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榨村 种山药拔穷根
1
作者 台文 郝亚鑫 《致富天地》 2017年第10期38-39,共2页
"我们这里地处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比较困难。主要以种植玉米、烤烟等传统农业为主。比较起来,种山药的产值就高多了。"汽车驶入山区,弥勒市西一镇组织委员张云熙指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农田说。2011年,西一镇油榨村青年王鹏... "我们这里地处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发展比较困难。主要以种植玉米、烤烟等传统农业为主。比较起来,种山药的产值就高多了。"汽车驶入山区,弥勒市西一镇组织委员张云熙指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农田说。2011年,西一镇油榨村青年王鹏带着从外面学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油榨 西一镇 组织委员 自然条件限制 烤烟 弥勒 指着 带着 云熙
下载PDF
以火为尊——神秘的阿细人祭火仪式
2
作者 吉木 《报林》 2007年第12期46-49,共4页
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一位被称为"木邓"的先祖在古木上钻木得火,使他们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并熔出铁水制成了铁器。于是,"木邓"被尊为火神,他们自己也就是火神的后裔传人。
关键词 祭火 火神 木邓赛鲁 原始生活 西一镇 万物之灵 生下来 动物图案 弥勒县 人从
原文传递
彝族阿细人的“东方狂欢节”
3
作者 张茜 《椰城》 2010年第7期26-27,共2页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这是火的圣典,这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神秘的阿细祭火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居住在弥勒县百里彝山环抱中...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这是火的圣典,这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神秘的阿细祭火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居住在弥勒县百里彝山环抱中的西一镇红万村的阿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一镇 阿细人 狂欢节
原文传递
阿细祭火 古老而神秘的火神祭典
4
作者 段兆顺 《城色》 200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迎火童、祭火神、在火堆中舞蹈、身绘五彩图案的裸身男子、长街宴,龙山旁、龙树下,是自然的歌者,是欢乐的海洋……阿细祭火,一场古老而神秘的火神庆典,一个关于生殖崇拜的盛大仪式,一次荒蛮的狂欢游戏!所有的一切,都是原始的、狂野的,... 迎火童、祭火神、在火堆中舞蹈、身绘五彩图案的裸身男子、长街宴,龙山旁、龙树下,是自然的歌者,是欢乐的海洋……阿细祭火,一场古老而神秘的火神庆典,一个关于生殖崇拜的盛大仪式,一次荒蛮的狂欢游戏!所有的一切,都是原始的、狂野的,撞击你的目光,震撼你的胸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火 火神 长街宴 木邓赛鲁 生殖崇拜 绘身 西一镇 龙树 子民 钻木取火
原文传递
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管见
5
作者 张学亮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2年第Z2期37-37,共1页
一、为提高创新能力打基础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日常生活未曾见过的新鲜事物,学到很多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同时,教师要把学生引向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体裁要多样,内容要丰富,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 一、为提高创新能力打基础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日常生活未曾见过的新鲜事物,学到很多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同时,教师要把学生引向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体裁要多样,内容要丰富,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要学生把平时阅读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积累下来,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蓄。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后,作文时,无论是知识的调用,还是语言的选择,都能得心应手,就能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知识 培养管 文学作品 心理过程 中心学校 西一镇 弥勒县 文学创作 时代环境 中所
原文传递
在平凡中书写华章——记云南省特级教师杨学诗
6
作者 缪永明 《中国民族教育》 2006年第7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特级教师 云南省 书写 平凡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语文老师 作文水平 弥勒县 西一镇中心学校
原文传递
红万村彰显阿细文化
7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0年第9期24-27,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生态已发生急剧变化,各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服装服饰、居住环境等,正逐渐被市场经济的外来影响所消融变异。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又被大山、江河阻隔相对独...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生态已发生急剧变化,各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服装服饰、居住环境等,正逐渐被市场经济的外来影响所消融变异。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又被大山、江河阻隔相对独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才较多地保留着民族语言、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礼仪习俗。这些聚居区,是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以栖息的家园,很可能是最后的家园。也正因如此,云南省明智地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地域范围界定在了"自然村寨"。一个民族共同的语言、共同生活的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使得这些独特的文化能够成活、流传,并不断被丰富和演绎。这种动态的过程,远远不是解读口传文学的收集整理文本所能掌握的。云南省现在通过保留具有较强传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维系着民间文化活态的创造、传承过程,守护着这些区域内传统文化的活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习俗 传统文化保护 民族服饰 祭火 少数民族聚居区 祭密枝 自然村寨 居住环境 活态 西一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