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视阈中的中国故事译介与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的《明代精英戏剧选集》为例
1
作者 余晴 《中国故事》 2023年第6期60-66,共7页
在明代理学复兴的思想语境中,精英文人逐步回归戏剧传统艺术领域。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特别关注明代戏剧文学,在西方学界首次将其定义为“中国明代精英戏剧”并致力于该领域的翻译与研究实践,开拓了西方译研中国古典戏剧的比较... 在明代理学复兴的思想语境中,精英文人逐步回归戏剧传统艺术领域。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特别关注明代戏剧文学,在西方学界首次将其定义为“中国明代精英戏剧”并致力于该领域的翻译与研究实践,开拓了西方译研中国古典戏剧的比较视阈与路径范式,被誉为“西方发现‘明代精英戏剧’第一人”,为中国故事的域外传播做出了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视阈 中国故事 西利尔·白之 明代精英戏剧
下载PDF
西利尔·白之的中国戏曲思想研究述评
2
作者 黄晶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6-8,共3页
西利尔·白之(Cyril Birch)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颇深。本文从戏曲翻译、剧作品鉴、剧作性质、意象功能和明传奇的贡献等方面出发对西利尔·白之的中国戏曲思想进行综述与评价,并提出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西利尔·白之 中国古代戏曲 述评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北美汉学家与中国文化对话焦点刍议——以西利尔·白之的中国戏曲思想为对象
3
作者 汪一兰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3年第2期15-26,共12页
“思想与文化理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重点与难点。汉学家继传教士之后作为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向域外受众翻译、推介中国文化在海外得以传播的基本资料和成果,提供了研究中国文化的双向视角,是中国文化... “思想与文化理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重点与难点。汉学家继传教士之后作为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向域外受众翻译、推介中国文化在海外得以传播的基本资料和成果,提供了研究中国文化的双向视角,是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海外传播影响与再传播的重要考察对象。西利尔·白之作为当代著名汉学家,基于对中国戏曲理论、思想、文化的深刻剖析与理解,推动了中国戏曲在英美文化体系内“案头”与“场上”的双重传播,真正实现了东西方文化对话。新世纪以来,《牡丹亭》被一步步建构成为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对话焦点,为英语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打开了契机,同时探寻当代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理论与文化边界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汉学 西利尔·白之 戏曲 传奇
原文传递
文化“他者”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戏剧解读——以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对《娇红记》的译研为例
4
作者 余晴 《外国语言文学》 2022年第6期45-51,100,130,共9页
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对明代孟称舜所作《娇红记》的全译本,为该剧作在西方世界的首部英文译本。该译本是白之作为一名文化“他者”对中国古典戏剧的解读,对中国古典戏剧中“为爱而死”主题的发现做出了贡献,也是立足于跨文化交... 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对明代孟称舜所作《娇红记》的全译本,为该剧作在西方世界的首部英文译本。该译本是白之作为一名文化“他者”对中国古典戏剧的解读,对中国古典戏剧中“为爱而死”主题的发现做出了贡献,也是立足于跨文化交流语境对中国古典悲剧译研的重要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他者” 中国古典戏剧 西利尔·白之 《娇红记》
原文传递
译笔再现唯美“中国梦”的互鉴者哈罗德·阿克顿
5
作者 陈夏临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5-80,共6页
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因对中国典藉研究与译介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人”。经由哈罗德·阿克顿的学生陈世骧引荐,白之与阿克顿不仅在学术上因共译《桃花扇》结缘,也成为志同道合的终生挚友。在白之眼中,阿... 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因对中国典藉研究与译介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人”。经由哈罗德·阿克顿的学生陈世骧引荐,白之与阿克顿不仅在学术上因共译《桃花扇》结缘,也成为志同道合的终生挚友。在白之眼中,阿克顿除了拥有无数学术头衔,还是充满智慧的通达智士,不仅有诗人的文笔与情怀,兼有智者的眼界与思辨,阿克顿的译笔为中国经典打造了新的文化意义。身为杰出的跨文化翻译者,阿克顿引领了20世纪初中英汉学的唯美主义风潮,他于20世纪30年代亲赴中国、以身践行异质文化学术交流,在生活、交游、创作、学术等多个层面上,充分论证其唯美主义思想,锻造了首屈一指的“爱美家”汉学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利尔·白之 哈罗德·阿克顿 跨文化翻译 《桃花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