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4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1
作者 华明艳 宋兰芳 +2 位作者 崔少杰 孙海波 金凤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了确定张家口及银川番茄产区是否发生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病(ToBRFV),探究番茄ToBRFV的遗传信息和演化,为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诊断和防治及番茄抗病毒病基因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采用张家口和银川两地区疑似病果进行分子检测,并利... 为了确定张家口及银川番茄产区是否发生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病(ToBRFV),探究番茄ToBRFV的遗传信息和演化,为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诊断和防治及番茄抗病毒病基因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采用张家口和银川两地区疑似病果进行分子检测,并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该病毒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及全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及银川果实病毒分离物与GenBank中大部分ToBRFV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相似性在99%以上,确定两地区番茄果实病毒为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分离物的地域性很强,中国不同地区的ToBRFV病毒,与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地区都有关联,张家口分离物与中国分离物(MT018320.1)亲缘关系最近,银川分离物与秘鲁分离物聚类到一起,说明银川分离物可能来自南美洲。张家口分离物与中国分离物(MT018320.1)的4个ORF氨基酸相似性最高,而银川分离物与张家口分离物相似性较低。另外,研究结果首次发现,银川分离物CP蛋白的第444位碱基由A突变成G,从而导致CP蛋白的氨基酸第131位由V(缬氨酸)突变为A(丙氨酸),CP蛋白发生了有义突变。综上所述,张家口及银川番茄产区发生了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病,且两地区的病毒来自不同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分子检测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鳄梨采前果实黑褐色病斑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2
作者 於浩然 吴婧波 +4 位作者 詹儒林 姚全胜 李国平 陈晶晶 井敏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 为明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采前油梨果实表皮黑褐色病斑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上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油梨果实、叶片、茎干等部位致病性测定,并进行40%多菌灵悬浮液和25%嘧菌酯悬浮液对该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从15个油梨病果分离获得病原菌36株,根据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将36株病原菌划分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两个种,对两个种的代表菌株YLQ5-2和FNYG1进行多基因(ITS、GAPDH、CAL、TUB和ACT)系统发育分析,菌株YLQ5-2和菌株FNYG1分别与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和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聚为一支。致病性测定发现,刺伤状态下可引起油梨果实产生黑斑,无伤条件下即可导致油梨叶部发病,刺伤也无法使油梨茎干发病,表现出致病组织特异性。在油梨果实膨大期(7—9月)连续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和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3次防治该病害,防效均超过50%以上,其中,25%嘧菌酯的防效较高,达到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病斑 油梨炭疽病 刺盘孢 致病性 多基因 防效
下载PDF
《拉拉的褐色披肩》中移民自我奋斗的迷思
3
作者 何姗姗 余义兵 宋婷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是美国当代文坛著名的墨西哥裔女作家,特别关注移民的生存境遇。希斯内罗斯在《拉拉的褐色披肩》中描述了许多“沉默”的墨西哥裔移民,他们穿梭于墨美边界,面临着生活歧视、身份迷失、阶级压迫等诸多困境,心底不...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是美国当代文坛著名的墨西哥裔女作家,特别关注移民的生存境遇。希斯内罗斯在《拉拉的褐色披肩》中描述了许多“沉默”的墨西哥裔移民,他们穿梭于墨美边界,面临着生活歧视、身份迷失、阶级压迫等诸多困境,心底不时涌起羞耻感、无价值感和自卑感。通过叙事手法将角色的精神成长与叙事空间的转移联系起来,描写了三代主人公逐步构建自己身份的过程。以披肩为主线,探讨墨西哥裔移民自我奋斗命运,揭露了美国社会关于“美国梦”的迷思,表达了移民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诉求,暗示了对墨西哥裔移民命运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拉的褐色披肩》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自我奋斗
下载PDF
RT-RAA-CRISPR/Cas12a可视化检测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4
作者 赵振兴 范奇璇 +4 位作者 王思元 董铮 胡中泽 周涛 张永江 《植物检疫》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严重威胁番茄等茄科园艺作物的生产安全。本研究根据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及其同属病毒的差异序列,设计了特异性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严重威胁番茄等茄科园艺作物的生产安全。本研究根据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及其同属病毒的差异序列,设计了特异性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引物,并基于CRISPR/Cas12a的设计原则,设计了靶向RT-RAA扩增产物的CRISPR RNA(crRNA)。通过优化获得了检测信号最强的反应体系,其中报告基因FQ终浓度为600nmol/L、Cas12a和crRNA终浓度分别为200nmol/L和1000nmol/L,最终总反应时间仅为30 min。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ToBRFV,对携带ToBRFV的番茄样品RNA检测灵敏度为RT-PCR和RT-qPCR的10000和100倍,检测限为3.46fg/μL。阳性样品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RT-RAA-CRISPR/Cas12a检测技术可以在不同来源的辣椒、番茄侵染的植物叶片、果实及种子中检测到ToBRFV,表明该技术可用于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快速、灵敏的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RT-RAA CRISPR/Cas12a 可视化检测
下载PDF
一件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讨论
5
作者 王玲 葛梦雅 +3 位作者 陈玉炜 乔蕾 颜小建 曹炜峰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形成原因多样,有天然成因,人工改色以及人工染色等。通过对一件客户委托检测的褐红色翡翠样品的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观察等测试方法,比较了委托样品... 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形成原因多样,有天然成因,人工改色以及人工染色等。通过对一件客户委托检测的褐红色翡翠样品的放大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观察等测试方法,比较了委托样品与天然的褐黄色翡翠的测试数据,讨论了以上测试方法在鉴别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的作用与影响因素,有助于黄褐色-褐红色翡翠的颜色成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褐红色 翡翠 颜色成因
下载PDF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入侵辽宁省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6
作者 王建坤 付海滨 +5 位作者 王一情 姜莉 李隆旭 王泽鸿 张敏 王辉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自2014年被首次发现后,扩展迅速,广泛传播,已扩散至全世界53个国家,经济和生态损失不断加大,辽宁省被该病毒入侵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该病毒...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自2014年被首次发现后,扩展迅速,广泛传播,已扩散至全世界53个国家,经济和生态损失不断加大,辽宁省被该病毒入侵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该病毒传入辽宁省的风险进行分析。文中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开展安全性评估,采取多指标的评价方法,对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的入侵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入侵辽宁省的风险等级。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是对辽宁省的番茄、辣椒种植和制种产业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综合风险值(R)为2.71,属于极高风险的有害生物,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严防其传入辽宁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外来入侵
下载PDF
主要种子贸易国家番茄褐色皱果病毒植物检疫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坤 刘晓超 +6 位作者 刘鑫 姜莉 李隆旭 邱占奎 王泽鸿 冯黎霞 付海滨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9期82-85,共4页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作为新发现的植物病毒,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2014年第1次发现以来,扩展迅速,在全世界已经广泛传播并扩散。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在全世界的发生、扩散和...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作为新发现的植物病毒,主要为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2014年第1次发现以来,扩展迅速,在全世界已经广泛传播并扩散。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在全世界的发生、扩散和危害情况,主要种子贸易国家为防止该有害生物传播所采取的检疫措施,探讨防治和脱毒处理的建议,希望有利于控制番茄褐色皱果病毒随进出口种子传播,保护我国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植物检疫措施
下载PDF
一颗含八面体金刚石及对称云雾状包裹体的褐色刻面钻石
8
作者 刘欣蔚 吴德海 +1 位作者 吴改 王春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44-3250,共7页
金刚石包裹体保留了金刚石形成时的大量信息,不同包裹体类型对应不同的生长环境。金刚石中包裹金刚石包裹体的研究较少,学者对其成因产生了热烈探讨,但是对于金刚石中包裹体的研究通常需要进行破坏性制样,该类研究方法不适用于成品钻石... 金刚石包裹体保留了金刚石形成时的大量信息,不同包裹体类型对应不同的生长环境。金刚石中包裹金刚石包裹体的研究较少,学者对其成因产生了热烈探讨,但是对于金刚石中包裹体的研究通常需要进行破坏性制样,该类研究方法不适用于成品钻石研究测试。利用拉曼光谱成像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拉曼光谱面扫描图像,结合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对一颗含有金刚石包裹体和云雾状包裹体的刻面成品钻石进行无损研究。样品体色呈褐色并伴有绿色调,透过台面可见其亭部围绕亭尖的深褐色环带状以及深褐色对称放射状云雾,肉眼可见中间一晶体,显微特征显示其为八面体晶形,长波紫外灯下有明显绿色荧光。根据红外光谱可知该钻石为Ⅰa型,深褐色对称放射状云雾与钻石富氢相关,其褐色体色与非变形相关缺陷和变形相关缺陷有关。低温液氮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可知钻石存在H4中心,推断该钻石可能经过放射性辐照和高温退火过程,PL谱峰中545和563 nm处与氢缺陷有关,637 nm处与NV-缺陷中心有关,741 nm处GR1缺陷是导致钻石带绿色调的原因,钻石经过天然辐照,在驻留过程中未曾经历过高温环境。三维荧光光谱验证了钻石在长波紫外荧光下发出的强绿色荧光与λ_(em) 520 nm处为宽荧光峰有关,最佳激发波长位于λex 420 nm处,该荧光中心与H3有关,进一步验证了该钻石经历了辐照和退火过程。通过拉曼光谱确认样品中八面体晶体为金刚石包裹体,根据拉曼面扫描结果,包裹体边缘的谱峰频移相差较大,金刚石包裹体存在一定的应力,通过推算残余应力最大约为0.49 GPa,包裹体结晶过程中间结晶速度较边部更快,包裹体和寄主接触位置存在残余应力可能与其在结晶过程中温压条件发生变化有关。另外,钻石中含有的杂质较多,也可使其产生一定的晶格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包裹体 对称云雾状包裹体 拉曼光谱面扫描 绿褐色钻石
下载PDF
对传统的消蚀瓦解——从解构主义视角看《褐色鸟群》
9
作者 陈美玲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6期14-16,24,共4页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理念,解构主义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瓦解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消解了语言及其意义的确定性。格非的《褐色鸟群》曾被誉为当代文学中最玄奥的一部作品,作家以其暧昧不清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叙述结构...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理念,解构主义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瓦解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消解了语言及其意义的确定性。格非的《褐色鸟群》曾被誉为当代文学中最玄奥的一部作品,作家以其暧昧不清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叙述结构颠覆了传统小说的范式,在矛盾、否定中解构了确定性和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褐色鸟群》 格非 二元对立
下载PDF
不同工艺条件下褐色酸奶的感官评价
10
作者 王一亭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5期123-127,共5页
褐色酸奶是在一定温度下发酵制作而成的深色酸奶,其外观呈褐色,同时带有奶香和焦香风味,在酸奶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褐色酸奶仍存在品质稳定性欠佳、风味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酸奶中还原糖的种类、还原糖添加量及添加比... 褐色酸奶是在一定温度下发酵制作而成的深色酸奶,其外观呈褐色,同时带有奶香和焦香风味,在酸奶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褐色酸奶仍存在品质稳定性欠佳、风味多样性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酸奶中还原糖的种类、还原糖添加量及添加比例、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和发酵时间对褐色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不同工艺条件下褐色酸奶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每100 mL酸奶中木糖添加量为5 g、葡萄糖添加量为3 g、褐色酸奶发酵时间为8 h、灭菌温度为98℃、灭菌时间为120 min时,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酸奶 发酵时间 灭菌时间 灭菌温度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褐色鸟群》迷宫叙事研究
11
作者 哈日尼作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12期0080-0082,共3页
文章从《褐色鸟群》的迷宫叙事溯源,研究西方博尔 赫斯迷宫手法对格非《褐色鸟群》叙事手法大胆创新的影响。 文章从迷宫叙事的构建开始,通过迷宫叙事“否定”“闭环 与消解”的手法,对格非《褐色鸟群》迷宫叙事的意义和真 相等方面进... 文章从《褐色鸟群》的迷宫叙事溯源,研究西方博尔 赫斯迷宫手法对格非《褐色鸟群》叙事手法大胆创新的影响。 文章从迷宫叙事的构建开始,通过迷宫叙事“否定”“闭环 与消解”的手法,对格非《褐色鸟群》迷宫叙事的意义和真 相等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鸟群》 迷宫手法 否定 闭环与消解
下载PDF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田间综合防控方法
12
作者 王永亮 《西北园艺》 2024年第1期25-26,共2页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自2014年在以色列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散。我国也在多个地区检测到ToBRFV,对国内番茄产业造成巨大威胁。分析ToBRFV为害症状、传播途径,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 ToBRFV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产量品质与抗逆性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源 游永亮 +3 位作者 赵海明 谢楠 翟兰菊 刘贵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896,共8页
为揭示不同褐色中脉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苏丹草(S.sudanense)、高丹草(S.bicolor×S.sudanense)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差异。在海河低平原农区,以生产主推的5份常规饲草品种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刈割处理下国外1... 为揭示不同褐色中脉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苏丹草(S.sudanense)、高丹草(S.bicolor×S.sudanense)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差异。在海河低平原农区,以生产主推的5份常规饲草品种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刈割处理下国外15份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特性。结果表明:受生长环境因素(不同刈割次数处理)的影响,BMR-6型高丹草的平均干草产量比对照有所下降,BMR-6型饲用高粱的平均干草产量下降幅度高于BMR-12型品种,而BMR-6型苏丹草的平均干草产量比对照有所增加;但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褐色中脉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而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光周期不敏感型、BMR-12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低于BMR-6品种,相对饲用价值(RFV)值显著高于BMR-6品种(P<0.05)。综合考虑,BMR-12型材料的育种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中脉 饲草高粱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下载PDF
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的提取及性质测试 被引量:41
14
作者 吕俊芳 张美丽 +3 位作者 刘启瑞 刘晓红 李丽萍 刘江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7-390,共4页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晾干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柠檬酸、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乙醇有增色效应。但易被H2 O2 氧化逐渐脱色。提取该色... 以水为萃取剂 ,提取晾干的核桃外果皮中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色素水溶性好 ,耐热性、耐光性较好。盐、蔗糖、柠檬酸、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 ,乙醇有增色效应。但易被H2 O2 氧化逐渐脱色。提取该色素工艺简单、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萃取 核桃外果皮 褐色色素 稳定性 性质 提取 天然色素 食用色素
下载PDF
刈割对不同品种褐色中脉饲用高粱饲草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许能祥 顾洪如 +3 位作者 董臣飞 程云辉 张文洁 丁成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3-630,共8页
利用9个褐色中脉(bmr)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23402,23419,Sweet Virginia,PACF8423,22053,22043,SS2,Ehorma和Brasero)品种,研究2种刈割方式(年刈割1次和年刈割2次)对饲草饲用品质(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NDF)、... 利用9个褐色中脉(bmr)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23402,23419,Sweet Virginia,PACF8423,22053,22043,SS2,Ehorma和Brasero)品种,研究2种刈割方式(年刈割1次和年刈割2次)对饲草饲用品质(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CP)含量)和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叶茎比)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刈割2次与年刈割1次相比,茎粗和株高下降,而叶茎比增加,饲草的WSC含量、NDF和ADF含量下降,而IVDMD和CP含量上升,年刈割2次能有效改善bmr品种的饲草品质。年刈割2次和年刈割1次的SS2,22043和Sweet Virginia饲草品质均表现较高水平,优于其他品种。叶茎比、茎粗与IVDMD、CP含量和WSC含量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负相关。株高与IVDMD负相关,与NDF含量正相关。株高较低、叶茎比高、茎粗较粗的bmr品种具有较高的饲用品质,叶茎比、株高和茎粗可作为筛选高消化率bmr品种的辅助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中脉高粱 刈割 饲用品质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酱油、豆酱中褐色色素的生理功能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杨荣华 林家莲 周凌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1-22,30,共3页
本文论述了褐色色素类黑精在酱油、豆酱等大豆发酵食品中的作用 。
关键词 酱油 豆酱 褐色色素 生理功能
下载PDF
针刺对肥胖大鼠褐色脂肪组织产热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志诚 孙凤岷 +7 位作者 赵东红 张中成 孙志 徐斌 吴海涛 徐炳国 闫润虎 李朝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7期3665-3667,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机体褐色脂肪组织(brownadipose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1,UCP1)和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receptor,β-AR)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RNA印迹试验(NorthernBlot... 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机体褐色脂肪组织(brownadipose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1,UCP1)和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receptor,β-AR)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RNA印迹试验(NorthernBlot)测定UCP1和β-AR的基因表达水平,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SD大鼠,n=18)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BATUCP1和β-AR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t=7.51,9.15,8.20;P<0.01),而BATUCP1和β-AR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RT-PCR分析:t=-5.66,-4.66;NorthernBlot分析:t=-4.25,-4.925;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肥胖指标与BATUCP1和β-AR的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T-PCR或NorthernBlot分析P<0.05~0.01)。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同时,肥胖大鼠BATUCP1和β-AR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回升(RT-PCR分析:t=2.20,6.72;NorthernBlot分析:t=2.33,2.35;P均<0.05)。结论:BATUCP1和β-AR的基因表达异常低下可能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促进肥胖机体BATUCP1和β-AR的基因表达可能是针刺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肥胖 褐色脂肪组织 解偶联蛋白1 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服饰染色技艺之褐色系复原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志军 刘剑虹 +1 位作者 徐菲 杨晓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6,共6页
对《天工开物》《多能鄙事》两部著作记载的相关染色技艺、染材、染液、色名、色彩等进行摘选整理,从中选择褐色系中9种传统色彩进行复原实验,确认染色工艺为媒染法或媒染法与套染法的结合,及其L*、a*、b*值的大致范围。结果显示,9种色... 对《天工开物》《多能鄙事》两部著作记载的相关染色技艺、染材、染液、色名、色彩等进行摘选整理,从中选择褐色系中9种传统色彩进行复原实验,确认染色工艺为媒染法或媒染法与套染法的结合,及其L*、a*、b*值的大致范围。结果显示,9种色彩显色清晰,色相明确,与色名的描述基本一致。染色后褐色系试样耐洗色牢度和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的标准,可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复原色彩对推广植物染色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于相关行业及设计领域中,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色彩 染色技艺 复原 植物染色 褐色 色牢度
下载PDF
褐色橘蚜中柑橘衰退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玲娣 周常勇 +5 位作者 李中安 田晓 王永江 唐科志 周彦 刘金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5-533,共9页
【目的】建立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褐色橘蚜(Toxoptera citricida)中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含量。【方法】根据CTV CP25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HD-F/R,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建立橘蚜中CTV实... 【目的】建立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褐色橘蚜(Toxoptera citricida)中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含量。【方法】根据CTV CP25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HD-F/R,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建立橘蚜中CTV实时荧光定量RT-PCR,并进行灵敏性、重复性检验,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应用该方法测定单头橘蚜中CTV含量。【结果】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最低检测限为9.0拷贝/μL,其灵敏度是常规RT-PCR的100倍。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达104.7%。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24%,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获毒24 h单头橘蚜中CTV最低含量为2.5×103拷贝,最高含量为1.24×106拷贝。【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褐色橘蚜中的CTV,可用于研究褐色橘蚜-CTV-寄主互作关系及CTV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橘蚜 柑橘衰退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长爪沙鼠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产热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志强 刘全生 +1 位作者 李纪元 王德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是一种栖息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非冬眠群居性的小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其产热功能的季节变化,我们分别在2003年秋季(9月下旬)、冬季(11月下旬)、2004年春季(3月底-4月下旬)和夏季(7月下旬),分别测定了其... 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是一种栖息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非冬眠群居性的小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其产热功能的季节变化,我们分别在2003年秋季(9月下旬)、冬季(11月下旬)、2004年春季(3月底-4月下旬)和夏季(7月下旬),分别测定了其体重、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的重量、线粒体总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以及褐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protein1,UCP1)的含量等。结果显示:除雄鼠的体重显著高于雌鼠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性别差异。体重和褐色脂肪组织的重量都在冬季较高,显著高于夏季,而肝脏的重量在夏季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的线粒体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以及UCP1含量,都在冬季较高,夏季较低。这些结果表明:在野外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在细胞水平上产热能力的提高和UCP1含量的增加,是长爪沙鼠抵御寒冷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褐色脂肪组织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季节变化 解偶联蛋白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