/SiC材料的氧化烧蚀特性取决于表面温度、氧分压以及组分等因素,可能会出现主动氧化和被动氧化两种破坏机制,目前的烧蚀模型能够预测出任意比例C/SiC材料两种氧化烧蚀机制的转换过程;SiC含量对C/SiC材料的氧化烧蚀特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SiC含量的提升,主/被动氧化转换临界分压会减小,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越好;但当材料均处于主动氧化阶段时,SiC含量越高材料的无量纲烧蚀速率越大,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材料 主动氧化 被动氧化 烧蚀预测模型
下载PDF
原子氧环境下SiC基防热材料主/被动氧化在线识别及演化
2
作者 金华 张劭捷 +3 位作者 李哲文 张结艳 米智彤 许承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92-4801,共10页
当前,高超声速飞行器主流SiC基防热材料在1200~1700℃内的防热机制主要依靠SiC被动氧化生成的SiO_(2)保护层,但高超声速飞行带来的高温气体效应使得防热材料遭受高温、低压、原子氧载荷,原子氧的高活性将改变SiC氧化反应类型,导致材料... 当前,高超声速飞行器主流SiC基防热材料在1200~1700℃内的防热机制主要依靠SiC被动氧化生成的SiO_(2)保护层,但高超声速飞行带来的高温气体效应使得防热材料遭受高温、低压、原子氧载荷,原子氧的高活性将改变SiC氧化反应类型,导致材料丧失防护能力。因此,判别不同飞行工况下材料主/被动氧化类型将直接决定材料的使用阈值,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设计和新型防热材料研制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打破通过分析氧化反应后材料微观成分辨别主/被动氧化反应的传统方法,基于光谱诊断、射频等离子放电及高功率激光技术,建立高温、低压、原子氧环境下SiC基防热材料主/被动氧化反应在线识别方法与系统,实现了SiC基防热材料主/被动氧化反应快速在线识别,经过SEM、EDS和XRD等材料分析,验证了在线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探究了原子氧环境下SiC材料主动氧化的演化规律,并建立了氧化动力学方程,为SiC基防热材料防护阈值及材料性能改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防热材料 原子氧 主/被动氧化反应 光谱诊断
原文传递
C/SiC材料主被动氧化转换机理及工程预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代英 罗晓光 +2 位作者 陈思员 俞继军 艾邦成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1-806,共6页
针对C/SiC材料在高温动态有氧环境下的主被动氧化机制转换问题,基于对材料表面浓度边界层内气体扩散过程及材料表面氧化反应平衡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材料氧化机制转换条件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定温度条件下材料主被动氧化转换氧... 针对C/SiC材料在高温动态有氧环境下的主被动氧化机制转换问题,基于对材料表面浓度边界层内气体扩散过程及材料表面氧化反应平衡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材料氧化机制转换条件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形成了一定温度条件下材料主被动氧化转换氧分压的工程计算式.计算结果表明,C/SiC材料主被动氧化转换区间临界转换条件与材料组成相关,在一定温度氧分压条件下,C组元含量越高,材料越容易进入主动氧化状态,对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越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主动氧化 被动氧化 氧化转换机制
原文传递
被动氮氧化合物吸附催化剂PNA性能研究
4
作者 任学成 陆晓燕 +2 位作者 芮庆西 陈灿玉 刘一航 《现代车用动力》 2019年第3期16-20,共5页
冷启动阶段的NOx排放控制成为目前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已无法解决在低温阶段的NOx排放问题,一种被动氮氧化合物吸附(PNA)技术应运而生。主要研究了PNA在冷启动过程中对NOx的吸附量、PNA催化剂... 冷启动阶段的NOx排放控制成为目前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已无法解决在低温阶段的NOx排放问题,一种被动氮氧化合物吸附(PNA)技术应运而生。主要研究了PNA在冷启动过程中对NOx的吸附量、PNA催化剂与常规氧化催化剂(DOC)的NO2生成能力对比、PNA催化剂的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NA新鲜态催化剂NO2生成能力低于常规DOC,PNA催化剂在冷启动阶段(低于200℃)未表现出NOx吸附存储能力,经过水热老化出现较大程度的NO2生成能力下降;经过硫老化后,基本失去NO2生成能力;脱硫后NOx存储能力未恢复到硫老化前水平且基本失去NOx存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氧化合物吸附 氧化合物 低温吸附 氨存储 冷启动排放
下载PDF
新型二氧化硫被动采样器研制成功
5
作者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3年第1期38-38,共1页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石美等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硫被动采样器的吸收层进行了改进,研制了一种新型二氧化硫被动采样器。考察了无纺布、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等吸收剂的载体在相同情况下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吸收效果,对吸收剂...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石美等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硫被动采样器的吸收层进行了改进,研制了一种新型二氧化硫被动采样器。考察了无纺布、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等吸收剂的载体在相同情况下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吸收效果,对吸收剂的载体进行了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被动采样器 大气监测 吸收剂 吸收层
下载PDF
直接烧结6H-SiC氧化机理的实验研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张悦 江荣 +4 位作者 张磊成 陈西辉 高希光 孙志刚 宋迎东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8,共11页
采用管式炉对直接烧结SiC在1200℃、1300℃和1400℃静止空气气氛下分别氧化1 h、5 h、12 h、24 h,使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质量变化曲线,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表征氧化产物,揭示氧化机理;使用分子动力学软件LAMMPS... 采用管式炉对直接烧结SiC在1200℃、1300℃和1400℃静止空气气氛下分别氧化1 h、5 h、12 h、24 h,使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质量变化曲线,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表征氧化产物,揭示氧化机理;使用分子动力学软件LAMMPS在反应力场下模拟SiC的氧化行为。实验结果显示:直接烧结SiC的氧化遵循抛物线氧化规律,即氧化过程是由氧气向内扩散控制的,氧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氧化层的形貌从最初的无定形SiO_(2)转变成球晶状SiO_(2)并伴随氧化速率的降低;随氧化时间的进一步增加,球晶特征转化为细晶结构并伴随氧化速率的升高;SiO_(2)结构转变以及氧化速率的改变与O_(2)通过氧化层的特定扩散形式有关。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6H-SiC的氧化是由O_(2)向内扩散控制的;6H-SiC高温氧化反应生成SiO_(2)的同时伴随着C元素向内聚积,C与O_(2)反应生成CO与CO_(2),最终以气泡的形式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被动氧化 氧化机理 氧气扩散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C/SiC材料氧化烧蚀行为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汪雷 潘勇 +2 位作者 邓代英 徐晓亮 俞继军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7,共6页
针对C/SiC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氧化机制,基于氧化动力学及化学平衡基本模型,获得了C/SiC材料氧化烧蚀行为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利用典型地面试验,并与电弧风洞地面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被动氧化时的氧化层厚... 针对C/SiC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的氧化机制,基于氧化动力学及化学平衡基本模型,获得了C/SiC材料氧化烧蚀行为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利用典型地面试验,并与电弧风洞地面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被动氧化时的氧化层厚度演化,该模型主要考虑材料表面氧化膜内非等摩尔扩散特性的影响规律,关注边界层内氧扩散及氧化膜内氧输运的竞争控制机制。对于主动氧化条件下的烧蚀质量损失,该模型考虑了低温条件下的动力学烧蚀和高温平衡,重点分析了碳及碳化硅组元的氧化动力学特性、温度、压力和来流质量流率等主要因素对烧蚀行为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烧蚀 主动氧化 被动氧化
下载PDF
不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模型中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率差异
8
作者 周莉娜 吴露 +3 位作者 许程洁 项明伟 宋健 武军驻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模型中抗氧化效率的差异,并揭示VE在体外抗氧化效率不高的可能原因。方法分别建立LDL主动氧化模型和被动氧化模型,观察LDL与VE共刺激0、12h以及脂多糖(LPS)与VE共刺激0、3 h后细胞内人...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模型中抗氧化效率的差异,并揭示VE在体外抗氧化效率不高的可能原因。方法分别建立LDL主动氧化模型和被动氧化模型,观察LDL与VE共刺激0、12h以及脂多糖(LPS)与VE共刺激0、3 h后细胞内人α防御素(HNP-1)蛋白及其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再通过检测羟基化蛋白(PCO)、丙二醛(MDA)来判断VE是否干扰模型的建立。再将两种氧化模型分别设立氧化模型建立前、后加入VE以及VE(-)组,最后检测不同时间点加入VE后MDA、PCO的变化以分析VE在不同模型中的抗氧化效率差异,并观察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的波动以判断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 (1)氧化模型中HNP-1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升高,MDA和PCO的生成量也显著升高(P<0.05)。(2)主动氧化模型中不同时间点加入VE后PCO生成量无明显差异(P>0.05);被动氧化前加VE组氧化产物生成量明显低于被动氧化后加VE组(P<0.05)。不同氧化模型的MDA、PCO生成量在氧化前加VE组和氧化后加VE组降低,且被动氧化模型中下降幅度更加明显,而VE(-)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3)不同氧化模型中加入VE,均能够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能够降低自由基水平,且在被动氧化前加VE组自由基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VE的抗氧化效率在被动氧化模型中优于主动氧化模型,与VE的加入时间、胞内自由基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氧化 被动氧化 低密度脂蛋白 脂多糖 氧自由基 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Pd-M-TiO_(2)(M=Mn,Cu,Ce and Fe)as passive NO_(x) adsorber(PNA)at low temperature
9
作者 WANG Yi-nan ZHAO Xu-teng +6 位作者 ZHENG Zu-wei JIANG Han CHEN Ting ZHANG Yi-ran CAO Hong-lin LIN He ZHAN Regg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253-2265,共13页
A series of transition metal Mn,Cu,Ce and Fe were loaded on TiO_(2) by sol-gel method with noble metal Pd as promotor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assive NO_(x) absorber.Experiments o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NO_(x) w... A series of transition metal Mn,Cu,Ce and Fe were loaded on TiO_(2) by sol-gel method with noble metal Pd as promotor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assive NO_(x) absorber.Experiments o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NO_(x) were conducted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such as X-ray diffraction(XR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in 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in situ DRIFTS)were involv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n-contained catalysts,Mn-Ti and Pd-Mn-Ti,performed excellent NO_(x) adsorbing ability and appropriate desorption temperature window.On the other hand,Ce-and Cu-contained samples were not suitable for the purpose of PNA.In addition to the low adsorption capacity,these two series of catalysts released massive amount of NO below 150℃.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d was highly dispersed on all catalysts.The loading of Pd lowered not only the valence states of transition metals but surface oxygen percentage as well.From in situ DRIFTS tests,the Pd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ypes of adsorbed substances for Mn,Ce and Cu series.However,the storage forms of NO_(x)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on Pd-Fe-Ti and Fe-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NO_(x)adsorber low temperature absorption manganese Pd-Fe interaction
下载PDF
The Linkage between Natural Vegetation, Water Dynamics and Pyrite (FeS2) Oxidation in Tidal Lowlands
10
作者 Adzemi Mat Arshad Mustika Edi Armanto +3 位作者 Elisa Wildayana Adipati Napoleon Dwi Probowati Ahmad Fadhli Adzem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3年第4期243-249,共7页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linkage between natural vegetation, water dynamics and pyrite (FeS2) oxidation in tidal lowlands.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idal lowland Pulau Rimau, South Sumatra from Febru...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linkage between natural vegetation, water dynamics and pyrite (FeS2) oxidation in tidal lowlands.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idal lowland Pulau Rimau, South Sumatra from February to December 2010. The field observations are done by exploring several transect on land units. The field description refers to Soil Survey Staff. Water and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selected key areas for laboratory analyses. The veget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aking sample plots placed on each vegetation type with plot sizes 10 m × 10 m for secondary forests and 5 m × 5 m for shrubs and grass. The observations of surface water level were done during the river receding with units of meter above sea level (m.asl). The results shows that pyrite formation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natural vegetation as S (sulfur) donors, climate and uncontrolled water balance and supporting faunas such as crabs and mud shrimp. Climate and water balance as well as supporting faunas is the main supporting factor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pyrite. Oxidized pyrite increases soil pH thus toxic to fish, arable soils, plant growth, disturbing the water quality and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Oxidized pyrite is predominantly accelerated by the dynamics of river water and disturbed natural vegetation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pyrite oxidation management approa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components of technologies, namely water management, land management and commod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KAGE natural vegetation water dynamics PYRITE tidal lowlan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