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裁判设立居住权的正当性依据与司法逻辑
1
作者 路鹏宇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4年第1期171-189,307-308,共21页
《民法典》规定的居住权属于意定居住权《民法典》第229条亦没有为裁判设立居住权提供直接法律依据,这使人民法院能否裁判设立居住权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审视规范性整体关系可知,裁判设立居住权有其正当性。针对当事人提出的设立... 《民法典》规定的居住权属于意定居住权《民法典》第229条亦没有为裁判设立居住权提供直接法律依据,这使人民法院能否裁判设立居住权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审视规范性整体关系可知,裁判设立居住权有其正当性。针对当事人提出的设立居住权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与家事义务的内在关联为现实指引,进而判断是否裁判设立居住权。针对裁判设立居住权消灭的现实困境,应把握居住权消灭之内在标准在于“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明确裁判设立居住权的存续期限需参照适用《民法典》第370条,人民法院应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为核心的内在消灭标准来合理确定居住权是否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裁判设立 家事义务 人役权
下载PDF
裁判设立居住权的解释论
2
作者 郑里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4年第1期155-170,307,共17页
在意定居住权之外,存在法院裁判设立居住权的空间,但应限定为在离婚财产分割、遗产分割及离婚经济帮助案件中以居住权为救济手段的情形,且法院只能依一方当事人的请求为其设立,不得依职权径行设立。裁判设立之居住权应带有严格的人身专... 在意定居住权之外,存在法院裁判设立居住权的空间,但应限定为在离婚财产分割、遗产分割及离婚经济帮助案件中以居住权为救济手段的情形,且法院只能依一方当事人的请求为其设立,不得依职权径行设立。裁判设立之居住权应带有严格的人身专属性,以防止其任意流转。裁判设立居住权并不满足《民法典》第229条规定的构成要件,须在办理居住权登记后才发生物权效力;居住权未登记时,权利人尽管能够居住、使用特定住宅,但无法对抗取得所有权的第三人,也不得依《民事诉讼法》第251条对抗债权人的强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裁判设立 生效法律文书 物权法定
下载PDF
婚姻关系下居住权的裁判设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封子路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3,共9页
《民法典》物权编构建了居住权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当前对居住权的设立方式限制在意定范围内,尚未对亲属间法定居住权进行规范,尚还难以完全满足保障弱势群体居住利益的立法目标。在此背景下,婚姻关系当事人之间居住权的裁判设立是实现居... 《民法典》物权编构建了居住权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当前对居住权的设立方式限制在意定范围内,尚未对亲属间法定居住权进行规范,尚还难以完全满足保障弱势群体居住利益的立法目标。在此背景下,婚姻关系当事人之间居住权的裁判设立是实现居住权制度功能的必要补充。婚姻关系下的裁判居住权贯彻了婚姻家庭编的内在价值与物权编的规范意旨,有利于对婚姻家庭伦理的维护,在民法典体系中具有正当性。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总结,结合婚姻关系下居住权的伦理性特点,婚姻关系下居住权裁判设立的主要情形有:婚姻住宅中非产权方的居住权、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帮助形式、对高龄生存配偶的照顾和离婚程序中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裁判设立 弱势群体 离婚经济帮助 生存配偶
原文传递
《民法典》视野下居住权设立方式研究
4
作者 雷璐 《时代人物》 2021年第29期120-121,共2页
我国《民法典》用简短的六个条文将居住权制度规定在物权编中,并表明了其作为用益物权的性质。其中,关于居住权设立方式的条款仅有两条,简单规定了两种设立方式:合同设立和遗嘱设立。有关居住权设立方式的法律条款非常有限,加之我国目... 我国《民法典》用简短的六个条文将居住权制度规定在物权编中,并表明了其作为用益物权的性质。其中,关于居住权设立方式的条款仅有两条,简单规定了两种设立方式:合同设立和遗嘱设立。有关居住权设立方式的法律条款非常有限,加之我国目前尚且没有完整的用益物权规则可以准用,这给居住权的设立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居住权的设立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居住权合同的性质、类型、内容以及居住权的设立登记;遗嘱设立居住权具体如何参考《民法典》物权编第十四章有关规定予以适用;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可否以裁判设立居住权等问题,以期促进居住权设立方式的实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合同设立 居住权登记 遗嘱设立 裁判设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