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犯罪被害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0,共5页
犯罪被害因素是指诱发或强化犯罪行为发生的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被害条件的统一体。犯罪被害因素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 ,统称为被害要因。其中被害人的自身因素体现为与犯罪发生相关的被害人的人口... 犯罪被害因素是指诱发或强化犯罪行为发生的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及被害条件的统一体。犯罪被害因素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 ,统称为被害要因。其中被害人的自身因素体现为与犯罪发生相关的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特征、生活方式 ;被害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被害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能对其被害产生促进作用的各种消极因素。二是被害条件 ,指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特定时空环境。被害条件的预防 ,不仅需要我们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加强治安防范 ,而且要宣传教育社会公众 ,尤其是提高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被害因素 被害要因 被害条件
下载PDF
被害人因素视野下的犯罪预防——以财产犯罪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志君 何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预防犯罪模式久不见效。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发现在犯罪——被害的互动中,被害人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对于犯罪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能更有效地减少犯罪。以高发性的财产犯罪为例,案件很多时...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预防犯罪模式久不见效。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发现在犯罪——被害的互动中,被害人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对于犯罪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能更有效地减少犯罪。以高发性的财产犯罪为例,案件很多时候是由于被害人自身的疏忽与过错造成。因此,树立被害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犯罪被害的诱发性和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因素 财产犯罪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被害人因素与刑事立法政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宣刚 贾健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8-103,共6页
当前我国的刑事立法正显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其背后无不体现出一种社会集体焦虑感。这主要体现为被害人身份情感认同,以"危险驾驶罪"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为例,前者是一种"单纯的感情传感",后者... 当前我国的刑事立法正显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其背后无不体现出一种社会集体焦虑感。这主要体现为被害人身份情感认同,以"危险驾驶罪"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为例,前者是一种"单纯的感情传感",后者则是一种"参与某种情境的同感"。但司法实践表明,这种主要为了释放被害人身份焦虑的立法,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在刑事立法政策上,仍应该恪守法益保护原则、刑法的最后保障原则和刑罚的有效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因素 刑事立法政策 关联研究
下载PDF
我国女大学生被害预防研究——以女大学生被害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冬 何炬松 岳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4,共6页
近年来,女大学生被害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除了宏观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大背景,女大学生频繁遇害也存在着易被害的微观因素。研究发现,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及技能;日常生活方式常伴被害高风险;同时部分高校及有关部门... 近年来,女大学生被害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除了宏观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大背景,女大学生频繁遇害也存在着易被害的微观因素。研究发现,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及技能;日常生活方式常伴被害高风险;同时部分高校及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更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以及学校周边公共交通规划欠佳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女大学生易被害的因素。基于犯罪被害预防理论,应从女大学生自身、学校、政府三个方面采取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犯罪被害预防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谭志君 唐芝华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3-56,共4页
被害预防是一种以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为视角的犯罪预防。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理论的有机组成,也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被害预防是在分析犯罪被害因素,总结被害规律的基础上来实现预防犯罪的。犯罪被害因素有被害社会因素、被害时空因素... 被害预防是一种以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为视角的犯罪预防。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理论的有机组成,也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被害预防是在分析犯罪被害因素,总结被害规律的基础上来实现预防犯罪的。犯罪被害因素有被害社会因素、被害时空因素和被害人主体因素,其中被害人主体因素是对犯罪最起作用的因素。被害预防的路径是:被害预防意识的培养;建立被害人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和被害人补偿制度等法律制度;组建被害预防的专门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预防 被害因素 被害人过错责任 被害人补偿制度
下载PDF
“两抢”犯罪被害人实证研究
6
作者 董士昙 薛德庆 陈晓娟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两抢"即抢劫和抢夺,是近年来社会治安中多发性突出问题。据对菏泽、聊城、德州三市公安机关的调查,"两抢"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重接近10%。其中,抢夺犯罪被害人主要是反抗能力较弱的单身女子和老年人;抢劫犯罪被害... "两抢"即抢劫和抢夺,是近年来社会治安中多发性突出问题。据对菏泽、聊城、德州三市公安机关的调查,"两抢"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重接近10%。其中,抢夺犯罪被害人主要是反抗能力较弱的单身女子和老年人;抢劫犯罪被害人主要是防范意识差、反抗能力弱、有钱财可抢的青壮年男性。两种犯罪皆具有结伙性、凶残性、系列性和作案地点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征。"两抢"犯罪的多发,既有社会综治机构和公安机关防控不力的问题,同时也与被害人自身的被害意识薄弱密切相关。因此,要最大限度减少"两抢"犯罪的发生,必须改革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实体犯罪预防机构;强化公安机关的监控力度,建立和完善网络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被害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警示、"增责"等措施,提高全民的防害意识,从而形成社会、公安和被害人"一体化"的"两抢"犯罪防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抢”犯罪被害 被害因素 防范意识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抢劫犯罪的被害预防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荔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被害预防是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对各种致害因素的预防。它突破了传统的预防思路,对于加强预防犯罪工作、减少和控制抢劫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抢劫犯罪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性侵犯罪受害女性的被害性及预防对策——以2019年130宗典型强奸案为样本 被引量:2
8
作者 龚傲霜 孙旭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9-87,127,共10页
性侵犯罪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从被害人视角防控犯罪应当检视被害人自身诱发潜在性侵犯罪的因素。被害人被害的主观被害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客观被害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日常行为因素。只有减弱或者改变引发性侵犯罪的因... 性侵犯罪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从被害人视角防控犯罪应当检视被害人自身诱发潜在性侵犯罪的因素。被害人被害的主观被害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客观被害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日常行为因素。只有减弱或者改变引发性侵犯罪的因素,才能有助于及早和全面预防性侵犯罪。鉴于性犯罪被害女性自身就是弱势群体,应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监护者来实现外部预防,提升性侵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要求被害人规范自我日常生活实现对性侵的内部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犯罪 被害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当前我国警察被害人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强威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8-92,共5页
警察是人民群众的守护神,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警察个体的被害数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警察被害相比其他社会人员被害具有更大的潜在负效应。目前国内把警察单独作为被害人进行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相对比较少,因此对警察被害人研究十分必... 警察是人民群众的守护神,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警察个体的被害数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警察被害相比其他社会人员被害具有更大的潜在负效应。目前国内把警察单独作为被害人进行研究的著作和论文相对比较少,因此对警察被害人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首先必须要把警察被害及警察被害人定义的界定清楚;其次对警察被害的类型以及对警察被害的因素加以分析从而为防止警察被害提出切实可行的被害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被害 被害类型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德国被害人教义学理论阐释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研 《中德法学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78-97,共20页
被害人教义学是在充分吸收了实证学科的犯罪学、被害人学营养的基础上,将被害人行为纳入构成要件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形成的刑法教义学的理论分支。被害人教义学是一种解释准则,依据被害人需保护性和保护可能性原则的判断,其功能在于对犯... 被害人教义学是在充分吸收了实证学科的犯罪学、被害人学营养的基础上,将被害人行为纳入构成要件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形成的刑法教义学的理论分支。被害人教义学是一种解释准则,依据被害人需保护性和保护可能性原则的判断,其功能在于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目的论上的限缩解释,将被害人因素考虑进构成要件允许的解释范围内,从而排除行为人行为的可罚性。被害人教义学是对刑法构成要件方法论上解释的重要补充,被害人教义学仅在解释构成要件的范围内有效,即将最后手段原则具体化时有效。被害人教义学的解释方法适用于关系犯之中而尤以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解释见长,但关于被害人教义学自身的逻辑建构还待通过法理学上权利义务分析的视角,对被害人的义务进行确定从而判断被害人的责任分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因素 被害人教义学 需保护性原则 保护可能性原则
下载PDF
女大学生性犯罪被害的原因与预防——以微信约会强奸案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露英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3年第10期62-64,共3页
犯罪被害人学的诞生极大拓宽了犯罪学研究视野,被害预防成为预防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富帅"用微信强奸七名女大学生的案件为切入点,指明女大学生所具有的被害性是性犯罪发生的重要条件,提出女大学生个体预防性犯罪... 犯罪被害人学的诞生极大拓宽了犯罪学研究视野,被害预防成为预防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富帅"用微信强奸七名女大学生的案件为切入点,指明女大学生所具有的被害性是性犯罪发生的重要条件,提出女大学生个体预防性犯罪被害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性犯罪被害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迷奸犯罪的被害性及被害预防--以88起迷奸犯罪相关刑事裁判文书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跃跃 《西部学刊》 2021年第23期84-87,共4页
迷奸犯罪属于相对新型的性侵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88起迷奸犯罪相关刑事裁判文书进行梳理,并归纳迷奸犯罪中被害人年龄分布、被害人和行为人关系以及被害人和行为人同处的空间环境等特点的基础上,... 迷奸犯罪属于相对新型的性侵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88起迷奸犯罪相关刑事裁判文书进行梳理,并归纳迷奸犯罪中被害人年龄分布、被害人和行为人关系以及被害人和行为人同处的空间环境等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迷奸犯罪被害性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预防迷奸犯罪,个人层面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救技能;家庭层面应重视家庭教育,监护人要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社会层面公安机关应加强针对性宣传,构建迷奸犯罪的常态化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奸犯罪 被害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下载PDF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银行营业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哲民 《西安金融》 2007年第4期77-77,共1页
一、银行抢劫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 银行自身的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银行具有被害因素和容易受到侵害;部分银行单位的领导对内保工作尤其是环境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有些银行在安全防范的硬件设施、软件制度及具体措施... 一、银行抢劫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 银行自身的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银行具有被害因素和容易受到侵害;部分银行单位的领导对内保工作尤其是环境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有些银行在安全防范的硬件设施、软件制度及具体措施落实上漏洞较多:银行职工和保卫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反犯罪技能和防突袭意识较差;公安机关对社会秩序的控制及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不够;公安机关对银行抢劫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不够;公安机关对对银行单位内保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营业场所 安全保卫工作 安全防范意识 抢劫犯罪 公安机关 内保工作 犯罪活动 被害因素
下载PDF
学生暴力犯罪原因系统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文琼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近年来,学生暴力犯罪呈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借用在犯罪学中对犯罪原因系统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学生暴力犯罪社会宏观因素、社会微观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被害人因素分别做了一番解析,希望能借此为学生暴力犯... 近年来,学生暴力犯罪呈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借用在犯罪学中对犯罪原因系统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学生暴力犯罪社会宏观因素、社会微观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被害人因素分别做了一番解析,希望能借此为学生暴力犯罪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暴力犯罪 社会因素 生理因素 被害因素
下载PDF
被害人教义学的法理基础与功能定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卓行 《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3,共16页
被害人作为影响刑事司法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在两方面展开:一是基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犯罪被害人学;二是本文所论及的基于体系逻辑发展而来的被害人教义学。被害人教义学主张,若可期待被害人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免受侵害,而被害... 被害人作为影响刑事司法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在两方面展开:一是基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犯罪被害人学;二是本文所论及的基于体系逻辑发展而来的被害人教义学。被害人教义学主张,若可期待被害人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免受侵害,而被害人竟未进行自我保护,那么刑法就无须介入,损害后果应由被害人自行承担。被害人教义学的法理基础包含四方面内容:刑法从家长主义转变为自我决定;汲取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成果;贯彻最后手段原则;从被害人视角认定犯罪。应当认为,以上四方面内容皆不妥当。自由法治并不意味着刑法减少对国民安全的保护;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成果被片面截取;最后手段原则仅适于立法论,被害人因素并不影响行为人成立犯罪,因此,从被害人视角认定犯罪并不妥适,反倒是量刑领域可以妥帖贯彻被害人教义学思想,让裁判者根据被害人因素决定是否从宽处罚。也因此,刑事司法应鼓励行为人与被害人的良性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教义学 犯罪被害人学 被害因素 从宽处罚
原文传递
论女性被害原因及预防——以日常活动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连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5,共6页
日常活动理论为探究犯罪被害预防提供了方法论视角,其依据是犯罪活动的数量与分布,不仅与犯罪人的行为有关,而且与潜在被害人日常活动相关。暴露、吸引性、对危险的认知与防范之缺乏是女性被害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减少身体、... 日常活动理论为探究犯罪被害预防提供了方法论视角,其依据是犯罪活动的数量与分布,不仅与犯罪人的行为有关,而且与潜在被害人日常活动相关。暴露、吸引性、对危险的认知与防范之缺乏是女性被害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减少身体、情感及信息不当暴露,避免对犯罪不当吸引,提高被害预防意识及应激反应能力,合理控制情绪,正确处理人际交往行为,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女性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活动理论 女性 被害因素 被害预防
原文传递
防控犯罪理念的转变:从犯罪预防到被害预防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博 《中国检察官》 2014年第20期27-29,共3页
传统的犯罪预防理论主要致力于消除犯罪人因素,但世界范围内高涨的犯罪率证明这条道路艰难而且成效甚微。随着近年来出现的"重新发现被害人"的潮流,在刑事法领域考量被害人因素的动向日趋明显,从犯罪被害人的角度预防被害以... 传统的犯罪预防理论主要致力于消除犯罪人因素,但世界范围内高涨的犯罪率证明这条道路艰难而且成效甚微。随着近年来出现的"重新发现被害人"的潮流,在刑事法领域考量被害人因素的动向日趋明显,从犯罪被害人的角度预防被害以控制犯罪,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从被害人的角度预防被害,就是在研究被害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的以被害人为核心的防范犯罪被害的各种措施。实践中的很多案件中,被害人虽然未被视为犯罪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防 被害预防 犯罪被害 被害人过错 被害因素 暴力犯罪 盗窃犯罪 加害方 激情犯罪 被害
原文传递
基于被害人同意的诈捐问题研究
18
作者 郭研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8,共10页
欺骗他人钱财的"诈捐"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可以将诈捐类型化为"无中生有型""虚虚实实型""前后不一型",其中以"虚虚实实型"诈捐为诈骗罪认定中的难点,可以通过被害人同意理论来寻求... 欺骗他人钱财的"诈捐"行为涉嫌构成诈骗罪。可以将诈捐类型化为"无中生有型""虚虚实实型""前后不一型",其中以"虚虚实实型"诈捐为诈骗罪认定中的难点,可以通过被害人同意理论来寻求突破口。诈骗罪在构成要件中内设了有瑕疵的被害人同意,通过被害人同意理论能够从出罪视角反观诈骗罪的认定。当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害人自始至终同意法益侵害结果的情况下,不符合诈骗罪内设的有瑕疵的被害人同意,对于这种没有法益侵害发生的行为,刑法不应当评价。相反,对于被害人同意不成立的情况则可构成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同意 被害人意识因素 核心事实 限缩的全面无效说 风险负担
原文传递
“套路贷”犯罪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彭文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8,192,共16页
被害人因素是“套路贷”民刑界分依据之一。被害人具有自我保护的可期待性或者尽谨慎义务可防止被“套”,不成立“套路贷”犯罪。除去以民间借贷之名行骗取他人财物之实外,对“套路贷”不宜认定为诈骗罪。“套路贷”团伙一般不具备非法... 被害人因素是“套路贷”民刑界分依据之一。被害人具有自我保护的可期待性或者尽谨慎义务可防止被“套”,不成立“套路贷”犯罪。除去以民间借贷之名行骗取他人财物之实外,对“套路贷”不宜认定为诈骗罪。“套路贷”团伙一般不具备非法控制特征,不宜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套路贷”犯罪中,先前诈骗行为与续后敲诈勒索行为可成立吸收犯,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先前诈骗行为与续后虚假诉讼应成立诈骗罪,不宜数罪并罚。直接平账人与“套路贷”犯罪行为人的两个诈骗行为之间属于法规竞合关系,应根据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定罪处罚。“套路贷”犯罪数额存在“套路贷”犯罪之犯罪数额与“套路贷”之犯罪数额之别,两者在认定上有所不同。在计算非法放贷数额时,约定利息应作为实际年利率的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犯罪 被害因素 诈骗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一罪与数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