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褒斜栈道中几个重要地名考订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显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4-86,共3页
穿越秦岭的一条山谷,南口曰褒,在原褒城县北十里、今汉中市北五十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三十里,凡长四百七十里,总称“褒斜谷”。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建栈道,名曰“褒斜栈道”。 两千多年来,褒斜栈道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 穿越秦岭的一条山谷,南口曰褒,在原褒城县北十里、今汉中市北五十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三十里,凡长四百七十里,总称“褒斜谷”。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建栈道,名曰“褒斜栈道”。 两千多年来,褒斜栈道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因战争频冗,致使栈道通塞无恒,修、毁相仍,苍桑变更,实难记忆。所幸道中有些地名,曾经历史名人在彼活动,给后人留下探寻线索,诚所谓地因人显。现将道中因人而显的几处地名,作以考订,供研究褒斜栈道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栈道 褒城县 市北 石架 武休关 留坝 人谷 南北经济 历史名人 阁道
下载PDF
汉中《石门颂》:东汉四川人的书法杰作
2
作者 唐林 《文史杂志》 2020年第3期91-95,共5页
《石门颂》是东汉碑刻隶书的精品,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也称《杨孟文颂》。刻石高327厘米,宽254厘米;2行,每行30或31字不等;凡660余字,为汉代摩崖字数最多者。其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刻于褒城县(今属陕西省汉中市... 《石门颂》是东汉碑刻隶书的精品,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也称《杨孟文颂》。刻石高327厘米,宽254厘米;2行,每行30或31字不等;凡660余字,为汉代摩崖字数最多者。其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刻于褒城县(今属陕西省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由汉中太守王升撰文。文字内容是歌颂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便利交通的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隶校尉 陕西省汉中市 四川人 《石门颂》 东汉碑刻 孟文 褒城县 汉中
下载PDF
“傥骆道”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87年第3期42-48,共7页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而至汉中者为“褒斜道”;由周至西南入骆谷,经洋县、城固而至汉中者为“傥骆道”;由西安正南入子午谷,经洋县西折而至汉中者为“子午道”。因为故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一般治舆地学者,多重视后三道。如《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道:今(指清)之北栈。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十里;北口曰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傥骆道 斜道 大散关 褒城县 骆谷道 唐安 唐睿宗 严震 留坝
下载PDF
韩信“明修栈道”地点小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显远 《文博》 1985年第6期59-,共1页
公元前三○六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由汉中北上,越秦岭,入大散关,袭击“三秦”,逐鹿中原,消灭项羽,统一全国。关于“暗渡陈仓”的路线,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约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由今汉中勉县西北经略阳... 公元前三○六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由汉中北上,越秦岭,入大散关,袭击“三秦”,逐鹿中原,消灭项羽,统一全国。关于“暗渡陈仓”的路线,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约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由今汉中勉县西北经略阳与甘肃徽县、两当入大散关(在今宝鸡西南三十里),渡陈仓县(宝鸡市东),攻风翔,取武功,东围雍王章邯于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十里)。另一种是由勉县北上,经百丈坡,至凤县的陈仓沟,折向西北入大散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散关 陈仓 百丈坡 三十里 章邯 史学工作者 略阳 道北 市北 褒城县
下载PDF
浅谈《李苞通阁道》摩崖石刻的价值
5
作者 王彬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35-137,共3页
《李苞通阁道》摩崖石刻,碑文两行(可辨十六字),记述魏元帝景元四年(263)荡寇将军李苞领工修褒斜道之事。该摩崖石刻虽寥寥数言,却是简明朴素的记实之作。它基本反映了当时修道的规模及其经过,对我们研究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 《李苞通阁道》摩崖石刻,碑文两行(可辨十六字),记述魏元帝景元四年(263)荡寇将军李苞领工修褒斜道之事。该摩崖石刻虽寥寥数言,却是简明朴素的记实之作。它基本反映了当时修道的规模及其经过,对我们研究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及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依据。 但是,该摩崖初镌于石门北口的峭壁上,因原址山崖崩塌,前人恐其泯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阁道 魏元帝 三国时期 斜道 荡寇 题刻 褒城县 汉碑 北口
下载PDF
诸葛亮在汉中的活动遗迹略考
6
作者 陈显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诸葛亮晚年,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春,由成都率兵北上,屯驻汉中。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在武功五丈原止,前后八年,基本上都在汉中活动,所留遗迹颇多。这些遗迹,虽然历代史志多有记载,但多... 诸葛亮晚年,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春,由成都率兵北上,屯驻汉中。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在武功五丈原止,前后八年,基本上都在汉中活动,所留遗迹颇多。这些遗迹,虽然历代史志多有记载,但多略而不详,且互有异说,记载歧出;加之,年湮代远,地名更变,要想确定古名在今天什么地方,殊非易事。我因职司汉中地区文物考古,对诸葛亮当年活动的遗迹,多数曾作实地勘察,并汇集所见之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出祁山 斜谷 五丈原 史志 褒城县 建兴 曹真 乡侯 邓芝 阳平关
下载PDF
石门摩崖书者与刻工琐谈
7
作者 王丕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褒斜道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交通要道。这条道路沿褒斜河谷而成,北起郿县之斜口,南至褒城县之褒口,全长470里。穿越险境,傍山伴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是为栈阁,因名褒斜栈道。东汉永平年间在栈道南口人工开凿了一段隧道,... 褒斜道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交通要道。这条道路沿褒斜河谷而成,北起郿县之斜口,南至褒城县之褒口,全长470里。穿越险境,傍山伴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是为栈阁,因名褒斜栈道。东汉永平年间在栈道南口人工开凿了一段隧道,世称石门。长16.3米,通宽4.2米,南口高3.4米,北口高3.7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栈道 斜道 栈阁 褒城县 石架 南至 石刻文字 书佐 郑子真 山河堰
下载PDF
罗秀书与《诸葛亮八阵图》刻石
8
作者 薛凤飞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罗秀书,关中频阳人,频阳故城在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50里。罗氏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任褒城县司铎。 褒城地处褒谷口,自谷口西北三公里许即古石门隧道。这里不仅有山水之胜,而且有宏富的古文化遗存,向为学人所仰慕,罗氏本人也对此寄于深情... 罗秀书,关中频阳人,频阳故城在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50里。罗氏于清咸丰、同治年间,任褒城县司铎。 褒城地处褒谷口,自谷口西北三公里许即古石门隧道。这里不仅有山水之胜,而且有宏富的古文化遗存,向为学人所仰慕,罗氏本人也对此寄于深情。罗氏自述:“屡驾舟寻访,为洪浪所隔,咫尺不能达,每怅怅归。壬申(1872年)夏,与楚东司马万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阵图 秀书 频阳 褒城县 同治年间 方田 汉魏 树机能 云屯
下载PDF
9
作者 陈全方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4,7,共3页
汉中的褒河奔流于褒谷之中,谷口距汉中古城北二十公里。由谷口上溯九公里许,即褒姒故里,有褒姒舖在焉。褒姒本系古褒国一民间女子,以姒氏为姓,乃以褒姒”名之。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古城,在梁州褒城县... 汉中的褒河奔流于褒谷之中,谷口距汉中古城北二十公里。由谷口上溯九公里许,即褒姒故里,有褒姒舖在焉。褒姒本系古褒国一民间女子,以姒氏为姓,乃以褒姒”名之。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古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括地志》所记是唐时之褒城,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北距褒谷口十里。度其地望,褒国古城当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以东的周寨附近。周幽王五年(前779年),周伐褒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村 谷口 褒城县 共叔段 唐时 周本纪 九公
下载PDF
全社会都要正确使用汉字
10
作者 时雁行 《语文建设》 1985年第2期47-,共1页
商店的匾额,大字高悬,引人注目,但其中错别字很多:如把“洗染”的“染”写成“?”,把“电器”的“器”写成“?”,把“隆华”“先隆”的“隆”写成“?”。
关键词 古代汉语 黛玉葬花 褒城县 穆桂英 电视节目
下载PDF
近年来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岁平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4年第2期15-18,共4页
近年来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概述冯岁平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样,飞栈连云的贯穿川陕甘三省的古代交通要道——蜀道,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又一伟大工程,堪称世界奇迹之一。其中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 近年来蜀道及石门石刻研究概述冯岁平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样,飞栈连云的贯穿川陕甘三省的古代交通要道——蜀道,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又一伟大工程,堪称世界奇迹之一。其中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国务院总编号57号),以其联系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 蜀道 斜道 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石刻 开通斜道摩崖 阁道 调查简报 褒城县 交通路线
原文传递
钱歌尘:为长沙会战补给兵力
12
《陕西画报》 2015年第4期22-22,共1页
钱歌尘,原名钱赓泽,汉族,1913年出生,陕南褒城县(现汉中市留坝县)人,自幼聪慧好学,学业优秀,并习得一手好书法。1930年钱歌尘考入汉中省立第五中学,因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渐无力交付学费,只好中途辍学,于1934年投奔远在甘肃陇西的三姐夫... 钱歌尘,原名钱赓泽,汉族,1913年出生,陕南褒城县(现汉中市留坝县)人,自幼聪慧好学,学业优秀,并习得一手好书法。1930年钱歌尘考入汉中省立第五中学,因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渐无力交付学费,只好中途辍学,于1934年投奔远在甘肃陇西的三姐夫家,在武山县立第一小学做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热血青年钱歌尘深受震撼,决心弃文从武,上战场杀敌报国。在亲戚们的支持下,钱歌尘离开甘肃前往西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会战 刘卓 亲戚们 褒城县 战争爆发 武山 文从 上战场 留坝 十七路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