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解抗体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谷俊莹 刘若英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0年第2期61-62,共2页
裂解抗体 (Catalytic antibodies),又称催化抗体或抗体酶(abzyme),也称程序抗体(programmable antibodies),它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裂解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使它在生物学。
关键词 裂解抗体 研究 现状
下载PDF
抗CD3/抗CD2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B淋巴瘤细胞体外裂解作用
2
作者 于蕊 李世崇 +5 位作者 吴本传 刘红 叶玲玲 刘兴茂 王启伟 陈昭烈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90,共7页
在构建并成功表达抗CD3/抗CD2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cCD3×CD20)的基础上,对其在体外介导T淋巴细胞杀伤Ramous B淋巴瘤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Annexin V/PI(AV/PI)染色和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bscCD3×CD20介导的B淋... 在构建并成功表达抗CD3/抗CD2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cCD3×CD20)的基础上,对其在体外介导T淋巴细胞杀伤Ramous B淋巴瘤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Annexin V/PI(AV/PI)染色和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bscCD3×CD20介导的B淋巴瘤细胞体外裂解作用是通过先诱导靶细胞凋亡而继发坏死、裂解的方式实现的。非放射性细胞毒性分析表明bscCD3×CD20介导的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随抗体浓度、反应时间和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加。在抗体浓度为5μg/mL、作用时间为24h、效靶比为10∶1时,杀伤活性最高可达87·3%。采用美国SuperArray人细胞凋亡芯片检测细胞杀伤起始阶段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许多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其中ATM基因表达升高了187倍,p53基因升高了15倍,提示ATM-p53途径可能是bscCD3×CD20介导T细胞诱导B淋巴瘤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20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细胞 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血清裂解质粒DNA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谷俊莹 钟筑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23-524,共2页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裂解抗体 质粒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一例血浆置换在马凡综合征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子阳 查占山 +3 位作者 周载鑫 唐河山 余咏潮 钱宝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在治疗马凡综合征(MFS)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PE,隔日1次,共置换3次。于置换前后监测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在治疗马凡综合征(MFS)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PE,隔日1次,共置换3次。于置换前后监测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和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抗体共7个指标,并监测治疗过程中凝血象(PT、TT、APTT)的变化。结果经过3次PE治疗后,患者的LDH、TBil、vWF:Ag和ADAMTS13抗体均显著下降;PLT计数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Cr和BUN总体下降并接近正常范围;凝血指标在血浆置换过程中监测平稳。结论PE治疗MFS患者术后并发TTP安全有效,早期诊断并及时行PE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马凡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因子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