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0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铁羽叶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1
作者 覃茜 丁丽琼 +5 位作者 池昭锦 陆祖正 单彬 谢振兴 黄歆怡 许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7-1684,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 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造成苏铁属植物羽叶褐斑病的病原真菌,筛选出对该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为苏铁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病斑组织分离、纯化后回接滇南苏铁叶片,根据科赫氏法完成其致病性验证。其次,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再应用SSU、LSU、GAPDH、tef1、rpb2、Alt、OPA10-2、ITS 8个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进化树进一步鉴定病原真菌。最后,通过平板抑菌试验,从7种化学药剂中筛选出高效的抗菌药剂。本研究发现,形态学鉴定与多基因联合进化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的巴斯基链格孢(Alternariaburnsii);在7种化学药剂平板抑菌试验中,氟酰羟·苯甲唑效果最佳,其浓度在0.67 mg/L时抑菌率达到7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 褐斑病 病原鉴定 巴斯基链格孢 平板抑菌试验
下载PDF
几种生物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的田间防效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2
作者 江秀均 苏振国 +3 位作者 杨振国 谢道燕 李克花 柴建萍 《广西蚕业》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了筛选对桑褐斑病防效好且对家蚕安全的生物农药,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几种生物农药对桑褐斑病菌田间防效和食下毒叶法测定生物农药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生物农药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是250 g/L阿... 为了筛选对桑褐斑病防效好且对家蚕安全的生物农药,采用田间喷雾法测定几种生物农药对桑褐斑病菌田间防效和食下毒叶法测定生物农药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生物农药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是250 g/L阿米西达SC、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6%寡糖·链蛋白WP、26.9%硅鲨AS、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1%香菇多糖AS、2.3%黄氏多糖AS。7种药剂对家蚕3龄起蚕毒性均为低毒,除了250 g/L阿米西达SC添食会引起家蚕中毒死亡和中毒症状外,其余药剂均无家蚕中毒和死亡现象。结合田间防效和家蚕急性毒性,250 g/L阿米西达SC、枯草芽孢杆菌WP、6%寡糖·链蛋白WP、26.9%石英AS和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的防效较好并具有持续性,在桑褐斑病的田间防治中可替代或轮换化学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杀菌剂 褐斑病 田间防效 家蚕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3
作者 李润根 于鑫 +2 位作者 孙琴琴 黄翠翠 曾慧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7-1495,共9页
为明确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采集龙牙百合褐斑病典型症状的叶片,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DNA-ITS、gapdh、tef1、RPB2和Alt a1等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龙牙百合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枝状链格孢Alternar... 为明确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采集龙牙百合褐斑病典型症状的叶片,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DNA-ITS、gapdh、tef1、RPB2和Alt a1等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龙牙百合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枝状链格孢Alternaria arborescen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不同培养基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病原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条件为温度25℃,pH值5.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浸膏,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菌落致死温度为50℃。在7种参试药剂中,木霉菌抑制作用最强,其半数效应浓度(EC_(50))和90%效应浓度(EC_(90))值最低,分别是8.758×10^(-5)和0.198 mg·L^(-1);噁唑菌酮代森锰锌的毒力最低,EC_(50)和EC_(90)值分别为13.713和816.937 mg·L^(-1)。本研究结果为龙牙百合褐斑病菌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褐斑病 枝状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4
作者 刘珩 蒋腾 +1 位作者 罗青红 白剑宇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明确沙枣果实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并室内筛选防治药剂,可为沙枣果实褐斑病的科学研究和化学防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测定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病菌在不同碳源种类、温度、pH值和... 明确沙枣果实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并室内筛选防治药剂,可为沙枣果实褐斑病的科学研究和化学防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测定新疆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病菌在不同碳源种类、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初步明确该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试验,根据毒力回归方程求得的各杀菌剂抑菌中浓度(EC50),筛选对病原菌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结果表明:除光照条件外,其他3种因素均对病原菌丝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最适培养基为以葡萄糖为碳源的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6±1)℃,最适pH值为7左右,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不同药剂对大果沙枣果实褐斑病原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5%吡唑嘧菌酯(23.099 mg/L)、43%戊唑醇(24.060 mg/L)、40%氟硅唑(36.454 mg/L)和80%代森锰锌的EC50(97.207 mg/L)均低于100 mg/L,对病原菌具有较强毒力。对沙枣果实褐斑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菌的最佳生长环境,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室内筛选的4种杀菌剂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试验的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沙枣 果实褐斑病 杀菌剂 抑菌圈试验 室内毒力
下载PDF
冀中南苹果褐斑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5
作者 温素卿 孟树标 《西北园艺》 2024年第6期36-37,共2页
近年来,河北中南部地区苹果褐斑病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对苹果褐斑病重发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针对性防控对策。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 重发原因 防控对策
下载PDF
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高通量测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兴楠 罗龙辉 +1 位作者 黄裕鑫 刘吉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应观察桑褐斑病病原菌在宿主桑树叶片中的定植状态。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安康桑树的桑褐斑病病原菌为桑新褐斑壳丰孢Neophloeospora maculan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生长速度缓慢,分生孢子为透明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有隔膜;菌丝主要寄生在桑叶的气孔与叶脉周边;病原菌rDNA序列全长5512 bp,GC含量51.16%。上述结果确定了侵染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真菌病 褐斑病 桑新褐斑壳丰孢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7个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初步比较及生理响应
7
作者 张雅晰 孙建苗 +5 位作者 王逍冬 董康挺 刘畅 王丽宏 李会彬 孙鑫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90,共9页
为筛选抗病匍匐翦股颖材料,本实验对立枯丝核菌接菌侵染后的7个匍匐翦股颖材料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到病原菌入侵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下降... 为筛选抗病匍匐翦股颖材料,本实验对立枯丝核菌接菌侵染后的7个匍匐翦股颖材料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抗病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受到病原菌入侵后,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下降;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APX)含量上升。将这10个生理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计算出得分D值,评分最高的为‘光芒’。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各项生理指标表明:7个品种匍匐翦股颖的抗病性排序为光芒>A-1>007>A4>朝阳>宣言>佳美,为后续匍匐翦股颖抗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抗病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褐斑病 生理响应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病原鉴定与高效药剂筛选
8
作者 李海源 李娟 +5 位作者 胡妍月 孙杨 葛翠莲 陈小留 石丽娟 黄水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7-2078,共12页
【目的】明确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的杀菌剂,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猕猴桃褐斑病为研究对象,调查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对褐斑病主要流行区的病叶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科赫... 【目的】明确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的杀菌剂,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猕猴桃褐斑病为研究对象,调查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对褐斑病主要流行区的病叶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猕猴桃褐斑病在赣西和赣北发生严重,11个调查点位中5个点位发病等级中值在5级及以上;猕猴桃褐斑病在赣东和赣南发生较轻,10个调查点位的发病等级中值均为0。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对猕猴桃褐斑病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17.36,6.97,5.30和2.50μg·mL^(-1)。【结论】猕猴桃褐斑病在赣北和赣西发生严重,病原鉴定为多主棒孢;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可作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治的潜在高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褐斑病 病情调查 病原菌鉴定 多主棒孢 药剂筛选
下载PDF
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培养条件分析
9
作者 郭建伟 杨春莲 +5 位作者 余泽云 余亚军 林登智 张永光 元超 余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9,共11页
[目的]柬埔寨龙血树为我国各省市广泛栽培的室内观叶植物,近年来普遍发生叶部病害影响其观赏价值。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蒙自市、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发现一种叶部初期褪绿逐渐变为灰褐色凹陷最后暗褐色枯死的褐斑病... [目的]柬埔寨龙血树为我国各省市广泛栽培的室内观叶植物,近年来普遍发生叶部病害影响其观赏价值。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云南省蒙自市、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发现一种叶部初期褪绿逐渐变为灰褐色凹陷最后暗褐色枯死的褐斑病。为了确定其病原菌种类和发病条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培养条件测试。[方法]采用在云南蒙自、新疆乌鲁木齐采集的12份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病叶,开展了组织分离、致病性测试、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与培养条件测试。[结果]从12份病叶分离到15株真菌,菌落中央产生黑色孢子,边缘白色,顶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8~45μm,分生孢子球形暗褐色,直径2~5μm,代表性菌株LZB-6、LZB-12经CaM或β-tubulin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塔宾曲霉;刺伤法接种14 d的龙血树叶片均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并能分离到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原分离菌株一致的真菌,完成科赫法则验证确定为病原菌。培养条件测试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34℃,最适宜温度为28℃,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偏爱碱性环境,pH为7~10时,随着pH值升高生长速率仍在增加,最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露醇、明胶,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产孢适宜温度为28~40℃,最适宜温度为32℃,光照抑制产孢,适宜产孢pH值为6~8,最适宜pH值为8,最适宜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明胶,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结论]导致云南蒙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菌均为塔宾曲霉,除了光照和氮源之外,温度、pH值、碳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均不同,22~34℃时病原菌能较好的生长与产孢,应加强对柬埔寨龙血树褐斑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龙血树 褐斑病 塔宾曲霉 系统发育分析 产孢
下载PDF
不同水曲柳褐斑病病级叶片的微生物多样性
10
作者 刘思远 申东晨 +3 位作者 刘峥 鲁丽颖 徐恒 董爱荣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水曲柳叶片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致病微生物,分析防治方法以维护水曲柳人工林生态安全、提升其经济效益,在帽儿山实验林场采集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叶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水曲柳叶片微生物群落结构和... 为探究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水曲柳叶片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致病微生物,分析防治方法以维护水曲柳人工林生态安全、提升其经济效益,在帽儿山实验林场采集染褐斑病不同程度的叶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并分析水曲柳叶片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3组样品感病前后共得到1 026个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UT)及322个细菌OUT。在细菌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醋酸杆菌属、短根瘤菌属等为主要优势属。在真菌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维希尼克氏酵母属、壳针孢属、汉纳酵母属为优势菌属。3组样品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无明显差异,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性显著,初步推测尾孢菌属为病原菌,但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褐斑病 高通量测序 尾孢菌属 菌群结构
下载PDF
240 g/L氯氟醚·吡唑酯乳油对大豆褐斑病田间防效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平立 李金龙 刘祾悦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56-157,160,共3页
通过在大豆结荚初期喷施不同剂量240 g/L氯氟醚·吡唑酯乳油,并与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进行对比,研究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对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用量的效果。试验中,该药剂表现出较好的抗病增产... 通过在大豆结荚初期喷施不同剂量240 g/L氯氟醚·吡唑酯乳油,并与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进行对比,研究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对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用量的效果。试验中,该药剂表现出较好的抗病增产作用,大豆籽粒光滑圆润,促进提早成熟。通过调查,喷施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对大豆褐斑病的防效可达96%以上,大豆叶片浓绿,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22.1%;对照药剂对大豆褐斑病的防效为72%,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16.2%。试验结果表明,按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 750 mL/hm^(2)的量使用,防治大豆褐斑病效果最佳,增产效果显著,可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褐斑病 增产效果 防效显著 农药减量
下载PDF
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10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12
作者 柳敏 王彩云 +3 位作者 周茂嫦 陈晓芳 成忠均 张翔宇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探明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筛选有效防治褐斑病的药剂,为滇重楼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织金县滇重楼褐斑病病株叶片上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鉴定、rDNA-ITS和β-tubli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 【目的】探明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筛选有效防治褐斑病的药剂,为滇重楼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织金县滇重楼褐斑病病株叶片上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鉴定、rDNA-ITS和β-tubli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致病菌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0%咯菌腈悬浮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等6种化学杀菌剂和80%乙蒜素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4种生物杀菌剂的抑制效果。【结果】确定致病菌为燕麦镰孢菌,10种杀菌剂对燕麦镰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与药剂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杀菌剂中4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抑菌效果最佳,EC_(50)分别为0.0279 mg/L和0.5207 mg/L;生物杀菌剂中0.3%丁子香酚抑菌效果最佳,EC_(50)为6.8288 mg/L。【结论】贵州滇重楼褐斑病病原菌为燕麦镰孢菌,田间防治可将40%苯醚甲环唑、50%多菌灵、0.3%丁子香酚作为候选药剂交替或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避免病菌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褐斑病 燕麦镰孢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三门峡市紫薇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针对性药剂筛选研究
13
作者 任敏红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紫薇褐斑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该病在三门峡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发病严重者常导致植株叶片大量枯黄、脱落,直接影响着紫薇正常生长、园林绿化效果、景观观赏效果。紫薇褐斑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很大,发生适宜温度在21℃~32℃,发生高... 紫薇褐斑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该病在三门峡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发病严重者常导致植株叶片大量枯黄、脱落,直接影响着紫薇正常生长、园林绿化效果、景观观赏效果。紫薇褐斑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很大,发生适宜温度在21℃~32℃,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9月中旬。地势低洼易积水、植株郁闭、氮肥用量大而多等易发病。药剂田间试验表明:10%烯肟菌胺·10%戊唑醇2 000倍液即时防效73.04%,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1 000倍液,相对防治效果为70.75%,25%戊唑醇2 500倍液67.03%,就长效来看,3处理防效达82.65%~86.21%。紫薇褐斑病可采用园林管护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和药剂防控技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褐斑病 发生危害 化学防治 药效
下载PDF
玉米顶腐病与褐斑病的防治技术分析
14
作者 董文献 《农机市场》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近年来,随着曲阜市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气候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玉米种植期间,顶腐病与褐斑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提升,严重影响该地区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为改善玉米生产病害的影响,本文对曲阜市玉米顶腐病、褐斑病的发生情况、流行... 近年来,随着曲阜市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气候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玉米种植期间,顶腐病与褐斑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提升,严重影响该地区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为改善玉米生产病害的影响,本文对曲阜市玉米顶腐病、褐斑病的发生情况、流行特征、流行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分别提出几项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旨在促进该地区玉米产业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顶腐病 褐斑病 发生特征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猕猴桃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15
作者 郭立霞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4年第6期40-41,共2页
山东省沂水县是山区农业大县、果业大县,现有果树面积50余万亩。近几年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各种病害也随之出现。猕猴桃褐斑病是猕猴桃的主要叶部病害,又称为早期落叶病、叶枯病,易导致叶片干枯或提前脱落,影响花芽分化,是造... 山东省沂水县是山区农业大县、果业大县,现有果树面积50余万亩。近几年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各种病害也随之出现。猕猴桃褐斑病是猕猴桃的主要叶部病害,又称为早期落叶病、叶枯病,易导致叶片干枯或提前脱落,影响花芽分化,是造成猕猴桃落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及其品质形成影响较大。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经验,综述了其症状识别、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等,以期为今后猕猴桃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落叶病 褐斑病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措施 叶部病害 花芽分化 猕猴桃 叶枯病
下载PDF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症状与科学的防治方法分析
16
作者 王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0163-0165,共3页
玉米作为我国的关键粮食作物,其种植遍布全国各地,产量与品质直接关乎粮食安全。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它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其中尤以影响叶片、穗部和根部的十多种主要病害最为常见,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深入探... 玉米作为我国的关键粮食作物,其种植遍布全国各地,产量与品质直接关乎粮食安全。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它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其中尤以影响叶片、穗部和根部的十多种主要病害最为常见,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深入探讨了褐斑病的识别特征、发病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旨在为实际种植操作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褐斑病 症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猕猴桃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浅析
17
作者 黄冬丽 《农家科技》 2024年第29期43-45,共3页
猕猴桃褐斑病是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猕猴桃的生长和果实品质.本文对猕猴桃褐斑病进行了概述,包括其发病症状和对果实品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猕猴桃褐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病原菌和寄主范围以及病害的发病规... 猕猴桃褐斑病是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猕猴桃的生长和果实品质.本文对猕猴桃褐斑病进行了概述,包括其发病症状和对果实品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猕猴桃褐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病原菌和寄主范围以及病害的发病规律;从化学药剂防治技术和日常管理中的防治措施两方面提出了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褐斑病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基于OpenCV的核桃叶片褐斑病自动识别与面积量化方法研究
18
作者 魏宇婷 雷泽宇 严俊萧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自动检测和量化核桃叶片褐斑病面积的方法,结合图像采集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有效识别和量化叶片上的病斑。实验室环境下的图像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和颜色分割,提高识别精度。利用形态学操作和算法计算病斑面积,...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自动检测和量化核桃叶片褐斑病面积的方法,结合图像采集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有效识别和量化叶片上的病斑。实验室环境下的图像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和颜色分割,提高识别精度。利用形态学操作和算法计算病斑面积,与专家手动测量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研究显示,该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均保持高准确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检测效率。未来工作包括算法优化、硬件改进和扩展应用范围。本研究为植物病理学领域提供有效技术,促进智能农业技术发展,预期未来实现更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片 褐斑病 自动检测 图像处理 病害管理 智能农业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市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19
作者 高金虎 《果农之友》 2024年第5期87-89,共3页
分析了苹果褐斑病的症状表现,指出其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土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栽植密度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修剪阳光型树冠、加强果园排灌水及卫生条件的管理、及时对症用药... 分析了苹果褐斑病的症状表现,指出其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土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栽植密度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修剪阳光型树冠、加强果园排灌水及卫生条件的管理、及时对症用药防治等,希望能给果农苹果种植生产带来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赤峰 苹果 褐斑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褐斑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20
作者 王军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0130-0133,共4页
玉米褐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玉米褐斑病发生较重,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通过对其发病症状、发... 玉米褐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玉米褐斑病发生较重,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本文旨在探讨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通过对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流行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从而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褐斑病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