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仙人洞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及裸灶螽对重金属的富集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承香 黎道洪 李子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105,共5页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对仙人洞内裸灶螽、洞穴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及裸灶螽对洞穴土壤和水体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裸灶螽体内、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都是Zn,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73.00mg/kg、2...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对仙人洞内裸灶螽、洞穴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及裸灶螽对洞穴土壤和水体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裸灶螽体内、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都是Zn,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73.00mg/kg、215.33mg/kg和0.010mg/kg;最低的都是Hg,平均含量分别为0.18mg/kg、0.28mg/kg和0.000 30mg/kg。裸灶螽对土壤重金属Cu的平均富集系数大于1,其余元素未达到1;对水中重金属Cu、Zn、Ni和Cr的平均富集系数都大于1000。裸灶螽对土壤和水体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土壤As与Ca显著正相关(r=0.997),对水体Cr与pH极显著负相关(r=-1.000),说明,在本洞内影响裸灶螽对重金属富集的环境因子主要是Ca和pH。仙人洞属轻污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灶螽 重金属富集 仙人洞 贵州
下载PDF
贵州倒马坎洞和躲兵洞裸灶螽对重金属的富集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卫诚 黎道洪 +1 位作者 保莎 徐海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40-2044,共5页
对贵州省倒马坎洞和躲兵洞进行调查。对两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和洞穴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土壤和裸灶螽体内Cu、Zn含... 对贵州省倒马坎洞和躲兵洞进行调查。对两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和洞穴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土壤和裸灶螽体内Cu、Zn含量最高,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倒马坎洞中的裸灶螽对水体中Cu、Zn、Hg的富集系数大于1 000,躲兵洞中的裸灶螽对水体中Cu、Hg、As的富集系数大于1 000,两洞穴中的裸灶螽对土壤Zn的富集系数大于1。倒马坎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中等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躲兵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高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Zn>Ni>Cr,其中Hg是两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灶螽 重金属富集 污染指数 贵州
下载PDF
贵州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对重金属的富集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俊 黎道洪 杜典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109,共6页
调查贵州省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部分环境因子,对2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两洞穴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对两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有光带、弱... 调查贵州省龙井洞和白龙洞裸灶螽部分环境因子,对2个洞穴的裸灶螽、土壤和水中重金属(Cu、Cr、Ni、Zn、Hg和As)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两洞穴裸灶螽的富集系数,对两洞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洞穴有光带、弱光带和黑暗带土壤中重金属Cu、Cr、Ni、Zn、Hg及As的平均含量超过我国土壤背景值;两洞穴裸灶螽对Cu和Zn明显富集;龙井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较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白龙洞土壤中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高生态危害水平,且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Hg>As>Cu>Ni>Zn>Cr,其中Hg是两洞穴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灶螽 重金属富集 潜在生态风险 龙井洞 白龙洞 贵州省
下载PDF
洞穴裸灶螽对重金属富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典松 黎道洪 张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9-686,共8页
为了解金竹洞和犀牛洞内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影响裸灶螽对重金属富集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裸灶螽是否可以作为洞穴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动物提供科学数据,在考察洞穴相关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采用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和6300原子荧光光谱... 为了解金竹洞和犀牛洞内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影响裸灶螽对重金属富集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裸灶螽是否可以作为洞穴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动物提供科学数据,在考察洞穴相关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采用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和6300原子荧光光谱仪,对采自洞穴土样、水样和裸灶螽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裸灶螽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和洞穴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考察的6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大多数超过我国的土壤背景值。其中,金竹洞内裸灶螽对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系数最大的是有光带的Cu(2.16),最小的是黑暗带的As(0.01);犀牛洞内裸灶螽对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系数最大的是黑暗带Zn(1.21),最小的是弱光带As(0.04)。而水体中,金竹洞重金属富集系数最大的为有光带的Zn(8200),最小的为黑暗带的Ni(28.16);犀牛洞重金属富集系数最大的为黑暗带的Zn(15 385),最小的为弱光带的Ni(71.76)。重金属富集系数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裸灶螽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系数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值和有机质含量,重金属As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26,Zn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7。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目前金竹洞为中污染,应引起当地政府注意,而犀牛洞为轻污染,虽有重金属污染,可污染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富集 裸灶螽 环境因子 金竹洞 犀牛洞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部分洞穴裸灶螽的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小艳 李斌强 +2 位作者 何诗远 何小涛 王野影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贵州是中国具有丰富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的省份之一,裸灶螽作为洞穴中的优势物种又为生态环境指示种,其遗传多样性能够反应洞穴生物多样性。为评估洞穴开发对洞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辅助鉴定的方式对来自贵州省... 贵州是中国具有丰富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的省份之一,裸灶螽作为洞穴中的优势物种又为生态环境指示种,其遗传多样性能够反应洞穴生物多样性。为评估洞穴开发对洞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形态鉴定和分子辅助鉴定的方式对来自贵州省毕节、黔西南、铜仁和黔南4个地区8个洞穴97号裸灶螽标本进行鉴定,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裸灶螽亚属Tachycines(Gymnaeta)的8个种和3个形态鉴定模棱两可的待定种,包括此次在贵州首次报道的伪裸灶螽Tachycines(Gymnaeta)fallax和洞穴裸灶螽Tachycines(Gymnaeta)cavernus;通过使用线粒体COI基因构建裸灶螽亚属的系统发育树,对待定种进行了辅助鉴定,认为洞穴裸灶螽Tachycines(Gymnaeta)cavernus、实心裸灶螽Tachycines(Gymnaeta)solidus和波氏裸灶螽Tachycines(Gymnaeta)borutzkyi之间可能存在复合种;洞穴空间小和相对湿度低或人为活动干扰和洞穴开发情况严重会减少裸灶螽的数量和降低其遗传多样性。因此,建议对洞穴空间较大,物种较丰富的洞穴建立洞穴物种基因库,做到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力争向生态科技旅游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洞穴 裸灶螽亚属 物种鉴定 物种遗传多样性 洞穴保护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昆虫拉林裸灶螽尾须的超微结构
6
作者 冯雪立 黄世会 罗昌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3,共9页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拉林裸灶螽(Tachycines lalinus)雌、雄成虫尾须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明确其尾须所具有的感器类型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拉林裸灶螽尾须感器生理功能及其因洞穴极端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拉林裸灶螽(Tachycines lalinus)雌、雄成虫尾须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明确其尾须所具有的感器类型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拉林裸灶螽尾须感器生理功能及其因洞穴极端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栖息于喀斯特洞穴的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尾须的整体形态以及尾须所具有的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尾须均不分节,呈须状,着生方式特殊,几乎垂直于躯干。雌、雄成虫尾须具有相同的感器类型及相似的分布规律,尾须上的感器包括刺形感器、丝毛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5种类型,根据外部形态,刺形感器分为2种亚型(刺形感器1型和刺形感器2型)。其中,刺形感器1型、丝毛形感器、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分布最广,遍布于整个尾须的基部、中部、尾端部;刺形感器2型分布于尾须的基部和中部;锥形感器则仅分布于尾须基部。拉林裸灶螽雌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刺形感器2型和钟形感器数量均显著多于雄虫;雌、雄虫尾须上的丝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在数量上无显著差异。拉林裸灶螽雌成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刺形感器2型长度显著大于雄虫;雄成虫锥形感器、毛形感器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虫;雌、雄成虫丝毛形感器长度无显著差异。除雌成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基部直径显著大于雄虫外,雌、雄成虫尾须上其他感器基部直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尾须上的感器类型相同,分布规律相似,但部分感器的数量、长度与基部直径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裸灶螽 洞穴昆虫 尾须感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