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池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混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邵锦淑 《福建水产》 2007年第4期17-19,43,共4页
2004~2005年,在同安潘涂面积为2.67hm2的15号虾池进行了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的混养实验,一年二茬养殖共收获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平均为600kg/hm2;菲律宾蛤仔平均为7096.8kg/hm2;褐蓝子鱼平均为517.5kg/hm2.年单产平均达16.4... 2004~2005年,在同安潘涂面积为2.67hm2的15号虾池进行了双茬菲律宾蛤仔和对虾、褐蓝子鱼的混养实验,一年二茬养殖共收获日本对虾和斑节对虾平均为600kg/hm2;菲律宾蛤仔平均为7096.8kg/hm2;褐蓝子鱼平均为517.5kg/hm2.年单产平均达16.4吨/hm2,年总产量平均达43.8吨,年总产值平均达42.8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菲律宾蛤仔 褐蓝子鱼 二茬混养技术
下载PDF
硇洲岛褐蓝子鱼肠道抗菌活性菌株的分离及多样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颖 时威 +3 位作者 安俊莹 赵鸭美 叶日英 徐春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2-588,共7页
【目的】了解广东湛江硇洲岛褐蓝子鱼(Siganus fuscescen)肠道抗菌物质产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与牛津杯扩散法对褐蓝子鱼肠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抗菌活性测定,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 【目的】了解广东湛江硇洲岛褐蓝子鱼(Siganus fuscescen)肠道抗菌物质产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与牛津杯扩散法对褐蓝子鱼肠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抗菌活性测定,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根据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去冗余,从褐蓝子鱼肠道样品中分离到68株细菌,其中抗菌活性菌株19株,占分离株的27.9%。19株不同种类的活性菌株分属于细菌域的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11个科、12个属。多数菌株属于厚壁菌门(8株,42.1%),其次是变形杆菌门(7株,36.8%)和放线杆菌门(4株,21.1%)。大多数抗菌活性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已知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2%-99.9%),其中有4株代表潜在的新种。【结论】广东湛江硇洲岛褐蓝子鱼肠道中存在较为丰富的细菌抗菌物质产生菌,并蕴藏着较多的微生物新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蓝子鱼 抗菌活性 16S RRNA基因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