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巷道主被动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左建平 刘海雁 +2 位作者 王军 徐丞谊 朱凡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5-267,共13页
深部巷道由于赋存环境复杂及受到深部地应力作用,加上断面形状尺寸多样,使得巷道的破坏形式多元化。通过系统分析深井软岩巷道受到高应力、动压等因素影响,对比了最大地应力、最大抗压强度以及相对应的支护方式,提出采用应力强度比来评... 深部巷道由于赋存环境复杂及受到深部地应力作用,加上断面形状尺寸多样,使得巷道的破坏形式多元化。通过系统分析深井软岩巷道受到高应力、动压等因素影响,对比了最大地应力、最大抗压强度以及相对应的支护方式,提出采用应力强度比来评价巷道围岩支护的难易程度。进一步提出了深部巷道主被动全空间协同控制理念,其核心为通过卸压、注浆和锚杆−索等主动支护方式来控制巷道变形,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形成主动支护体,恢复其部分承载能力;使用钢管混凝土支架、U型钢等具有较高支护阻力的被动支护方式,构成被动支撑圈,协助或调动巷道围岩发挥承载能力。进而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支架与锚杆−索的协同支护力学机理,形成了主被动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及施工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表明,打设锚杆−索可以降低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弯矩和剪力,同时降低了支架轴力,保护了钢管和抗拉性能较差的核心混凝土,保证了钢管混凝土支架能够提供较高的支护阻力;主被动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在晋城胡底煤矿、阳泉新元煤矿等深部动压巷道与软岩巷道中进行了成功应用,进一步发展了深部巷道等强支护理论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巷道支护 被动空间协同 主动支护体 被动支撑圈 应力强度比
下载PDF
被动式休闲空间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雪莲 张萍 《华中建筑》 2002年第2期86-87,共2页
被动式休闲意指人们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无意中享受到的休闲。被动式休闲空间即人们享受意外之休闲情趣的空间。其设计强调从人的日常行为入手,使人在周围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将设计由大环境渗透到小环境。
关键词 被动式休闲空间 城市规划 景观设计 建筑设计
下载PDF
圆台阵近场目标三维空间被动定位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昆鹏 康春玉 +2 位作者 夏志军 郭德鑫 张亿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53-158,共6页
针对近场水下目标被动定位问题,提出圆台阵设计构想,推导了基阵接收数据模型和近场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通过对切割球面上聚焦点的扫描,得到目标方位角和俯仰角,再通过对不同扫描球面上最大输出功率的比较实现目标距离估计。采用最... 针对近场水下目标被动定位问题,提出圆台阵设计构想,推导了基阵接收数据模型和近场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通过对切割球面上聚焦点的扫描,得到目标方位角和俯仰角,再通过对不同扫描球面上最大输出功率的比较实现目标距离估计。采用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波束形成方法仿真分析了圆台阵阵型对水下目标三维空间被动定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台阵越接近平面,测距性能越好,方位角分辨率越高,但是对于俯仰角较低的目标而言,圆台阵越接近圆柱状,俯仰角分辨率越高,因此,圆台阵设计时需要对俯仰角和距离估计需求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台阵 聚焦波束形成 三维空间被动定位
下载PDF
对被动式高层办公建筑空间的探析
4
作者 于晓晨 许欣悦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36期89-89,共1页
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同时也造成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对立和疏远。在全球污染愈加严重的今天,绿色、生态、低耗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本文通过被动式技术将自然通风、采光、太阳能和室内非供暖得热等节能方式与建... 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同时也造成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对立和疏远。在全球污染愈加严重的今天,绿色、生态、低耗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本文通过被动式技术将自然通风、采光、太阳能和室内非供暖得热等节能方式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先进节能技术相结合,从设计理念、平面布局、垂直空间等角度全面介绍了广东移动生产指挥中心通过对被动式技术的合理利用来达到节能降耗所做出的节能环保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高层办公建筑空间 设计理念 平面布局 垂直空间 立面构造
下载PDF
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晓斌 王静丽 李晓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5-851,共7页
研究采用3(数学问题类型)×6(视空间工作记忆组别)×2(非言语流体智力水平)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在小学生数... 研究采用3(数学问题类型)×6(视空间工作记忆组别)×2(非言语流体智力水平)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空间工作记忆和非言语流体智力在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中起着重要作用;(2)不同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成分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是不同的,被动同时性视空间工作记忆是解决心算问题的显著预测变量,主动视空间工作记忆是几何应用题解决中的一个显著预测变量,被动序列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文字应用题解决中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3)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对数学问题解决水平的影响上,非言语流体智力起到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视空间工作记忆 被动空间工作记忆 非言语流体智力 数学问题解题水平
下载PDF
城市边缘地带空间与功能发展模式--以南宁市安吉花卉公园片区发展策划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晓婷 陈胜林 +2 位作者 唐湄 吴乐斌 黄宇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4,共6页
文章以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征与发展困境,对其出现被动式空间流变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整合区域资源的基础上,把握新的发展势态和需求趋势,以辩证的策划思维,探索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及功能衍变的可能性;针对合理预判,提出区域功... 文章以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征与发展困境,对其出现被动式空间流变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整合区域资源的基础上,把握新的发展势态和需求趋势,以辩证的策划思维,探索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及功能衍变的可能性;针对合理预判,提出区域功能升级转化的策略,以形成发展模式,指导城市边缘区多维平衡下的开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发展模式 被动空间流变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林美顺 潘毅群 龙惟定 《建筑节能》 CAS 2015年第10期63-66,共4页
建筑体形系数是体现建筑形态的重要指标,以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作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代表,采用动态能耗模拟软件De ST-c对办公类建筑进行能耗计算,引用被动容积率的概念,考虑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及日光照明的最大潜力,研究建筑体形系数与... 建筑体形系数是体现建筑形态的重要指标,以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作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代表,采用动态能耗模拟软件De ST-c对办公类建筑进行能耗计算,引用被动容积率的概念,考虑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及日光照明的最大潜力,研究建筑体形系数与建筑能耗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体形系数越大,建筑的被动容积率越大,利用自然能源的潜力越大,建筑能耗越低,该结果为被动式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体形系数 被动空间 建筑能耗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的井式空间被动式设计策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8
作者 李珺杰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井式空间的形态在交通类建筑中十分常见,是传递人、物质与能量的载体。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进行实际的物理环境测试,解析不同部位的井式空间存在的问题和被动式调节作用的潜力,进而结合建筑的功能和使用特性... 井式空间的形态在交通类建筑中十分常见,是传递人、物质与能量的载体。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进行实际的物理环境测试,解析不同部位的井式空间存在的问题和被动式调节作用的潜力,进而结合建筑的功能和使用特性,从建筑的被动式空间设计出发,总结了以高性能低能耗为目标导向的3种典型的井式空间模式,以期为建筑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空间设计 井式空间 建筑物理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择近原则的水面舰艇类型识别方法
9
作者 余家祥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9-30,33,共3页
根据舰艇指挥控制系统的威胁判断需求 ,运用模糊择近原则建立了依据声纳侦察信号识别舰艇类型的数学模型 ,仿真计算表明 。
关键词 模糊择近原则 被动声纳 样本空间 隶属函数 AHP方法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Cover and Vegetation Activity along Topographic Gradient in an Arid River Valley, SW China 被引量:2
10
作者 LIU Wen XU Xianli +2 位作者 LUO Jiancheng SHEN Zhanfeng ZHONG Qiuha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274-285,共12页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haracterizing the landscape, but their impacts are still restrict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s of anthropogenic acti...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haracterizing the landscape, but their impacts are still restrict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y, vegetation activity and topography through describ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cover and vegetation activity (represented by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long topographic gradient in a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Chin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isting landscape pattern is controll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s well as topographic factors. Intensiv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mainly occur in areas with relatively low elevation, gentle and concave slopes, as these areas are easy and convenient to attain for human. Be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by human, some land cover types (mainly grassland and shrub) are only found in relatively harsher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W) used in other places only reflects runoff generation capacity, but not indicate the real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is are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DVI and W, and NDVI and length slope factor (LSF) show that runoff and erosion have complex effects on vegetation activity. Greater values of W and LSF will lead to stronger capacity to produce runoff and transport sediment, and thereby increas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deposition, whereas beyond a certain threshold runoff and erosion are so strong that they would destruct vegetation growth.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needed to successfully restore native vegetation, improve land management,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especially for developing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and cover Anthropogenic activity Vegetation activity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China
下载PDF
阵元数对组合线阵近场目标定位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昆鹏 康春玉 +2 位作者 夏志军 张闻龙 张亿 《舰船电子工程》 2019年第11期51-55,69,共6页
针对近场水下目标被动定位问题,提出了组合线阵的设计构想,推导出了基阵数据接收模型和近场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将三维空间切割为多个扫描球面,通过对切割球面上聚焦点的扫描,得到目标方位角和俯仰角,再通过对不同扫描球面上最大输... 针对近场水下目标被动定位问题,提出了组合线阵的设计构想,推导出了基阵数据接收模型和近场三维声聚焦波束形成方法,将三维空间切割为多个扫描球面,通过对切割球面上聚焦点的扫描,得到目标方位角和俯仰角,再通过对不同扫描球面上最大输出功率的比较实现目标距离估计。采用常规波束形成方法仿真分析了组合线阵阵元数对水下目标三维空间被动定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阵元数越多,阵增益就越强,目标定位的性能就越好,因此,组合线阵设计时每条子阵上的阵元数应尽可能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线阵 常规聚焦波束形成 三维空间被动定位
下载PDF
历史走向未来:长屋计划的整合实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奕程 赵一平 +1 位作者 许安江 关竣仁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0-85,共6页
以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参赛作品"长屋计划"为例,梳理零能耗城市住宅原型从设计生成到建造实验,再到市场推广的全过程,并尝试讨论一种形态与技术的有效整合设计方法。
关键词 长屋计划 城市居所 被动空间 技术集成 预制装配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parameters on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from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5
13
作者 ZHANG Tao ZHANG LiXin +3 位作者 JIANG LingMei ZHAO ShaoJie ZHAO TianJie LI YunQ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313-1322,共10页
In this paper,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parameters on passiv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at pixel scale.First,we evaluated the forward microwave emission model and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algo... In this paper,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parameters on passiv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at pixel scale.First,we evaluated the forward microwave emission model and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algorithm accuracy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field experiments.Then,we used soil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including random,normal,and uniform distribution,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heterogeneity on soil moisture retrieval,in order to see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terogeneity and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error.Finally,we conducted a controlled heterogeneity effect ex-periment measurements using a Truck-mounted Multi-frequency Radiometer(TMMR) to validate our simulation results.This work has prov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algorithm had a high accuracy(RMSE=0.049 cm3 cm 3) and can satisfy the need of this research.The simulation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match well with observations,with RMSE=9.89 K.At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pixel scale,soil parameters with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could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error on soil moisture estimation.Overall,we found that soil moisture with a random distribution in a satellite pixel scale can cause the largest error,with a normal distribution being the second,and a uniform distribution the least due to the smallest het-erogene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e soil HETEROGENE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soil mois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