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变质带褶皱形态判定新方法——变斑晶包裹物迹线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汇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李化启 蔡志慧 许翠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1-760,共10页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Texas Creek地区为例,尝试运用垂直于5期面理弯切轴的定向薄片中叠加面理(变斑晶包裹物迹线)由水平到竖直和由竖直到水平的几何形状变化,确定研究区内一个存在争议的复杂褶皱形态为背形,并推断该褶皱形成于区域内第1期变斑晶生长过程(约为1500 M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形态 变斑晶 变斑晶包裹迹线 面理弯切轴
下载PDF
确定变质岩区褶皱形态的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学林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提出确定变质岩区褶雏形态的一种新方法——构造透镜体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构造置换。
关键词 构造透镜体 构造置换 包络面 变质岩 褶皱形态
下载PDF
服装褶皱形态的参数化表征方法
3
作者 王一品 李小辉 《纺织学报》 EI CAS 202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在服装结构设计趋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背景下,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存在种类繁杂、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通过分析服装褶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款式特征参数的褶皱形态量化表征方法,建立服装褶皱形态二维平面款式与三维结构间的映射关系... 在服装结构设计趋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背景下,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存在种类繁杂、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通过分析服装褶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款式特征参数的褶皱形态量化表征方法,建立服装褶皱形态二维平面款式与三维结构间的映射关系。选取了比较典型的6种褶皱形态,制作了5款裙装,在满足同一面料、裙长、纱线方向及观察视角的条件下,进行14个款式特征参数量化估计值与测量值对照实验,得到22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约束和描述不同褶皱类型,且量化估计值与测量值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具有显著相关性。该量化方法直观准确,灵活高效,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能有效地实现服装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褶皱 褶皱形态 参数化表征 结构设计 智能制版 服装工程
下载PDF
南湖一号井地层线状紧密褶皱构造形态的认识及其运用
4
作者 刘耀华 《引进与咨询》 2002年第6期64-65,共2页
通过生产实践 ,认识了南湖一号井地层为线状紧密褶皱构造形态 ,褶曲幅度小 ,在 30米以下 ,在褶皱形成过程中 ,因压扁作用 ,产生了煤层压薄带。运用认识的这个规律、服务于生产、研究确定适当的采区区段垂高 ;研究布置块段岩石通风井 ;... 通过生产实践 ,认识了南湖一号井地层为线状紧密褶皱构造形态 ,褶曲幅度小 ,在 30米以下 ,在褶皱形成过程中 ,因压扁作用 ,产生了煤层压薄带。运用认识的这个规律、服务于生产、研究确定适当的采区区段垂高 ;研究布置块段岩石通风井 ;留压薄带支撑顶板采煤方法的研究、运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南湖一号井 地质 地层 线状紧密褶皱构造形态 煤层压薄带 区段垂高 块段岩石通风井 留压薄带支撑顶板 矿井通风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中深水褶皱与逆冲断裂带的构造样式 被引量:1
5
作者 Freddy Corredor John H. Shaw +1 位作者 Frank Bilotti 王凤琴(译) 《海洋地质》 2007年第3期29-57,共29页
深水尼日尔三角洲中包含有两个大型的褶皱和逆冲断裂带,它们是由显示有复合类型的逆冲作用的大陆架上的重力拉张作用所引起的压缩作用的产物。这些压缩构造形成于Akata组超压页岩中的多滑脱(水平)面之上。使用生长沉积作用模式、褶... 深水尼日尔三角洲中包含有两个大型的褶皱和逆冲断裂带,它们是由显示有复合类型的逆冲作用的大陆架上的重力拉张作用所引起的压缩作用的产物。这些压缩构造形成于Akata组超压页岩中的多滑脱(水平)面之上。使用生长沉积作用模式、褶皱形态、断面地震反射和一般断弯褶皱及切变断弯褶皱原理等,我们描述并模拟了组成这些(构造)带的断裂相关褶皱和叠瓦状逆冲断裂系统的构造类型和运动学特征。单个断裂相关褶皱,包括前裂逆冲断裂和后裂逆冲断裂都是以倾角小于相关断面斜坡的长平后翼为特征的,其后翼上生长地层倾角向上变小的特征则反映了持续的翼部旋转成分。前翼要短于后翼,但是,生长地层则具有更为一致的倾角,反映了由膝折带的迁移所引起的褶皱作用成分。因此,我们使用了一种结合了一般断弯褶皱原理和切变断弯褶皱原理的方法来描述这些构造,包括超压页岩中的一个弱基底滑脱带的影响。我们详细地论述了这些原理,并进行了叠瓦状逆冲断裂系统的运动学模拟,结果显示了与该三角洲中空间和时间变化有关的逆冲断裂作用的复杂历史。使用褶皱生长地层的区域图形,我们定义了包括单滑脱面和多滑脱面的前裂、后裂和同代逆冲断裂。并定义了两种主要的叠瓦状逆冲断裂系统类型:Ⅰ型系统具有一个底部滑脱面,Ⅱ型叠瓦状逆冲断裂系统则具有多个底部滑脱面,并会造成Akata组明显的构造加厚以及浅层逆冲断片的再褶皱。通过对穿过这些系统的两条区域横剖面进行的层序恢复,我们分辨出了构造类型、逆冲断裂的活动时间及次序、及区域地层缩短量,而这些信息则与深水尼日尔三角洲中的烃类成熟和油气充注等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逆冲断裂带 褶皱形态 构造样式 深水 运动学特征 断裂系统 断弯褶皱
下载PDF
下扬子区加里东期构造古地理问题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浩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一般将江绍断裂作为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下扬子区的分界,但江绍断裂是晋宁期缝合带,二者在加里东期的关系需要解决。赣东北和皖南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复背斜核部,两翼的寒武—奥陶系由里向外由盆地—斜坡相转为台地相,相界线标志出扬子台... 一般将江绍断裂作为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下扬子区的分界,但江绍断裂是晋宁期缝合带,二者在加里东期的关系需要解决。赣东北和皖南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复背斜核部,两翼的寒武—奥陶系由里向外由盆地—斜坡相转为台地相,相界线标志出扬子台缘位置在皖南石台—泾县一线,华夏台缘位置在浙西江山—开化—临安一线,中央的变质岩区应为当时江南海盆的一部分。奥陶纪末沉积格局有重大变化,显示这里的江南海盆转化为陆屑来源的楔形“江南隆起”。复背斜两翼寒武—奥陶系的构造变形则由外向里增强,直至同斜倒转的褶皱形态,表明江南隆起属加里东褶皱带。隆起两侧及东北方有很厚的志留系碎屑岩,沉积序列自下而上由浅海相转为滨海相和三角洲相以至陆相沉积。空间上往东北方江苏境内海相沉积更为发育,志留纪晚期仍有海相记录,与泥盆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到印支期才发生构造变形。在下扬子区,扬子和华夏地块之间,加里东褶皱带和印支褶皱带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区 加里东期 构造古地理 寒武-奥陶系 华夏地块 江南隆起 构造变形 不整合接触 褶皱 扬子地块 变质岩区 沉积格局 褶皱形态 陆相沉积 三角洲相 沉积序列 海相沉积 缝合带 晋宁期 元古界 赣东北 台地相 斜坡相 奥陶纪
下载PDF
苏尼特左旗地区海西末—印支期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德臻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2-58,共7页
该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 NNE向褶皱的形态、褶皱成生时承受的轴向载荷、压缩量乃至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态和变形域进行了对比研究 ,划分了变形序次。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存在印支运动的构造形迹 ,且该形迹是在海西末期形成的构造形... 该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 NNE向褶皱的形态、褶皱成生时承受的轴向载荷、压缩量乃至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态和变形域进行了对比研究 ,划分了变形序次。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存在印支运动的构造形迹 ,且该形迹是在海西末期形成的构造形迹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左旗 海西末-印支期 褶皱形态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几内亚福雷卡里亚YML铁矿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江胜国 王志刚 +2 位作者 付方建 李宏臣 曹健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年第2期89-95,107,共8页
Yemsaliya(简称YML)铁矿区位于几内亚福雷卡里亚省东南部,Rokelide造山带北部,其太古宙地体中赋存有丰富的条带状铁矿(BIF)。研究区内岩矿层由一系列复式褶皱构成,北西走向,主体是复式向斜形态;区内发育三种面理,分别为早期的褶皱层理S_... Yemsaliya(简称YML)铁矿区位于几内亚福雷卡里亚省东南部,Rokelide造山带北部,其太古宙地体中赋存有丰富的条带状铁矿(BIF)。研究区内岩矿层由一系列复式褶皱构成,北西走向,主体是复式向斜形态;区内发育三种面理,分别为早期的褶皱层理S_0、后生面理S_1和后期的褶劈理S_2。根据数据分析,结合构造变形特征、岩性特征、构造规模及发育程度可将区内的褶皱构造变形和面理置换过程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从前期到后期,褶皱构造样式从明显的紧闭复合同斜型向开阔的复合型过渡,岩石也从塑性向脆性过渡。区内发生的面理置换类型为,前期S_1置换S_0;后期S_2置换S_1和S_0,前期的置换作用最强。在深入剖析YML铁矿区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褶皱构造变形和面理置换对铁矿床的控制规律,对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L铁矿区 褶皱形态 面理 面理置换 控矿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