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中小幼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现状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玉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普通话普及率相对较低的区域,民族众多,而且西南官话的内部流通性较强。2022年西南地区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抽查结果显示,一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所波动,表现出较为集中的语音问题。本文对其中突出的语音... 西南地区是我国普通话普及率相对较低的区域,民族众多,而且西南官话的内部流通性较强。2022年西南地区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抽查结果显示,一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所波动,表现出较为集中的语音问题。本文对其中突出的语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提升策略,以巩固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助力筑牢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中小幼教师 普通话 提升策略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王谢 杨琴 +7 位作者 刘禹池 李芹 杨勤 陈冠陶 岳丽杰 张建华 陈新平 刘永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5-1646,共12页
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具备很强的减排固碳潜力,对全球碳循环贡献巨大。西南地区旱坡地长期小规模、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区域碳排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索西南旱坡地的碳排放特征和减排途径对于改善环境、提升区域农业... 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具备很强的减排固碳潜力,对全球碳循环贡献巨大。西南地区旱坡地长期小规模、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区域碳排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索西南旱坡地的碳排放特征和减排途径对于改善环境、提升区域农业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的产生环节,探讨了旱坡地固碳减排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未来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固碳减排策略。(1)鉴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态功能等差异巨大,应结合地区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集成研发适宜的固碳减排措施和监测体系,探索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旱坡地碳排放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以全面提升地区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2)鉴于西南地区农作物复种指数较高且作物空间分布斑块化,应依据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以绿色高产优质为目标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由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是一个复合过程,亟需根据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结构和功能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各项成熟的减排技术、固碳产品和固碳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固碳减排方案。综上,本综述期望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和碳汇特征,以及合理调整农田管理措施提供全面的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旱坡地 固碳减排 中国西南地区
下载PDF
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气候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3
作者 唐红玉 吴遥 +1 位作者 董新宁 魏麟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8,共14页
利用1981~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393站气象观测台站夏季气温、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在新旧气候态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差异,并从大气环流影响角度,对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 利用1981~2020年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393站气象观测台站夏季气温、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夏季气温、降水的气候值在新旧气候态下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差异,并从大气环流影响角度,对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呈略减少的变化,气温具有一致性变暖的变化特征。相对于旧气候态,新气候态下四川盆地东部降水的减少和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及贵州夏季降水的增多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对偏西偏北有关。同时中高纬阻高等系统的相对不活跃、贝加尔湖槽的减弱,对西南大部地区的暖干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新气候态下,西南地区夏季贵州呈弱暖湿变化、而云南为较强的暖干变化、四川和重庆则呈强的暖干变化,这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水汽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气候态 西南地区 夏季 成因
下载PDF
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中国西南地区东部高分辨率气候模拟中的敏感性研究
4
作者 吴遥 唐红玉 +1 位作者 蒋兴文 董新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为了进一步评估和提高区域模式对西南地区东部高分辨率气候的模拟能力,利用WRF模式,采用多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下称“不同方案”)对西南地区东部1998—2019年夏季降水和气温进行双重嵌套模拟(外层为D01,内层为D02)。对比不同方案模拟结... 为了进一步评估和提高区域模式对西南地区东部高分辨率气候的模拟能力,利用WRF模式,采用多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下称“不同方案”)对西南地区东部1998—2019年夏季降水和气温进行双重嵌套模拟(外层为D01,内层为D02)。对比不同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降水量在D01中基本为湿偏差;D02中在四川盆地和重庆低海拔地区为干偏差,湿偏差主要位于贵州和重庆的城口、石柱和武隆一带的地形复杂区;总体上D01中ACM2方案误差最小,D02中MYJ方案误差最小。对多年平均气温的模拟在D01中除了四川盆地一带为暖偏差外其余大部地区基本为冷偏差,D02中大部地区为暖偏差;总体上D01和D02中MYJ方案误差最小,YSU方案最大。对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模拟技巧在D01和D02中相对较高的地区均集中在重庆中西部和湖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总体为YSU方案最高,MYJ方案最低;平均气温总体为MYJ方案最高,ACM2方案最低。因此,提升模式分辨率至对流尺度后对不同气象要素模拟技巧最优的方案存在差异,需根据业务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的参数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WRF模式 边界层方案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
5
作者 郭耀辉 况嘉欣 +2 位作者 杜兴端 刘宗敏 王永志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843-850,共8页
西南地区是中国粮食生产战略大后方,提高西南地区粮食产能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产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西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粮食增产因子的影响系数,并探究西南地区粮食未来增产... 西南地区是中国粮食生产战略大后方,提高西南地区粮食产能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产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西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粮食增产因子的影响系数,并探究西南地区粮食未来增产潜力。结果显示:(1)西南地区粮食生产呈现“播面减少”“产量增加”的双向走势,生态环境脆弱、耕地细碎化及粮经争地矛盾等给粮食增产带来巨大挑战;(2)影响西南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复种指数(影响系数0.42)、机械化程度(影响系数0.397)、科学施肥量(影响系数0.346)和财政支农力度(影响系数0.134);(3)到2027年,西南地区粮食产量有望达到7 852万t,5年间预计增长2.5%。基于上述结论,建议采取推广粮经复合模式、加强良种良技研发应用、加大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等措施提升西南地区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增产策略 影响因素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转化率特征及成因分析
6
作者 卢楚翰 黄丁安 +2 位作者 秦育婧 李永华 向波 《暴雨灾害》 2024年第5期499-508,共10页
利用格点化降水观测数据集(CN05.1)以及ECMWF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1961—2020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Eastern Southwest China,ESWC)的降水、水汽含量及降水转化率特征,并利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初步探究地形分布对降水转化率空间分布差异的影... 利用格点化降水观测数据集(CN05.1)以及ECMWF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1961—2020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Eastern Southwest China,ESWC)的降水、水汽含量及降水转化率特征,并利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初步探究地形分布对降水转化率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最后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4.0(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设计地形敏感性试验验证地形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的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但水汽含量却在其东南部和西北部存在两个大值区,水汽大值区降水转化率偏低,强降水区与水汽含量大值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强降水区与水平风场及垂直速度场的形势配合发现地形是导致此差异的重要因素。(2)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发现,区域内大娄山、方斗山及大巴山组成的西南-东北向山地地形分布对降水强度有显著影响,地形高度的降低将导致区域东南部降水量显著减少。(3)敏感性试验中将区域地形高度分别降低一半和去除地形后,区域东南部的降水在月时间尺度中将分别减少9.89%和19.90%。地形高度的改变也会引起区域垂直速度、水平风场、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量发生改变,当地形高度降低后,上升运动及西南风明显减弱,水汽输送强度降低,水汽辐合量减少,不利于降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水汽含量 降水转化率 地形敏感性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建设路径与政策建议
7
作者 文绍牧 李森圣 +3 位作者 何润民 敬兴胜 王盟浩 胡俊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西南地区正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等国家战略实施,面临能源消费量增长硬需求和碳减排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CCUS产业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而建设CCUS区域中心是CCUS产业规模化、... 西南地区正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等国家战略实施,面临能源消费量增长硬需求和碳减排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CCUS产业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而建设CCUS区域中心是CCUS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是西南地区打造CCUS区域中心的最佳选择。为了加快建设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系统梳理了国外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其优势和挑战,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CO_(2)排放及分布情况、封存地质条件、源汇匹配关系,针对性提出了建设路径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打造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具有企业减碳和增产的需求巨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碳源丰富且较为集中、地质封存潜力大且分布集中、源汇匹配情况较好、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等5大优势;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缺乏全产业链协同技术攻关的共享平台、缺乏碳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体系等;③下一步应聚焦CCUS-EGR、CCS、DACCS等3条路径,分启动、扩展、规模化发展3个阶段打造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形成两个千万吨级产业集群和3个百万吨级产业集群,并比选技术路径和商业化路径。结论认为,要重点从完善顶层设计,出台统一的战略规划;强化科技攻关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CCUS全链条技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国际合作等3个方面入手,加快推动中国西南地区CCUS区域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四川盆地 CCUS 区域中心 产业集群 源汇匹配 建设路径 政策建议
下载PDF
西南地区磷块岩型稀土矿成因探讨——以贵州织金矿为例
8
作者 丁卫平 吉效晋 +3 位作者 胡中国 朱志华 孙小童 何汉江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360-369,共10页
为了探讨贵州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稀土来源,发现晚二叠世玄武岩富稀土,而玄武岩风化到一定程度后,稀土容易在风化形成的黏土中富集;通过因子分析发现,织金磷块岩中稀土元素与黏土矿物显著正相关,但磷块岩中的稀土主要分布于磷灰石中,而... 为了探讨贵州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稀土来源,发现晚二叠世玄武岩富稀土,而玄武岩风化到一定程度后,稀土容易在风化形成的黏土中富集;通过因子分析发现,织金磷块岩中稀土元素与黏土矿物显著正相关,但磷块岩中的稀土主要分布于磷灰石中,而不是黏土中;通过织金稀土伴生磷块岩分布位置研究发现,它们分布在熔岩流底端边缘且有深大断层,滇东部磷块岩型稀土矿也有类似情况,这些特点有利于最大面积收集上游来的由水带来的黏土,黏土又随水通过断层进入下部的磷块岩附近,稀土会从黏土进入到磷灰石中。矿区上游富稀土的玄武岩风化,所在位置断层发育,又在熔岩流底端边缘带,这三位一体是在扬子地台西部寻找磷块岩型稀土矿的重要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 玄武岩风化 熔岩流底端 断层 成矿模式 西南地区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吸烟情况调查分析
9
作者 秦茂华 张庆兰 杨如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77-79,83,共4页
目的:对鲁西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吸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吸烟率的建议,为高职院校控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5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鲁西南地区包括济宁、枣庄、菏泽3所大型高职院校1~4年级的学生... 目的:对鲁西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吸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吸烟率的建议,为高职院校控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5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鲁西南地区包括济宁、枣庄、菏泽3所大型高职院校1~4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星二维码,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智能平台和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学生吸烟的特点、原因等相关信息,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高职院校学生吸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动因。结果:鲁西南高职院校学生吸烟率为6.93%,男生吸烟人数多于女生,高年级学生及体育专业学生吸烟率高;初高中开始吸烟的学生占比大;83.57%的吸烟学生对尼古丁依赖性低;72.00%的吸烟学生表示愿意停止吸烟。结论:鲁西南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吸烟率低于全国水平,学生对戒烟的需求较高,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大推广吸烟相关知识的风险认知,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高职院校 学生 吸烟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究
10
作者 李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5期72-74,共3页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内部鲜明的文化造就了这一地区璀璨辉煌的文化。其民族乐器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还展示了...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内部鲜明的文化造就了这一地区璀璨辉煌的文化。其民族乐器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还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基于此,本文从西南地区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出发,阐述了传承与发展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了传承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的相关路径,旨在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民族乐器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西南地区汛期降水次季节变化主模态的低频环流传播路径特征
11
作者 白慧 严小冬 +1 位作者 池再香 王瑾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目的】该文探讨我国西南地区汛期(5—9月)降水次季节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中高纬和热带次季节波动如何影响该地区持续性异常低频降水,能为了解和预测西南地区汛期降水的次季节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西南地区111个地面气象站1961—2... 【目的】该文探讨我国西南地区汛期(5—9月)降水次季节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中高纬和热带次季节波动如何影响该地区持续性异常低频降水,能为了解和预测西南地区汛期降水的次季节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西南地区111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环流场资料,采用EOF经验证交分解方法,分析西南地区汛期降水次季节变化主模态的低频环流特征和传播路径。【结果】西南地区汛期逐日降水主模态的空间分布为南北纬向型分布,空间特征向量高值区域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南部和东南部,其高值区对应的SWDR与PC1的相关系数达0.991(通过0.05信度检验),PC1气候平均值的显著周期为12.9 d,且逐年PC1的显著周期主要集中在10~20 d时段,占比为60.0%;在PC1的典型低频年中,汛期季节内及其各分月的PC1均能较好地表征对应降水异常分布型的时间演变特征,且二者低频分量的正相关性更高(通过0.05信度检验),即PC1低频分量均能更好地把握SWDPI低频分量的准双周振荡特征,尤其在6、7和8月,这可能与影响主模态降水异常分布型的同期大气低频环流信号更为稳定有关;PC1的季节内变化不仅与中国东南部和南海形成的对流异常偶极子有关,还与在西南地区对流层高层形成的位势高度异常偶极子息息相关,该对流异常偶极子的形成与前期菲律宾以东OLR正异常的西北向传播和巴尔喀什湖东南部OLR负异常的东南向传播有关,并且菲律宾以东被抑制的对流向西北方向传播总是伴随着低层的局部反气旋,而西南地区的西南部对流的增强(抑制)总是伴随着高层北部的负(正)位势高度异常,同时,西南地区对流层高层的位势高度异常偶极子的形成,与中高纬对流层高层类似Rossby低频波列东南向传播过程中在青藏高原东侧顺时针转向有关。【结论】从气候背景看,影响PC1季节内变化的低频波列传播主要与2个方面的因子有关,一方面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轴主体位置南压和强度增强,通过影响中高纬类似Rossby低频波列的东传南下,从而影响在西南地区对流层高层形成位势高度异常偶极子型分布;另一方面印度季风槽的北抬加强了南海—菲律宾海域异常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促使西南地区低层异常气旋形成,同时东亚季风槽增强也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低频对流发展并向西北传播,从而影响在中国东南部和南海的形成的对流异常偶极子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次季节 低频环流 传播路径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一次典型冰冻雨雪复合极端灾害天气事件的环流特征及降水相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媛 周玉淑 +2 位作者 杨帅 冉令坤 颜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复合型极端灾害天气事件频发。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冬季频发的雨雪冰冻,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致灾极端天气事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一次典型大雪冻雨复合天气事件的大雪与冻雨期环流特征及降水相态差异,揭... 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复合型极端灾害天气事件频发。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冬季频发的雨雪冰冻,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致灾极端天气事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一次典型大雪冻雨复合天气事件的大雪与冻雨期环流特征及降水相态差异,揭示了二者的关联特征。冻雨发生在贵州境内的云贵准静止锋锋面强斜压环境中,降雪主要发生在四川北部,位于静止锋以北的冷区。降雪区和冻雨区的垂直环流存在显著差异:降雪区以上升运动为主,温度基本随高度递减;冻雨区大气中低层存在逆温层,导致温度层结出现冷—暖—冷的分布,垂直运动呈两层环流模态,低层的上升运动受到中层下沉运动抑制,强上升运动不易发展。借助可综合表征环流特征和水汽相变的广义湿位涡理论,分别诊断大雪和冻雨发生发展时期的广义湿位涡分布特点,发现其斜压项的异常能更好体现准静止锋附近的大气斜压性,也可指示出大雪冻雨降水的落区及变化,可作为大雪冻雨区的动力识别特征量之一。通过气压扰动方程的计算分析,表明向下的扰动气压梯度力与浮力的平衡差异,是降雪与冻雨垂直环流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环流特征入手开展雨雪冰冻复合极端灾害天气分析,可为复合降水相态预报和发电企业电力运行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大雪冻雨 广义湿位涡 环流差异 降水相态
下载PDF
西南地区穿斗式木结构民居构造特点及震害特征分析——以贵州山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现伟 孙柏涛 陈洪富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该结构的建筑构造特点出发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基于对贵州黔西南州、黔南州的乡镇村落的实地调查,对穿斗式木结构的建筑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根据2021年四川泸县6.0级、2022年泸定6.8级... 为了深入了解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该结构的建筑构造特点出发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基于对贵州黔西南州、黔南州的乡镇村落的实地调查,对穿斗式木结构的建筑特点和构造特点进行了分类归纳;根据2021年四川泸县6.0级、2022年泸定6.8级地震震中的现场震害调查结果以及自2013以来西南地区6.0级以上典型地震的震害资料,总结了穿斗式木结构房屋的典型震害,包括屋面破坏、围护墙破坏、木构架破坏等,并分析了其震损原因。结果表明:穿斗式木结构独特的榫卯连接形式,使其木构架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抗震能力,而填充墙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式木结构 现场调研 建筑特点 构造特点 震害特点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沉积微相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常博 林良彪 +2 位作者 尤东华 刘冯斌 刘思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56,共17页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沉积微相和有机质富集规律,开展了岩石学、沉积微相分析。将川西南乐山沙湾剖面茅一段划分为生物碎屑含灰泥岩(MF1)、生物碎屑泥灰岩(MF2)、生物碎屑含泥灰岩(MF3)、灰泥灰岩(MF4)、生物碎...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沉积微相和有机质富集规律,开展了岩石学、沉积微相分析。将川西南乐山沙湾剖面茅一段划分为生物碎屑含灰泥岩(MF1)、生物碎屑泥灰岩(MF2)、生物碎屑含泥灰岩(MF3)、灰泥灰岩(MF4)、生物碎屑粒泥灰岩(MF5)、钙藻粒泥灰岩(MF6)、生物碎屑泥粒灰岩(MF7)和钙藻泥粒灰岩(MF8)共8个沉积微相。结合沉积古环境及地球化学分析认为:①茅一段早、中期,主要发育MF2沉积微相,其次为MF7和MF8沉积微相。该期整体为海侵、缺氧环境,发育上升洋流,初级生产力较高。中、晚期主要发育MF6、MF7和MF8沉积微相,为相对海退环境,含氧量略有上升,上升洋流强度减弱,初级生产力下降。末期以MF2沉积微相为主,含氧量略有上升,初级生产力增强。②茅一段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海洋初级生产力与缺氧环境的调控,同时受上升洋流的间接影响。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与较低的含氧量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与保存。上升洋流可带来深层营养成分,从而增强海洋初级生产力。③MF2与MF7沉积微相在区域上稳定分布,且具有较高初级生产力和较低含氧量沉积环境,是茅一段有机质富集的有利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 沉积微相 茅口组一段 中二叠统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东部前后冬气温反位相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15
作者 吴遥 唐红玉 +2 位作者 董新宁 周杰 魏麟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7-858,共12页
利用西南地区东部台站观测和ERA5再分析等资料,分析该地区冬季气温前后冬反位相异常转折(以下简称异常转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气温在2000年以后易出现前冷后暖(P1型)的异常转折变化,而前暖后冷(P2型)则在20世纪70年代... 利用西南地区东部台站观测和ERA5再分析等资料,分析该地区冬季气温前后冬反位相异常转折(以下简称异常转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气温在2000年以后易出现前冷后暖(P1型)的异常转折变化,而前暖后冷(P2型)则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冬季气温发生异常转折时,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反映出青藏高原高度场是最为关键的环流系统,甚至超过了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影响。200 hPa风场上,西风急流等系统通过影响东亚冬季风进而影响冬季气温季节内变化。海平面气压场上,当蒙古高压在冬季呈显著前强后弱异常变化时,冬季气温易出现P1型异常转折,反之易出现P2型异常转折。冬季气温季节内发生异常转折时,北大西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海温均表现出较为明显异常信号;当前期夏、秋季这三个海域海温异常偏高时,冬季气温易出现P1型异常转折,反之则易出现P2型异常转折,夏、秋季异常海温可作为预测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冬季气温 异常转折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构建西南地区农村养老建筑新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浩平 黄梦婷 +3 位作者 杨凯 侯雨清 刘银 张涛 《四川水泥》 2024年第3期60-62,共3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相关领域的发展也逐步受到重视。目前在我国农村区域还没有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与养老护理设施,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农村区域,情况较为复杂。从农村建筑的养老服务功能设计与优化角度入手,对...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相关领域的发展也逐步受到重视。目前在我国农村区域还没有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与养老护理设施,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农村区域,情况较为复杂。从农村建筑的养老服务功能设计与优化角度入手,对西南地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解决我国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相关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设施 适老化建筑 农村养老 西南地区 功能设计
下载PDF
西南地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雨亭 王磊 +1 位作者 李谢辉 郭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4-276,共13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生态脆弱和气候敏感区。本文基于MOD13A3的NDVI数据集,利用像元二分模型首先计算了西南五省市区2000-2020年西南整体和分省市区年、生长季和四季的平均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生态脆弱和气候敏感区。本文基于MOD13A3的NDVI数据集,利用像元二分模型首先计算了西南五省市区2000-2020年西南整体和分省市区年、生长季和四季的平均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并对不同时间尺度的FVC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然后利用ERA5的气温、 GPCP卫星降水和DEM等资料,对过去21年影响西南地区FVC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利用Hurst指数对FVC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以来,西南地区东部FVC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在重庆和贵州增加最快,西藏地区总体呈下降趋势。(2)西南地区FVC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2000-2020年平均FVC为0.46,在年际空间变化上FVC的上升区域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43.9%,下降区域占53.5%。(3)降水对FVC起促进作用,气温在不同地区则表现出不同的影响。(4)人类活动对FVC的影响很大,对植被的促进、抑制和无影响区域分别占栅格百分比的40.4%、 47.6%和12.0%。(5)高程和不同时间尺度的FVC都显著相关,但都呈现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不同时间尺度的FVC随坡度增加都显著增加,但当坡度大于25°后FVC会逐渐减小;坡向对西南地区FVC的影响相较于坡度、高程和气候因子的影响并不显著。(6)未来西藏、西南地区东部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交界处的FVC整体将呈增加趋势,而四川西部和横断山脉的大部分地区将呈减少趋势。研究结果能为西南地区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因子 地形因子 人类活动 HURST指数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西南地区极端气候指数评估与预估
18
作者 黄丽华 何云玲 阮文洁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6,共11页
采用8个常用极端气候指数评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的相互比较计划模式(CMIP6)对中国西南地区1990—2014年极端气温与极端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并采用4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及代表性浓度路径(SSP-RCP)组合情景,预估2023—2100年该地区极端气... 采用8个常用极端气候指数评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的相互比较计划模式(CMIP6)对中国西南地区1990—2014年极端气温与极端降水特征的模拟能力,并采用4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及代表性浓度路径(SSP-RCP)组合情景,预估2023—2100年该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CMIP6大部分模式能模拟西南地区极端气温自西到东逐渐升高、在南部边缘极端降水较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气温比极端降水的模拟效果更好;②相比观测值,预估的2015—2022年西南地区极端高温偏低,极端低温偏高,极端降水指数偏低;③未来2023—2100年的4个情景下,极端高温、暖昼日数和极端低温均呈上升趋势,冷夜日数呈下降趋势,未来西南地区具有较大的概率出现高温事件,出现低温事件的可能性降低;降水强度、最大连续5 d降水量和强降水总量呈上升趋势,未来中国西南地区降水强度和降水量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CMIP6气候模式 极端气候指数 模拟评估 中国西南地区 未来预估
下载PDF
基于理化性质和代谢组学的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与杂交高粱鉴别分析
19
作者 王红梅 李哲 +4 位作者 王松涛 张庆良 陈安静 李令 涂荣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56-267,共12页
为分析杂交高粱与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成分的差异,建立品种判别方法。本文测定了29个高粱样品的基本理化组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复合四极杆轨道阱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 Exactive HF-X... 为分析杂交高粱与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成分的差异,建立品种判别方法。本文测定了29个高粱样品的基本理化组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复合四极杆轨道阱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 Exactive HF-X mass spectrometry,UHPLC-Q Exactive HF-X-MS)分析不同品种类别高粱的代谢物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聚类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理化组分和所有代谢物进行特征成分筛选和品种鉴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常规品种的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比杂交品种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千粒重偏低,基于理化性质可实现部分样品的鉴别。以全部1048个代谢物为变量构建OPLS-DA模型,筛选出46种主要差异代谢物,重新构建了高粱品种OPLS-DA判别模型,判别准确率达到100%。西南地区常规品种中多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另外,基于ROC分析和质控样本(quality control sample,QC)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进一步筛选出20个诊断准确性较高且重现性较好的差异代谢物。其中丁香亭-3-葡萄糖苷和6″-O-乙酰大豆苷在常规高粱品种中具有更高的表达丰度,D-葡萄糖酸、腐胺、N-乙酰腐胺和L-谷氨酰胺在杂交高粱中含量更高。本研究揭示了西南地区常规酿酒高粱与杂交高粱的差异性,建立的基于UHPLC-Q Exactive HF-X-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能科学准确地用于高粱品种鉴别,为高粱品种鉴别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酿酒高粱 常规品种 非靶向代谢组学 鉴别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小娟 陈双玲 +5 位作者 谢继容 马华灵 朱德宇 庞小婷 杨田 吕雪莹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平均TOC为3.31%,Ro为0.70%~1.75%,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规模聚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上覆遂宁组泥岩厚度大,泥地比大于0.8,突破压力高,是良好的封盖层;区内广泛发育的气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②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成藏规模受控于源储距离和储层物性,气藏地质储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与源储距离呈抛物线关系;致密气的富集层位受控于源-储-盖配置类型,当源储分离、有区域盖层遮挡时,致密气富集于区域盖层下伏储集层,当源储分离、断穿区域盖层时,优势储层多层系富集;烃源岩生烃潜力与输导通道控制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区内整体充注程度高,烃源岩侧向运移排烃的成藏条件要好于垂向运移排烃。③研究区地质储量与成藏指数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成藏指数大于0.4、泥地比大于0.5、断层封闭性良好的区域为气藏有利分布区,沙溪庙组一段致密气主要分布在名山—邛崃—新津一带、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二段致密气主要围绕浦江、眉山、成都等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源储距离 储层物性 源-储-盖配置类型 沙溪庙组 侏罗系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