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密度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子予 程超 +4 位作者 朱敏杰 肖敏 查云飞 简少卿 赵大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2-434,共13页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89±1.45)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设置低密度组(LD,0.465 kg/m2)、中密度组(MD,0.694 kg/m2)和高密度组(HD,0.930 kg/m2)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为期90 d的生产试验,每个密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取1肌肉组织共9个样品进行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0.70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30 Gb,Q20和Q30碱基百分比在97.45%和93.42%以上;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在72.64%~74.38%,发掘15549个新基因;将新基因进行注释发现,12636个新基因得到注释,2913个新基因未得到注释;进一步对3个密度组两两比较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得到611个非冗余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LD vs HD和LD vs MD比较组有33个共同DEGs,LD vs HD和MD vs HD比较组有40个共同DEGs,LD vs MD和MD vs HD比较组有31个共同DEGs,只有1个DEG是3个比较组共有;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GTPase活性的增加、肌球蛋白复合物、肌动蛋白结合、ATP结合以及锌离子结合等二级节点中。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筛选与生长应激相关的二级节点,获得了27条与生长应激相关的差异基因,其中包括调控生长轴GH/IGF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IGF-2)。选取9条表达差异倍数大的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发现,其mRNA表达趋势均与转录组分析中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应激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杂交鲟 幼鱼 RNA-seq技术 养殖密度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摄食、生长以及肌肉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厚猛 李吉方 +6 位作者 温海深 刘群 倪蒙 张墨 步艳 任源远 宋志飞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研究了放养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摄食以及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0d的野外试验观察,发现在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3.9、6.3、8.7和11.0kg/m^3的微流水环境中,高密度组(D组)和低密度组(A组)的死亡率、日摄食量、饵... 研究了放养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摄食以及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0d的野外试验观察,发现在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3.9、6.3、8.7和11.0kg/m^3的微流水环境中,高密度组(D组)和低密度组(A组)的死亡率、日摄食量、饵料系数(FCE)和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SGR)、日增重(DWG)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而单位水体日增重显著升高,最终体长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高密度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和灰分所占的比重越大,而在粗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方面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各种因素,建议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阶段的养殖密度为6~9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杂交鲟 养殖密度 生长 摄食 肌肉组分
原文传递
大蒜素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磊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大蒜素(Allicin)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400尾健康的杂交鲟幼鱼,按照单因素设计...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大蒜素(Allicin)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在杂交鲟养殖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400尾健康的杂交鲟幼鱼,按照单因素设计,均分4组,每组100尾。各组杂交鲟分别投喂含有0mg/kg(对照组)、25mg/kg(试验1组)、50mg/kg(试验2组)、100mg/kg(试验3组)大蒜素的试验饵料。饲喂周期为84d。试验结束,测定各组杂交鲟的增重率、饵料系数、成活率等数据。结果表明,试验2组杂交鲟的试验末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51%(P<0.05);增重率显著比对照组提高了16.02%(P<0.05);肝体比显著比对照组降低了23.27%(P<0.05);饵料系数显著比对照组减少了5.84%(P<0.05);而大蒜素对杂交鲟的成活率及脏体比未产生显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杂交鲟饵料中添加50mg/kg的大蒜素可以有效改善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Allicin) 杂交(西伯利亚♀×施氏♂) 增重率 饵料系数
下载PDF
杂交鲟体表溃疡病的病原及药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玉贵 胡波 +1 位作者 黄晓莉 汪开毓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244-247,17-18,共4页
经常规细菌分离,从自然发生体表溃疡病的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schrenckii♀)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K070401。该菌株可在TSA平板上生长,菌落半透明,1.5~2.0mm大小,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显... 经常规细菌分离,从自然发生体表溃疡病的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schrenckii♀)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K070401。该菌株可在TSA平板上生长,菌落半透明,1.5~2.0mm大小,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显微镜下可见其呈短杆状,两头钝圆,大多数细菌单独存在,少数细菌成对甚至成链存在。该菌葡萄糖氧化发酵阳性,氧化酶检测阳性,0%NaCl生长,脂酶阳性。能利用甘露醇,具运动性,能发酵麦芽糖,不产生H2S,葡萄糖产酸阳性,葡萄糖产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DNA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阴性,还原硝酸盐。该菌对罗美沙星、磺胺异噁唑、氯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克拉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美满霉素较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古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应用细菌通用PCR引物,扩增出K070401菌株的16S rDNA的互补DNA片段,该片段大小为1591bp。将获得的序列在RDP数据库进行在线Classifer。结果表明,该菌属于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再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的嗜水气单胞菌16S rDNA序列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证实,K070401分离株与其他嗜水气单胞菌形成1个簇群,同源性高达为99.2%以上,故确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西伯利亚Acipenser baerii♂×施氏A.schrenckii♀)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 病原学 药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