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体内外对胃癌细胞p53及γ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朱瑜 杨文倩 +5 位作者 程艺云 宫喜 蔡蓉 王开放 周瑞祥 刘卉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0-13,67,共5页
目的 :探讨褪黑素体内外对胃癌细胞p53、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荷胃癌后,分别用100、150 mg/kg的褪黑素及其拮抗剂30 mg/kg分组干预2周;用0、2、4、6、8 mmol/L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胃癌细胞24 h;运用蛋白免疫印... 目的 :探讨褪黑素体内外对胃癌细胞p53、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荷胃癌后,分别用100、150 mg/kg的褪黑素及其拮抗剂30 mg/kg分组干预2周;用0、2、4、6、8 mmol/L不同浓度褪黑素干预胃癌细胞24 h;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胃癌p53、IFN-γ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细胞上清IFN-γ的浓度变化。结果 :褪黑素干预组肿瘤质量、体积均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肿瘤组织中p53的表达上调,IFN-γ蛋白表达下调;血清IFN-γ浓度均明显下降。褪黑素拮抗剂组小鼠肿瘤质量、体积均增大;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下调。褪黑素作用24h后,4mmol/L组细胞p53表达明显上调;4、6mmol/L组细胞IFN-γ蛋白表达明显上调,6mmol/L组上清IFN-γ浓度显著降低。结论 :褪黑素通过下调胃癌细胞IFN-γ及上调p53表达以达到免疫调节及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黑素 P53 Γ干扰素 褪黑素拮抗剂
下载PDF
褪黑素、钙调蛋白在脊柱侧凸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俊哲 柯庆峰 +5 位作者 吴文华 何立江 王江波 黄隆 戴章生 林朝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23-3126,共4页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褪黑素拈抗剂、钙调蛋白拮抗剂共同作用对制作双足大鼠脊柱侧凸动物模型成功率及Cobb角度的影响。方法将刚断乳的1个月龄雌性大鼠32只制作成双足大鼠,并随机分成4组,A组予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持续光照...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褪黑素拈抗剂、钙调蛋白拮抗剂共同作用对制作双足大鼠脊柱侧凸动物模型成功率及Cobb角度的影响。方法将刚断乳的1个月龄雌性大鼠32只制作成双足大鼠,并随机分成4组,A组予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持续光照,B组单纯予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C组予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饮用钙调蛋白拮抗剂TMX,D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8周和16周时分别拍摄x线片并统计各组大鼠侧凸模型发生率和侧凸程度的不同。结果(1)8周时,AB两组大鼠部分发生了脊柱侧凸,发生率分别为75.0%和12.5%,其中A组侧凸度数范围分别为10.8°~16.8°,平均为12.4°,B组大鼠侧凸度数平均为19.4°,AB组大鼠侧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大鼠均没有发生脊柱侧凸,未发生率为100.0%;(2)16周时,A组大鼠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57.0%,侧凸度数范围10.1°~17.9°,平均14.3°,B组大鼠脊柱侧凸发生率为62.5%,侧凸度数范围18.0°~30.3°,平均25.2°,A、B组大鼠侧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大鼠均未发生脊柱侧凸,未发生率为100.0%,BC、BD组大鼠侧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在双足大鼠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可成功制作脊柱侧凸大鼠模型,这种脊柱侧凸的发生与褪黑素的失作用有关。(2)光照条件下,早期可增加脊柱侧凸的发生,但是这种侧凸是可逆的。(3)光照条件最终不能增加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及侧凸畸形程度。(4)钙调蛋白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脊柱侧凸的自然进程,这种抑制作用与钙调蛋白的失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拮抗剂 光照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钙调蛋白拮抗剂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褪黑素减轻丙烯酰胺导致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校琦 陆慧萍 +1 位作者 熊飞 严红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能否减轻丙烯酰胺(ACR)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研究ACR对PC12细胞存活率和氧化损伤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MT干预试验分为对照组、ACR组、ACR+MT组(50μmol/L MT)、ACR+MT+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能否减轻丙烯酰胺(ACR)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研究ACR对PC12细胞存活率和氧化损伤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MT干预试验分为对照组、ACR组、ACR+MT组(50μmol/L MT)、ACR+MT+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组(50μmol/L MT和0.2μmol/L Luzindole)。干预方式有提前24 h,同时以及推后3 h干预3种。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2.5和5 mmol/L ACR处理24 h能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 mmol/L ACR在6和12 h R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5 mmol/L ACR在1和6 h R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 mmol/L ACR在1 h 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6和12 h 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试验显示,MT提前24 h干预,ACR+MT组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ACR组(P<0.01),ACR+MT+Luzindole组细胞内ROS水平较ACR+MT组显著升高(P<0.01);MT同时干预,ACR+MT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低于ACR组(P<0.01),ACR+MT+Luzindole组ROS水平较ACR+MT组显著升高(P<0.01),但对MDA含量未见明显影响;MT推后干预,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均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3种不同干预方式中,提前24 h MT干预能显著减轻ACR导致的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褪黑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T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黑素 黑素受体拮抗剂 活性氧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