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足直立诱导低褪黑素水平雌性小鼠脊柱侧凸模型的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涛 朱泽章 +2 位作者 刘军 王刚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观察双足直立诱导低褪黑素水平雌性C57BL/6j小鼠脊柱侧凸的发生情况,为选择理想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低褪黑素水平C57BL/6j小鼠雌、雄各20只,分为低褪黑素雌性小鼠组(A组)、低褪黑素雄性小鼠组(B组),... 目的:观察双足直立诱导低褪黑素水平雌性C57BL/6j小鼠脊柱侧凸的发生情况,为选择理想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低褪黑素水平C57BL/6j小鼠雌、雄各20只,分为低褪黑素雌性小鼠组(A组)、低褪黑素雄性小鼠组(B组),另选C3He/ej雄性小鼠20只作为对照组(C组)。将三组小鼠均于3周龄时施行双上肢截肢合并鼠尾切除术建立双足直立小鼠模型,然后进行直立体态诱导。术后4个月,采用X线片评估三组小鼠脊柱侧凸发生情况,比较三组间脊柱侧凸发生率和侧凸严重程度。结果:三组小鼠建模后经直立体态诱导均可长时间保持直立体态。A组19只发生脊柱侧凸,侧凸小鼠Cobb角17°~36°,平均24.6°±6.0°;B组16只发生脊柱侧凸,侧凸小鼠Cobb角13°~31°,平均20.8°±4.3°;C组9只发生脊柱侧凸,侧凸小鼠Cobb角13°~23°,平均18.3°±2.7°。A、B组小鼠脊柱侧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χ2=11.904,P=0.005;χ2=5.2267,P=0.023),A、B两组脊柱侧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脊柱侧凸Cobb角明显高于B组(t=2.096,P=0.044)和C组(t=3.646,P=0.001);B组与C组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雌性低褪黑素双足直立小鼠脊柱侧凸发生率高,脊柱侧凸更严重,可以较好模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褪黑素水平 双足直立雌鼠
下载PDF
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于瀚 钟相根 +3 位作者 许宗颖 郑智礼 史兴华 邓秀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35-41,共7页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探讨“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证据及其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慢性束缚法复制中医肝郁模型,通过不同分组给药方式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案,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评...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探讨“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证据及其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慢性束缚法复制中医肝郁模型,通过不同分组给药方式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案,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评价“肝郁”,检测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以评价“脾虚”,在此基础上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以探索“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存在炎症、水肿等病理损伤,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知肝传脾”客观存在;“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当先治肝”“当先实脾”的干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异常状态,其中“当先实脾”的干预作用优于其它干预方式,“当先实脾”客观存在;“知肝传脾”--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当先实脾”--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与“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密切相关。结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客观存在且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密切相关,肝病→褪黑素水平降低→脾病、实脾→褪黑素水平升高→干预肝病,可能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大鼠模型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血清褪黑素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麻醉效果及对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锐 金卫东 +1 位作者 严卫锋 宫延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4期4950-4953,共4页
目的分析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 目的分析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妇科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分析两组麻醉效果、褪黑素水平、睡眠质量、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3.48±0.47)、(3.44±0.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33.6±7.74)、(33.8±7.05)、(7.1±1.2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4.8±8.41)、(47.2±6.94)、(16.9±2.8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前褪黑素水平[(6.60±0.88)、(6.52±0.91)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前、拔管后20 min及苏醒后的褪黑素水平[(6.14±1.05、(47.2±6.94)、6.61±1.10)pg/ml]高于对照组[(5.73±0.89)、(5.91±0.95)、(6.13±0.9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睡眠总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411.68±39.51)min、(79.30±8.74)min、(6.36±2.15)次]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413.26±38.93)min、(7.64±8.32)min、(6.36±2.15)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睡眠总时间[(411.68±39.51)、(411.68±39.51)min]均有缩短,觉醒时间[(106.29±9.86)、(120.33±10.54)min]均有延长,觉醒次数[(12.75±3.06)、(15.34±3.61)次]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 d观察组睡眠总时间(345.73±26.83)min长于对照组(323.11±25.60)min,觉醒时间(106.29±9.86)min及觉醒次数(12.75±3.06)次少于对照组(120.33±10.54)min、(15.34±3.6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h、12 h、24 h、72 h VAS评分[(3.92±1.30)、(3.42±1.04)、(3.35±0.93)、(3.23±0.53)分]均明显较同期对照组[(4.52±1.73)、(4.03±1.21)、(3.92±1.17)、(3.54±0.95)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33%vs.16.67%)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对褪黑素水平影响较小,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麻醉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瑞芬太尼 腹腔镜 子宫肌瘤 褪黑素水平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不同光照时间对辽宁绒山羊羊绒生长、增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丰田 王红光 +6 位作者 郑旭 张兴会 豆兴堂 王家明 姜雪梅 邵梦月 赵凤立 《现代畜牧兽医》 2012年第8期53-56,共4页
选用1~3岁绒长、产绒量、体重等生产指标接近的母羊150只,分成5组,每组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每天光照时间为6、7、8h、逐渐缩短光照组和对照组,观察每月羊绒生长、体重、血液中褪黑素水平以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 选用1~3岁绒长、产绒量、体重等生产指标接近的母羊150只,分成5组,每组3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每天光照时间为6、7、8h、逐渐缩短光照组和对照组,观察每月羊绒生长、体重、血液中褪黑素水平以及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2组累计生长羊绒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28%、12.60%,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少增2.0kg,少增加5.4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液中褪黑素水平比对照组高53.67%~29.67%,并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和光周期的缩短呈现规律性增高,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控光试验没有影响羊只发情和受胎,相反具有良好的促进诱导发情的作用。从生产角度看,试验组比对照平均每月多长绒0.15cm,对提高产绒量意义不大,在生产上推广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时间 褪黑素水平 羊绒生长 增重 辽宁绒山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