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对嘧菌酯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房雅丽 刘鹏 国立耘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1-565,共5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我国北方地区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对嘧菌酯和水杨肟酸(SHAM)的敏感性,从而为测定室内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提供适合的SHAM浓度,并且为监测田间抗药性的发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质量...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我国北方地区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对嘧菌酯和水杨肟酸(SHAM)的敏感性,从而为测定室内美澳型核果褐腐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提供适合的SHAM浓度,并且为监测田间抗药性的发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60mg·L-1时,SHAM对43株美澳型核果褐腐菌菌丝的抑制率在-3.09%~52.93%,但同样浓度下,SHAM对32株褐腐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0.73%~9.58%,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浓度为60mg·L-1的SHAM对褐腐菌的孢子萌发率无明显抑制作用。嘧菌酯对55株美澳型核果褐腐菌的EC50分布频率呈单峰曲线,EC50值在0.075~0.390mg·L-1,平均值为(0.210±0.072mg·L-1),可以作为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澳型核果 水杨肟酸
下载PDF
过氧乙酸对采后李果实褐腐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晓瑜 张晓宇 +2 位作者 王艳伟 程卫 赵志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5期3659-3661,共3页
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研究过氧乙酸对李果实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018%-0.360%的过氧乙酸处理1-30 min对褐腐菌孢子的抑制率达99.9%以上;过氧乙酸对褐腐菌的MIC和MBC均为0.003%。李果实接种褐腐菌孢子后2... 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研究过氧乙酸对李果实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018%-0.360%的过氧乙酸处理1-30 min对褐腐菌孢子的抑制率达99.9%以上;过氧乙酸对褐腐菌的MIC和MBC均为0.003%。李果实接种褐腐菌孢子后20℃贮藏72 h,0.27%过氧乙酸浸泡1 min,褐腐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病斑面积也显著减小,且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monilinia fructicola) 抑制作用 李果实
下载PDF
丁香油、百里酚复合壳聚糖处理对桃采后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京法 李健 +1 位作者 曹建康 姜微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9-360,42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用于涂膜时的综合抗菌能力,采用滤纸片法及菌丝扩展法测定并对比了丁香油和百里酚对桃采后致病褐腐菌的抗菌能力及用微孔板法测定了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将丁香油、百里酚复合壳聚糖对桃果进行涂膜,测量果体经过... 为了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用于涂膜时的综合抗菌能力,采用滤纸片法及菌丝扩展法测定并对比了丁香油和百里酚对桃采后致病褐腐菌的抗菌能力及用微孔板法测定了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将丁香油、百里酚复合壳聚糖对桃果进行涂膜,测量果体经过涂膜和接菌后的病斑扩展。结果表明丁香油和百里酚都具有较好的抗褐腐菌能力,百里酚强于丁香油,复合壳聚糖涂膜时二者都可以提高壳聚糖总体抗菌能力且复合百里酚效果较好。二者具有作为壳聚糖涂膜保鲜添加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油 百里酚 壳聚糖
下载PDF
褐腐真菌产生的低分子化合物对纤维素的解聚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蔚 卢雪梅 高培基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6,共7页
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密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洁丽香菇(Lentinuslepideus)等8株褐腐菌在滤纸上进行固体培养时,在培养初期,纤维素的聚合度均呈现大幅度下降,但不表现失重。培养过程中也未能检测出滤纸酶活... 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密粘褶菌(Gloeophyllumtrabeum)、洁丽香菇(Lentinuslepideus)等8株褐腐菌在滤纸上进行固体培养时,在培养初期,纤维素的聚合度均呈现大幅度下降,但不表现失重。培养过程中也未能检测出滤纸酶活力,只有少量内切葡聚糖酶活力。而且这8株菌都具有络合Fd3+和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由降解和解聚能力最强的密粘语菌的胞外酶液在SephadexLH-20上分离得到一可络合Fe3+的低分子多肽组分,它与H2O2具有协同降解纤维素的作用,其机制与Fenton's试剂作用相似。Fe2+与H2O2反应生成的·OH可使纤维素氧化断裂,使之成为短小纤维,从而大幅度降低聚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降解 聚合度
下载PDF
进境多肉植物细菌性褐腐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厉艳 王英超 +3 位作者 宋涛 张京宣 邵秀玲 王晓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143-41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病变叶片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明确韩国进境多肉植物上叶片褐色腐烂病斑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韩国进境多肉植物叶片中分离纯化到1株细菌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 目的通过对病变叶片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明确韩国进境多肉植物上叶片褐色腐烂病斑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韩国进境多肉植物叶片中分离纯化到1株细菌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NA)培养基上单菌落圆形淡黄色,边缘整齐。菌体直杆状,周生鞭毛运动,无芽孢,为革兰氏阴性菌。经形态鉴定、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致病性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认引起该多肉植物发生褐腐病的病原是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结论经过对发生细菌性褐腐病的叶片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有效阻止了菠萝泛菌的远距离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肉植物 病原鉴定 菠萝泛
下载PDF
木材褐腐真菌泊氏孔菌属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魏玉莲 戴玉成 +1 位作者 王林 左洪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9,共5页
木材腐朽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降解还原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具有降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造成木材褐色腐朽的功能,而混合于针叶林土壤中的褐腐残余物是针叶林生态... 木材腐朽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降解还原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具有降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造成木材褐色腐朽的功能,而混合于针叶林土壤中的褐腐残余物是针叶林生态系统更新所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中国地区泊氏孔菌属进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树木腐烂程度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寄主树木选择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主要生长在针叶树倒木上,有19种,占总数的86%,其中生长在云杉属和松属树木上的种类最多,而阔叶树中最适宜该属物种生长的树种是桦属和杨属树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泊氏孔 生态学
下载PDF
戊唑醇和咯菌腈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4
7
作者 蓝国兵 何自福 +4 位作者 于琳 汤亚飞 李正刚 邓铭光 佘小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明确戊唑醇和咯菌腈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菌联合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咯菌腈及其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评价增效作用,并验证了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的田间防效。【... 【目的】明确戊唑醇和咯菌腈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菌联合毒力与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咯菌腈及其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的室内毒力,以Wadley法评价增效作用,并验证了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咯菌腈和戊唑醇对火龙果褐腐病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0.0045、0.0671 mg/L。戊唑醇与咯菌腈不同配比对火龙果褐腐病菌表现为加和作用。有效浓度分别为100 mg/kg和500 mg/kg连续喷施3次时,末次药后7 d,戊唑醇和咯菌腈质量比8∶2复配对火龙果褐腐病平均防效分别为80.31%和89.44%,戊唑醇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80.24%和89.71%,咯菌腈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0.08%和76.29%;末次药后15 d,戊唑醇和咯菌腈质量比8∶2复配平均防效分别为76.80%和83.63%,戊唑醇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4.63%和81.22%,咯菌腈单剂平均防效分别为54.53%和65.24%;复配药剂两种施药浓度的防效均比使用相同浓度单一药剂的防效高。【结论】戊唑醇和咯菌腈质量比为8∶2的复配药剂对火龙果褐腐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在田间防治效果好且对火龙果无药害,可以在火龙果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火龙果 联合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褐腐真菌纤维素降解初期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普遍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蔚 张齐翔 +2 位作者 卢雪梅 赵越 高培基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本文通过对11株褐腐菌的研究,发现其普遍具有产生HO的特性;而且于褐腐菌的胞外培养液中均得到了部分分离纯化的、非酶的III组分,III组分普遍具有还原Fe3+为Fe2+的能力。III组分对纤维素底物的作用实验表明,HO的氧化机制在褐腐菌对纤维... 本文通过对11株褐腐菌的研究,发现其普遍具有产生HO的特性;而且于褐腐菌的胞外培养液中均得到了部分分离纯化的、非酶的III组分,III组分普遍具有还原Fe3+为Fe2+的能力。III组分对纤维素底物的作用实验表明,HO的氧化机制在褐腐菌对纤维素降解的初期普遍存在,HO氧化断裂纤维素链内或链间的氢键,继而断裂糖苷键,使纤维素暴露出更多的还原性和非还原性末端,为纤维素酶的进一步降解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 羟基自由基HO· 氧化降解 氢键 普遍性
下载PDF
苹果褐腐病拮抗毛壳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岳海梅 庄华 +1 位作者 巩文峰 张新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5-1032,共8页
【目的】筛选适合于防治苹果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gena)的生防毛壳菌,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株材料。【方法】选择4株毛壳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量抑菌率和抑菌带宽度;通过生防毛壳菌发酵粗提物检测其抑菌活性强弱;通... 【目的】筛选适合于防治苹果褐腐病(Monilinia fructigena)的生防毛壳菌,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菌株材料。【方法】选择4株毛壳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量抑菌率和抑菌带宽度;通过生防毛壳菌发酵粗提物检测其抑菌活性强弱;通过离体接种苹果果实比较毛壳菌的控病作用。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对抑菌活性强的毛壳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供试的4株毛壳菌中,菌株24-9在平板对峙试验、发酵粗提物抑菌试验和离体接种试验中均表现出稳定而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菌株24-9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结论】该生防毛壳菌菌株可用于开发苹果采后病害生防制剂,提高植物抗性,丰富我国苹果采后病害的生防菌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生防毛壳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褐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木 王秋玉 訾晓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0期287-293,共7页
为了研究褐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近5年褐腐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生物降解、生物质转化、发酵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其在环境价值和生物技术方面的潜能,而有关生物降解或转化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单独的,... 为了研究褐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近5年褐腐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生物降解、生物质转化、发酵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其在环境价值和生物技术方面的潜能,而有关生物降解或转化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单独的,缺乏系统化。因此,加强褐腐菌对木质纤维素剩余物的降解与利用,能为其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预处理 发酵
下载PDF
木雕文物的褐腐菌害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元生 解玉林 徐文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为对一尊唐代木雕佛像严重朽蚀的原因进行调查,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样品的综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等进行分析测定,并对菌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木材纤维中有菌丝,真菌孢子,经一定温湿度培养后,腐朽木材上的孢子有发展,说明该真菌在原介质... 为对一尊唐代木雕佛像严重朽蚀的原因进行调查,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样品的综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等进行分析测定,并对菌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木材纤维中有菌丝,真菌孢子,经一定温湿度培养后,腐朽木材上的孢子有发展,说明该真菌在原介质上存活,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将会继续起菌害作用。分析数据说明,综纤维素含量大大降低,木质素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大大升高,这是综纤维素及其相伴生的戊聚糖受真菌破坏分解的结果。此等菌害的表现应该是属褐腐菌对木材破坏的结果。由于褐腐菌对木材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强大的破坏力,因此,对木质文物的保护要特别重视褐腐菌的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佛像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下载PDF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科科 李映 +3 位作者 李朋钰 韩永萍 田平芳 葛喜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绿僵 相容性 防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熙礼 赵同贵 +4 位作者 邓伟 吴彤林 杨云彩 赵应婉 李本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26,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花椒、大蒜和薄荷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测定其在采后桃果实上对褐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花椒、大蒜和薄荷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测定其在采后桃果实上对褐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提取物浓度为0.5 mg/m L时,8种植物提取物中花椒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2.42%,其次是薄荷和大蒜。测得花椒、薄荷、大蒜提取物的MIC为0.313、0.625、1.25 mg/m L,MFC为0.625、2.5、5.0 mg/m L;测得花椒、薄荷、大蒜提取物对采后桃褐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花椒提取物浓度为2.5 mg/m L时,能完全抑制桃褐腐病的发生。说明花椒、薄荷和大蒜体内的有效成分对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抑制活性 最小抑浓度 最小杀浓度
下载PDF
兰州百合褐腐病罹病根和根盘及鳞片分出的真菌和卵菌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滨 何苏琴 +4 位作者 于安芬 荆卓琼 李瑞琴 徐瑞 柳利龙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6-20,95,共6页
为探明兰州百合褐腐病相关真菌和卵菌种类,于2013年秋季在兰州百合主产区采集罹病百合鳞茎标样,采用真菌常规组织分离法,对522个病样(块根、根盘和鳞片)组织进行了分离,共分离得到574株真菌和卵菌,真菌和卵菌分出率达109.96%;分离得到... 为探明兰州百合褐腐病相关真菌和卵菌种类,于2013年秋季在兰州百合主产区采集罹病百合鳞茎标样,采用真菌常规组织分离法,对522个病样(块根、根盘和鳞片)组织进行了分离,共分离得到574株真菌和卵菌,真菌和卵菌分出率达109.96%;分离得到的真菌和卵菌可归于6个属,其中土赤壳属(Ilyonectria)、镰刀菌属(Fusarium)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的分离频率分别为46.86%、32.23%和17.07%,为优势菌群;3个优势菌群的占比因分离部位、采样地块而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分出率 分离频率 优势
下载PDF
温度对火龙果褐腐病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蓝国兵 何自福 +4 位作者 于琳 汤亚飞 李正刚 邓铭光 佘小漫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70-471,475,共3页
测定不同温度对火龙果褐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火龙果褐腐病菌产孢量最大,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孢子萌发最佳温度,25~30℃是火龙果褐腐病发... 测定不同温度对火龙果褐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火龙果褐腐病菌产孢量最大,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孢子萌发最佳温度,25~30℃是火龙果褐腐病发病最适温度。本研究结果为火龙果褐腐病发生预测预报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火龙果 新暗色柱节孢
下载PDF
25%啶菌恶唑对桃褐腐病的抑菌率与田间防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永春 刘洪艳 苏晓萌 《北方果树》 2017年第4期15-16,共2页
通过试验,明确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的离体抑菌及田间防治效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EC 50值为0.0105 mg/L,低于对照药剂腈苯唑(EC 50值=0.077 6 mg/L)、丙森锌(EC 50值=0.338 5 mg/L)、多菌灵... 通过试验,明确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的离体抑菌及田间防治效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对桃褐腐病菌EC 50值为0.0105 mg/L,低于对照药剂腈苯唑(EC 50值=0.077 6 mg/L)、丙森锌(EC 50值=0.338 5 mg/L)、多菌灵(EC 50值=0.865 3 mg/L)、甲基硫菌灵(EC 50值=0.459 1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100 g a.i./hm^2的防效与腈苯唑悬浮剂100 ga.i./hm^2相当,高于对照药剂丙森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桃褐腐病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啶恶唑 防效
下载PDF
鹿蹄草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褐腐菌抑制作用研究
17
作者 王亚飞 艾启俊 +1 位作者 张萌 段力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175-14177,共3页
[目的]分别研究鹿蹄草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褐腐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3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在离体条件下鹿蹄草、丁香、甘草、葛根等4... [目的]分别研究鹿蹄草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褐腐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3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在离体条件下鹿蹄草、丁香、甘草、葛根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褐腐病菌营养生长、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鹿蹄草提取液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抑制率均达到了80%以上,丁香水蒸气提取液抑菌效率达90%以上。[结论]鹿蹄草提取液和丁香水蒸气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说明鹿蹄草提取液和丁香水蒸气提取液中含有抑菌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机理
下载PDF
3株拮抗细菌对褐腐霉和青腐霉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周辉 杨萍 +1 位作者 江玉姬 陈杭春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研究抗黑1(H1)、抗黑2(H2)、抗木(M)3株拮抗细菌对桃子的褐腐霉和芦柑的青腐霉拮抗效果的结果表明,H1细菌对褐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H2细菌对青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3株细菌进行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 研究抗黑1(H1)、抗黑2(H2)、抗木(M)3株拮抗细菌对桃子的褐腐霉和芦柑的青腐霉拮抗效果的结果表明,H1细菌对褐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H2细菌对青腐霉有明显抑制作用;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3株细菌进行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对3株细菌抑制病原真菌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3株细菌均不分泌抗生素,推测可能是以竞争性的生长方式抑制病原菌的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 效果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活性 桃果实 果生链核盘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褐腐真菌竹生薄孔菌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培养基 被引量:20
20
作者 马鸿飞 崔宝凯 +3 位作者 员瑗 陈圆圆 戴玉成 司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01,共11页
竹生薄孔菌是一种褐腐真菌,可产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纤维素酶。以纤维素酶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设计、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获得竹生薄孔菌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7.44 g/L、蛋白胨5.... 竹生薄孔菌是一种褐腐真菌,可产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纤维素酶。以纤维素酶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设计、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获得竹生薄孔菌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7.44 g/L、蛋白胨5.0 g/L、麸皮35.31 g/L、Tween 80 9.57 m L/L、KH_2PO_4 1.0 g/L、Mg SO_4·7H_2O 0.5 g/L、Co Cl_2·6H_2O 0.06 g/L、Fe SO_4·7H_2O 0.03g/L、Ca Cl_2 0.5 g/L、Zn SO_4·7H_2O 0.05 g/L、维生素B1 0.01 g/L。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得到的纤维素酶活性为53.17 U/m L,与理论值52.65 U/m L相近,且比优化前提高了2.84倍,说明响应面设计对于优化液体培养基以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生薄孔 纤维素酶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