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引起的裂隙开度-刚度变化对THMM耦合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玉军
徐刚
杨朝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9-567,共9页
在使用Yasuhara等建立的裂隙开度的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裂隙闭合量对裂隙刚度的影响,针对一个假设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且有核素泄漏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拟定两种计算工况:(1)裂隙的刚度系数是裂隙闭合...
在使用Yasuhara等建立的裂隙开度的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裂隙闭合量对裂隙刚度的影响,针对一个假设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且有核素泄漏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拟定两种计算工况:(1)裂隙的刚度系数是裂隙闭合量的线性函数;(2)裂隙刚度为常数,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裂隙开度的闭合速率、闭合量、孔(裂)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裂隙刚度和正应力的变化、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两种工况岩体中的温度场、孔(裂)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无明显差别;裂隙闭合基本由应力腐蚀产生;在相同计算时间内两种工况的裂隙闭合量较为接近,工况1略大;工况1中离玻璃固化体越近,裂隙刚度值越高,并且在玻璃固化体附近的应力值较大,且集中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腐蚀
压力溶解
双重孔隙-
裂隙
介质
裂隙刚度
热-水-应力-迁移耦合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模型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宏学
刘卫群
朱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9-729,共11页
页岩储层的裂隙渗透率是评价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参数,基于裂隙法向刚度的概念,考虑页岩储层变形过程中裂隙系统和基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页岩气解吸引起的体应变,提出了与有效应力相关的页岩储层的渗透率模型。然后分别分析了页岩气...
页岩储层的裂隙渗透率是评价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参数,基于裂隙法向刚度的概念,考虑页岩储层变形过程中裂隙系统和基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页岩气解吸引起的体应变,提出了与有效应力相关的页岩储层的渗透率模型。然后分别分析了页岩气藏在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的渗透率模型,分析表明,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3个方向的总应变都为0)的裂隙渗透率模型完全一致。采用脉冲衰减渗透率仪测试了煤系页岩的裂隙渗透率,当有效应力从0.7 MPa增加到14.5 MPa时,渗透率从41.81×10-17m2降到5.43×10-17m2。为了阐述渗透率模型的有效性,利用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数据对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张开度和煤系页岩的初始渗透率分别为57 922.5 MPa/m、0.000 17 m和50.15×10-17m2时,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和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拟合程度较好。然后利用现场渗透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和张开度的关系符合反比例函数时,拟合程度非常好。该渗透率模型适合于单轴应变、常体积和常围压条件,可用于描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该渗透率模型和P&M模型以及S&D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渗透率模型的拟合结果与S&D模型基本一致,但与P&M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页岩
基质收缩
双重孔隙介质
裂隙
渗透率
裂隙
法向
刚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裂隙性质对岩石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的扩展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宋孝天
刘红岩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为探讨裂隙面变形参数对非贯通裂隙岩体压缩特性的影响,基于ABAQUS中的应变软化模型描述岩石力学行为,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计算裂纹扩展路径,重点研究了裂隙几何参数(长度、倾角、中心距、排距、数量)、强度参数(裂隙面摩擦因数)、...
为探讨裂隙面变形参数对非贯通裂隙岩体压缩特性的影响,基于ABAQUS中的应变软化模型描述岩石力学行为,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计算裂纹扩展路径,重点研究了裂隙几何参数(长度、倾角、中心距、排距、数量)、强度参数(裂隙面摩擦因数)、变形参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和岩石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裂隙长度和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随着裂隙中心距和排距的增大,裂纹面间相互作用减小,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围压、裂隙面摩擦因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的增大,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之提高;随着裂隙倾角由0°增加至75°,试样的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倾角为45°时最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规律变化;裂隙长度、数量、倾角、中心距、排距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岩体
压缩破坏
XFEM
裂隙
面法向
刚度
裂隙
面切向
刚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引起的裂隙开度-刚度变化对THMM耦合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玉军
徐刚
杨朝帅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9-56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07914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No.2010CB732101)
文摘
在使用Yasuhara等建立的裂隙开度的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裂隙闭合量对裂隙刚度的影响,针对一个假设的位于非饱和双重孔隙-裂隙岩体中且有核素泄漏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模型,拟定两种计算工况:(1)裂隙的刚度系数是裂隙闭合量的线性函数;(2)裂隙刚度为常数,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考察了岩体中的温度、裂隙开度的闭合速率、闭合量、孔(裂)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裂隙刚度和正应力的变化、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两种工况岩体中的温度场、孔(裂)隙水压力、地下水流速、核素浓度无明显差别;裂隙闭合基本由应力腐蚀产生;在相同计算时间内两种工况的裂隙闭合量较为接近,工况1略大;工况1中离玻璃固化体越近,裂隙刚度值越高,并且在玻璃固化体附近的应力值较大,且集中程度较高。
关键词
应力腐蚀
压力溶解
双重孔隙-
裂隙
介质
裂隙刚度
热-水-应力-迁移耦合分析
Keywords
stress corrosion
pressure solution
dual-porosity-fracture medium
fracture stiffness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analysis
分类号
O241 [理学—计算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模型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宏学
刘卫群
朱立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9-729,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LX13_934)
国家"973计划"(No.2015CB25160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41125)
文摘
页岩储层的裂隙渗透率是评价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参数,基于裂隙法向刚度的概念,考虑页岩储层变形过程中裂隙系统和基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页岩气解吸引起的体应变,提出了与有效应力相关的页岩储层的渗透率模型。然后分别分析了页岩气藏在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的渗透率模型,分析表明,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3个方向的总应变都为0)的裂隙渗透率模型完全一致。采用脉冲衰减渗透率仪测试了煤系页岩的裂隙渗透率,当有效应力从0.7 MPa增加到14.5 MPa时,渗透率从41.81×10-17m2降到5.43×10-17m2。为了阐述渗透率模型的有效性,利用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数据对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张开度和煤系页岩的初始渗透率分别为57 922.5 MPa/m、0.000 17 m和50.15×10-17m2时,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和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拟合程度较好。然后利用现场渗透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和张开度的关系符合反比例函数时,拟合程度非常好。该渗透率模型适合于单轴应变、常体积和常围压条件,可用于描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该渗透率模型和P&M模型以及S&D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渗透率模型的拟合结果与S&D模型基本一致,但与P&M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别。
关键词
煤系页岩
基质收缩
双重孔隙介质
裂隙
渗透率
裂隙
法向
刚度
Keywords
shale in coal measures
matrix shrinkage
dual porosity medium
fracture permeability
fracture normal stiffness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裂隙性质对岩石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的扩展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宋孝天
刘红岩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2031)。
文摘
为探讨裂隙面变形参数对非贯通裂隙岩体压缩特性的影响,基于ABAQUS中的应变软化模型描述岩石力学行为,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计算裂纹扩展路径,重点研究了裂隙几何参数(长度、倾角、中心距、排距、数量)、强度参数(裂隙面摩擦因数)、变形参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和岩石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裂隙长度和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随着裂隙中心距和排距的增大,裂纹面间相互作用减小,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围压、裂隙面摩擦因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的增大,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之提高;随着裂隙倾角由0°增加至75°,试样的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倾角为45°时最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规律变化;裂隙长度、数量、倾角、中心距、排距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影响较大。
关键词
裂隙
岩体
压缩破坏
XFEM
裂隙
面法向
刚度
裂隙
面切向
刚度
Keywords
Cracked rock material
Compression failure
XFEM
Crack normal stiffness
Crack tangential stiffness
分类号
TD31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力腐蚀和压力溶解引起的裂隙开度-刚度变化对THMM耦合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张玉军
徐刚
杨朝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模型和试验研究
张宏学
刘卫群
朱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裂隙性质对岩石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的扩展有限元研究
宋孝天
刘红岩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