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
1
作者
韩建业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3,M0003,共31页
早期中华文明、早期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相似的文明化进程,主要缘于整个亚欧大陆相似的气候演变规律,也与文化交流存在一定关系。三大原生文明在文明化进程中也呈现诸多不同。早期中华文明形成“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成为...
早期中华文明、早期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相似的文明化进程,主要缘于整个亚欧大陆相似的气候演变规律,也与文化交流存在一定关系。三大原生文明在文明化进程中也呈现诸多不同。早期中华文明形成“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成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早期西亚文明的“多元”宇宙观和“城邦文明”模式,从根源上讲难以自然趋于“一体”或“一统”。古埃及文明本质上是“一体”、“一统”程度较高的文明模式,但因缺乏分支文化系统和多样化社会子模式,而少了许多变通而长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华
文明
早期
西亚文明
古埃及
文明
原文传递
摩西律法对西亚北非文明的继承性研究
2
作者
郝忠格
《鄂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8-40,72,共4页
希伯来法是围绕摩西律法为核心编撰而成的一套法律集合。摩西律法是在公元前5世纪正典化之前,从西亚北非地区诸多业已成熟的文明中汲取养分,结合本民族特性建构而成的律法体系。摩西律法中蕴含的浓重的契约观念、人文关怀和源自习惯法...
希伯来法是围绕摩西律法为核心编撰而成的一套法律集合。摩西律法是在公元前5世纪正典化之前,从西亚北非地区诸多业已成熟的文明中汲取养分,结合本民族特性建构而成的律法体系。摩西律法中蕴含的浓重的契约观念、人文关怀和源自习惯法的条令,都可以在西亚北非地区的文明中找到源头。其对异质文明的吸收、继承过程,使得希伯来法表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性和普世性。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它不断扩大其影响,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西律法
西亚
北非
文明
法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
作者
陈德正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时间的维度看,自文明起源始,以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为主的和平交往就是不同文明间关系的主流,暴力冲突只占极小比例;冲突是古文明交往的另一种方式,在冲突中,古代诸文明间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扩大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关键词
亨廷顿
希腊
文明
西亚
北非
文明
文明
冲突
文明
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4
作者
韩建业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中华文明指中华民族进入国家社会以后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她起源于8000多年前,形成于5000多年前,并发展延续至今。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大量考古学资料,足以证实中华文明早在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就已经...
中华文明指中华民族进入国家社会以后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她起源于8000多年前,形成于5000多年前,并发展延续至今。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大量考古学资料,足以证实中华文明早在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就已经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多年并发展至今的原生文明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文明,但原生文明仅有亚欧大陆的中华文明、古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中美洲文明。中美洲文明从距今3000多年前开始形成,公元15世纪后被摧毁。亚欧大陆的三大原生文明都形成于大约距今5100年前,但古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在延续3000多年以后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是连续发展至今的“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埃及
文明
中华
文明
新石器时代
亚欧大陆
早期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西亚文明
连续性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历史源流分析
5
作者
贾婷
《民族音乐》
2021年第4期11-13,共3页
琵琶在丝绸之路中开始于西亚文明的东渐,在唐代盛行,通过宋、元、明不断蓬勃发展,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其已经属于我国文明的象征。琵琶大概历经西亚文明的东渐,元代大一统中北方的少数民族融入"新声",并且明清时期属于琵琶全...
琵琶在丝绸之路中开始于西亚文明的东渐,在唐代盛行,通过宋、元、明不断蓬勃发展,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其已经属于我国文明的象征。琵琶大概历经西亚文明的东渐,元代大一统中北方的少数民族融入"新声",并且明清时期属于琵琶全面的发展与繁荣时期。能够发现,琵琶属于在我国所诞生的文明,是通过与世界中的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以及借鉴所形成的。通过对丝绸之路上的琵琶历史的分析,发现其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琵琶
发展与繁荣
西亚文明
东渐
少数民族
源流分析
相互交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习提要
6
作者
王建吉
《湖北电大学刊》
1992年第8期10-13,共4页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史 一、人类的起源 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关键词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学习提要
原始社会史
西亚文明
古国
古代埃及
全文增补中
多维度研究中国六大文化区早期文明演进的新作——评《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7
作者
王震中
《长江文明》
2022年第3期92-96,共5页
刘俊男教授《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是多维度研究中国六大文化区早期文明演进,并进行南、北及其与西亚对比的一部新作,内容涉及新石器时代各考古文化区的生业状况,社会基层组织尤其是家族(家庭)组织和国家...
刘俊男教授《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是多维度研究中国六大文化区早期文明演进,并进行南、北及其与西亚对比的一部新作,内容涉及新石器时代各考古文化区的生业状况,社会基层组织尤其是家族(家庭)组织和国家组织的演进,以及上层建筑中的宗教信仰思想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神邦”“城邦”“霸国”“王国”“帝国”等几个演进阶段的理论观点;首次摈弃“酋邦”概念而使用“神邦”概念,在早期文明演进三大阶段理论基础上,提出应加上长达千年的“霸国”过渡阶段;认为中国南北早期文明各有特色及成就,而南方在早期文明中扮演的角色更早、更重要,约4000年前才形成多元一体中原民族文化中心;认为石器加稻作最先敲开了中国文明的大门,中国的世俗国家即文明社会比西亚等地更早等系列新观点。其材料扎实,用功颇勤,推陈出新,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俊男
《生业与
文明
:中国南、北及
西亚
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神邦
霸国
原文传递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中的同源因素
被引量:
1
8
作者
马冬雅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101,共7页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所具有的同源因素,主要在于古代西亚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亚述—波斯的音乐文化。唐代的竖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双筚篥、铜钹等乐器是西亚音乐文化之东渐,阿拉伯帝国与唐胡乐器类似的乐器...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所具有的同源因素,主要在于古代西亚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亚述—波斯的音乐文化。唐代的竖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双筚篥、铜钹等乐器是西亚音乐文化之东渐,阿拉伯帝国与唐胡乐器类似的乐器,则是对西亚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虽同源,却各自具有独立的历史和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胡乐
阿拉伯帝国音乐
西亚文明
原文传递
题名
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
1
作者
韩建业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3,M0003,共3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亚视野下的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18ZDA172)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课题“早期中国文明起源的区域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早期中华文明、早期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相似的文明化进程,主要缘于整个亚欧大陆相似的气候演变规律,也与文化交流存在一定关系。三大原生文明在文明化进程中也呈现诸多不同。早期中华文明形成“一元”宇宙观和“多支一体”格局,成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早期西亚文明的“多元”宇宙观和“城邦文明”模式,从根源上讲难以自然趋于“一体”或“一统”。古埃及文明本质上是“一体”、“一统”程度较高的文明模式,但因缺乏分支文化系统和多样化社会子模式,而少了许多变通而长存的可能性。
关键词
早期中华
文明
早期
西亚文明
古埃及
文明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摩西律法对西亚北非文明的继承性研究
2
作者
郝忠格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鄂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8-40,72,共4页
文摘
希伯来法是围绕摩西律法为核心编撰而成的一套法律集合。摩西律法是在公元前5世纪正典化之前,从西亚北非地区诸多业已成熟的文明中汲取养分,结合本民族特性建构而成的律法体系。摩西律法中蕴含的浓重的契约观念、人文关怀和源自习惯法的条令,都可以在西亚北非地区的文明中找到源头。其对异质文明的吸收、继承过程,使得希伯来法表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性和普世性。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它不断扩大其影响,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关键词
摩西律法
西亚
北非
文明
法律
分类号
DF041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K37K41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
作者
陈德正
机构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文摘
从时间的维度看,自文明起源始,以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为主的和平交往就是不同文明间关系的主流,暴力冲突只占极小比例;冲突是古文明交往的另一种方式,在冲突中,古代诸文明间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扩大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关键词
亨廷顿
希腊
文明
西亚
北非
文明
文明
冲突
文明
融合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4
作者
韩建业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文摘
中华文明指中华民族进入国家社会以后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她起源于8000多年前,形成于5000多年前,并发展延续至今。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大量考古学资料,足以证实中华文明早在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就已经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多年并发展至今的原生文明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文明,但原生文明仅有亚欧大陆的中华文明、古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中美洲文明。中美洲文明从距今3000多年前开始形成,公元15世纪后被摧毁。亚欧大陆的三大原生文明都形成于大约距今5100年前,但古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在延续3000多年以后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是连续发展至今的“活文明”。
关键词
古埃及
文明
中华
文明
新石器时代
亚欧大陆
早期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西亚文明
连续性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历史源流分析
5
作者
贾婷
机构
兰州文理学院
出处
《民族音乐》
2021年第4期11-13,共3页
文摘
琵琶在丝绸之路中开始于西亚文明的东渐,在唐代盛行,通过宋、元、明不断蓬勃发展,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其已经属于我国文明的象征。琵琶大概历经西亚文明的东渐,元代大一统中北方的少数民族融入"新声",并且明清时期属于琵琶全面的发展与繁荣时期。能够发现,琵琶属于在我国所诞生的文明,是通过与世界中的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以及借鉴所形成的。通过对丝绸之路上的琵琶历史的分析,发现其源流。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琵琶
发展与繁荣
西亚文明
东渐
少数民族
源流分析
相互交流
分类号
J632.33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习提要
6
作者
王建吉
出处
《湖北电大学刊》
1992年第8期10-13,共4页
文摘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史 一、人类的起源 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关键词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学习提要
原始社会史
西亚文明
古国
古代埃及
分类号
K1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多维度研究中国六大文化区早期文明演进的新作——评《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7
作者
王震中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出处
《长江文明》
2022年第3期92-96,共5页
文摘
刘俊男教授《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是多维度研究中国六大文化区早期文明演进,并进行南、北及其与西亚对比的一部新作,内容涉及新石器时代各考古文化区的生业状况,社会基层组织尤其是家族(家庭)组织和国家组织的演进,以及上层建筑中的宗教信仰思想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神邦”“城邦”“霸国”“王国”“帝国”等几个演进阶段的理论观点;首次摈弃“酋邦”概念而使用“神邦”概念,在早期文明演进三大阶段理论基础上,提出应加上长达千年的“霸国”过渡阶段;认为中国南北早期文明各有特色及成就,而南方在早期文明中扮演的角色更早、更重要,约4000年前才形成多元一体中原民族文化中心;认为石器加稻作最先敲开了中国文明的大门,中国的世俗国家即文明社会比西亚等地更早等系列新观点。其材料扎实,用功颇勤,推陈出新,难能可贵。
关键词
刘俊男
《生业与
文明
:中国南、北及
西亚
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神邦
霸国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中的同源因素
被引量:
1
8
作者
马冬雅
机构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10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3CB103)
文摘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所具有的同源因素,主要在于古代西亚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亚述—波斯的音乐文化。唐代的竖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双筚篥、铜钹等乐器是西亚音乐文化之东渐,阿拉伯帝国与唐胡乐器类似的乐器,则是对西亚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虽同源,却各自具有独立的历史和性格。
关键词
唐代胡乐
阿拉伯帝国音乐
西亚文明
Keywords
Foreign Music of the Tang Dynasty
Music of Arab Empire
Civilization of Western Asia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
韩建业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摩西律法对西亚北非文明的继承性研究
郝忠格
《鄂州大学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古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陈德正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先秦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韩建业
《社会科学文摘》
2024
0
原文传递
5
丝绸之路上的琵琶历史源流分析
贾婷
《民族音乐》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习提要
王建吉
《湖北电大学刊》
1992
0
全文增补中
7
多维度研究中国六大文化区早期文明演进的新作——评《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王震中
《长江文明》
2022
0
原文传递
8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中的同源因素
马冬雅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