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革命根据地”之命名新论——兼论“苏区研究”的连续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伟 《苏区研究》 2016年第4期86-97,共12页
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早期革命中,从陕北、陕甘边苏区(或根据地)到陕甘晋省这一阶段历史时空,不宜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应该以时间段为界,分别称为陕北、陕甘边苏区,西北根据地,陕甘晋省及陕北"中央苏区",从使用... 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早期革命中,从陕北、陕甘边苏区(或根据地)到陕甘晋省这一阶段历史时空,不宜称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应该以时间段为界,分别称为陕北、陕甘边苏区,西北根据地,陕甘晋省及陕北"中央苏区",从使用习惯、表达内涵的角度,可以将抗战前这一地区苏维埃性质的根据地统称为"西北苏区"。研究西北苏区,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共中央与西北苏维埃革命的关系,也有助于打破苏区与抗日根据地研究的隔膜,连续性地进行苏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边根据地 陕甘晋省 西北办事处 西北苏区
下载PDF
革命与合作: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合作社(1937~1945)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文乐 《农业考古》 2020年第3期91-97,共7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抗日团体和民主政权为依托,先后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合作社,但效果欠佳。从1943年始,合作社逐渐向革命化转型。新建在劳动互助基础上的合作社,以行政归属地为组织单位,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抗日团体和民主政权为依托,先后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合作社,但效果欠佳。从1943年始,合作社逐渐向革命化转型。新建在劳动互助基础上的合作社,以行政归属地为组织单位,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强调“群众性”以及坚持“民主办社”原则。革命化的“合作社模式”绩效与不足并存,但在整合乡村资本、劳动力、物资、文教等资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此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对个私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蓝本,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合作 西北抗日根据地 合作社
下载PDF
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之说是否成立 被引量:2
3
作者 阳勇 楚艳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10,共6页
"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究竟是不是革命根据地?文章认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理由如下:第一,红二、红六军团为创建革命根据地而转战至黔西北地区,并在黔西北地区进行了创建、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其创建... "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究竟是不是革命根据地?文章认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理由如下:第一,红二、红六军团为创建革命根据地而转战至黔西北地区,并在黔西北地区进行了创建、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其创建的"黔西北革命根据地"也确实起到了革命根据地的作用。第二,原红二、红六军团广大指战员认为他们在黔西北地区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且意义重大。作为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亲身参与者,他们认可"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可以作为有力的佐证。第三,"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提法之所以未得到某些研究者的认可,可能是因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时间较短,未达到他们所认可的"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标准。将"坚持半年以上时间"作为界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条件,或失之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 红二、红六军团 黔大毕地区
下载PDF
革命、制度与劳动互助——以晋西北根据地为例(1944-1946)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文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4-90,共7页
抗战初期,中共倡导在敌后根据地开展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劳动互助运动,但收效甚微。从1944年开始,基于农民传统的劳动互助运动在"组织起来"的革命话语建构下得以普遍开展,作为中共革命试验场之一的晋西北根据地也不例外。... 抗战初期,中共倡导在敌后根据地开展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劳动互助运动,但收效甚微。从1944年开始,基于农民传统的劳动互助运动在"组织起来"的革命话语建构下得以普遍开展,作为中共革命试验场之一的晋西北根据地也不例外。基层干部在劳动互助组织内部先后诉诸民选组长、公平算账、例行会议、严明纪律、有效激励等举措。这些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的制度化举措,使中共在晋西北根据地最终较为成功地将农民"组织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制度 劳动互助 西北根据地
下载PDF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一座“富矿”——专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陕甘宁边区研究会顾问任宗哲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旭民 《新西部》 2013年第5期36-38,共3页
80年前形成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对于陕西实现”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发展西北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既是打... 80年前形成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对于陕西实现”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发展西北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西部特色旅游品牌、繁荣西部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而且还是展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和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 红色文化资源 社会科学院 陕甘宁边区 院长 专访 顾问 西部特色
下载PDF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文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8-111,共4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由陕甘边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和中央红军创办的新闻事业两部分组成,即:《红色西北》、《布尔什维克的生活》、《陕甘宁省委通讯》和《红色中华》、红色中华通讯社、《战士报》、《火焰报》、《解放》等组成,这些... 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由陕甘边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和中央红军创办的新闻事业两部分组成,即:《红色西北》、《布尔什维克的生活》、《陕甘宁省委通讯》和《红色中华》、红色中华通讯社、《战士报》、《火焰报》、《解放》等组成,这些报刊一直坚持到陕甘宁边区成立。这些新闻事业的特征在于:数量少,类型单一;印刷质量差;出版时间短;坚持了党的领导;宣传内容体现了中国革命由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过渡的特征。其意义在于,具有坚定群众、干部和士兵革命信心的作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为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事业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 新闻事业 陕甘宁边区
下载PDF
西北革命根据地经济工作的历史继承与时代特色
7
作者 王明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5-71,77,共8页
西北苏区经济工作继承了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积极成果,有效维护了财政体系的完整和良性运作。随着长征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西北苏区的经济工作较中央苏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富农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阶级路线的放弃... 西北苏区经济工作继承了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积极成果,有效维护了财政体系的完整和良性运作。随着长征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西北苏区的经济工作较中央苏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富农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阶级路线的放弃。正是由于对阶级路线的坚决贯彻,党领导苏区军民积极开展春耕、夏耕生产斗争,集中解决粮食问题,克服陕甘宁地区恶劣经济条件带来的困难,并采取灵活手段促进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为迎接全民族抗战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苏区) 财政体系 合作社 富农政策 粮食问题
下载PDF
西北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的主要特点及历史经验
8
作者 鱼俊清 刘翀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仅存的一块比较完整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抗击日寇和建立新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在这块红色根据地,党领导西北红军开展...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仅存的一块比较完整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抗击日寇和建立新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在这块红色根据地,党领导西北红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军事斗争。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今天,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特点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党史军史研究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使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西北革命根据地 西北红军 军事斗争
下载PDF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9
作者 赵锦荣 曹玉霞 《现代企业》 2015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红色七月,暑天热浪。记者驱车到铜川又朝西北方向行驶,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我们心中久已向往。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 烽火 西北
下载PDF
西北革命根据地早期兵运工作探析
10
作者 谢谋程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47-447,共1页
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骨干来自农运,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农民起义基础上不同,西北革命根据地骨干来自兵运工作,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西北革命根据地早期的兵运工作进行考察非常必要。
关键词 西北 革命根据地 兵运
下载PDF
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初探
11
作者 钟金贵 《丝路视野》 2018年第36期94-94,共1页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建立的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存在时间虽短,但其设有较为完整的省、县、区、乡级苏维埃政权。政权组织建立后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发展地方武装等一系列工作。对于扩大党...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建立的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存在时间虽短,但其设有较为完整的省、县、区、乡级苏维埃政权。政权组织建立后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发展地方武装等一系列工作。对于扩大党和红军在黔西北地区的影响、壮大红军力量有着重要意义,为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 苏维埃政权 建设
下载PDF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落脚点试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恩印 苗建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1-66,共6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干部、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对全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产生了... 西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干部、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对全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落脚点 出发点
下载PDF
论“左”倾思想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危害及其与西北革命党人的分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国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 “左”倾路线 “左”倾思想 刘志丹 “立三路线” 土地革命 西北地区 陕北根据地 兵运工作 谢子长
下载PDF
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特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顷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89年第6期79-83,共5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抓地的统称.它位于陂西北部和甘肃东部接壤地区,北起长城,南至关中北部的淳耀,西接环江,东临黄河,其中包括陕西省的府谷、神术、米脂.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西北 根据地创建 接壤地区 甘肃东部 陕西省
下载PDF
试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富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83-89,67,共8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系由陕甘边和陕北两地党的组织在三十年代初分别建立起来,最后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成立了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才正式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仅存的一块根据... 西北革命根据地系由陕甘边和陕北两地党的组织在三十年代初分别建立起来,最后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成立了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才正式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也是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立脚点和出发点,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因此,研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就成为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 刘志丹 陕北革命根据地 红军游击队 三十年代 毛泽东 西北红军 兵运工作 习仲勋 直接领导
下载PDF
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作用——以晋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晓静 《沧桑》 2006年第5期41-42,51,共3页
人民调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依靠群众解决民间纠纷、实行群众自治的一种组织制度。就晋西北革命根据地来说,人民调解制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及中共的彻底执行促进了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关键词 人民调解制度 西北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照金苏区在西北革命中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文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91-93,共3页
照金苏区的开辟与建设,为西北革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成功组建了西北红军,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形成了西北革命实践的宝贵经验;孕育了照金精神,唤醒了陕甘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的觉悟,为党中... 照金苏区的开辟与建设,为西北革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成功组建了西北红军,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形成了西北革命实践的宝贵经验;孕育了照金精神,唤醒了陕甘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的觉悟,为党中央此后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西北革命斗争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金苏区 西北革命 照金精神 历史贡献
下载PDF
再论西北革命根据地长期存在的原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文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8,共8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相继建立了10多块革命根据地,但在1936年前后几乎丧失殆尽,唯独西北革命根据地完整地保存下来。西北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除了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区、经济社会落后、土地集中于地主豪绅、利于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相继建立了10多块革命根据地,但在1936年前后几乎丧失殆尽,唯独西北革命根据地完整地保存下来。西北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除了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区、经济社会落后、土地集中于地主豪绅、利于组建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地理环境因素外,还因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革命统一战线,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革命根据地 党的领导 硕果仅存
下载PDF
革命与教育: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乡村教育探微
19
作者 王惠君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0-52,共3页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共产党从抗战需要和大局出发,注重发动乡村青年和妇女,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进而带动更多乡村民众团结到党的周围,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包括小学教育、民校教育、冬学运动、抗日剧团宣传以及读报小组...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共产党从抗战需要和大局出发,注重发动乡村青年和妇女,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进而带动更多乡村民众团结到党的周围,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包括小学教育、民校教育、冬学运动、抗日剧团宣传以及读报小组等。在乡村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广大民众思想上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文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乡村教育的开展对坚持抗日斗争、根据地生产发展、乡村文化的改造以及阶层流动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抗日根据地 革命 乡村教育
下载PDF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青救会的革命动员机理
20
作者 岳嘉鑫 贺文乐 《长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9-24,共6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动员与组织青年进行对日作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革命策略。青救会(全称"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建立即是此种策略具体实践的产物,专门负责领导青年运动的开展。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例,分析青救...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动员与组织青年进行对日作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革命策略。青救会(全称"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建立即是此种策略具体实践的产物,专门负责领导青年运动的开展。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例,分析青救会建立与发展的过程,进而从武装青年参战、教育青年学习文化、组织青年生产和参与民主政权建设等方面对其革命动员的方式与内容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评述动员效果。梳理抗日根据地青救会开展革命动员的相关史实,不仅可以加深对青年运动的研究,而且有利于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开展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抗日根据地 青救会 革命动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