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层型致密储层密切割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 余前港 +4 位作者 李玉伟 李玮 严茂森 白明涛 王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0-487,共8页
松辽盆地夹层型致密储层天然裂缝不发育且储层脆性较低,复杂缝网难以形成,同时储层纵向上砂层发育、泥岩夹层薄、隔层遮挡能力弱,裂缝纵向扩展受限,储层改造效果较差。针对以上问题,利用三维晶格方法建立夹层型致密砂岩储层多裂缝扩展模... 松辽盆地夹层型致密储层天然裂缝不发育且储层脆性较低,复杂缝网难以形成,同时储层纵向上砂层发育、泥岩夹层薄、隔层遮挡能力弱,裂缝纵向扩展受限,储层改造效果较差。针对以上问题,利用三维晶格方法建立夹层型致密砂岩储层多裂缝扩展模型,模拟不同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条件下的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垂向应力差、夹层弹性模量以及界面强度与多裂缝纵向扩展能力正相关;15.0 m的簇间距既能保证多裂缝在纵向上穿透夹层沟通产层,又能保证多裂缝在横向上的充分扩展。相比8,12 m^(3)/min的泵注排量所形成的多裂缝,虽然总长度略微减小,但能够保证3簇裂缝都有比较理想的纵向扩展能力,从而提高了裂缝沟通面积。压裂液黏度与裂缝纵向扩展能力正相关,与横向扩展能力负相关。因此,建议现场前期采用高黏度压裂液(21 mPa·s以上),促使裂缝垂向扩展,后期采用低黏度压裂液(1 mPa·s左右)使多裂缝尽可能向远端扩展,提高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簇压裂 纵向扩展 三维晶格方法 裂缝沟通面积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页岩储集层水力裂缝网络扩展规模评价方法 被引量:89
2
作者 侯冰 陈勉 +2 位作者 李志猛 王永辉 刁策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3-768,共6页
基于裂缝性页岩水力压裂模拟实验,分析了页岩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提出了裂缝扩展规模评价方法,并研究了地质及工程因素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利用"裂缝沟通面积"作为水力压裂效果的评价指标,结合压裂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后发现:页岩... 基于裂缝性页岩水力压裂模拟实验,分析了页岩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提出了裂缝扩展规模评价方法,并研究了地质及工程因素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利用"裂缝沟通面积"作为水力压裂效果的评价指标,结合压裂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后发现:页岩水力压裂可产生复杂裂缝网络;脆性页岩地层地应力差越小、水力裂缝与层理面距离越短,裂缝沟通面积越大,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后越易发生滑移转向,压裂后裂缝形态越复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页岩的层理面方向正交或呈大角度、与开度较好的天然裂缝间的逼近角接近90°时,更易形成裂缝网络;脆性矿物含量高的页岩造缝能力更好;压裂液黏度较低、排量较大时,裂缝沟通面积较大,变排量压裂会增强水力裂缝沟通天然裂缝或层理的作用,开启更多的天然裂缝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裂缝网络 裂缝沟通面积 岩石力学 储集层改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天然裂缝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振峰 陈存慧 樊凤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岩性致密属于超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及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已成为制约致密油气有效开发的问题之一.以取心裂缝观察描述为基础,应力张量计算得到剪应力和正应力,从而得到裂缝平面的摩擦系数...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岩性致密属于超低渗储层,裂缝发育、分布及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已成为制约致密油气有效开发的问题之一.以取心裂缝观察描述为基础,应力张量计算得到剪应力和正应力,从而得到裂缝平面的摩擦系数,用三维葜尔圆来表示并判断其是否有效.对长7储层地应力控制裂缝有效性条件进行了评价,对天然裂缝发育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同时计算了无效裂缝滑动临界压力梯度及无效裂缝转化条件,分析了裂缝沟通条件.结果表明,长7储层天然裂缝局部较发育,天然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和低角度剪切缝为主.压裂改造设计中需要考虑研究区范围内的天然裂缝系统容易被改造或转变成有效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储层 有效性 裂缝沟通条件 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威荣页岩气田压窜影响特征与管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亚茜 阴丽诗 +2 位作者 李芝力 伍梓健 谢晶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167-169,共3页
以威荣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提出以母井复产速度为核心的压窜影响程度量化评价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了10项井间压窜地质工程因素对压窜程度的影响规律。评价结果表明:①井间压窜以巷道平行模式为主,巷道错位模式次之;②随着母... 以威荣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提出以母井复产速度为核心的压窜影响程度量化评价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了10项井间压窜地质工程因素对压窜程度的影响规律。评价结果表明:①井间压窜以巷道平行模式为主,巷道错位模式次之;②随着母井生产时间增长,母井复产速度、复产率趋于降低,建议子井压裂时间控制在母井生产300d内;③随着子井平均单簇用液规模增加,压窜影响程度趋于增强,建议根据母井生产时间和井间位置关系,针对性优化单簇用液规模;④针对天然裂缝发育井段,尤其是贯穿型天然裂缝,需要严格控制用液模、优化射孔参数和施工排量,避免压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间干扰 压窜 裂缝沟通 灰色关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