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代襦裙的创新改良应用
1
作者 李松燐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唐代服饰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独具特色且影响深远。尤其是襦裙充满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其设计多彩缤纷,设计艺术价值非常高。其款式众多、色调鲜艳,享有盛誉。即使在现代,唐代襦裙仍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价值。但由于... 唐代服饰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独具特色且影响深远。尤其是襦裙充满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其设计多彩缤纷,设计艺术价值非常高。其款式众多、色调鲜艳,享有盛誉。即使在现代,唐代襦裙仍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价值。但由于现代社会中的穿着和审美与古代有着较大的差异,须对其进行设计改良应用,才能更适合当代人的审美喜好和穿着习惯。文章着重从唐代襦裙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质出发,探讨如何将唐代襦裙的美学特质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饰 改良
下载PDF
唐代襦裙服装结构设计与数字化三维复原研究应用
2
作者 余雷 马杰 +1 位作者 陈海英 胡晓东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38-44,共7页
唐代文化因交融而绚丽丰富,其服饰文化更是如此,作为唐代女子日常穿着的代表性服装——襦裙,其研究目前以壁画、陶俑和画卷等二维性方向为主。从结构剖析入手,建立襦裙三维数据,还原襦裙立体结构形态。采用文献、试验、实践等研究方法,... 唐代文化因交融而绚丽丰富,其服饰文化更是如此,作为唐代女子日常穿着的代表性服装——襦裙,其研究目前以壁画、陶俑和画卷等二维性方向为主。从结构剖析入手,建立襦裙三维数据,还原襦裙立体结构形态。采用文献、试验、实践等研究方法,对襦裙版型、面料纹样以及服饰妆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复原,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立体化展示,得到完整的唐襦裙三维展示效果,以此希望为传统服饰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结构 三维复原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期间襦衫形制的变化过程探究
3
作者 杨子田 傅文仪 周子涵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2期44-48,共5页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期间襦衫形制的变化为研究对象,追溯了该时期襦衫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结合文物的考察和分析,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襦衫形制的发展轨迹。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襦衫可以长度、领型与袖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期间襦衫形制的变化为研究对象,追溯了该时期襦衫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结合文物的考察和分析,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襦衫形制的发展轨迹。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襦衫可以长度、领型与袖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以时间为轴线,分别总结三方面的形制变化。襦衫的长度经历了长襦至短襦的变化;领型经历了窄领交领右衽到大领口交领的变化;袖型经历了直袖到垂胡袖、宽袖、广袖后又出现直袖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襦衫形制变化的整理,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演变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形制 变化过程
下载PDF
隋唐时期襦裙服饰艺术特征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陶辉 苏亚兰 +1 位作者 邹颖 裴红萍 《服饰导刊》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以隋唐时期的女子襦裙服饰为主要研究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对比法、图像研究等方法,对该时期女子襦裙服饰款式、色彩、纹样艺术特征进行归纳,从而针对性分析其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①款式艺术特征——襦裙服装及配饰的... 以隋唐时期的女子襦裙服饰为主要研究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对比法、图像研究等方法,对该时期女子襦裙服饰款式、色彩、纹样艺术特征进行归纳,从而针对性分析其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①款式艺术特征——襦裙服装及配饰的款式配置完整度较高;襦裙服饰领口形状为主要的款式结构变化。成因——宗教信仰以及女性地位提高的内在因素影响;丝绸之路背景的外在因素影响。②色彩艺术特征——淡雅稳重冷色调,实现服饰色彩氛围感;明亮轻快暖色调,营造抽象丰富的审美情趣。成因——开通运河,水路交通成熟,加强南北交通、推动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形成因地制宜的“硬实力”;江南地区色彩印染业与丝织业逐渐崭露头角,形成得天独厚的“软实力”。③纹样艺术特征——构图精密,组织严谨,结构线条相辅相成;写实多元化,抽象包容性,写实抽象和谐共存。成因——佛寺道观的纹样环境传播影响;中央官制,唐代设少府监和将作监,严格管理国家手工业作坊的服饰制度与生产,造就成熟全面的纹样纺织手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款式结构 色彩纹样 艺术特征成因
下载PDF
从《李娃传》到《绣襦记》——看小说戏曲的改编传播轨辙 被引量:9
5
作者 陶慕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唐白行简《李娃传》以其叙事委婉、跌宕旖旎颇为后世所重,宋之话本,元之杂剧,每掇采其事,搬演于勾栏戏场。至明,朱诚斋以藩王之尊,翻为乐府;凌性德以书贾之好,收入虞初。弘治间,髯仙徐霖摭拾旧传新说,编为《绣襦记》传奇四十出,演之场... 唐白行简《李娃传》以其叙事委婉、跌宕旖旎颇为后世所重,宋之话本,元之杂剧,每掇采其事,搬演于勾栏戏场。至明,朱诚斋以藩王之尊,翻为乐府;凌性德以书贾之好,收入虞初。弘治间,髯仙徐霖摭拾旧传新说,编为《绣襦记》传奇四十出,演之场上。一时毁誉并出,难分轩轾。盖自《李娃传》至《绣襦记》,其间已历七百余年,据娃传敷演为稗官戏曲者,实不能不受时代风习、地域文化之浸润,亦不能不受说部戏剧文体之限制而改弦更张,别裁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娃传 李亚仙 郑元和 曲江池
下载PDF
唐代的襦、半臂与(衤雨)裆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颂列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5-217,共3页
唐代是经济、文化相当兴盛的一个朝代 ,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 ,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服饰文化的同时 ,对外来的衣冠服饰采取兼容并取的态度 ,使这个时期的服饰体现出与其它时期不同的特点 :雍容华美 ,异彩纷呈。本文选取唐代上衣中的襦... 唐代是经济、文化相当兴盛的一个朝代 ,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 ,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服饰文化的同时 ,对外来的衣冠服饰采取兼容并取的态度 ,使这个时期的服饰体现出与其它时期不同的特点 :雍容华美 ,异彩纷呈。本文选取唐代上衣中的襦、半臂和裆作粗浅的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裲裆 半臂 面料
下载PDF
东晋南朝女性襦裙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珊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东晋至南朝宋早期,女性襦裙均为直袖,上襦长至腰腹,不束入下裙。最迟自南朝宋中期,广袖襦裙流行,上襦束入下裙,长至腰腹。南朝齐起,裙束上襦的穿法逐渐增多,一直流行到南朝末。梁普通、大通年间(520~529年)为南朝齐之后南朝女性襦裙腰... 东晋至南朝宋早期,女性襦裙均为直袖,上襦长至腰腹,不束入下裙。最迟自南朝宋中期,广袖襦裙流行,上襦束入下裙,长至腰腹。南朝齐起,裙束上襦的穿法逐渐增多,一直流行到南朝末。梁普通、大通年间(520~529年)为南朝齐之后南朝女性襦裙腰线与领口变化的一个分界,梁普通之前,女性襦裙领口小,浅露脖颈腰线低;梁大通之后,齐胸的高腰线、欲露肩的大领口襦裙流行。南朝齐至南朝陈,上襦下垂不束入下裙的穿法依旧存在,但不属流行式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东晋南朝 南朝梁 南朝齐
下载PDF
从《绣襦记》剧本形态的多面性看“戏文”、“南戏”与“传奇”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恒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2期95-104,共10页
在故事层面,明戏曲《绣襦记》经历了从唐至明近700年的民间积累与文人创造。它有似于《琵琶记》的体大辞美,却没有像高明那样对原主题做巨大地改造,近于"荆刘拜杀"的生气勃发,却又比它们显得精于铺垫、文理细密。该剧民间色... 在故事层面,明戏曲《绣襦记》经历了从唐至明近700年的民间积累与文人创造。它有似于《琵琶记》的体大辞美,却没有像高明那样对原主题做巨大地改造,近于"荆刘拜杀"的生气勃发,却又比它们显得精于铺垫、文理细密。该剧民间色彩与文人创造俗雅并陈,表现出多重的面貌。"戏文"、"南戏"与"传奇"三个概念,"戏文"可指宋戏文,但更多与早期"南戏"(南曲戏文)意思一致。明嘉靖后文人大量参与戏曲创作,"南戏"改称"传奇",以别其俚俗。从《绣襦记》剧本形态的多面性可以看出:涵盖了文本、音律与旨趣三个维度的剧本体制,是"戏文"到"南戏",再到"传奇"演进的内在动力。从民间创造,到文人模拟,再到文人独创,三者在本质上并无截然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文 南戏 传奇
下载PDF
唐朝女子襦裙服之演变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丽娜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1-66,共6页
上着襦衣,下穿长裙,外配披帛,另套半臂,这种襦裙服是唐朝女子的主要服饰,在唐两百多年的历史中,襦裙服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很多演变。襦服袖子由窄而宽,领口由高变低,装饰由简到繁;裙子初唐简单平直,简洁干练,盛唐逐渐雍容华贵,肥阔飘... 上着襦衣,下穿长裙,外配披帛,另套半臂,这种襦裙服是唐朝女子的主要服饰,在唐两百多年的历史中,襦裙服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很多演变。襦服袖子由窄而宽,领口由高变低,装饰由简到繁;裙子初唐简单平直,简洁干练,盛唐逐渐雍容华贵,肥阔飘逸,晚唐宽阔风气更甚,近乎怪诞;半臂在初唐时极为盛行,中唐以后较为少见;披帛则盛行整个唐朝,但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特点。唐襦裙服之演变是唐朝社会变化的必然反映,背后展现的是唐朝由节俭勤勉到富强奢华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女子 裙服 演变
下载PDF
汉服市场中襦裙产品的消费需求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晓鹏 熊一鸣 董世甜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47-51,共5页
为优化改进汉服市场中广受欢迎的襦裙产品的设计,从市场调研、产品现状和消费者需求入手,采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问卷,对襦裙的设计要素进行属性分析及优先级排序,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的依据。对襦裙设计需求细分的十项内容进行调研与数据... 为优化改进汉服市场中广受欢迎的襦裙产品的设计,从市场调研、产品现状和消费者需求入手,采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问卷,对襦裙的设计要素进行属性分析及优先级排序,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的依据。对襦裙设计需求细分的十项内容进行调研与数据分析显示,产品主题的文化属性、裙身重点装饰设计和现代改良风格属于期望需求,是消费者期望襦裙产品应具备的属性;而改善服装结构、提供配套服饰属于魅力需求,是消费者满意度能快速提升的关键所在,襦裙产品的设计优化应对这些项目做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市场 消费者分析 KANO模型
下载PDF
浅析唐代前期襦裙服装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俊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4-76,共3页
唐代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上升时期,唐代服装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服装和艺术的综合视角,从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探讨了唐代前期襦裙服装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唐代 服装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浅谈《绣襦记》的艺术成就
12
作者 周凌云 闫续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绣襦记》是出现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部传奇作品,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绣襦记》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情节的铺排:以“绣襦”作为一个贯穿全剧的道具;伏笔与照应手法的运用;情节的调整。其次,语言的运用:人物的... 《绣襦记》是出现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部传奇作品,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绣襦记》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情节的铺排:以“绣襦”作为一个贯穿全剧的道具;伏笔与照应手法的运用;情节的调整。其次,语言的运用: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化用古典诗词生动自然;化用民间语言,特别是“四季莲花落”的化用。上述成就,历来为人所称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记》 情节铺排 语言
下载PDF
《李娃传》与《绣襦记》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胡艳兰 《南昌高专学报》 2009年第4期25-27,共3页
李娃故事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娃传》和《绣襦记》,这两部作品一方面在故事情节上有所转变,另一方面在体制上有转换,体现了文人审美情趣和道德倾向的转变。本文试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从同异中探讨因时代、体制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所... 李娃故事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娃传》和《绣襦记》,这两部作品一方面在故事情节上有所转变,另一方面在体制上有转换,体现了文人审美情趣和道德倾向的转变。本文试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从同异中探讨因时代、体制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所构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娃传 故事层面 体制层面 创作层面
下载PDF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襦裙形制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奕文 罗戎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探究初代襦裙的形制与结构特点,梳理襦裙发展脉络,现对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襦裙实物——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襦裙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二重考证法和比较学研究方法,结合战国人俑造型和古今文献资料,对该襦裙的穿着次第、... 为探究初代襦裙的形制与结构特点,梳理襦裙发展脉络,现对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襦裙实物——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襦裙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二重考证法和比较学研究方法,结合战国人俑造型和古今文献资料,对该襦裙的穿着次第、衣裙面料和结构形制等方面分别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该襦裙采用“多片式”结构,衣身较贴体,衣裙加饰缘边,并在裁制时注重整体造型的协调与美观,服装风格符合当时的审美风尚和社会文化。最后,文章还对襦裙的文化发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襦裙的兴起既满足社会文化发展,也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形制 结构 缘边 文化
下载PDF
莫高窟壁画中男子“袍服”与“襦裙”辨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8,共8页
目前对莫高窟壁画中人物服饰的研究多存将男子襦裙误读为袍服的现象,以莫高窟壁画中男子袍服与襦裙为例,可说明古代壁画中男子袍服与襦裙在款式、结构、廓形及搭配上的特点。结合文献与图像材料总结了壁画中男子袍服与襦裙的主要几点区别。
关键词 莫高窟 壁画 男子 袍服
下载PDF
基于现代审美的齐胸襦裙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海金 徐丽丽 薛巧雪 《西部皮革》 2021年第14期43-44,共2页
结合出土文物中唐朝齐胸襦裙的款式特点,通过对传统唐朝齐胸襦裙结构的分析,发现其在现代实际穿着中存在裙子面料繁重、下裙易滑落、系带束缚紧、整体穿着过程复杂等弊端。针对该问题,结合现代人审美和穿着习惯优化唐朝齐胸襦裙的结构设... 结合出土文物中唐朝齐胸襦裙的款式特点,通过对传统唐朝齐胸襦裙结构的分析,发现其在现代实际穿着中存在裙子面料繁重、下裙易滑落、系带束缚紧、整体穿着过程复杂等弊端。针对该问题,结合现代人审美和穿着习惯优化唐朝齐胸襦裙的结构设计,为唐制齐胸襦裙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胸 结构设计 优化
下载PDF
麻襦与佛图澄对话的诗歌体解释
17
作者 李蓉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58-64,共7页
佛图澄是神僧,麻襦是神人,二人留下了一段对话,历来被认为是无法解释的。麻襦和佛图澄的对话是韵文诗歌体而不是散文。用诗歌体裁来看麻襦和佛图澄的对话,确实能使这不解之语变得可以理解。习凿齿和道安初次见面时,各自一句话,就传扬天... 佛图澄是神僧,麻襦是神人,二人留下了一段对话,历来被认为是无法解释的。麻襦和佛图澄的对话是韵文诗歌体而不是散文。用诗歌体裁来看麻襦和佛图澄的对话,确实能使这不解之语变得可以理解。习凿齿和道安初次见面时,各自一句话,就传扬天下。麻襦和佛图澄这次见面的两首诗,也同样值得传扬赞叹。麻襦和佛图澄对话应该对道安思想和行为有深刻影响,道安对麻襦和佛图澄二人对话的思路都有遵循继承与发展,道安有意识地将佛学中国化儒学化,改变首重神异的传教策略,重视僧才的培养等,都能从麻襦和佛图澄对话中找到思想端倪。佛教在五台山地区传播最早名留史册的高僧是道安、慧远、慧持等,追寻佛图澄和麻襦思想认识的交相辉映,同时追寻佛图澄、道安、慧远师徒三叶弘传教法实践经验和深谋远虑在代际间的一脉相承,以赞颂贤哲的高瞻远瞩及其功业的利在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图澄 道教 佛教 道安 慧远
下载PDF
身在风尘义薄云霄——《绣襦记》中李亚仙形象分析
18
作者 赵静娴 杨丽娜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2-44,共3页
明代传奇作家徐霖创作的戏曲作品<绣襦记>,其素材在唐代便为人们所熟知,故事流传极为广泛.这一故事得以流传甚广的原因之一在于女主人公李亚仙身上所显示的性格美,文章通过对李亚仙形象分析来揭示其百折不挠、坚贞不渝、义干云霄... 明代传奇作家徐霖创作的戏曲作品<绣襦记>,其素材在唐代便为人们所熟知,故事流传极为广泛.这一故事得以流传甚广的原因之一在于女主人公李亚仙身上所显示的性格美,文章通过对李亚仙形象分析来揭示其百折不挠、坚贞不渝、义干云霄的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记> 李亚仙 形象分析
下载PDF
襦服深衣:桃花源里的平民社会与服饰--兼论砖画像中所见汉魏平民服饰 被引量:1
19
作者 纳春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39-150,共12页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桃源中所见避世的人们“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令后人费解,为何桃源民秦时入此“绝境”,六百多年后,衣着还能和晋当时代的人(外人)一样?之所以产生困惑,主要因为学界普遍对秦汉至魏晋期间平民的服饰状况不了解...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桃源中所见避世的人们“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令后人费解,为何桃源民秦时入此“绝境”,六百多年后,衣着还能和晋当时代的人(外人)一样?之所以产生困惑,主要因为学界普遍对秦汉至魏晋期间平民的服饰状况不了解,从秦至晋,平民襦服深衣,无论颜色、材质还是款式,几无变化。桃源民及其服饰分析既有助于《桃花源记》的文学与历史解读,也是研究汉魏平民社会与平民生活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深衣 桃花源记 砖画像 平民服饰
下载PDF
唐代袒领半臂襦裙的结构分析与仿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保洁 卢致文 《天津纺织科技》 2018年第3期20-23,共4页
通过研究唐朝壁画和人俑的半臂襦裙服饰,分析唐代半臂襦裙半臂、上襦和下裙3种形制组合,对唐代半臂襦裙3种形制组合的结构进行研究,并从不同形制不同部位的数据进行量化,探讨内外组合、上下组合两种情况下唐代袒领半臂襦裙的组合关系,... 通过研究唐朝壁画和人俑的半臂襦裙服饰,分析唐代半臂襦裙半臂、上襦和下裙3种形制组合,对唐代半臂襦裙3种形制组合的结构进行研究,并从不同形制不同部位的数据进行量化,探讨内外组合、上下组合两种情况下唐代袒领半臂襦裙的组合关系,选择适当面料并最终完成实物仿制,以期为传统服装结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袒领 半臂 服装结构 组合关系 仿制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