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模型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张宏学
刘卫群
朱立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
-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9-729,共11页
-
基金
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LX13_934)
国家"973计划"(No.2015CB25160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41125)
-
文摘
页岩储层的裂隙渗透率是评价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参数,基于裂隙法向刚度的概念,考虑页岩储层变形过程中裂隙系统和基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页岩气解吸引起的体应变,提出了与有效应力相关的页岩储层的渗透率模型。然后分别分析了页岩气藏在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的渗透率模型,分析表明,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3个方向的总应变都为0)的裂隙渗透率模型完全一致。采用脉冲衰减渗透率仪测试了煤系页岩的裂隙渗透率,当有效应力从0.7 MPa增加到14.5 MPa时,渗透率从41.81×10-17m2降到5.43×10-17m2。为了阐述渗透率模型的有效性,利用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数据对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张开度和煤系页岩的初始渗透率分别为57 922.5 MPa/m、0.000 17 m和50.15×10-17m2时,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和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拟合程度较好。然后利用现场渗透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和张开度的关系符合反比例函数时,拟合程度非常好。该渗透率模型适合于单轴应变、常体积和常围压条件,可用于描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该渗透率模型和P&M模型以及S&D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渗透率模型的拟合结果与S&D模型基本一致,但与P&M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别。
-
关键词
煤系页岩
基质收缩
双重孔隙介质
裂隙渗透率
裂隙法向刚度
-
Keywords
shale in coal measures
matrix shrinkage
dual porosity medium
fracture permeability
fracture normal stiffness
-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裂隙性质对岩石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的扩展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宋孝天
刘红岩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2031)。
-
文摘
为探讨裂隙面变形参数对非贯通裂隙岩体压缩特性的影响,基于ABAQUS中的应变软化模型描述岩石力学行为,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计算裂纹扩展路径,重点研究了裂隙几何参数(长度、倾角、中心距、排距、数量)、强度参数(裂隙面摩擦因数)、变形参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和岩石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裂隙长度和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随着裂隙中心距和排距的增大,裂纹面间相互作用减小,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围压、裂隙面摩擦因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的增大,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之提高;随着裂隙倾角由0°增加至75°,试样的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倾角为45°时最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规律变化;裂隙长度、数量、倾角、中心距、排距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影响较大。
-
关键词
裂隙岩体
压缩破坏
XFEM
裂隙面法向刚度
裂隙面切向刚度
-
Keywords
Cracked rock material
Compression failure
XFEM
Crack normal stiffness
Crack tangential stiffness
-
分类号
TD31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