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1
作者 袁学诚 任纪舜 +1 位作者 徐明才 唐文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邓县—南漳剖面是叶县—邓县剖面南延部分,其反射地震剖面的测定使得从中朝克拉通到扬子克拉通横穿秦岭造山带的第一条反射地震剖面得以完成。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清楚显示了扬子克拉通地壳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的客观事实,证明襄樊... 邓县—南漳剖面是叶县—邓县剖面南延部分,其反射地震剖面的测定使得从中朝克拉通到扬子克拉通横穿秦岭造山带的第一条反射地震剖面得以完成。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清楚显示了扬子克拉通地壳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的客观事实,证明襄樊—广济断裂带(即北大别山—大巴山前缘断裂带)并不是一条板块缝合带,而是一条大陆壳俯冲断裂带,扬子克拉通的大陆地壳沿大约20km深的上地壳底面向秦岭造山带之下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剖面 深部构造 秦岭-大别造山带 襄樊-广济断裂带 大陆壳俯冲断裂带
下载PDF
武汉阳逻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地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章捷 王云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7,共3页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断层和褶皱发育 ,襄樊 -广济断裂带位置不清 .在初勘阶段 ,针对不同的桥型方案 ,运用多种勘探手段进行了同等深度的勘察 .勘探结果表明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 ,没有发现襄樊 -广济断裂从桥址区通过 ,仅在K80 +5 30m...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断层和褶皱发育 ,襄樊 -广济断裂带位置不清 .在初勘阶段 ,针对不同的桥型方案 ,运用多种勘探手段进行了同等深度的勘察 .勘探结果表明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 ,没有发现襄樊 -广济断裂从桥址区通过 ,仅在K80 +5 30m和K81+86 0m处发现两正断层 ,其中F1对三塔斜拉桥桥型方案的中塔影响较大 ,F2 处于南引桥部位 ,对大桥的影响较小 .从地质条件方面考虑 ,阳逻长江大桥选用悬索桥方案比较合适 ,如果采用斜拉桥方案 ,则中塔位置需要向南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概况 初步勘察 襄樊-广济断裂带 桥型方案 武汉市 阳逻长江公路大桥 工程地质
下载PDF
湖北大洪山地区原“莲沱组”时代质疑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锦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9-583,共5页
根据野外观察,出露在襄樊-广济断裂带南侧大洪山地区绿林(厂河)镇一带主要由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原“震旦纪莲沱组”,呈向南缓倾斜、倾角40°左右的单斜岩层产出,顶部与震旦纪陡山沱组之间以一条向南倾斜的逆断层为界,底部与下伏花... 根据野外观察,出露在襄樊-广济断裂带南侧大洪山地区绿林(厂河)镇一带主要由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原“震旦纪莲沱组”,呈向南缓倾斜、倾角40°左右的单斜岩层产出,顶部与震旦纪陡山沱组之间以一条向南倾斜的逆断层为界,底部与下伏花山群之间为高角度不整合而不是微角度不整合;下伏前震旦纪(?)花山群和构造上覆的震旦系—下三叠统共同卷入了与扬子地块盖层岩系构造变形类似的向南的叠瓦构造和向南的倒转褶皱。通过组成与构造变形方面的研究得出该套地层可能不是震旦系而是中生代红层一部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沱组 时代 襄樊-广济断裂带 大洪山 湖北 中生代 构造变形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湖北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海波 姚运生 薛军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59-65,共7页
探讨汶川地震对湖北地震活动的影响,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与襄樊-广济构造带同属于扬子板块西部和北部边缘,是扬子板块逆冲插入青藏板块和秦岭微板块之下形成的。历史强震统计结果表明,四川中西部及周边强震活动对湖北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 探讨汶川地震对湖北地震活动的影响,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与襄樊-广济构造带同属于扬子板块西部和北部边缘,是扬子板块逆冲插入青藏板块和秦岭微板块之下形成的。历史强震统计结果表明,四川中西部及周边强震活动对湖北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影响明显,且对应率较高。汶川地震后3年内,湖北及周边地区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可能。同时也指出,近几年湖北及周边的地震活动是汶川地震前期东部地区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襄樊-广济断裂带 地震活动 历史地震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