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被动筛查梅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广程
许颖
+1 位作者
程海艳
崔羽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探讨被动筛查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分析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LIA)被动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 TP)阳性的患者,并且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实验(TPPA)试验进一步确认,确诊647例梅毒感染...
目的探讨被动筛查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分析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LIA)被动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 TP)阳性的患者,并且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实验(TPPA)试验进一步确认,确诊647例梅毒感染者;并对647例梅毒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综合分析。结果 Anti TP值<10 S/CO阳性例数801例,TPPA阳性276例,阳性率34.46%;RPR阳性51例,阳性率6.37%;TPPA和RPR都阳性49例,阳性率6.12%;Anti TP值>10 S/CO阳性例数369例,TPPA阳性363例,阳性率98.37%;RPR阳性129例,阳性率34.96%;TPPA和RPR都阳性123例,阳性率33.33%。Anti TP最高值34.98 S/CO,对应RPR 1︰2;RPR最高值1︰32,对应Anti TP 26.66 S/CO。临床表现上Ⅰ期梅毒25例,以外生殖器硬下疳为主;Ⅱ期梅毒39例,以掌跖暗红斑、玫瑰糠疹样为主;潜伏梅毒118例;感染过梅毒目前没有传染性465例。绝大多数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梅毒上机操作简单、经济方便、Anti TP值>10 S/CO阳性率高。但同时还应对阳性者进行RPR和TPPA检查,以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被动筛查
临床
血清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模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
2
2
作者
汤伟琴
罗纯薇
+1 位作者
陶琼英
陆菊萍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694-69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5)。【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大肠癌
主动
筛查
被动筛查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原文传递
密切接触者人群队列肺结核发现策略的成本-效用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包亮亮
加依娜·拉兹别克
+5 位作者
张燕
胥婉婷
毛宏凯
玛依沙·达肯
夏文俊
曹明芹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对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策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肺结核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密切接触者筛查策略的决策树-Markov模型,比较病例被动筛查策略与病例主动筛查策略的成本-效用。结果:与病例被动筛查策略相比,...
目的:对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策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肺结核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密切接触者筛查策略的决策树-Markov模型,比较病例被动筛查策略与病例主动筛查策略的成本-效用。结果:与病例被动筛查策略相比,采用终身一次的病例主动筛查策略、终身两次不连续的病例主动筛查策略、每年一次的病例主动筛查策略的潜伏感染发生率、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均依次降低,并且每增加1 QALY的花费分别为8 973.3元、8 995.0元、10 801.2元,均低于WTP阈值标准,3种病例主动筛查策略均具有成本-效用优势。结论:对密切接触者连续开展主动筛查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用价值,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病例主动
筛查
病例
被动筛查
成本-效用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被动筛查梅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广程
许颖
程海艳
崔羽立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出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347-135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被动筛查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分析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LIA)被动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 TP)阳性的患者,并且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结实验(TPPA)试验进一步确认,确诊647例梅毒感染者;并对647例梅毒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综合分析。结果 Anti TP值<10 S/CO阳性例数801例,TPPA阳性276例,阳性率34.46%;RPR阳性51例,阳性率6.37%;TPPA和RPR都阳性49例,阳性率6.12%;Anti TP值>10 S/CO阳性例数369例,TPPA阳性363例,阳性率98.37%;RPR阳性129例,阳性率34.96%;TPPA和RPR都阳性123例,阳性率33.33%。Anti TP最高值34.98 S/CO,对应RPR 1︰2;RPR最高值1︰32,对应Anti TP 26.66 S/CO。临床表现上Ⅰ期梅毒25例,以外生殖器硬下疳为主;Ⅱ期梅毒39例,以掌跖暗红斑、玫瑰糠疹样为主;潜伏梅毒118例;感染过梅毒目前没有传染性465例。绝大多数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梅毒上机操作简单、经济方便、Anti TP值>10 S/CO阳性率高。但同时还应对阳性者进行RPR和TPPA检查,以指导治疗和随访。
关键词
梅毒
被动筛查
临床
血清学
流行病学
Keywords
Syphilis
Passive screening
Clinic
Serology
Epidemiology
分类号
R759.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模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
2
2
作者
汤伟琴
罗纯薇
陶琼英
陆菊萍
机构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出处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694-698,共5页
基金
上海市嘉定区科委卫生系统科研项目(2015022)
文摘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采用常态化门诊主动筛查和集中式被动筛查两种方式,对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开展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2次大便隐血检查,对初筛阳性者通知其肠镜检查,掌握动态,做好追踪随访,并对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纳入肿瘤人群管理。【结果】4 455名参与大肠癌筛查居民中采取门诊筛查的居民占30.75%,被动筛查的占69.25%;女性占58.38%,男性占41.62%;年龄分组以50~69岁居多,占87.70%。初筛总阳性率为20.97%,两种筛查方式相比,门诊主动筛查的初筛阳性率高于被动筛查(P<0.01);肠镜检查顺应性方面,门诊主动筛查的肠镜检查率远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1)。通过肠镜检查发现,门诊主动筛查组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集中式被动筛查(P<0.05)。【结论】建立以门诊主动筛查为主,集中式被动筛查为辅助的筛查模式,能充分发挥大肠癌筛查的整体作用。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大肠癌
主动
筛查
被动筛查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Keywords
community residents
eoloreetal cancer
active screening
passive screening
immunological fecal oeeuh blood testing(FOBT)
分类号
R181.37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密切接触者人群队列肺结核发现策略的成本-效用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包亮亮
加依娜·拉兹别克
张燕
胥婉婷
毛宏凯
玛依沙·达肯
夏文俊
曹明芹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6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622,U1903123)。
文摘
目的:对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策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肺结核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密切接触者筛查策略的决策树-Markov模型,比较病例被动筛查策略与病例主动筛查策略的成本-效用。结果:与病例被动筛查策略相比,采用终身一次的病例主动筛查策略、终身两次不连续的病例主动筛查策略、每年一次的病例主动筛查策略的潜伏感染发生率、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均依次降低,并且每增加1 QALY的花费分别为8 973.3元、8 995.0元、10 801.2元,均低于WTP阈值标准,3种病例主动筛查策略均具有成本-效用优势。结论:对密切接触者连续开展主动筛查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用价值,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关键词
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病例主动
筛查
病例
被动筛查
成本-效用分析
Key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lose contacts
active case finding
passive case finding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分类号
R1-9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F014.3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被动筛查梅毒的临床研究
高广程
许颖
程海艳
崔羽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海市嘉定镇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模式的效果评价
汤伟琴
罗纯薇
陶琼英
陆菊萍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
2
原文传递
3
密切接触者人群队列肺结核发现策略的成本-效用分析
包亮亮
加依娜·拉兹别克
张燕
胥婉婷
毛宏凯
玛依沙·达肯
夏文俊
曹明芹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