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裂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以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坳陷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付晓飞 王勇 +1 位作者 渠永红 沙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9-1131,共13页
塔南凹陷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历经了4个阶段:即被动裂陷阶段、主动裂陷阶段、断一坳转化阶段和坳陷阶段,形成两套含油气系统:即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主要富集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中。油气分布的主控... 塔南凹陷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历经了4个阶段:即被动裂陷阶段、主动裂陷阶段、断一坳转化阶段和坳陷阶段,形成两套含油气系统:即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主要富集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中。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概括为3个方面:1)是区域性盖层和长期发育的断层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泥质岩区域性盖层,厚度大,泥地比高,控制了两套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长期发育的断层在盖层段形成剪切型泥岩涂抹,当SSF值大于5时,泥岩涂抹失去连续性,油气穿越区域性盖层垂向运移,在大二段聚集,形成次生油气藏。2)是有效烃灶和优质储层控制油气分布范围,主动裂陷阶段和被动裂陷阶段均发育一套烃源岩,被动裂陷阶段烃源岩为砂泥互层结构,排烃效率高,为优质烃源岩。大气水的淋滤作用和有机酸溶解作用分别在反向断层下盘和洼槽内部形成优质储层,油气短距离侧向运移,油气分布具有典型的"源控"和"优质储层控制"的特征。3)是反向断层、低隆起和扇体控制油气聚集,被动裂陷阶段构造沉降和翘倾作用形成大量反向断层,具有"三期同步造储"、"三面组合成藏"和"三类复合控油"成藏优势,成为被动裂陷油气系统典型的成藏模式。被动裂陷阶段形成反向断层下盘低隆,主动裂陷阶段形成中央背斜带,盆地回返阶段形成反转构造带,分别为两套含油气系统和次生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提供有利场所。近岸水下扇在洼槽中心聚油,形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坳 被动裂陷盆地 断-盖共控 源控 优质储层 反向断层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结构特征及与烃源岩的响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永河 隋立伟 +3 位作者 付晓飞 申家年 康琳 孙庆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海塔盆地主要发育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二者在沉积特征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搞清这两套烃源岩的形成背景及控藏作用,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南二段和南... 海塔盆地主要发育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二者在沉积特征和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搞清这两套烃源岩的形成背景及控藏作用,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时期洼槽的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洼槽与烃源岩的关系。研究表明,南二段和南三段烃源岩分别形成于被动裂陷盆地和主动裂陷盆地时期,这两个时期形成的洼槽其结构分别为"泛盆"结构和多个半地堑构成的"复式小型断陷湖盆群"结构。两期不同结构的洼槽均控制了各自烃源岩层的分布及地层结构特征,从而决定了油气近源聚集且分别为短距离侧向运移和短距离垂向运移的规律。南二段烃源岩对已发现油气的贡献要好于南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裂陷盆地 主动盆地 洼槽结构 烃源岩 海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