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石刻文献的科学史价值及其他——关于白鹤梁与褒谷石刻中宋人题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强 马楚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14,共6页
白鹤梁石刻中北宋末与南宋前期冬春季枯水记录最为频繁,显示了长江上游在这一时段水位出现明显降低,是对中国古代气候史上南宋为寒冷期的真实对应,具有重要的气候变迁史价值。褒谷石门石刻中的宋人题记则偏重于利州路兴元府水利兴修、... 白鹤梁石刻中北宋末与南宋前期冬春季枯水记录最为频繁,显示了长江上游在这一时段水位出现明显降低,是对中国古代气候史上南宋为寒冷期的真实对应,具有重要的气候变迁史价值。褒谷石门石刻中的宋人题记则偏重于利州路兴元府水利兴修、修堰护堰、用水法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官员祈雨"修禊"习俗。其次,两处石刻反映了流行于宋代的地方官员春游题记、祈盼国泰民安的文化风尚;其三,褒谷石门石刻与白鹤梁石刻同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实体标本,特别是折射了宋代普通士大夫书法流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白鹤梁石刻 褒谷题记 气候史 文化风尚
下载PDF
褒谷石门的汉隶书刻技艺
2
作者 郭荣章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34-37,共4页
分部在汉中褒谷石门隧道内壁及其南北山崖间的摩崖石刻,统称石门摩崖石刻。其中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世称“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这十三品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当代有不少书法家题词,赞誉十三品是“国之瑰宝”,十三... 分部在汉中褒谷石门隧道内壁及其南北山崖间的摩崖石刻,统称石门摩崖石刻。其中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世称“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这十三品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当代有不少书法家题词,赞誉十三品是“国之瑰宝”,十三品陈列馆为“书法宝库”。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参观了十三品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 摩崖石刻 书刻 三品 开通斜道刻石 启功先生 结体 西岳华山庙碑 书佐 布白
下载PDF
汉中褒谷“弟焕等题名”摩崖刻石考
3
作者 张远智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0年第1期-,共3页
《八琼室金石补正》里记录有一则汉中褒谷石刻题记,全文是:弟焕等题名(原书注:高一尺四寸,广一尺一寸三分,四行,行八字,字径二寸二三分,分书)弟焕后一日约客□中甲、姚祁、李□之、张承祖、王其旸,妷癸中同来,子艮中侍。
关键词 八琼室金石补正 褒谷 石刻题记 摩崖刻石 汉中 题名
原文传递
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 被引量:3
4
作者 安庸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6-60,共5页
历史上的褒斜道,是人们沿着褒谷和斜谷两条谷道所步履而成的。后来伴随着铁器的兴起和商业的发达,才在险绝处凿石架木增置栈阁,是为栈道。这是我国最早的栈道。其所以如此,除了发展交通,促进生产、增进人类文明这个社会因素之外,在很大... 历史上的褒斜道,是人们沿着褒谷和斜谷两条谷道所步履而成的。后来伴随着铁器的兴起和商业的发达,才在险绝处凿石架木增置栈阁,是为栈道。这是我国最早的栈道。其所以如此,除了发展交通,促进生产、增进人类文明这个社会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褒、斜二谷本身所具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因此,正确认识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 栈阁 木增 石架 社会因素 衙岭山 郦县
下载PDF
褒谷石门南宋摩崖《鲜于申之等题名》补考
5
作者 胡裔涛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5-146,共2页
《鲜于申之等题名》拓本的新见,为石门石刻的研究增加了亮点。本文对晚清以来,该题名释文的混乱状况予以匡正,明确了当以王昶《金石萃编》所释为本;其次对题名中的重要人物鲜于申之予以补考,并探讨了其父亲鲜于侃与晁公溯遡的交往情况;... 《鲜于申之等题名》拓本的新见,为石门石刻的研究增加了亮点。本文对晚清以来,该题名释文的混乱状况予以匡正,明确了当以王昶《金石萃编》所释为本;其次对题名中的重要人物鲜于申之予以补考,并探讨了其父亲鲜于侃与晁公溯遡的交往情况;最后概述其在史料和艺术两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石门 鲜于申之 南宋隶书
原文传递
褒斜道改道至回车考辨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荣章 《文博》 1986年第6期56-59,共4页
历史上的褒斜道,在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公年507—509年)期间,有过一次较大的改道。在改道前,褒斜道自汉中的褒谷口上溯,越衙岭山交斜谷,再顺流而下至关中郿县以南的斜峪关。《史记·河渠书》所称,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 历史上的褒斜道,在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公年507—509年)期间,有过一次较大的改道。在改道前,褒斜道自汉中的褒谷口上溯,越衙岭山交斜谷,再顺流而下至关中郿县以南的斜峪关。《史记·河渠书》所称,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者,即此。改道后,其南仍由褒谷上溯,但不入斜谷,而转向回车;其北也不到郿县的斜峻关,而到陈仓。记述这次改道的摩崖石刻《石门铭》说:“自回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而进……莫不夷通焉.”此处的谷口系指汉中的褒谷口,可见这次改道工程只涉及回车至褒谷口这一段。对于改道至回车之后道路的去向与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 斜道 衙岭山 史记·河渠书 摩崖石刻 正始 达奚武 陈仓
下载PDF
浅谈褒斜栈道在历代战争中的运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清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0-83,共4页
褒斜栈道,是历史上打开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及巴蜀之间秦岭山脉通途的著名古道,南口称褒谷,北口称斜谷,皆因发源於秦岭山脉衙岭山的同源而派分的褒斜二水为名。此道沿褒斜二水蜿蜒于层峦迭嶂的峻岭峡谷之中,因其地势凿孔架栈,使“道路凌... 褒斜栈道,是历史上打开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及巴蜀之间秦岭山脉通途的著名古道,南口称褒谷,北口称斜谷,皆因发源於秦岭山脉衙岭山的同源而派分的褒斜二水为名。此道沿褒斜二水蜿蜒于层峦迭嶂的峻岭峡谷之中,因其地势凿孔架栈,使“道路凌空,极天下至险”。褒斜道虽“五百里石穴”,艰险难行,但自此道开通以后,就拉开了秦、蜀间行旅通商和军事战争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栈道 斜道 衙岭山 褒谷 汉中盆地 秦岭山脉 军事战争 州刺史 三年
下载PDF
论古褒斜道上栈阁的分布、形制及邮驿等建筑设施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荣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7-74,66,共9页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祗车出谷口,秦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祗车出谷口,秦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祗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阁 斜道 邮驿 武王伐纣 褒谷 《华阳国志》 傥骆道 中县
下载PDF
论古褒斜道上栈阁的分布、形制及邮驿等建筑设施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荣章 《文博》 1988年第5期39-46,共8页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祇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国志·蜀志》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时当战国初期,七国争雄于中原,蜀国如欲北出,必经褒斜,故以褒斜为前门,可证褒斜之间是有道可通的。熊耳在今四川省青神县西十五里,灵关在今四川省西昌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阁 斜道 武王伐纣 褒谷 《华阳国志》 邮驿 华阳国志 中县 熊耳
下载PDF
诸葛亮出斜谷的行军之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荣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8-70,共3页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攻魏,屯兵于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史称这次进兵系“由斜谷出”,曾有论者以为这里所称的“斜谷”,即传统的褒谷口到斜峪关的占褒斜道,且以“诸葛亮牋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语中的黑...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攻魏,屯兵于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史称这次进兵系“由斜谷出”,曾有论者以为这里所称的“斜谷”,即传统的褒谷口到斜峪关的占褒斜道,且以“诸葛亮牋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语中的黑水为褒水,遂据以论证诸葛亮取道褒谷之必然性。经审视史籍和实际察勘,始知诸葛亮并非取道褒谷,而是由城固之湑水河谷北上,经双溪、小河口诸地,至留坝县江口镇交褒谷,再循褒斜旧路出斜谷。现就此略陈其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 斜道 江口镇 城固 五丈原 斜峪关 湑水 阁道 口到
下载PDF
诸葛亮兴兵攻魏所走的褒斜栈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荣章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11-116,126,共7页
诸葛亮最后一次攻魏,史称“由斜谷出”。这里所说的斜谷,通常指褒斜道而言,如汉《石门颂》摩崖中有“斜谷之川”和“诏书开斜”之句,其“斜谷”和“斜”皆为褒斜道之简称。此道累见于史,且为今人考古调查所证实。其南起汉中褒城,北至郿... 诸葛亮最后一次攻魏,史称“由斜谷出”。这里所说的斜谷,通常指褒斜道而言,如汉《石门颂》摩崖中有“斜谷之川”和“诏书开斜”之句,其“斜谷”和“斜”皆为褒斜道之简称。此道累见于史,且为今人考古调查所证实。其南起汉中褒城,北至郿南之斜峪关,因褒斜二谷而得名,全长四百七十余里。但诸葛亮治乐城,乐城在城固,征之于史,其出兵五丈原,当取道城固,而不经褒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道 斜栈道 考古调查 褒谷 城固 石门颂 曹真 五丈原
下载PDF
关于褒斜道的名实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之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19,共12页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汉中、巴蜀的几条古代驿道中,褒斜道是相当重要的一条。由于这条循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和汉水支流褒水(今褒河)河谷而行的道路,里程较短,中途又几乎不需要翻越高峻的分水岭,所以它被开辟的时间比较早,被使用...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汉中、巴蜀的几条古代驿道中,褒斜道是相当重要的一条。由于这条循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和汉水支流褒水(今褒河)河谷而行的道路,里程较短,中途又几乎不需要翻越高峻的分水岭,所以它被开辟的时间比较早,被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据说在西周时代人们就发现并利用这条道路了。到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道 衙岭山 西周时代 仇池 达奚武 皮豹子 安远军 镇都大将 褒谷
下载PDF
汉中褒斜道摩崖石刻——汉中文物介绍
13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89-,共1页
图为石门汉隶大字摩崖“衮雪”近拓照片,“衮雪”二字传为曹操手笔,在褒谷中有三处“衮雪”刻石,此为“衮雪”真迹,其余二处皆为临摹之作。
关键词 摩崖石刻 褒谷 斜道 二字 字系 杨君 原汉
下载PDF
褒斜道石门及石刻研究论著目录汇集
14
作者 马强 冯素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斜道 研究论著 蜀道难 杨淮表记 斜栈道 开通斜道摩崖 书学 褒谷 陕西省文管会 题刻
下载PDF
风烟俱净褒水畔 古道无言证流年
15
作者 王丽红 《中国公路》 2021年第12期84-85,共2页
风烟俱净,褒水无言。正如碑文所书写的那样,褒谷河畔安息着一位可敬的开路先锋,也铭记着一段感人的前尘往事……站在古褒斜道褒谷口的翠屏桥上,向北俯视河滩,便能看到东岸一段约三四米宽的道路,依傍着险峻的山体,穿过一道石门蜿蜒向前... 风烟俱净,褒水无言。正如碑文所书写的那样,褒谷河畔安息着一位可敬的开路先锋,也铭记着一段感人的前尘往事……站在古褒斜道褒谷口的翠屏桥上,向北俯视河滩,便能看到东岸一段约三四米宽的道路,依傍着险峻的山体,穿过一道石门蜿蜒向前。前方是雄伟的褒河石门水库大坝,路侧是奔涌向前的滚滚褒水。相形之下,这段路实在太不起眼,偶有游人经过也鲜有驻足。的确,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脚下这段百来米长的道路,正是20世纪30年代第一条穿越秦岭的现代公路——老川陕公路的遗迹,中国公路交通建设先驱张佐周,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建设 褒谷 斜道 川陕公路 无言 风烟
下载PDF
字如其人:“衮雪”应为曹操所书 被引量:2
16
作者 贯井正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3-70,共2页
关键词 曹操 书法 汉中 陕西 褒谷 刘备
下载PDF
石门题刻与宋代的山河堰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志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11-114,117,共5页
石门古代摩崖题刻不仅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而且也是一座丰富的历史资料宝库。石门古代题刻中有关川陕交通的史料,素为世人推重,研究者迭有著述论之。相形之下,其中有关宋代山河堰水利灌溉工程的史料,则不甚为人注重,论者寥落。山河堰... 石门古代摩崖题刻不仅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而且也是一座丰富的历史资料宝库。石门古代题刻中有关川陕交通的史料,素为世人推重,研究者迭有著述论之。相形之下,其中有关宋代山河堰水利灌溉工程的史料,则不甚为人注重,论者寥落。山河堰即今石门水库的前身,很早以来,就是汉中盆地最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研究其历史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河堰 题刻 水利灌溉 汉中盆地 《宋史》 欧阳文忠公文集 八琼室金石补正 司封员外郎 历史资料 褒谷
下载PDF
石门摩崖书法艺术散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雒长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60-162,155,共4页
位于汉中市北二十公里的褒斜道石门摩崖久已闻名于海内外。据镌于东汉永平六年的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记,汉中郡守鄐君“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石门开凿时间距今已一千九百余年。以石门所在地昔有栈道飞... 位于汉中市北二十公里的褒斜道石门摩崖久已闻名于海内外。据镌于东汉永平六年的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记,汉中郡守鄐君“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石门开凿时间距今已一千九百余年。以石门所在地昔有栈道飞虹、车辆频频之盛,又有群峰叠峦、银涛滚雪之奇,历代文人墨客至此而情动于衷,每每记事抒怀锈刻于摩崖之上。如此历代相延,在谷中留下东汉至明清石刻文字百余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通斜道摩崖 石刻文字 斜道 艺术构思 褒谷 书风 散论 至明 开通斜道石刻 裹锋
下载PDF
汉《石门颂》、《郙阁颂》的文化特征比较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孟礼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镌刻在褒谷石门西壁的摩崖石刻,《郙阁颂》是东汉建宁五年(172)镌刻在略阳县(穴且)口的白崖,嘉陵江西岸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书体皆为汉隶,都是我国著名的汉刻。现在这两方摩崖一个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一个...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镌刻在褒谷石门西壁的摩崖石刻,《郙阁颂》是东汉建宁五年(172)镌刻在略阳县(穴且)口的白崖,嘉陵江西岸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书体皆为汉隶,都是我国著名的汉刻。现在这两方摩崖一个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一个迁到略阳县灵崖寺。至于它们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在金石学上的地位,素为历代学者和书法家们所推崇。然而,对这两方摩崖的文化特征有何异同?应作何认识?看法则不尽一致。研究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全面认识这两方摩崖刻石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这方面作点比较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郙阁颂 石门颂 摩崖石刻 略阳县 灵崖寺 褒谷 白崖 西狭颂 历代学者 熹平石经
下载PDF
石门十三品与汉中人的美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锐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72-75,共4页
“石门十三品”是指分布于陕西省汉中市以北褒谷石门内外的,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开通斜道摩崖 美意识 三品 褒谷 阁道 斜道 陕西省汉中市 汉魏 羊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