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与融通——董大酉西北区期间大学校园作品解读(1952—1955)
1
作者 吴思睿 王军 王元舜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本文选取董大酉1952—1955年在国家“支援西北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赴西北区任职期间的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作品进行解析,提出董大酉这一时期建筑风格和设计思想的历史延续性。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大酉在西北地区设计实践中,立足于地方... 本文选取董大酉1952—1955年在国家“支援西北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赴西北区任职期间的大学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作品进行解析,提出董大酉这一时期建筑风格和设计思想的历史延续性。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大酉在西北地区设计实践中,立足于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背景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调适,将上海时期对“西方古典主义”“中国传统复兴”“现代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以“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并重的姿态持续探索民族建筑、地域建筑的发展道路。董大酉的作品和思想是连接中国东部、西部建筑实践和理论的重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大酉 西北区 大学校园设计 民族性 现代性
下载PDF
保定雨森西北区生产基地落户甘肃崇信
2
《生活用纸》 2023年第4期24-24,共1页
2023年2月24日,甘肃省崇信县人民政府与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举行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崇信县委书记张拴会出席签约仪式,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杨聪和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马力分别致辞,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秦军杰与... 2023年2月24日,甘肃省崇信县人民政府与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举行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崇信县委书记张拴会出席签约仪式,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杨聪和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马力分别致辞,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秦军杰与保定雨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晓天签订投资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用品 县委书记 政府副县长 崇信 西北区 签约仪式 甘肃省 保定
下载PDF
中国西北区西部土壤湿度及其气候响应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磊 文军 +3 位作者 韦志刚 胡泽勇 赵逸舟 魏荣庆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7-1266,共10页
利用中国西北区西部7个农业试验站1981-2001年0~40cm的土壤湿度、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和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逐站土壤湿度的月变化、年际特征及其气候响应。结果表明:(1)7站土壤湿度月变化分为平稳型和波动型;新疆各站土壤... 利用中国西北区西部7个农业试验站1981-2001年0~40cm的土壤湿度、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和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逐站土壤湿度的月变化、年际特征及其气候响应。结果表明:(1)7站土壤湿度月变化分为平稳型和波动型;新疆各站土壤湿度沿垂直方向年际变化比较一致,但青海2个测站上下层趋势基本相反;新疆各站整层年际变化相对较大,而青海2个测站年际变化相对稳定;土壤湿度年际变化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而减小。(2)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数站点土壤明显干化,个别站还存在突变现象,土壤湿度与气温有着显著的负相关。(3)土壤湿度和气候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响应,土壤湿度与气温普遍存在负相关,土壤湿度与降水之间总体响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西部 土壤湿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广州市西北区岩溶分布规律浅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永定 张澄博 +4 位作者 李洪艺 梁森荣 邱锦安 陈仲如 林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质环境灾害防治日益重要。近年来,广州市西北区频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事故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社会问题。文中通过恢复古流溪河道的流向来探讨古河道对岩溶发育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广州西北地区断裂带的分布和当地的...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质环境灾害防治日益重要。近年来,广州市西北区频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事故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社会问题。文中通过恢复古流溪河道的流向来探讨古河道对岩溶发育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广州西北地区断裂带的分布和当地的钻孔数据资料,探求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现代塌陷的影响范围区基本上沿古河道的流向分布,古流溪河的走向决定了调查区内岩溶的发育和分布;该区岩溶的发育受断裂带的影响,在断裂密集部位或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灰岩溶蚀率较高,溶洞发育;同时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调查区内形成了三层溶洞分布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古流溪河 断层 新构造运动 广州西北区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任宏利 张培群 +1 位作者 李维京 高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5-292,共8页
使用1962-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考察了西北地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通过定义并计算相对比例系数prpt,并结合统计检验,证实了春季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30~60天周期的相对重... 使用1962-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考察了西北地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通过定义并计算相对比例系数prpt,并结合统计检验,证实了春季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30~60天周期的相对重要性和显著性。2002年个例分析表明,以银川站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东部春季降水和水汽通量散度具有显著的20~60天振荡周期,并且在4,5月份季节转换时期显著增强;在降水处于正位相时,低频水汽主要来自东面海上的向西输送和南海北部沿高原东侧的向北输送,低频波表现为明显的向东传播。多年资料分析表明,多雨年季节内振荡较强、反之较弱;主要周期尺度有所不同,低频降水与水汽输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出,表现在从20世纪70-80年代初季节内振荡特征不明显,低频降水与水汽输送之间的一致性相对较差,显示出气候异常对低频振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春季降水 水汽输送 低频振荡
下载PDF
西北区西部夏半年强降水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栾晨 宋敏红 +1 位作者 蔡英 钱正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9-637,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西北区西部104个测站1961—200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47年该区夏半年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西北区西部强降水日数东多西少。最多出现在半湿润的青海高原东缘,次多出现在半干旱区的天山和祁连山区,位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的南、北疆盆地边缘及柴达木盆地西部,很少或从未出现过强降水日。(2)更干旱的该区西部比青海高原似更易出现强降水极大值,特别是位于峡谷、山口及冷空气通道的巴仑台、乌鲁木齐、阿合奇、若羌及阿左旗等地。(3)该区强降水日出现的最早时间呈"东、西两头早,中间晚"的格局,而最迟时间则反之。(4)该区强降水日出现频数虽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天山地区),但增长趋势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日 西北区西部 强降水频数 极端雨量 山口地形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被引量:48
7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白虎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SSTA 西北区东部 极端降水事件 SVD分析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61
8
作者 任余龙 寿绍文 李耀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4-352,共9页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强辐合,是造成西北区东部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在700hPa等压面上湿位涡与辐合区域相对应的是,在西北区东部存在一个湿位涡正压项MPV1的正值区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的负值区域,它们准确地指示了辐合区的范围及变化,暴雨出现在辐合区中或MPV1和MPV2的等值线密集区边缘上;对流层高低层正值MPV1可以指示对流稳定的冷空气的变化,而对流稳定度小的暖湿气流表现为小的正值(高层)或负值(低层),等值线密集带指示了降水的后界。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诊断暴雨发生期间各个暴雨中心的等熵面结构,表明用湿位涡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次暴雨发生的局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湿位涡 中尺度数值模拟 等熵面分析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近40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52
9
作者 赵庆云 李栋梁 吴洪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3-650,共8页
采用面积权重方法,利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四省(区)及内蒙古西部100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2年逐月月平均的地面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区东部的气候在近十几年变得更加极... 采用面积权重方法,利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四省(区)及内蒙古西部100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2年逐月月平均的地面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区东部的气候在近十几年变得更加极端,气温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在1986—1987年发生转折,由低于气候平均值变为高于气候平均值。1986年以前气温异常偏低的区域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出现最低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而1967年又是气温异常偏低区域面积、偏低幅度最大的一年。1987年以后,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出现最低气温异常偏低区域,1990年代后期的升温更加显著,温差减小,气温异常偏高区域明显扩大,特别是1997—2002年最高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面积达50%以上,1998年是气温异常偏高区域面积最大、偏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的变率不完全相同,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还要明显。通过比较认为,面积权重平均的统计方法对揭示气候异常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要好于简单的站点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面积权重 气候变化 气温异常偏高 气温异常偏低
下载PDF
夏季不同源地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Ⅰ):模拟试验方案及对照试验结果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建琴 蔡英 +1 位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1219,共9页
为客观地检验夏季不同源区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划分了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水汽源区,选择了西北区全区性湿月1979年7月,利用NCAR MM5中尺度模式和NCEP再分析值资料作初、侧边界条件,... 为客观地检验夏季不同源区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划分了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水汽源区,选择了西北区全区性湿月1979年7月,利用NCAR MM5中尺度模式和NCEP再分析值资料作初、侧边界条件,对该月分别执行了检验模式性能的对照试验及检验减、增各源区水汽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等共13个试验。文章上篇的主要结果如下:(1)两对照试验为传统的仅月初给定初始场,连续积分全月的连续积分试验(CONA)及每5天更新初始场,分6段接力式完成全月积分的分段积分试验(CONB)。(2)两对照试验虽都较好地再现了该月亚洲中、高纬度较平直的月平均西风环流,但CONB试验更好地再现了该月淮河—川西半环状多雨带及江南、华南、以及西北区少雨的降水分布格局,还令人鼓舞地捕捉了该月西北区东南部的各次降水过程,即MM5模式对该月形势和降水的模拟性能较好,因而其下篇分别减、增不同源区水汽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也是可信的。(3)对某天气气候事件的事后较长时间的模拟,采用分段积分模拟方案,可部分提高模式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区降水 东南沿海等4个水汽源 MM5模式 分段积分试验
下载PDF
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中国西北区东部地表能量通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添宇 陈乾 李宝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5,共9页
采用定西麦田微气象观测站和试验区其它地区36个自动气象站、91个常规气象站资料,结合NOAA-16卫星的AvHRR资料,用地表能量平衡算法(SEBAL)推导中国西北区东部4~8月的日平均地表净辐射、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密度和波文比的区域... 采用定西麦田微气象观测站和试验区其它地区36个自动气象站、91个常规气象站资料,结合NOAA-16卫星的AvHRR资料,用地表能量平衡算法(SEBAL)推导中国西北区东部4~8月的日平均地表净辐射、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密度和波文比的区域分布特征,并按土地覆盖类型的不同分别统计沿黄灌区、冬春小麦雨养农田、草地、森林和沼泽草甸等不同地表的能量通量特征。结果显示:作物不同生育期,自南向北由湿润的常绿林区经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直到干旱的荒漠地带,地表能量输送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4%~21%,两者基本相符,该方法在算法上解决了用卫星资料反演地气温差的难点问题,提高了感热通量区域分布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区东部 卫星遥感 地表能量通量密度
下载PDF
夏季不同源地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Ⅱ):减、增各源区水汽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建琴 钱正安 +1 位作者 蔡英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0-1232,共13页
为进一步检验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西风带等4个水汽源区对我国西北区夏季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MM5模式,以1979年7月为模拟对象,以NCEP再分析值作初、侧边界条件,继本文上篇作了该模式对该月的模拟性能检验后,又分别... 为进一步检验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西风带等4个水汽源区对我国西北区夏季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MM5模式,以1979年7月为模拟对象,以NCEP再分析值作初、侧边界条件,继本文上篇作了该模式对该月的模拟性能检验后,又分别作了检验减、增各源区水汽影响的11个敏感性试验。下篇的结果表明:(1)夏季,东南沿海源区减(增)水汽后,主要通过西伸的西太副高西南侧的东南风和西侧的偏南风气流的"干(湿)平流"输送,第2天将直接影响西北区东部;继之,若遇河西走廊低层较强偏东风,前述"干(湿)平流"还可再继续影响河西及南疆降水的减(增)。即东南沿海是影响西北区的主要水汽源区。(2)孟湾源区水汽的减(增)变化常经北路和东路共同影响西北区的降水。它主要影响青海及河西走廊中、东部的降水,也间接地影响西北区东部及南疆的降水。(3)高原(特别是西风带)源区因本身水汽少,它们的影响要小些。高原源区主要影响青海及河西中、东部的降水,也部分影响西北区东部和南疆的降水;而西风带区主要影响北疆及南疆的降水。(4)作西北区夏季降水预报时,要关注其上游孟湾,特别是东南沿海源区水汽、沿途天气系统及低空急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夏季降水 东南沿海盂湾 高原及西风带等源 减(增)各源水汽的敏感性试验 干(湿)平流
下载PDF
用Aqua/CERES反演的云参量估算西北区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乾 陈添宇 张鸿 《干旱气象》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利用美国NASA Langley研究中心提供的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单个卫星视场大气顶/地面通量和云(SSF)的Aqua卫星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的云水路径和冰水路径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选取天山、祁连山、南疆... 利用美国NASA Langley研究中心提供的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单个卫星视场大气顶/地面通量和云(SSF)的Aqua卫星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的云水路径和冰水路径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效率和人工增雨潜力。选取天山、祁连山、南疆沙漠和东南部季风区4片有代表性的地域,按该资料的云分类,分别计算低层云和高层云区域月平均值,结合相应时期和地区的降水量,分析不同云层与月降水量的相关。结果表明,西部干旱区降水与高层云相关较好,而东南部季风区则与低层云相关好。整个西北区以低云的云水路径与降水量相关系数最高,平均R2=0.8459。定义月降水效率为月平均降水强度(mm/h)除以总的云水路径,结果表明,不论低层云或高层云的降水效率都是东南部季风区最大,祁连山区略大于天山区,南疆沙漠最小。其年变化低层云除南疆7月最高外,其余地区8月最高。高层云的降水效率东南部季风区8月最大,其余3片7月最高。取(LWP/IWP-C)×LWP作为人工降水最大可能增(减)雨的度量,则4片中祁连山区最大,其次是天山,东南部季风区最小,年平均为负值。人工增雨潜力的年变化表明,高层云的峰值A区和C区在8月,D区则在9月,其余峰值均出现在6或7月。本文重点研究天山、祁连山区地形云人工增雨潜力,为今后人工增雨(雪),开发山区云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区 云水路径 冰水路径 降水效率 人工增雨潜力
下载PDF
西北区冰雹日气候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红岩 杨瑜峰 +3 位作者 赵庆云 汤懋苍 康凤琴 白彦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利用1970—2001年1-12月中国西北区冰雹日数的气象实测资料,将年冰雹日数发生的变化趋势看作每年的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发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以及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关系,得出多雹年北半球500 hPa极涡强、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 利用1970—2001年1-12月中国西北区冰雹日数的气象实测资料,将年冰雹日数发生的变化趋势看作每年的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发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以及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关系,得出多雹年北半球500 hPa极涡强、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面积小、强度弱、位置偏南,乌拉尔山至巴尔喀什湖高度场为正距平,雅库次克至贝加尔湖高度场为负距平。少雹年北半球500 hPa极涡弱、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位置偏北,乌拉尔山至巴尔喀什湖高度场为负距平,雅库次克至贝加尔湖高度场为正距平区。从而找出冰雹气候趋势预测的着眼点,建立冰雹短期气候预测概念模型;此模型对冰雹发生变化趋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 冰雹气候变化 预测概念模型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巩敏莹 靳英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3-208,共6页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对出现在陕西地区2006年8月14日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暴过程的发生与500 hPa短波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有密切关系,同时对流层低层鞍型风场的存在有利于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2)...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对出现在陕西地区2006年8月14日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暴过程的发生与500 hPa短波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有密切关系,同时对流层低层鞍型风场的存在有利于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2)雷暴过程前干暖盖的存在和维持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聚积同时也抑制了水汽的垂直输送,不稳定层结的存在为雷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制。(3)动力学诊断分析显示,强PV中心的东移发展与此次雷暴过程密切相关,高空的强辐散和低空的强辐合是此次雷暴过程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机制;(4)临近预报可分析临近站点温、压、湿风的垂直层结特征,参考上游站点的天气演变,密切监视雷达探测到的雷暴对流系统的移向、移速以及强度的变化做出合理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雷暴 诊断分析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寒潮天气短期预报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凤荣 王锡稳 +2 位作者 冀兰芝 缪雒 张静 《干旱气象》 1996年第3期3-7,共5页
分析了西北区东部寒潮短期预报的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对不同类型寒潮个例进行归纳总结,组合成预报规则,建立了短期寒潮预报模式。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寒潮 短期预报
下载PDF
卫星遥感中国西北区东部近地面参数和植被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宝梓 陈添宇 陈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354-18359,共6页
基于NOAA-16/AVHRR的资料结合定西和兰州的地面反射率观测资料,推算中国西北区东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指数的最佳方案,用2001~2003年4~8月作物生长季5个地表特征的图像,按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分析地面反射率、表面温度、地气温差、植被... 基于NOAA-16/AVHRR的资料结合定西和兰州的地面反射率观测资料,推算中国西北区东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指数的最佳方案,用2001~2003年4~8月作物生长季5个地表特征的图像,按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分析地面反射率、表面温度、地气温差、植被指数(NDVI)、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DVI和MSAVI两者在不同的土地类型之间变化差别明显,尤其是在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和青藏高原交界处的变化差别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区 卫星遥感 地面参数 植被指数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区对毒品问题的治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齐霁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9,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民,仅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上解决了肆虐中国百余年的烟毒问题,把烟毒弥漫的中国治理成为举世无双的无毒国,创造了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由于旧中国西北是仅次于我国西南的第二大罂粟种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民,仅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上解决了肆虐中国百余年的烟毒问题,把烟毒弥漫的中国治理成为举世无双的无毒国,创造了世界禁毒史上的奇迹。由于旧中国西北是仅次于我国西南的第二大罂粟种植与鸦片生产基地,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该地区烟毒泛滥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种植、制造、贩运、吸食烟毒活动仍有蔓延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从1950年到1952年,西北区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领导人民积极投入禁毒斗争,最终从源头上堵住了烟毒的泛滥,基本上解决了旧中国西北历届政府均无法解决的烟毒问题,成为禁毒奇迹的重要创造者之一,并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西北区 毒品问题 治理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大雨天气形势分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宗义 倾继祖 陈敏连 《干旱气象》 1991年第2期8-10,共3页
一、思路在预报工具的制作中,对天气形势分型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我们用1985、1986、1989、1990年6—9月 ECMF500百帕高度场48小时预报格点资料,对西北区东部大雨日当时场~*形势定量计算分型。共分四种大雨型:西南气流型(A)、河套低... 一、思路在预报工具的制作中,对天气形势分型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我们用1985、1986、1989、1990年6—9月 ECMF500百帕高度场48小时预报格点资料,对西北区东部大雨日当时场~*形势定量计算分型。共分四种大雨型:西南气流型(A)、河套低槽型(B)、平直波动型(C)、副高强盛型(D、E)。根据各型平均场客观确定入型和消空条件,在371天样本中,入型2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 格点资料 西南气流 雨日 高度场 平均场 高原东侧 高原低涡 热带高压 两槽一脊
下载PDF
西北区绿豆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桂梅 冯高 +3 位作者 邢宝龙 郭新文 张旭丽 刘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期28-29,共2页
研究了适合西北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在不同密度、不同覆膜方式下的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评价了绿豆抗旱高产群体结构及栽培技术对群体结构与功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绿豆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渗水地膜覆盖,其群体结构合理,功能最优,绿... 研究了适合西北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在不同密度、不同覆膜方式下的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评价了绿豆抗旱高产群体结构及栽培技术对群体结构与功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绿豆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渗水地膜覆盖,其群体结构合理,功能最优,绿叶叶面积指数为3.736,产量为1916.1kg/hm2,达最大,在旱区为适宜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抗旱 栽培技术 西北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