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字发展时期的书法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伊云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4期31-36,共6页
有关汉字的起源问题,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提出来过,当时流行的“仓颉作书”与文字起源于结绳的传说,从汉字发展的历史来看均不可信.根据近些年来地下出土的资料证明,早在氏族社会晚期,汉字尚未产生之前,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创造出了一... 有关汉字的起源问题,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提出来过,当时流行的“仓颉作书”与文字起源于结绳的传说,从汉字发展的历史来看均不可信.根据近些年来地下出土的资料证明,早在氏族社会晚期,汉字尚未产生之前,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创造出了一些纪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文字发展 汉字发展 氏族社会 战国时期 官狱 中国书法 现代书法论文选 书写者 裹锋
下载PDF
天津的阿文书法家及其特色(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山牧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36,共4页
阿拉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妙的风格,赢得艺术界高度的赞誉,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之一。阿拉伯书法是阿拉伯文字在造型艺术上美的升华,也是一种感情活动的物化体现。
关键词 阿文书法 感情活动 结字 写经 三一体 裹锋 汉字书法 笔柱 刘化民 伊斯兰文化
下载PDF
石门摩崖书法艺术散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雒长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60-162,155,共4页
位于汉中市北二十公里的褒斜道石门摩崖久已闻名于海内外。据镌于东汉永平六年的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记,汉中郡守鄐君“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石门开凿时间距今已一千九百余年。以石门所在地昔有栈道飞... 位于汉中市北二十公里的褒斜道石门摩崖久已闻名于海内外。据镌于东汉永平六年的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记,汉中郡守鄐君“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石门开凿时间距今已一千九百余年。以石门所在地昔有栈道飞虹、车辆频频之盛,又有群峰叠峦、银涛滚雪之奇,历代文人墨客至此而情动于衷,每每记事抒怀锈刻于摩崖之上。如此历代相延,在谷中留下东汉至明清石刻文字百余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通褒斜道摩崖 石刻文字 褒斜道 艺术构思 褒谷 书风 散论 至明 开通褒斜道石刻 裹锋
下载PDF
攻书散谈
4
作者 张恨无 《书画艺术》 2015年第6期46-50,共5页
五体兼修,这比擅长一二体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耐心,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习书策略,需依据诸般综合情况加以统筹考虑,习一二体者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条件允许,笔者坚信,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字体。虽然推进较慢,需耗费大量... 五体兼修,这比擅长一二体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耐心,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习书策略,需依据诸般综合情况加以统筹考虑,习一二体者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条件允许,笔者坚信,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字体。虽然推进较慢,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这样的研习方法所达到的浑厚饱满亦非一二体者可比。每种字体皆有各自的特性,需加以针对性的训练,然而其间又有无限融通的可能。相互之间有益的影响往往决定了主攻字体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精力 综合情况 五体 裹锋 张迁碑 字距 西狭颂 鲁峻 衡方碑 左冲右突
下载PDF
楷、行、草之特点与用笔——历代书家经验撮零
5
作者 储欣木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64-65,53,共3页
古人作书,倡五指捉管者众,(扌厌)、压、钩、顶、抵各展其能,今人熟之。惟楷、行、草之执笔,上下有异。虞世南《笔髓论》云:“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为楷者,捉管低则实,便于节度;作草者,高则畅,便于... 古人作书,倡五指捉管者众,(扌厌)、压、钩、顶、抵各展其能,今人熟之。惟楷、行、草之执笔,上下有异。虞世南《笔髓论》云:“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为楷者,捉管低则实,便于节度;作草者,高则畅,便于挥洒。此乃为楷为草之诀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书亦然。文房四宝必备,器优则书美,器劣则书拙。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槊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又云:“心意者将领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髓论 笔阵图 王右军 六寸 续书谱 真一 结体 意在笔前 裹锋 皇象
下载PDF
毛笔时代汉字书体演变综述
6
作者 钟建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62-69,共8页
本文阐述毛笔书法的发展,在正体与草体的矛盾中进行。 正体的出现,是因为人们要求文字易识;草体的出现,是因为人们要求文字易写。人的需要是书体演变的内在原因。草体是书体演变的动力,是新书体出现的前奏。
关键词 草篆 毛笔书法 蚕头燕尾 四体书势 鸟虫书 曹全碑 隶草 秦隶 钟繇 裹锋
下载PDF
趣谈“邹紫光阁”的小楷毛笔
7
作者 姚励群 《武汉文史资料》 1994年第2期56-58,共3页
40年代的初、中期,在我青少年时,适值多塾名宿熊丹书先生,应故里首富郭燮卿之邀,在郭家教书,通过我舅父的关系,我亦在熊先生门下就读.熊老先生这位老国学学究、老夫子,常常告诫我们这些顽童学子们:“老夫年逾花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因... 40年代的初、中期,在我青少年时,适值多塾名宿熊丹书先生,应故里首富郭燮卿之邀,在郭家教书,通过我舅父的关系,我亦在熊先生门下就读.熊老先生这位老国学学究、老夫子,常常告诫我们这些顽童学子们:“老夫年逾花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因书字不佳而名落孙山,只好给你们这些娃娃教书糊口…….”“学问!学问!首先就是要学!要问!/才能有出息.昔日孔老夫子还不耻下问!”,“字写得好与坏,对于一个人的前程关系大矣,就像商店的招牌门面一样重要”.熊先生治学严谨,对学生们写字的作业欠恭正,不清晰,常怒不可遏,轻则训斥、打手心,重则挨板子,打屁股,我为了怕当众出丑和被羞辱,故对习字、作书都小心翼翼,谨慎万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先生 孔老夫子 硬毫笔 裹锋 唐楷 辨奸论 祭鳄鱼文 阿房宫赋 《桃花源记》 进学解
下载PDF
融会·悟性·出新——戚庆隆书法印象
8
作者 孙家华 《今日中国》 1993年第4期33-34,共2页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孙过庭《书谱》)。欣赏戚庆隆先生书作正可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戚庆隆,号拙石,1936年生于江苏淮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孙过庭《书谱》)。欣赏戚庆隆先生书作正可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戚庆隆,号拙石,1936年生于江苏淮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他的作品近年来赴法国、比利时、波兰、日本等国展出,入选二、三届全国书展,获四届全国书展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过庭 书谱 拙石 中国书协 中国书法家协会 江苏淮阴 书风 张猛龙碑 裹锋 驻笔
下载PDF
略论《石门铭》书法线条的篆籀气息
9
作者 康晓峰 《艺术教育》 2010年第12期127-128,共2页
"篆籀气"向来被历代目光敏锐的书家、书论家所重视,成为他们品评书法作品高低、雅俗的一个重要标尺。《石门铭》属楷书,却多体兼容,审美内涵极其丰富。从点画线条这一层面来说,篆籀气息应是其多体兼容的主要特征,以内擫紧勒之笔加提... "篆籀气"向来被历代目光敏锐的书家、书论家所重视,成为他们品评书法作品高低、雅俗的一个重要标尺。《石门铭》属楷书,却多体兼容,审美内涵极其丰富。从点画线条这一层面来说,篆籀气息应是其多体兼容的主要特征,以内擫紧勒之笔加提按起伏率意挥洒,用笔裹锋为主,正心着纸,明疾暗涩,明行暗留,浑劲中透着苍茫,雄厚凝涩中又不失流动婉通,既有篆籀高古境界,又具有新的时代风貌,"古意"加新意,风韵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籀气 古意 裹锋 涩笔
原文传递
书法门诊室
10
作者 仇高驰 《书法》 2013年第3期80-80,共1页
评语:这件集《石鼓》对联,用笔肯定果断,线条裹锋涩行,富有质感和弹性,结字也能谙熟(于心),成竹在胸,达此程度,实属难得。仔细审视,作者由于行笔过快而导致收笔草率,意不蕴藉。同时,因作者在书写时,多重复自己的惯性动作,在不自觉中产... 评语:这件集《石鼓》对联,用笔肯定果断,线条裹锋涩行,富有质感和弹性,结字也能谙熟(于心),成竹在胸,达此程度,实属难得。仔细审视,作者由于行笔过快而导致收笔草率,意不蕴藉。同时,因作者在书写时,多重复自己的惯性动作,在不自觉中产生了一些习气,这在某些字的末笔表现尤为明显。建议作者可在临习《石鼓》上再花些时日,以节度其手。既能痛快,又复具沉着,方为上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裹锋 结字 临习 不自觉
原文传递
周恩来书法艺术的特点
11
作者 潘新明 《觉悟》 2014年第1期43-48,8,共7页
周恩来书法艺术的品质也像他的人品和学识一样受到人们的敬慕。周恩来的书法更多是为抒发革命豪情,指导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服务的艺术。一、时代呼唤,读书练字周恩来诞生于1898年,逝世于1976年,享年77岁... 周恩来书法艺术的品质也像他的人品和学识一样受到人们的敬慕。周恩来的书法更多是为抒发革命豪情,指导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服务的艺术。一、时代呼唤,读书练字周恩来诞生于1898年,逝世于1976年,享年77岁。而清朝1911年灭亡,中华民国执政是191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就是说周恩来一生经历了清朝13年、中华民国37年、新中国2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革命事业 书写方法 金石味 结字 裹锋 帖学 方笔 《兰亭序》 圣教序
原文传递
越清隶而追古
12
作者 叶韶霖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1,共2页
清代隶书的成就十分辉煌,对清代乃至现代书法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清隶的雄起,也给当下书坛的隶书创作带来不少启示。当代书家对笔法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就隶书而言,隶书的笔法变得越来越丰富,并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例如,河南以刘颜涛... 清代隶书的成就十分辉煌,对清代乃至现代书法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清隶的雄起,也给当下书坛的隶书创作带来不少启示。当代书家对笔法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就隶书而言,隶书的笔法变得越来越丰富,并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例如,河南以刘颜涛等为代表的裹锋绞杀笔法,篆隶面目多呈苍茫雄浑之气;天津以孙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法 裹锋 张建会 篆隶 雄起 孙其峰 书风 蚕头燕尾 简书 楷隶
原文传递
志存高远 心悟精微——记王廷风及其书艺
13
作者 董洋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7-18,共2页
一王廷风、字子风,一九三三年生于辽宁海城。他的祖上世代均为劳苦躬耕的农民,其少年时代是在经济和文化都处于贫瘠状态下的关外乡村度过的。父亲节衣缩食地把他送进乡间私塾,启蒙于诗曰子云。在贫寒家境中,他深知求学的艰难,因而养成... 一王廷风、字子风,一九三三年生于辽宁海城。他的祖上世代均为劳苦躬耕的农民,其少年时代是在经济和文化都处于贫瘠状态下的关外乡村度过的。父亲节衣缩食地把他送进乡间私塾,启蒙于诗曰子云。在贫寒家境中,他深知求学的艰难,因而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课业上专心致志,博记强学,从不懈怠。那时私垫里教习近人摹写、翻刻的颜柳正字帖,而且极为认真严格。他天姿聪颖,一年私塾下来,竟能一一背临,加上他平日诗文作业都很勤勉,到春节时已能自撰自书春联张于门楣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廷风 少年时代 书艺 强学 书学 辽宁海城 石门颂 三年 裹锋 九三
原文传递
诗五首
14
作者 冯错 《苏州杂志》 2017年第2期36-37,共2页
一只空空的花瓶等待呈现 一触及冬天的体温 只有 空 空如也 的冷
关键词 夜路 声碎 吴钩 胡弦 裹锋 二泉映月 它比 冰雨 西江月 禹锡
原文传递
清和简远的美——王斌硬笔行书小品赏析
15
作者 郑可春 《中国钢笔书法》 2007年第10期64-64,共1页
追求展厅效应的当代书坛,晋人三两行的"婉约简远"已难得一见。而王斌先生的硬笔书法小品却让我眼前一亮,细细把玩起来。用笔力求"简",往往"点到为止",虽多圆势,但不油滑,用钢笔也能裹锋前行。字型多取&qu... 追求展厅效应的当代书坛,晋人三两行的"婉约简远"已难得一见。而王斌先生的硬笔书法小品却让我眼前一亮,细细把玩起来。用笔力求"简",往往"点到为止",虽多圆势,但不油滑,用钢笔也能裹锋前行。字型多取"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裹锋 晋人 书品 书法报 中国书协 书法教育 展赛 清简 书法大赛 意韵
原文传递
落笔纷披大有神——康新民书法艺术赏评
16
作者 杨鲁安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我友康新民早年投师于青城名家王裕民先生门下问艺,从楷书入手,习钟、王、褚、颜诸家体。隶书广临《张迁》、《石门颂》、《封龙山颂》、
关键词 封龙山颂 康新民 石门颂 张迁 行草书 怀素 荐季直表 裹锋 古质 孙过庭
原文传递
隶书《张景碑》临习指南(三)
17
作者 于生德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5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张景碑 临习 裹锋 曹全碑 篆意 转笔 右上方 上左 长钩
原文传递
德艺超迈 正道弘远——读杨坤秉书画篆刻有感
18
作者 梁必文 《书法》 2013年第11期70-73,共4页
质朴厚道,儒雅谦恭,不事张扬,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书界同仁对杨坤秉先生的一致评价,我亦有同感。在功利与物质面前显得木讷,在精神与艺术世界神思飞扬,淡泊名利,成不骄败不躁,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操守",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 质朴厚道,儒雅谦恭,不事张扬,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书界同仁对杨坤秉先生的一致评价,我亦有同感。在功利与物质面前显得木讷,在精神与艺术世界神思飞扬,淡泊名利,成不骄败不躁,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操守",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境界不是与生俱来,需要修炼。只有舍弃一些,才能得到更多。先生不但早就悟到了个中道理,而且身体力行努力做到了,所以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篆刻 杨坤 不事张扬 弘远 裹锋 篆法 敏于行 巧拙 奔轶绝尘 柔毫
原文传递
以形象思维激发少儿学习书法兴趣
19
作者 尹堂月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5年第12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裹锋 方笔 涩势 临习 力量感 思维教学 杂技演员 舞蹈演员 间架结构
原文传递
《元次山碑》临习指南——基本笔画(二)
20
作者 朱长河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5年第7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临习 元次山 基本笔画 裹锋 撇法 下半部 钩法 蓄势 徐行 上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