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襄邑锦钩沉
- 1
-
-
作者
张沐旸
高丹丹
贺阳
-
机构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
出处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0,共7页
-
基金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项目(120205000502)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一般教学改革项目(NHFZ20230175)
+1 种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YJA760020)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3010079)。
-
文摘
在先秦两汉之时,陈留襄邑(今河南商丘睢县)生产的织锦最为精美。彼时中原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养蚕种桑,因此襄邑的纺织业十分发达。汉代朝廷在此设置服官,每岁进贡,用以制作皇帝与公卿百官的礼服,襄邑之地也因此有着“锦绣襄邑”的美称。自汉末魏晋以来,中国进入小冰期,天灾战乱的摧残导致生产生活的破坏与劳动力成本增长,加之蜀锦的强势崛起,使得襄邑锦从此式微,迅速地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而通过史料记录与出土织锦文物的对应,可以推测出襄邑锦的样貌,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这种先秦两汉的高级丝织物。
-
关键词
襄邑锦
汉锦
织锦
襄邑
纺织
-
Keywords
Xiangyi Brocade
Han Dynasty Brocade
Brocade
Xiangvi
Textile
-
分类号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史记》所载项羽攻打的襄城究竟在何处
- 2
-
-
作者
叶永新
-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
-
出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1-24,共4页
-
文摘
有学者认为项羽攻打并制造屠城惨案的襄城,并非颍川襄城或许州襄城,而应是秦朝泗水郡相县,其地望在安徽淮北市。但所论有不符合史实及文献记载之处,不能证明项羽所攻打的襄城为秦泗水郡相县。有关记载和史实表明,项羽所攻打的襄城应为秦襄邑县。襄邑被称为襄城,可能是司马迁的疏忽。
-
关键词
《史记》
项羽
襄城
相县
睢县
襄邑
-
Keywords
Xiang Yu
Xiangcheng
premier
Suixian
Xiangyi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秦文字“襄”地补说
- 3
-
-
作者
吴良宝
-
机构
吉林大学
-
出处
《古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338-341,共4页
-
基金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培育计划“战国古玺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2019FRLX08)
-
文摘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以下简称为《铭像》)17301魏国兵器二十一年晋或下库戈(澳门珍秦斋藏品),内部背面刻有"襄犫"二字(图一),董珊释读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与襄公十年所见的卫地"襄牛"(治今河南省睢县),也就是《汉志》陈留郡"襄邑"县,战国时期属魏^(①)。这一释读意见被此后出版的多种论著采用。
-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战国时期
襄邑
《汉志》
《左传》
陈留郡
秦文字
释读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石泉县首次发现汉鎏金蚕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李域铮
-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2期93-,2,共2页
-
文摘
八五年九月廿三日,陕西省石泉县池河区前池乡潭家湾村农民潭福全向陕西省博物馆送交鎏金蚕一件(封二:4)。据讲这条鎏金蚕是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在石泉县前池河淘金时,在距沙土面约二米五深处挖出的。据说在周围还发现有五铢线。这条鎏金蚕实长5.6、腹围1.9。
-
关键词
石泉县
池河
陕西省博物馆
五铢
金蚕
胸高
前池
一九
襄邑
钱山漾遗址
-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汉代蚕桑业初探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海菊
-
出处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98-103,共6页
-
文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汉代在吸取前代蚕桑业经验的基础上,将蚕桑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汉代蚕桑业的概况。一、发达的汉代蚕桑业汉代的蚕桑业十分发达,当时不仅有“环庐树桑”式的小规模经营,而且还出现了“千亩桑麻”式的大面积种植。汉代蚕桑业的区域也很广泛,在南至海南岛、北到内蒙古、西至新疆、东到齐鲁的广大地区内均有蚕桑业。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齐鲁冀豫地区,蚕桑业更为发达和普遍。司马迁说:“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班固称之为“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戴衣履天下。”齐地出产的丝织品。
-
关键词
蚕桑业
小规模经营
襄邑
南至
黄河流域
定陶
蚕神
栽桑
蚕桑生产
马头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唐乔师望职官年谱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陈国灿
-
出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1994年第1期44-47,共4页
-
文摘
《全唐文》卷187收入乔师望文一篇,即《华山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碑铭原名'小华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其下尚有一段作者的署名文字:唐上元□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华州刺史、襄邑县开国子,驸马都尉乔师望制文。
-
关键词
乔师望
州刺史
安西都护
光禄大夫
开国子
襄邑
高昌国
《全唐文》
同中书门下三品
游击将军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丝绸之路”概述
- 7
-
-
作者
李明伟
-
出处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80-91,共12页
-
文摘
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有一条繁荣了近一千七百多年的经济文化大动脉绵亘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上。它东起中国长安,西止原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并由此联接申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各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一条最伟大最壮观的中西贸易商道,一条最古老最辉煌的人类“文化运河”。
-
关键词
商道
西北经济
襄邑
欧亚大陆
西域传
轮台
唐王朝
中国古代文明
北至
身毒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在文物中寻觅华夏的身影
- 8
-
-
-
出处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
文摘
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命题方向,学习了相关写作秘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放松一下,逛一逛博物馆,跟随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回顾历史、重温传统文化,看看你能从中发现哪些写作素材。
-
关键词
素纱
命题方向
襄邑
印花织物
写作素材
陈留郡
巅峰时期
长沙马王堆汉墓
纺织技术
睢县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寇谦之的故事
- 9
-
-
作者
张明申
-
出处
《中国道教》
CSSCI
1993年第3期54-57,共4页
-
文摘
家世出身公元363年(前秦苻坚甘露五年),有一天,东莱太守寇修之家里,产下一对双胞胎,大的取名寇赞,次的取名寇谦。寇修之原是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因为战乱,迁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就定居在那里。寇赞表字奉国。成年之后,在后秦姚氏政权时期,曾做过襄邑(今河南睢县)令。刘裕北伐,灭了姚泓,任命寇赞为安远将军、南雍州刺史。雍州本来在关中,只因“五胡乱华”,东晋偏安东南,秦、雍一带官民百姓,多数南迁,大部分集中在中原。刘裕长安退兵以后。
-
关键词
襄邑
睢县
寇赞
刘裕北伐
寇谦之
成兴
五胡乱华
苻坚
州刺史
冯翊
-
分类号
B95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英略过人”的一代枭雄桓温
- 10
-
-
作者
李景琦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7-71,共5页
-
文摘
在南北世族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东晋政权中,执政时间较久而又最为显赫的为王、谢、庾、桓四大家族;而桓氏家族中的桓温,则是'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的一代枭雄。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龙亢集)人。他不满周岁时,温峤见到他,说:'此儿有奇骨,可试之啼。'听到他的哭声,就说:'真英物也.'因为得到温峤的赏识,
-
关键词
一代枭雄
执政时间
逸气
安徽省怀远县
温峤
谯国
殷浩
九锡
桓彝
襄邑
-
分类号
K237.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法琬禅师墓志、墓碑及有关问题
- 11
-
-
作者
樊波
李林娜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碑林集刊》
1995年第1期78-82,共5页
-
文摘
《法琬碑》于清朝初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法琬墓志》发现于五十年代并收藏于西安市小雁塔保管所。近日,我们在翻阅碑林石刻拓本过程中,将《法琬墓志》拓本与《法琬禅师碑》及史书略相对照,发现墓志资料多可补《法琬碑》之缺,亦可订《金石萃编》之误。通过对《法琬碑》、《法琬墓志》及史书三者的互校互补,确有助于对《法琬碑》原存地及流传情况、法琬出家的寺院与时间、法琬家族世系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因草撰此文,略陈管见,并就教于高明。
-
关键词
襄邑
五十年代
流传情况
入藏
神符
上柱国
尉迟纲
褒义寺
永徽
宗正卿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法琬法师碑》看唐代佞佛之风气
- 12
-
-
作者
景亚鹂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碑林集刊》
1995年第1期197-199,共3页
-
文摘
《法琬法师碑》,全称《大唐□□寺故比丘尼法琬法师碑》,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五月刻立。碑高780厘米,宽70厘米,碑文三十行,行五十四字,楷书、蟠首方趺。额题'大唐故比丘尼法碗碑'九字,篆书。灵安寺沙门承远撰,左卫翊壹府翊彭城刘钦旦书。据《雍州金石记》知此碑原在长安城南神禾原贾里村,清初乡民卖与工匠,欲磨为他用,被咸宁令柳某发现,遂移置西安碑林。
-
关键词
雍州金石记
承远
里村
三年
西安碑林
襄邑
唐时期
唐长安城
追福
新城公主
-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指尖舞布:朝阳民间刺绣
- 13
-
-
作者
单晶晶
-
机构
辽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侨园》
2017年第11期40-41,共2页
-
文摘
中国刺绣历史久远,文献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的时代,因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风。唐宋时期的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刺绣因多为妇女所做,故又名“女红”,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
-
关键词
民间刺绣
刺绣工艺
齐郡
男耕女织
画笺
襄邑
汉时期
精致化
出土遗物
虞舜
-
分类号
J523.6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唐太宗 惟才是与
- 14
-
-
-
出处
《党员之友(新疆)》
2021年第8期64-64,共1页
-
文摘
【原文】十一月,壬辰,以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固辞,曰:"臣忝(1)预外戚,恐天下谓陛下为私。"上不许曰:"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魏征等是也。今日所举,非私亲也。"(摘自《资治通鉴》)【注释】(1)忝:羞愧、愧居官位。【译文】十一月,壬辰这一天,以开府仪重用三司长孙无忌,让他担任司空之职,无忌坚决推辞,并说:"这样,我愧居于外戚之位,担心天下的人说陛下有偏爱之心。"唐太宗说:"我只是根据人的才能来选人任职。
-
关键词
开府仪同三司
《资治通鉴》
长孙无忌
襄邑
唐太宗
外戚
司空
为官择人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姚大人”戏皇上
- 15
-
-
作者
李荣欣
-
出处
《龙门阵》
2013年第10期68-71,共4页
-
文摘
明朝后期有一位政治家,由于敢于担当、功绩卓著,很受皇帝垂爱。聪明诙谐的他为了减轻乡亲们的赋税,竟斗胆几次三番地戏弄皇上。他就是河南襄城人姚继可,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累官工部尚书,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姚大人"。"姚大人"已作古400余年,可有关他的故事,至今还在家乡流传。盖房在襄城北关的玄帝庙里,曾有一座"无梁殿"。
-
关键词
姚继可
工部尚书
明朝后期
无梁殿
隆庆
北关
襄邑
鸣蝉
载道
兵部左侍郎
-
分类号
I277.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